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朝花夕拾前四章讀后感(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朝花夕拾前四章讀后感(合集)》。
第一篇:朝花夕拾4到6章讀書筆記
我個人覺得“貓”這一意象是分虛實的。實的部分,自然指的是實實在在的、生物上的貓了。魯迅先生說的一些理由,比如貓愛欺辱獵物、形象嬌媚等也可以說明其道理。
然而,真正精髓的在于貓的虛指,魯迅先生顯然在用貓指代某些人,看似在批判貓的劣,其實是在含沙射影地貶某些人。比如貓愛玩弄獵物這種習(xí)慣,“頗與人們的幸災(zāi)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边€有其嬌柔媚態(tài)像極了那些諂媚之人的丑態(tài)。
中間講述關(guān)于魯迅先生的隱鼠倒是頗為有趣的,還有墨猴也很有意思,這里想必是魯迅先生的某一個生活片段了。正因為隱鼠被貓叼了去,所以讓魯迅先生惡了貓,于是仇貓的話柄也傳了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其實有一句:“這作戰(zhàn)繼續(xù)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但對于它們縱使怎樣戰(zhàn)勝,大約也算不得一個英雄;況且中國畢生和貓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韜略,戰(zhàn)績,還是全部省略了罷?!边@里如果用虛指的話,可以翻譯為魯迅先生與御用文人爭斗的韜略或者功績終究是會被遺忘的――事實上,的確如此,而且不僅在以為樣,還有人妄圖敲碎民族的脊梁。
于文末,先生仍不忘再諷刺一波:“經(jīng)驗既多,一旦大悟,知道貓的偷魚肉,拖小雞,深夜大叫,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而這憎惡是在貓身上。假如我出而為人們驅(qū)除這憎惡,打傷或殺害了它,它便立刻變?yōu)榭蓱z,那憎惡倒移在我身上了?!边@一點在當(dāng)今網(wǎng)絡(luò)社會頗為相似,人們紛紛同情裝可憐的犯人,只要犯人淚流滿面,懺悔罪行,說些“我窮”或者“家有老母”的話就能博得大眾眼淚,遂而將逮捕他的警察同志蔑為“不知冷暖的殘酷者”,著實悲哀。所以無怪乎“其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常在實做的,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為這么一來,就要不被重視,甚至于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將這方法推廣應(yīng)用,我大概也總可望成為所謂“指導(dǎo)青年”的“前輩”的罷,但現(xiàn)下也還未決心實踐,正在研究而且推敲?!?/p>
最后帖一段這一篇我最愛的話,也是魯迅先生不修善的宣言:
“當(dāng)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第二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朝花夕拾》是魯迅一部回憶散文集,較完整的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經(jīng)歷,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社會風(fēng)貌。展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事態(tài)人情、民族文化、流露了他對社會的深刻觀察。
作者魯迅是中國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冻ㄏκ啊肥帜腿藢の叮墓P深沉雋永。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xí):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qiáng)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其文體基本上是散文與雜感的結(jié)合,最典型的是《五猖會》、《無?!?、《父親的病》、《瑣記》。每篇散文背后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例如第一章《狗?貓?鼠》: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抖男D》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qiáng)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我認(rèn)為魯迅先生擅長用“興”這一手法。就是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又稱“雙關(guān)”。散文是最難寫的了,應(yīng)為首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非常難,所以我十分敬佩魯迅先生。
我覺得《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好書。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啟迪思想,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提高文學(xué)素養(yǎng),成就完美人生!
第三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天性,但我已經(jīng)遠(yuǎn)離了童年,進(jìn)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xué)習(xí)之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之中。
但我自己認(rèn)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在鄉(xiāng)村,離大自然特別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cè)ツ抢锵硎艽喝盏年柟猓锶盏那屣L(fēng),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jìn)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里。雖然高高的樓房拔地而起,大自然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無論現(xiàn)在能否實現(xiàn)。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
童年已漸漸遙遠(yuǎn),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xì)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先生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fēng)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第四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集,它記錄了魯迅從小到大的幾件讓他記憶猶新的事。其中,最讓我有所感觸的是《父親的病》這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魯迅父親得了水腫,連續(xù)請來了兩位江湖上的所謂“名醫(yī)”,卻不僅沒有治好病,反而將他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淵。父親的病在現(xiàn)在很容易治好,但不幸的是遇上了兩位草菅人命,巫醫(yī)不分的庸醫(yī)。
第一位名醫(yī)用藥奇特,據(jù)輿論說,他的藥方似乎有奇效。但在父親身上使了兩年,也沒什么用。收費(fèi)還出奇的高,一次出診,診費(fèi)就近百元。一戶人家有人生病死了,他還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這病我知道了?!笔忠粨]就收走了兩百元。這位名醫(yī)在父親身上耗了兩年,眼看待不下去了,就推脫責(zé)任,另找了一個生手替代自己,而他卻借機(jī)溜走,再找別人展示他“神奇”的醫(yī)術(shù)。
這位名醫(yī)找來的生手叫陳蓮河,是本城中僅剩的一位名醫(yī)。陳蓮河開出的藥引比前一位還要奇特。什么一對原配的蟋蟀,好像連蟲子也要講究貞節(jié)。陳蓮河還十分迷信,認(rèn)為“舌乃心之靈苗”,就好像真有這回事似的,就算被他治了一百多天,父親的病不但沒有好,反而越來越壞,最后喘氣離世。
作者抨擊了那些社會上昏庸無能,巫醫(yī)不分,草菅人命還勒索錢財?shù)挠贯t(yī),表達(dá)了對當(dāng)時社會的不滿與憤慨,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也為以后魯迅出國留學(xué)學(xué)醫(yī)埋下了伏筆。
第五篇:朝花夕拾讀后感
捧著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悟著魯迅先生的童年真諦,本書當(dāng)年出版時擬定的名字是《舊事重提》,讀這本書時,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屬于魯迅先生的快樂日子。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人到中年的時候?qū)懴碌?,魯迅先生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時,想必心中一定很快樂,并別有一番滋味吧。
書中共有十篇故事,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在寫百草園時,詳細(xì)的寫到了百草園那美麗的景,百草園那引人入勝的傳說以及在百草園玩耍時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對百草園深深的懷念與熱愛?!坝万仍谶@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一幅又一幅引人入勝的畫面便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而三味書屋就不一樣了。沒有百草園的自由自在,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在我看來。三味書屋是枯燥的,乏味的。 其次,書中的《藤野先生》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當(dāng)時,中國在別人國家眼中是一個弱國。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時,便不由得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也是低能兒……”但是,那些看著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殺頭,還與日本人一起歡呼的中國人,我由心痛變?yōu)閼嵟∧欠N骨子里就軟弱的人,是不配做中國人的!
這本書,雖然只是一本回憶性的散文集。但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舊中國年代時社會的黑暗與弊端,讓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xué)習(xí),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做出貢獻(xiàn)! 我們的童年已經(jīng)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了,但是,留下的卻是一個個美麗的回憶。即使是魯迅先生瑣碎的記憶,在這本《朝花夕拾》中重新出現(xiàn),也是一樣的精彩,一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