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楊絳我們仨的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楊絳我們仨的讀后感》。
第一篇:我們仨讀后感
我是懷著想了解楊絳一家的心情去看了我們仨。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楊絳先生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則是以回憶講述了自1935年楊絳、錢鐘書夫妻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讀完此書,我對這位“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的形象愈加清晰了。楊絳先生和錢老雖是文學界的知名人士,本書真切地記錄了二人卻都是生活中的白癡。錢老在生活中,連個燈泡壞了,門鎖壞了都修不了,打潑了牛奶還像個孩子似的不知所措。我們的楊絳先生也燒不出幾個像樣的菜。然而他們卻彼此包容著。在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另一半。以前我總覺得他只知道吃喝玩樂,其實想想他的優(yōu)點還是挺多的,他除了沒有錢老這樣的文學才華,不會寫文章之外,在生活中他可比錢老強多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熱情好客,而且還會做得一手好菜。修門鎖上燈泡這樣的小事,從不讓我操心。想到這,我覺得楊絳先生包容的可比我多得多,我應該更懂得珍惜這樣的幸福才對。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在大眾面前秀恩愛吧!
那文人秀恩愛又是怎樣的呢?文人秀恩愛是讓人覺得甜而不膩的。他們能在各個方面欣賞對方,如楊絳能把錢鐘書的幼稚當成有趣,錢鐘書能把楊絳的怕黑記在心里。兩個人之間的情話更像是從偶像劇里出來的臺詞。錢鐘書說:“從此只有死別沒有生離?!薄拔也灰獌鹤?,只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倍鴹罱{的情話絲毫不輸給錢鐘書。
她說:“阿圓溫厚,不與人爭,像鐘書”,“阿圓好靜,像鐘書”,“阿圓膽子大,像鐘書”,“阿圓喜歡格物致知,像鐘書”……
他們的生活看似平淡無奇,卻也能恩愛有嘉,他們秀恩愛不像今天的大多年輕人,曬曬禮物,秀秀圖,說上幾句甜言蜜語,而是一種欣賞與包容。
我想真正的愛情與婚姻不是作秀而是暖于心的真情。如果我們也能做到處處欣賞對方,欣賞對方優(yōu)點,包容彼此不足,婚姻還何談不幸福呢?交朋友亦是如此。
第二篇:《我們仨》讀后感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边@是書中涵義較深的一句話,也是給我感觸頗多的一句話。思念是什么滋味呢?
思念是一抹清風,拂過心間,溫柔的,涼涼的。思念是一杯咖啡,入口苦澀,卻甘之如飴。思念是一折紙船,帶著你我的期寄,飄向遠方。
思念這樣甜,卻又這樣苦,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美好時光,陪伴好我們的家人。如此,方能不負時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步踏入此書,似入迷霧幻境,仿佛迷路的孩子般,不知方向,又似是隔岸觀花,愈想看個真切,卻愈加朦朧,兜兜轉轉,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一切開始步入正軌……
隨楊絳女士沿著時光走到了她和錢先生初遇時,那時,他們風華正茂,一見傾心。就這樣,倆人攜手走上了共同生活的道路。后來,又喜得一女,錢瑗,開始了三人的生活。錢先生童心未泯,經(jīng)常逗錢瑗,樂此不疲,一直到暮年仍是如此。人這一生不可能永遠安逸,楊絳女士一家也是如此,他們經(jīng)歷了坎坷波折,但他們還是相扶相持的走過來了。后來的后來,錢瑗和錢先生都先她而去,獨留楊女士一人靜靜地思念他們仨的共同時光。
每次讀起此書,心中總有一股暖流劃過,這書,就像那綠茶,平平淡淡,溫溫潤潤,卻又給人強烈的震撼,那是家的溫馨??!所謂大師手筆,就是給人以靈魂的感召吧。
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無論喜悅的,還是帶有淡淡哀愁的,都將成為我們今后最珍貴的回憶。畢竟,最美的長情是陪伴。
愿楊絳女士帶著心中的思念,一路走下去。
第三篇:我們仨讀后感
讀楊絳《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我被作者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他們三人作為高等知識分子,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有著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中國知識分子“不忮不求”與世無爭孜孜以求的嚴謹治學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很濃厚。
錢鐘書是我最鐘愛最尊敬的大知識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了,有空的時候就讀一讀。雖然有些讀起來比較費事,但我還是很樂意去翻一翻的。記得當時的《管錐篇》是我30歲生日時,我讓妻子給我買的禮物,至今還在書架上整齊的碼放著。我很驚詫于他讀書的廣博與駁雜,中外知識與思想在他那里互通有無,信手拈來,全無絲毫的別扭與不適。以后,凡是有關錢鐘書的傳記、逸事我都愛看,并且做了很多筆記。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樣讀書、治學的。我的書架上還有《錢鐘書與西學》、《錢鐘書傳》等。因為喜歡錢老,自然“愛屋及烏”:喜歡他的夫人楊絳的作品。
