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黃山導游詞講解(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黃山導游詞講解(合集)》。
第一篇:黃山的導游詞
朋友們,你們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了黃山風景區(qū),在這里,我向諸位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我叫葉林臻。首先,在這里,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孔子拜觀音,這個景點并不大。但是你們看,三塊小石頭和一塊大石頭堆疊在一起,就像三個小孩在拜。你說,這是不是非常的有趣?
再看看這里,有一顆高大的樹,又漂亮又粗壯。傳說呀,一個傍晚,一個小和尚在回家的路上,旁邊有棵樹的影子像一只老虎。小和尚看見了老虎的影子,心里害怕極了,回到寺廟里告訴了老和尚,老和尚笑著說:“這只是一棵樹,只是長得像黑虎罷了?!彼裕藗児苓@棵樹叫黑虎松,就這樣,黑虎松就因此而得名了。
你們跟著我走。看,野生短尾猴,一只在樹上摘桃子,一只在樹上蹦來跳去,有些猴子在捉別的猴子身上的.蟲子吃。你們看,更有趣的是,猴王他一直在盯著我們喃……
時間過得太快了,今天我的介紹就到這里吧!各位,請走好!
第二篇:孔導游詞講解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至隋唐時代達到鼎盛,其間,大體經(jīng)歷了佛教經(jīng)典在中國大量傳播、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國化的佛教宗派這樣幾個發(fā)展階段。在這幾個階段,都顯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歷史貢獻,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顯、慧遠、曇鸞等幾位高僧。
法顯是東晉時杰出的佛經(jīng)翻譯家和旅行家。俗姓龔,平陽武陽(今臨汾市西南)人,平民出身。他的三個哥哥都在童年夭折,父母唯恐他不能成人,在三歲時就送他到佛寺當了沙彌(小和尚),希冀依靠“神佛”的保拓,免除夭折之難。法顯從小對佛很虔誠,20歲時受了“大戒”,信仰更加堅定,行為更加嚴謹,眾僧稱譽他“志行明敏,儀軌整肅”(《高僧傳·法顯傳》)。
法顯生于南北分裂、社會動蕩的東晉十六國時代,佛教在北方廣泛流行。當時,北方地區(qū)先后建立起眾多少數(shù)民族政權,他們與漢民族隔閡很深,尤其是在思想信仰上,漢族信奉儒家教義,認為“佛,外國之神,非諸華所應祠奉”;他們則主張“佛是戎神,所應兼奉”(見《晉書·佛圖澄傳》),把佛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宗教。因此,為了從思想上統(tǒng)治漢族廣大民眾,他們大力宣揚佛教,政治上扶植佛教發(fā)展。如石勒建立的后趙國百姓,在印度高僧佛圖澄的宣傳下,“多奉佛,皆營造寺廟、相競出家”(見《晉書·佛圖澄傳》)。但是,佛教的迅速發(fā)展也帶來不少混亂。主要是僧人受統(tǒng)治者支持享有特權,于是“真?zhèn)位煜?,多生愆過”(見《晉書·佛圖澄傳》),出現(xiàn)大量不法行為,引起民眾不滿,嚴重削弱了佛教;同時,佛教自身的規(guī)章制度,尤其是戒律也很不健全,當時雖有不少西域僧人翻譯的佛經(jīng)在中國流傳,但很不系統(tǒng),且多是口授相傳,輾轉流行,不免訛誤增損,而戒律的翻譯又極為缺乏。戒律的松弛和僧人特權的加大,更造成佛教界的混亂。
這種狀況,對于正直篤信的法顯來說,是不能容忍的。為了保衛(wèi)佛教的純潔性,以利于佛教的發(fā)展,他決心西行印度,到佛教發(fā)源地找回完整的戒律,由此建立一套維持僧眾團體及僧眾個人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佛教團體和個人的行為準則。于是,東晉隆安三年( 399),法顯與同學數(shù)人從長安出發(fā),“至天竺尋求戒律”(法顯《佛國記》,又名《法顯傳》),登上了西向印度取經(jīng)的征途。
