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黃河導游詞簡短100字的(范文五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黃河導游詞簡短100字的(范文五篇)》。
第一篇:黃河導游詞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游覽區(qū),這一個游覽區(qū)位于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后經八年的努力,終于在這里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游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床,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于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征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涌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贊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游,面對著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系和今日的友好關系,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fā)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干線長1176公里,那么請您記?。狐S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卑倌甏忧濉边@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泛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泛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洪水竟泛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泛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zhàn)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fā)電站,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間,黃河從末泛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fā)電,成了一條造福于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chuàng)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系。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游覽區(qū)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么在如此優(yōu)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覽區(qū)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fā)明新方法,綞成功。并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敝泣S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fā)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里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于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zhàn)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于時間關系,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后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第二篇:黃河導游詞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里突出地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就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石刻藝術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yè)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就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fā)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就是當代最具的青銅大鼎,就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游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鄭州黃河氣墊船就是高科技的結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槳產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zhàn)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第三篇:寫黃河的導游詞
各位游客:
我們面前的雕塑,叫"黃河母親"。在全國,以雕塑形式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數不少,論風格和藝術表現力,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chuàng)作,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優(yōu)秀獎”。整個雕塑為花崗巖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作噸,由北京雕塑廠于1986年4月30日制成。作品用“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母親臥在波濤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態(tài)慈祥。凝練的線條把母親秀發(fā)的飄指、身材的曲美與波濤的起伏和諧地融為一體,勾畫出黃河女神的風采。匍匐在母親胸前的裸身男嬰,天真爛漫,安然無憂,舉首憨笑,頑皮可愛。
整個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胸懷博大,她所養(yǎng)育的中華民族,生氣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源于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既象征著黃河文化,也隱喻了甘肅歷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還嵌著一塊石碑,是1994年8月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所設,碑文是:“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
第四篇:黃河的導游詞
炎黃二帝塑像坐落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南岸的向陽山(又名始祖山)上,該工程主體部分包括塑像、廣場、紀念壇三大部分,按中國傳統手法,布置為中軸線,軸與磁北交角為北偏東22°。巨塑歷經二十年的籌劃和建設,公元2007年4月18日上午9時30分至10時30分,鄭州?中華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落成慶典在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qū)內隆重舉行。
塑像高為106米,由兩部分組成,上部頭胸部分系由鋼筋砼框架結構支撐外殼、外殼面采用條石雕砌,其下部以山體為像身。巨塑以山為體,使山人合一,渾然天成,融黃河、黃土、黃帝三者與一體,以體現與大地共生,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氣勢磅礴、雄渾、博大的藝術效果。黃帝雄才偉略,高瞻遠矚,是最早統一華夏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炎帝為中國的農業(yè)神,構思的二帝像用花崗巖雕筑而成,一個威武剛強、鳳目龍隼、氣宇軒昂,一個廣額純樸、智慧慈愛,他們包容了中華民族的崇高品質,體現了不屈不撓、勤勞勇敢和開拓前進的宏大氣概。
炎黃二帝廣場寬300米,長500米,從塑像前一直延伸到黃河老灘,總面積15萬平方米。廣場按地形分為三級,在三級廣場上有一紀念壇。一級廣場中有一高6米的大鼎――炎黃鼎,二級廣場兩邊對稱放置鐘與鼓,各高5米,三級廣場壇道兩側分置鑄銅八鼎,各高4米,與炎黃鼎合成九鼎之數。古有夏鑄九鼎的記載:夏禹治水統一各部族之后,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坝硎站拍林穑T九鼎象征九州”,以紀念九州的統一,因此九鼎就成了傳國的重器。在巨塑廣場設九鼎,其寓意是:象征祖國領土完整,江山永固繁榮昌盛,永遠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設九鼎也含有九州炎黃子孫共祗先祖之意。設鐘與鼓,喻鐘鼓長鳴,炎黃子孫戒驕戒躁,自強不息。
紀念壇是廣場上最主要的建筑物,占地面積為90×90米――8100平方米,壇分三層,呈金字塔狀,頂層面積約570平方米。紀念壇是每年清明和中秋節(jié)時祭祖舉行大典的地方,屆時世界各洲炎黃子孫代表團在此舉行祭祖儀式并相互交流與合作,共謀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紀念壇內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設功勛館、接待廳、學術報告廳、影視、信息網絡廳等,中廳內有56民族大團結浮雕和一長明火炬。象征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紀念壇兩側,廣場綠化帶中設計兩座紀念館――炎黃子孫姓氏源流館(又稱百姓先祖館)和炎黃子孫在海外館。此外,在廣場周圍興建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像100尊。
第五篇:黃河的導游詞
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干涸,而卡日曲最長是以五個泉眼開始的,流域面積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黃河的正源。古宗列曲,僅有一個泉眼,是一個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的橢園形盆地,內有100多個小水泊,似繁星點點,又似晶瑩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歷史上曾被用來表示整個黃河源頭地區(qū),實際上可以說是黃河出山東行后第一個加油站。
這個“?!笔且粋€盆形濕地,東西長約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離較短,僅幾公里至十幾公里之間。說是“海”并非到處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對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擁有眾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滿天星斗來比擬也不顯得過分。灌木有的長到一米高,魚類繁多,水鳥成群,湖邊的草灘上還有黃羊、野驢不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