楊絳老先生懷著深深的眷戀,回味著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們仨》里,作者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F(xiàn)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還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相聚?!逼湔\摯真切的情感及其單純樸素與世無爭的書香生活令人感動和艷羨。
錢鐘書之所以成為大家,與他刻苦攻讀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仨》里,作者有這樣的描寫:錢鐘書“不愛活動”,“我在清華借讀半年間,游遍了北京名勝。他在清華待了四年,連玉泉山、八大處都沒去過。清華校慶日,全校游頤和園。鐘書也游過頤和園,他也游過一次香山,別處都沒去過?!薄芭=虻募倨谙喈敹?。鐘書把假期的全部時間投入讀書。大學圖書館的經(jīng)典以十八世紀為界,館內所藏經(jīng)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紀和十八世紀以前。十九、二十世紀的經(jīng)典和通俗書籍,只可到市圖書館借閱。那里藏書豐富,借閱限兩星期內歸還。我們往往不到兩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圖書館。我們還有家里帶出來的中國經(jīng)典以及詩、詞、詩話等書,也有朋友間借閱或寄贈的書,書店也容許站在書架前任意閱讀,反正不愁無書。”錢老早在清華大學讀書之時,就曾立下“橫掃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志向而遍覽不已??纯村X老,人家的讀書精神,我們之所以這樣平庸,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因為整天在書的世界里遨游,因此錢鐘書的生活能力也就不像他的學問那樣高超了。在《我們仨》里:
鐘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chǎn)院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彼蚍四?,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
在這里,錢鐘書先生似乎象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娃娃,其形象讓人覺得可愛又愛憐。我們非但不覺得可笑,反而覺得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事實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鐘”于書的人,自然是沒有時間去對付生活中的瑣屑之事的。生活中的“低能”現(xiàn)象就不足為怪了。人的能力是這邊強了,那面就弱了,此事“古難全”??缮钪杏羞@樣的人:他們學問也不怎么樣,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很差。這就很可悲了。這才是真正的書呆子??慑X鐘書不一樣,他是我國學術界的“稀有金屬”,含金量特別高。
當然,錢鐘書先生并不是一個十足的生活“低能”,他會做飯,會做早點:
我們住入新居的第一個早晨,“拙手笨腳”的鐘書大顯身手?!罅恕拔宸昼姷啊保玖嗣姘?,熱了牛奶,做了又濃又香的紅茶;這是他從同學處學來的本領,居然做得很好;還有黃油、果醬、蜂蜜。我從沒吃過這么香的早飯!……我們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傭照管一日三餐的時期,除了鐘書有病的時候,這一頓早飯總是鐘書做給我吃。
錢老先生還“經(jīng)常親自為爹爹燉雞”。等,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錢鐘書先生并非“拙手笨腳”,楊絳女士在這個詞上加引號是有原因的。
作者寫的這本散文有兩大特點,一是用語極其簡練,一些可有可無的字完全省去,如“我走進阿園臥房一看究竟”這句話,讓我們寫非得在“阿園”和“臥房”之間加一個“的”字不可。類似這樣的用法,隨處可見。二是用語平白如話,全是生活用語,絲毫沒有大教授書院式的味道。極其平淡,這可能就是所說的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淡而有味。
另外,這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fā)行的《楊絳文集》,其裝幀、印刷、紙張、字體大小及字間距都非常的精良與合適。一冊在手,會忍不住摸索玩味。表里是一樣的認真與嚴謹,這反映了作者本人一貫的謹嚴作風。錢鐘書的文集也是這樣的特點。
第四篇:我們仨讀后感
對于楊絳老先生,我的了解還只是停留在初中那篇《老王》上。整篇語言樸實無華,但字里行間卻深深映出她對老王的愧怍。在《我們仨》中,我又見到了她那樸素而真摯的語言。那一家子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她淡雅、寧靜的筆觸下,化作墨跡,浮現(xiàn)在我眼前。