法顯從長安出發(fā)時已是65歲高齡,他們一行數(shù)人,西經(jīng)戈壁,越蔥嶺,周游天竺,后經(jīng)印度洋到山東半島登陸,最后回到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外歷時20xx年,歷經(jīng)30多個國家,包括今日我國的西北和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以及我國南海、東南沿海等地,歸來時已是80歲老人。他是當時中國走得最遠的人,“漢之張騫、甘英皆不至此”(《佛國記》)。
法顯在印度刻苦勤學掌握了梵文梵語,把大量口傳佛典記錄下來帶回中國,歸來后,又親自譯成漢文,從此,中國內地佛經(jīng)結束了西域的中轉,直接溝通了東方的兩個文明發(fā)源地,中國佛教更系統(tǒng)地發(fā)展起來了。同時,法顯撰寫的《佛國記》不僅是一部佛教典籍,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是我國最早記錄中亞、印度、南洋各國歷史、地理、科學、藝術和文化的偉大旅游撰著。唐代高僧義凈指出:“自古神州大地,輕生殉法之賓。(法)顯法師則創(chuàng)辟荒途,(玄)奘法師乃中開正路?!?轉引自靳生禾:《旅行家法顯》,第19頁)就是說,法顯是我國西天取經(jīng)的開山大師,唐代玄奘進一步開拓了取經(jīng)道路;而且,法顯的《佛國記》也可以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相與媲美。
由山西出家的另一位著名高僧慧遠,在使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歷史貢獻。
慧遠也是東晉時高僧,本姓賈,雁門樓煩(今寧武縣附近)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澳晔S舅令狐氏游學許、洛,故少為諸生,博綜六經(jīng),尤善老莊”(《高僧傳·慧遠傳》)。說明慧遠少年時代主要學習儒家經(jīng)典,對當時流行的道家老、莊思想也很精通,但還未形成確定的志向。東晉永和十年( 354),慧遠21歲,深慕江東范宣子,便偕同其弟一道“欲渡江東”,拜師從學,因北方戰(zhàn)亂,道路不通,未能如愿。這時,正值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今河北省阜平縣北)立寺傳教,“聲甚著聞”,他又與其弟“遂往歸之”。聽了道安講經(jīng)說法后,十分敬佩,驚嘆說:“真吾師也!”認為以前十分喜愛的“儒道九流,皆糠比耳”,毅然與其弟削發(fā)出家于道安門下?!俺S倲z綱維,以大法為己任,精思諷持,以夜繼晝”,深為道安賞識, 24歲便開講佛經(jīng)(見《高僧傳·慧遠傳》)。從此,終生皈依佛門,堅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東晉太元六年( 381),48歲的慧遠來到廬山,深感“廬峰清靜,足以息心”,便在這幽靜秀麗的廬山定居下來,開始了他富有特色的傳教生涯,從此足不出山,直至83歲逝世(見《出三藏記集·慧遠傳》)?;圻h在廬山的活動主要分三個方面:
一是著書立說,闡釋佛理,宣揚佛法。他一生“所著論、序、銘、贊、詩、書,集為十卷,五十余篇”(《高僧傳·慧遠傳》),絕大多數(shù)作于廬山。通過著書立說,形成了他的以佛教義理為核心,又廣泛吸收儒、道各家學說的中國化的佛教思想。他明確主張“內外之道,可合而明”(《沙門不敬王者論》),儒、釋、道三教思想可以融合一體。在東晉,一再發(fā)生過關于沙門(佛門)該不該禮敬帝王的爭論,其實質也就是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禮教的關系或者說佛教在中國是否合法的爭論。為此,他寫下了《答桓大尉書》、《沙門不敬王者論》等名篇,一方面主張在家信徒(居士)必須遵從世俗,禮敬君親,盡忠盡孝;另一方面,出家僧人又必須保持佛門的獨立性,不禮敬君親,無所謂忠孝。他指出,從表面看,沙門不敬君親是“內乖天底之情”,“外闕奉主之恭”,違反了封建禮教,但這樣可以使沙門以其高尚其志的榜樣影響民眾,從根本上維護了統(tǒng)治者的最高利益??傊暗婪ㄖc名教,如來之與堯孔,發(fā)致雖殊,潛相影響;出處誠異,終期則同”(《沙門不敬王者論》)。佛教信仰與封建禮教不過是殊途同歸,終極目的是一致的。這樣,慧遠通過融合儒、釋、道思想,從理論上闡明了佛教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一致性,不但成功地解決了關于沙門是否禮敬王者的爭論,而且也保證了佛教在中國的合法地位,從而在佛教中國化的道路上邁開了決定性的第一步。
