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朝花夕拾讀后感800(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朝花夕拾讀后感800(推薦5篇)》。
第一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fā)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xiāng)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diào)。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xiàn)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著手套,頭上頂著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y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里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xiàn)?;叵肫饋?,如果現(xiàn)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濕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落筆的資本。只是現(xiàn)在,倒寧愿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為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里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于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jīng)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zhì)量,還是思想品質(zhì)。有朦朧的思想,看著實事的動蕩,體味著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里也有無數(shù)的活力。又相對于那個封建的年代,現(xiàn)在生活是多么的寬松。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么才是我們的快樂。
第二篇: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戰(zhàn)士。中國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是他的《狂人日記》,他討厭封建習俗,并敢于說出來,寫出來。他認為《二十四孝》是虛偽和殘酷的,他還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詛咒一切反對白話者,妨礙白話者”。魯訊先生是以筆為槍的戰(zhàn)士,他的子彈是打在敵人的心里的,他的子彈是敵人躲不過去的。同時,也好像是一只戰(zhàn)斗的號角,使被奴隸的人民覺醒,參加到民主斗爭的活動中去。
《朝花夕拾》則與魯迅的其他文章不同,它講了魯迅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是魯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它收錄了十篇文章,還有一篇《小引》和一篇《后記》。我記憶最深的是《五猖廟》中魯迅父親讓魯迅背會書再去看戲,而魯迅“夢似的就背完了”,但卻“一字也不懂”;反倒還使“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這場沖突,寫出了魯迅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也使我讀來倍感親切――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父母總要以背會某篇文章為目的,帶我出去玩,正玩得興起,突然要我背書??v使老大不情愿的背會了,幾天后又如垃圾郵件一樣從頭腦中刪去了。雖然父母出發(fā)的念頭是好的,可是到最后來什么也沒記住,反而鬧得不愉快:游玩也沒有盡興,背會的書也沒有記住,倒是得不償失了。
還有《狗?貓?鼠》。魯迅對弱者的同情便躍然紙上,他為了貓殺死了他的心愛的隱鼠,仇視貓,怨恨貓,正如仇恨那些暴虐者一樣。而在《父親的病》中魯迅對在長輩去世前大聲呼叫持不贊同意見,因為這樣加大了病人的痛楚,也對子女沒有什么好處,無非是落一個“孝”的名聲?!翱舍t(yī)的應該給他醫(yī)治,不可醫(y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這是魯迅的看法,他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敢于反對傳統(tǒng)的做法,這是人類歷史上很少有的。魯迅的一些新想法,一些辨析,讀來很是精辟,卻易于引發(fā)出讀者的同感。
《朝花夕拾》是一部有關少年兒童的書,相信到我長大的時候,有了成長的經(jīng)歷,再來讀這本書,會發(fā)出更多的感想,會掩卷深思,唏噓不已。
第三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nèi)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xiàn)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fā)生呢?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為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yōu)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chǎn)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jīng)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后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yī)時的老師,他為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xiàn)象,落后、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chuàng)造明天。
第四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書中的十篇文章是魯迅“想從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的作品,題材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是魯迅對自己過去生活的憶寫。從這些描述中,呈現(xiàn)出魯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對于童年生活的珍愛,對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對于親情友情的珍視,對于鄉(xiāng)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樸實的筆調(diào)背后充滿溫馨的柔情,蘊含著萬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義的魯迅形象,令人百讀不厭。
我很喜歡其中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
本文真實地反映了阿長的形象,魯迅筆下的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熱心幫助孩子解決陰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文中關于阿長的形象都是通過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表現(xiàn)的。本文還寫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變化,原來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給作者買來《山海經(jīng)》后,作者發(fā)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每一個人。
巴金評價:“作者這樣寫阿長,‘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币虼耍疚氖菍懻嫒藢嵤律⑽牡牡浞吨?,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第五篇:《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
倘若此刻讓我想想小時侯的事情,恐怕不論是有好處的,還是沒好處的我都會忘得精光。
近來,我看了一本書是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講到那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風雨故園”。
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魯迅童年的事情。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被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為榮。但是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之后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家、三味書屋、當鋪”來回跑。在這期中,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為他想到了他的爺爺、子凌公公、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么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就期望他們?nèi)值苣茏x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了解了魯迅的童年,我覺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先更易懂了,因為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魯迅――這位偉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頭一尾的小引和后記,一共有十二篇。剛開始看這本書是一頁一頁、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之后看,但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幾篇文章太深奧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過去不看。但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貓鼠》吧,我雖然能夠從文中看出魯迅對小動物的關心、愛護,但是我卻看不到更深層的意思――《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fā)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表達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幅媚態(tài)”等特性的憎惡。
還有,《無?!肺腋究床欢?,我能夠從導讀中理解一點意思,主要還是為了諷刺那些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
在“風雨故園”里,我真的看到了《父親的病》中所說的那樣“要原配的蟋蟀一對”,還有更離譜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陳倉米……唉,那些“名醫(yī)”真是想得出什么說什么阿!揭示了這些人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zhì),也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yī)術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