隨老先生走入她記憶的漫漫長河,我伸手撈取著一塊又一塊的碎片。碎片上,映著一又一的生活瑣事。從一起做飯泡茶、學習讀書,到女兒降生、動物園游樂,沒有一事不是映著親情的光輝。他們一家其樂融融的景象都在楊絳老先生的筆下展現(xiàn)出。但其中,也不乏艱難的時期,比如在革時,一家人不得不在外人眼中徹徹底底隔離開,往都要小心翼翼。即使這樣,他們一家仍緊密地靠在一起,度過這段艱苦歲月,迎曙光。但人終將老去,迎最后的時光。隨老先生踏上古驛道,我仿佛也經(jīng)歷著那段生死離別。老先生的女兒身體越越差,漸漸住進醫(yī)院,最后悄然離世。而她的伴侶也因此事倍受打擊,先她一步而去。他們仨,到最后只剩下了她一個人,在寒風中孤獨、無助地飄蕩。盡管經(jīng)歷著錐心的痛苦,楊絳老先生卻能以她那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態(tài)度整理并完成了《我們仨》這部感人至深長篇散。
亡者不可追,逝者不可留,只?;貞浛梢宰穼ぁ倪@篇散、從楊絳老先生的筆下,我仿佛真切經(jīng)歷了一遍他們這么多年的生活。我驚嘆于在楊絳老先生的筆下,記錄的基本都是生活上的小事、瑣事,竟然能夠如此妙筆生花,生動地再現(xiàn)出當年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而這些細節(jié)之處,正是我們平時容易忽略的。楊絳老先生的這篇散,不僅讓我體驗了他們仨的生活,更讓我能夠重新思考、回憶這幾年我們家里那些溫馨、動人的小事、瑣事。
在我腦海中首先浮現(xiàn)的便是姥姥、姥爺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喝水吧。""吃點水果。""出去多穿點衣服,別著涼了。"這些話不光是我,我相信許多人都聽了不下上百遍。這些話,現(xiàn)在給我的感覺大多只有兩個字――嘮叨。但這本書使我能夠重新思考他們說過的這些話。同樣的叮囑,不厭其煩地重復,不知他們是何等地關心我們才能做到這樣。他們之前關切的話語,因為我的不耐煩,已經(jīng)隨風離去。而現(xiàn)在,我終于認識到了這種關愛。我無法追尋已經(jīng)錯過的愛,能做的唯有好好珍惜往后他們的叮嚀。真情,現(xiàn)于瑣碎的話語中。
乘船在記憶的海上航行,找到的另一寶物就是自父親的平日里的玩笑與教誨。我爸爸平時很喜歡跟我侃大,他的'話語總能逗得我哈哈大笑。但這次重新回憶,我才發(fā)現(xiàn)這些話里蘊藏著深刻的道理。爸爸講的話中總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尤其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這種獨特的教誨不僅能通過令我發(fā)笑讓我由陰轉晴,更能讓我從心里領會接受,從而在思想上得到一種解脫。可惜的是,有些道理我之前僅僅是一笑而過,或者是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在今后,對于父親的話,需要多一份專注,聽在耳畔,記在心田。真情,現(xiàn)于真心的教誨中。
船行許久,我又看到另一寶物,那便是母親的呵護和溫暖。在我鼻炎嚴重的時候,我媽媽十分著急,一個月下添了許多白發(fā)。她四處打聽治療鼻炎的名醫(yī),早上4點就去醫(yī)院門口排隊為我掛號。那是已是深秋,雖然媽媽穿了厚的外套,但凌晨的風依舊十分寒冷??赐赆t(yī)生,我才發(fā)現(xiàn)媽媽在一個勁地打噴嚏。在很多其他事上,媽媽也經(jīng)常為了我而犧牲自己。而我有時還會因為自己的任性而做出一些傻事。今后的日子里,對于母親的呵護,需要少一些任性,受于自身,饋于行動。真情,現(xiàn)于溫暖的關懷中。
感謝楊絳老先生的這篇散,樸實的語言,瑣碎的小事中讓我體會到了真情,也讓我能靜下心,重溫生活中那些溫暖的小事。通過重溫這些小事,我才明白,最親的人,永遠在離你最近的地方,關注著那些不太可能會注意到的細微之處,并傾盡全力去關懷。
第五篇:《我們仨》讀后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楊絳寫的《我們仨》。
《我們仨》這本書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內容卻意義深刻。
這本書有3部,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耙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這是對這本書對美妙的評價。那么,我們仨是哪三個人呢?原來,爸爸是錢鐘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絳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我相信同學們總會有失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學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些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了。楊絳就是這樣,女兒沒有了,女兒的爸爸也沒有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當真的失去了親人,回憶起來,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經(jīng)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樂時光。