慧遠在廬山的又一主要活動是建立僧團,壯大佛教勢力。他培養(yǎng)組織了一個聲名遠播的廬山僧團及居士群,從而使廬山成為當時中國佛教的兩大中心之一。另一個中心是印度僧人鳩摩羅什所在的長安,是主要的譯經(jīng)中心;慧遠在廬山除譯經(jīng)傳法之外,則努力使佛教中國化。同時,僧團周圍還有以上層社會名流為主體的居士群,它是慧遠與世俗世界聯(lián)系的紐帶,既能溝通上層統(tǒng)治階級,又避免了僧侶奔走官府而引起人們的厭惡心理,也有效地壯大了佛教的勢力。
慧遠的另一主要活動是廣泛接觸社會,擴大佛教影響。他居于廬山30余年,雖然“影不出山,跡不入俗”(《高僧傳·慧遠傳》),但并沒有絕離塵世,而是不分華夷南北,朝野順逆,皆與交往,對誰也不親不疏。從地方官員到朝廷重臣,從著名文學家、道土到農民起義軍首領。舉凡來訪者,無不廣泛結交。而且,居于統(tǒng)治階層的上層人物,大多數(shù)是主動與慧遠結交的?;圻h以其超然出世的態(tài)度,周旋于復雜的政治斗爭之間,并贏得雙方的尊重,這樣不但擴大了佛教對社會的影響,而且通過廣泛接觸上層人物,也使佛教進一步獲得了統(tǒng)治者的支持。
與此同時,慧遠還從理論上結合道家“以無為本”的出世主義,宣揚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并把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命運主宰權從天、上帝、鬼神手中奪回,交給每個人的“心’,引導人們從主體自身內部加強修養(yǎng),積德行善,提倡通過念佛投生西方凈土,從而對中國佛教凈土宗思想的產生起了先導作用,也因此,唐宋以后的一些凈土宗僧人尊奉慧遠為中國凈土宗初祖。
繼法顯、慧遠之后,由山西出家的又一位著名高僧是曇鸞,他對中國凈土宗的形成起了直接促進作用,可以說是凈土宗的實際開創(chuàng)者?!氨狈酱蠛陜敉聊罘鹬畼I(yè)者,實為北魏之曇鸞,故常推為凈土教之初祖”(湯用彤:《魏晉南北朝佛教史》下冊)。
曇鸞是北魏雁門(今山西代縣)人,他“家近五臺山,聞其神跡靈怪,幼即往尋之,便出家”(《續(xù)高僧傳·曇鸞傳》),可見他是在幼年時代懷著對佛教的神奇向往而出家為僧的。出家之后,“廣讀經(jīng)籍,尤研四論與佛性”(《續(xù)高僧傳·曇鸞傳》)。一方面廣讀博覽佛教經(jīng)書和儒道典籍,同時更深入鉆研鳩摩羅什所譯的大乘佛教中觀派的四種基本著作《中論》、《十二門論》、《百論》、《大智度論》和有關佛性的學說。
曇鸞于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來到建康(今南京市),曾與梁武帝談論佛性,很受梁武帝贊許。后又拜見著名道土陶弘景,陶弘景授予他《仙經(jīng)》十卷,他便準備攜經(jīng)返回北魏故地,從事修行;但在途經(jīng)洛陽時遇到印度名僧菩提流支,便問:“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jīng)者乎?”意思是佛經(jīng)中有沒有勝過道教的長生不老之法。菩提流支很不高興地“唾地相斥”回答他:道教哪配與佛教相比?靠道教的《仙經(jīng)》是不能擺脫生死輪回,達到長生不老的。隨之即把佛教的《觀無量壽經(jīng)》授予他,說:“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shù)媒饷撋?。”說明長生不如解脫的道理,引導他信仰凈土(見《續(xù)高僧傳·曇鸞傳》),這使曇鸞深受教益,當場把《仙經(jīng)》燒掉,此后他便主要傳播凈土信仰了。
曇鸞回到故地后,大力弘揚凈土念佛,民眾紛紛皈依,名聲大振。北魏分裂后,東魏開國君主孝靜帝對他十分崇敬,尊稱他為“神曇”,并下敕令要他住持并州大寺。他后來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屬交城縣),在這里講經(jīng)授徒。從此,玄中寺成為傳播凈土信仰的重要中心。到唐代,曇鸞的再傳弟子、山西文水人道綽繼續(xù)在玄中寺傳道;后來,道綽的弟子善導來到長安,建立起了完備的凈土宗派,使凈土宗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極盛時期。
