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加文化苦旅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加文化苦旅讀后感》。
斷斷續(xù)續(xù)的將《文化苦旅》看完了。長舒一口氣,說一聲真不容易。若不是礙于作業(yè),我定會看一部分便置之一邊。
《文化苦旅》告訴我要多方面看問題。
余秋雨教授通過游覽山水抒發(fā)了自己對于中國文化的感嘆。網(wǎng)上有許多人評論此書道:“作者將‘苦’擴大化”。起初很不理解,并在自序上留下“這種苦只是被自然,被社會震撼后的情感流露罷了”這樣的讀書筆記。但這讀書筆記是寫在自序上的,而不是后記。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廬山》《青云譜隨想》等幾篇文章。作者將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視為中國文化面臨的悲慘境遇。這一點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也許因為余秋雨教授年過半百,歷經(jīng)滄桑,是我不夠世故,不能理解世間的種種凄涼。
“散落在各處山間的寺院依然香火不斷,但操縱它們興衰的重要杠桿已是牯嶺的別墅,商市,街道??偟恼f來,這兒已不是中國文人的世界?!?/p>
過于追求國人對于古代文化的理解程度只會更添加了文化之苦,如若每個人都能看透文人的思想感情并加以抒發(fā),那么只能說明作者的思想過于匪淺。多方面看待事物,會得到不同的見解,我們在文化上人才輩出,在科技體育等等其他領域也是毫不遜色。作者在感到悲哀的同時,也應為我國其他的成功而感到驕傲。因為地震,我們失去了毫無所求的鄉(xiāng)間母親,中國文化的見證者:都江堰。文人們定然會為這一損失而痛哭流涕,但是,在災難過后,我們也得到了許多,它讓我們更團結,學會無私奉獻,喚醒了我們的中國心。雖然這一切的代價太大了。
多方面看待問題,可以獲得更寬闊的視角,世間萬物都是一把雙刃劍,彼此息息相關。也許換個角度看,會讓我們豁然開朗起來。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很好的詮釋了南與北,文化上的差異,如《白發(fā)蘇州》《上海人》等等。
雖然同眾多新時代青年一樣不是很喜歡余秋雨,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的博學令我心服口服。無論是文學家,畫家,歷史人物,作者均能用詳細的語言,讀到的見解,以及名句的引用為我們呈現(xiàn)被青年人忽視的一切。作為一個文科生,真的是越發(fā)覺得自己對文化了解得太少?!段幕嗦谩反_實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雖然不喜歡,但還是要仔細的看完《文化苦旅》,細細的品味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