想起小時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淚水會流個不停!不管失去了親人,還是和最好的朋友離別,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我們一生中要經(jīng)歷很多這樣的事,幼兒園的畢業(yè)典禮可能會不太留念,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懂事,但還是拿著同學錄,忙著記錄好朋友的電話:“喂,你家的電話是多少???你幫我寫吧!”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慢慢說的。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把話說的那么流利。到了小學,大家都明事理了,畢業(yè)典禮也就有很多同學留下了第一次離別的淚水。至于中學和大學,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真的,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失去了!
第六篇:《我們仨》讀后感
讀完《我們仨》的故事,我久久不能釋懷。那安定于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和相濡以沫如親情般的愛情已經(jīng)把他們仨永遠聯(lián)結在一起,家的意義也在此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楊絳先生忍受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慟,在《我們仨》里面尋到一點慰藉。
他們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他們這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的風范深深感動著我。楊絳先生的幸福和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里行間,令我動容。讀完《我們仨》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具體感悟如下:
《我們仨》讓我學會了生活
《我們仨》告訴我們,做人心態(tài)最重要,你沒有很多的錢,但要有一顆隨遇而安的心,你出身不好,但要懂得上進,你長得不漂亮,但你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你沒有多富有,但要懂得知足和感恩,一個人只有好的心態(tài),才能夠感覺到幸福,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這一家三口十分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出樂趣,如把飯后的散步美其名曰“探險”;錢老在學術界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可在家中卻如孩童一般要被人寵著,被人照顧:楊絳女士干起家務活來干凈利索,算是家務事上的頂梁柱??伤€怕鬼怕得要死,只有帶著女兒才敢走夜路……很多人只顧著為了追求遠方那虛無縹緲的幸福,可到達時才發(fā)現(xiàn)幸福就在自己出發(fā)的原點。平平淡淡才是真。楊絳女士一家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他們與世無爭,不求富有,不求聞達,“成名,只不過是多了一些不相知的人而已”。
很是為文末所描寫的一句話感動: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如此,會歷經(jīng)大起大落,會歷經(jīng)生老病死,端看我們用何種態(tài)度生活著。用積極的一面看待人生,人生是快樂和幸福的;用消極的一面看待人生,則人生充滿不幸。其實現(xiàn)代社會,我們人人是幸福的。我們身處偉大時代,有什么不知足的,又怎么能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
看完了《我們仨》,我學會了生活,學會了承受。其實人生中總會遇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會被誤解,會被陷害,但沒必要抱怨的。今后我也要摒棄抱怨,用平常心看待得與失。
其實學會生活,是一種感知。生活中的春華秋實、云卷云舒都值得體味。一縷陽光、一江春水、一語問候、一葉秋意,都是生活里醉人的點點滴滴。學會生活,需要一種心境。平靜地坐看時光流逝,平靜地細數(shù)人世坎坷,這些都是生活的意境。楊絳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不在權勢和金錢,不在物質和名利,而在用一顆平淡無華的心情,去領悟生活中風雨兼程與風和日麗。學會生活,才會用平和的心態(tài)真誠地面對世界,享受生活的富與貧、美與丑、苦與樂。
《我們仨》讓我學會了感恩
時間給“我們仨”經(jīng)歷,讓“我們仨”成長,也把滄桑隨手相贈。他們從青春年少,到白發(fā)蒼蒼,從朝陽升起,到夕陽西下,在晨鐘暮鼓間越過高低浮沉,走向成熟,看慣了聚散離合,經(jīng)過了月缺月圓,學會了知足,學會了感恩。
這樣一本紀實文集,輕松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記錄著生活里的點滴記憶,這是她對逝去之人最好的緬懷方式,也是她對生活的感恩。