凈土宗在印度佛教中也沒有形成宗派,卻在中國得到發(fā)展并連綿不絕地流傳了下來,主要是因為它的教義和修行方法簡便易行,得到平民大眾的信奉,所以如同禪宗一樣,稱得上是真正中國化了的佛教。凈土宗的發(fā)展,與山西地區(qū)和由山西出家的高僧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它是由慧遠開創(chuàng)、曇鸞奠基、道綽與善導完成的,主要是在山西大地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曇鸞在凈土宗的發(fā)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凈土宗在唐代正式形成后,進而傳入了日本,日本僧人“依據(jù)善導一師開創(chuàng)凈土宗”(日·村上專精:《日本佛教史綱》),使凈土教在日本得到廣泛流傳,成為日本眾多佛教宗派中的一個重要宗派,也因此,日本的凈土宗一直尊奉曇鸞、道綽、善導為凈土三祖師,尊奉玄中寺為凈土宗開山祖庭。歷代日本凈土名僧,多來玄中寺朝拜,視為“圣地”,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橋梁作用。
以上,從法顯、慧遠到曇鸞使我們看到,由山西出家的佛教高僧大多集中在十六國北朝時期,這個現(xiàn)象很值得重視。十六國北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大分裂、大動蕩時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個高峰期,在這個時期,山西因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而再度成為多民族活動的大舞臺及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爐;這個時期,也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一個繁榮期,山西在這個時期一直處于北方民族統(tǒng)治之下,這些民族的統(tǒng)治者為了有效地統(tǒng)治漢族人民,在不斷學習吸取漢民族文化的同時,又大力宣揚和扶持佛教文化發(fā)展,這就為山西出現(xiàn)為數(shù)眾多的佛教高僧,以及佛教文化能夠在山西獲得比較高度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特定的和相當有利的社會政治背景和歷史文化氛圍。這樣,也就不難理解山西佛教文化之所以格外光輝奪目的基本原因了。
同時,山西地區(qū)不僅佛教思想比較活躍,在傳播和發(fā)展中國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山西也是佛教文物、藝術的寶庫,是全國佛教遺產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如五臺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為中日凈土宗搖籃;云岡石窟文化可與敦煌媲美;廣勝寺稀世罕見的金版藏經(jīng)《趙城金藏》為當今整理出版《大藏經(jīng)》的主要底本;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斑斕多姿的佛教建筑、雕刻、繪畫等等。這些說明,山西在中國佛教文化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三篇:黃山景點導游詞
大家好,我叫虞逸F,大家可以叫我虞導或小虞。這次黃山之旅就是由我來為大家介紹。在這次黃山之旅開始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幾句注意事項:
1、黃山很大,大家在游覽時一定要跟緊我,以防走丟。
2、黃山氣候變化很大,時晴時雨,反復無常,登山時要穿雨衣,下雨風大,不適宜打傘。
3、黃山古跡很多,不能在任何建筑物、古跡、巖石、竹木上亂涂亂刻。
4、為了保護黃山風景區(qū)的清潔衛(wèi)生,不能隨地亂扔垃圾。好了,說完了一些注意事項,就讓我們開始美麗的黃山之旅吧!
隆――(車輪聲)吱――
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到達黃山,接下來,我們要去游覽黃山“四絕”,首先我們去四絕之首:奇松,讓我們邊走邊說黃山松的“奇”,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的地貌和氣候形成的一種松樹變體,它一般都生長在泥土稀少的花崗巖裂縫中。以它那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鉆勁兒在那里發(fā)芽、生根、成長。這樣頑強的生命力,朋友們,你們說算得上一奇嗎?而且這只是黃山松“奇”的一個特點,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天然造型,朋友們,你們看,前方玉屏樓的石獅前面的迎客松和玉屏樓右邊的送客松,它們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示出一種樸實、穩(wěn)健、雄渾的氣勢。這些黃山松中最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薄團松、鳳凰松、棋盤松、接引松、麒麟松、黑虎松、探海松和團結松?,F(xiàn)在,讓我們來領略黃山松的魅力吧!自由活動!
20分鐘后――
大家都回來吧,我們要去游覽下一站――怪石了。怪石和奇松可是一對絕配,我們要好好去觀賞一下。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怪”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1處。那形態(tài)啊,可謂千奇百怪,千姿百態(tài)。黃山石這“怪”啊,就怪在它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狀。大家看斜對面天都峰上的那塊大石頭(要小心,別掉下去),是不是很像五位扶肩攜手的老人?呵呵,這叫“五老上天都”。但站在半山寺前望這塊石頭,老人卻搖身一變,變成一只展翅啼鳴的大雄雞,所以叫“金雞叫天門”,而且不止這一處噢!著名的“仙人指路”從另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喜鵲登梅”!大家聽好,我給你們講一個驚人的數(shù)據(jù),黃山有名可數(shù)的石頭就達1200塊!哇!這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這些石頭的名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所以你看到的一塊石頭,也可以想象出一個名字哦!
看完了奇石,我們再來看更加精彩的云海。有人說:“黃山云海,瑰麗壯觀,聚散奔突,排山到海,變幻無窮!”我小虞覺得他說得很對,因為黃山一年之內,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籠罩在云霧之中。在有云霧的日子里,黃山大小山峰全都淹沒在云濤雪浪中,天都峰、光明頂也就成了浩潮云海的孤島,大家往那兒看,是不是很美呀!
一個上午都在走,大家一定很累啦,就讓我們去泡“四絕”中的溫泉吧!黃山溫泉從紫石峰涌出,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還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醫(yī)療價值。注意!黃山溫泉只能浴,不能飲哦!
各位朋友們,今天的游覽到些結束。明天,我們將去游玩更多的景點,大家回賓館后晚間盡量不要處出,以防走丟,再見!