有時我坐在窗前,我問我自己:是不是因為一路風風雨雨,而忘了天邊的彩虹?是不是因為行色匆匆的腳步,而忽視了沿路的風景?除了一顆疲憊的心,麻木的心,自己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嗎?抑或因為生命過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
老父今年86歲,老母親也80歲。今年春節(jié)過后,先是老媽摔斷了股骨頭,后是老爸腦梗、小腦萎縮住進了醫(yī)院。面對一系列的治療康復和近期照顧老人的問題我們兄妹四人有時爭執(zhí)不休。每當被生活糾纏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楊絳先生對生活的大徹大悟,想起她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恩,心便坦然。她在《我們仨》中,告訴了我是誰,我來自何方,去往何處。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歸宿到底在哪里,但都知道自己來自哪里。不管來自何方,又將要去向哪里,存在就是價值,感恩才知惜福。學會感恩,生活將賜于你燦爛的陽光;學會感恩,生活將充滿愛與希望。
《我們仨》讓我們要學會忘記
我們像楊絳先生一樣被時間推著向前走,這一路上走走停停,“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想著想著就忘了”,原本以為刻骨銘心的,慢慢地也就淡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了,淺的東西越來越淺,時間是治愈一切傷口的良藥。
對于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干枯的老井。楊絳說:“生了獨女錢媛這么多年,也就牽掛了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掛了?!惫湃嗽疲骸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風雨雨相扶持著走過了這么多年,而突然間要接受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己的人、自己最牽掛的人,余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風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著孤單的身影,對著寂寞的臺燈嘆息。
錢鐘書的堂弟錢鐘魯,曾和楊絳先生通過電話,問起辦百歲壽辰的事,先生囑咐他們各自在家為她吃上一碗壽面即可?!拔医衲暌话贇q,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边@是楊絳自己在即將迎來百歲生日時寫下的一段話。
沉重的生活讓楊絳先生倍感沉重,“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體現(xiàn)了楊絳先生對過往悲慘遭遇控訴與厭棄。生活就是一筆流水賬,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只有記住某些事某些人,忘記某些事某些人,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灑脫生活,心無掛礙,你才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我們仨》讓我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
《我們仨》告訴我們,沒有家人的陪伴,即使是大房子也不會有歡笑,沒有親人的陪伴,即使一個人吃著山珍海味也不會香,所以不要總是因為忙而忽略了家人。也不要把不好的情緒留給親人,家永遠是我們奮斗的動力和源泉,是我們停泊的港灣和依靠。
楊絳女士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獨自一人在青燈下回憶“我們仨”。這本書的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也是這本書的主體,像寫日記一般記錄了三人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這部分記錄了許多家庭瑣事,正如我們普通人一樣,一個學者之家也需要關心柴米油鹽之類的生活瑣事。連有一身傲骨的學界權威錢老先生,干家務活也如我一般笨手笨腳,不得不隨時向妻子求助。楊絳女士正如很多老爺爺老奶奶一樣,不厭其煩地對后輩講述年輕時的種種趣事,而我們這些聽者也好像圍坐在楊老身旁,感受大學者平凡簡單的快樂溫馨。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痹械臍g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楊絳先生身上無疑體現(xiàn)著中國女性最高的處世智慧,能屈能伸,即使再大的風暴,也能平穩(wěn)度過,內心依舊安然?!安粊y于心,不困于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這是楊絳女士用她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的,但愿我們能夠真正領悟到這一點,讓自己真正擁有這種能力,從而獲得自己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