第四篇:黃山導游詞
親好愛的游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孟,大家可以叫我孟導;歡送大家來黃山游玩。
中國安徽的黃山是自然文化遺產,黃山現(xiàn)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黃山還是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岳風景區(qū)。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著名于世。
說起“奇松吧不能不提“迎客松。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風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
松名始見于《黃山指南》。
樹高十五米左右,胸徑六十四厘米,地徑七十五厘米,枝下高二點五米。
此松姿態(tài)蒼頸,翠葉如蓋,彬彬有禮,形象可愛。
說起怪石,不能不說“飛來石。
在西海群峰中,有一個巨石聳立在山頂巖石上。
巨石高十二米,長七點五米,寬二點五米。
巨石與巖石接觸面小,故名“飛來石。
各位旅客,請大家自由活動,請大家不要吸煙,以防著火,謝謝合作。
第五篇:黃山景點導游詞
游客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世界遺產――黃山風景名勝區(qū)。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叫王美欣,大家叫我王導好了。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秉S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今天我就給大家重點介紹黃山的奇松吧。
大家請看,黃山的松樹能在巖石縫中生存,生命力極強。它們形狀各異,姿態(tài)萬千。黑虎松、龍爪松、連理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等很多松樹都因為它們形狀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黃山著名的景點之一,外形是特別:它的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伸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在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送客松姿態(tài)獨特,枝干盤曲,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等會兒我們可以在那兒盡情地拍照,作為紀念。
黃山的奇觀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夠。現(xiàn)在,請大家盡情去欣賞黃山的美景吧!
第六篇:黃山的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黃山社的一名導游,我的名字叫劉暢源。大家叫我劉導好了,也可以叫我小劉的。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秉S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聞名中外。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奇妙無窮的中國自然文化遺產――黃山同。
黃山位于中國安徵省的南部,南北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里,被大家號稱為“五百里黃山”。
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中國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石上的奇松和浮現(xiàn)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于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游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面言,黃山具有永恒的魅力。我相信你們也會被那黃山的神奇和奇妙所吸引。
黃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風,由于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于山坡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云霧多,溫度高、降水多的氣候特點。主峰蓬花峰,海拔1864.8米。山中的溫泉、云谷、松谷、北海、玉屏、釣橋六大景區(qū),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先仔細看,這些都是松樹。黃山松樹葉短粗,頂平如削,形態(tài)奇特,有的松樹從石縫上長出,剛毅挺拔。比較著名的有迎客松、陪客松呀,送客松、臥龍松。
黃山奇觀真是說也說不完,現(xiàn)在請大家自己盡情地享受這黃山的美景吧!
在游玩時同,請各位游客不要亂扔果皮、食物包裝袋。請不要單獨去一些危險區(qū),保護好這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希望大家能理解,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配合!祝大家旅游愉快!安徽黃山導游詞10
歡迎大家來到位于安徽地區(qū)的黃山。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在黃山開始我們的探美之旅。首先,我先向大家講講黃山的歷史吧。黃山東起績溪縣的.大鄣山,西至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qū)。1985年入選國家十大風景名勝。好了,現(xiàn)在我們開始登山吧。
大家可以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風景???,玉屏左側,懸崖峭壁旁長著一棵松樹。你們說,這是什么松呢?對了,就是在黃山有八百樹齡的迎客松了。它一側枝丫伸出,好像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游客們,再放眼看看其他松樹,它們大多在懸崖峭壁邊上縱橫堆疊,形成各種奇妙的形狀。那滿山遍野的松樹,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p>
大家快看,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頭就環(huán)繞在我們身旁,有的像報曉的雄雞,有的像獅子滾繡球,有的像龜魚對望,姿態(tài)不一。山峰也千姿百態(tài):筆架峰、飛來峰……最有特色的,要數(shù)那黃山第一高峰――蓮花峰了。相傳當年觀音菩薩奉天帝之命來巡視黃山,把自己乘坐的蓮花變成一座山峰。你們說,蓮花峰的來歷神不神奇?
大家再看看那茫茫的云海,大家一定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吧?原來,是因為黃山山高谷低,林木茂盛,日照時間短,所以水分不容易蒸發(fā),霧氣多。
請大家轉移下視線,我們開始下山了。大家一定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吧?現(xiàn)在,我們來體驗黃山最后一絕――溫泉吧。溫泉的水常年保持在42℃,既可淋浴,又可飲用。大家可以先把衣服放在石頭上,然后進溫泉池泡一小時。一小時后,我在溫泉池口等大家。
好了,今天的探美之旅到此結束,歡迎大家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