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江蘇導游詞(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江蘇導游詞(大全)》。
第一篇:江蘇導游詞-江蘇導游歡迎詞-中國教育資源網(wǎng)
江蘇導游詞 - 江蘇導游歡迎詞
RSS
>>實習報告>>導游詞>>江蘇導游詞>>范文列表
揚州個園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分峰造石當為揚州疊石的一大特色。個園是這方面的代表。該園建于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于明壽芝園舊址重建。清時為馬曰璐兄弟二人別墅,小玲瓏山館,二馬是安徽祁門人,雖經(jīng)營鹽業(yè),但雅好書畫,......
揚州何園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該園藝清光緒年間任過湖北漢黃道臺、江漢關監(jiān)督(有資料還說他曾任清政府駐法國公使)何芷(舟刀)所造,俗稱“何園”。因主人附庸風雅,從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取意,為“寄嘯山莊”。園分三部......
無錫錫惠公園 12-15 [瀏覽]
簡介:在無錫市西郊,以錫山、惠山命名。包括錫山的全部和惠山東麓及連接兩山的映山湖。錫惠公園把兩山合成一園,內(nèi)容豐富多彩,展現(xiàn)了南朝以來各個朝代的歷史文化古跡,流傳著許多生動的人文傳說?! 』萆焦欧Q華山、歷山......
無錫太湖影視城 12-15 [瀏覽]
簡介:太湖影視城為中央電視臺無錫外景基地,規(guī)劃建6處景點,目前,歐洲城、唐城、三國城、水滸城已建成。它們集影視拍攝、娛樂、游覽于一體,給人以多層次的美的享受?! W洲城位于寶界橋北側,是"世界奇觀"五大景區(qū)......
吳東水鄉(xiāng)服飾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生活在蘇州以東吳縣甪直、勝浦、唯亭、陸墓一帶的農(nóng)村婦女,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民俗服飾。她們歷來以梳愿攝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擋褲、柬倔裙、裹卷膀、著繡花鞋為主要特征的傳統(tǒng)服飾,頗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故有“......
鹽城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鹽城,東臨黃海,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具有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文化底蘊豐厚,交通便捷,以“東方濕地、水綠鹽城”而聞名。鹽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
沙家浜特產(chǎn)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沙家浜屬太湖流域水網(wǎng)圩區(qū),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為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民國時期,常熟公益源米行老板在鎮(zhèn)上開設米廠,收購稻谷,加工成白米后運往上海,供不應求;同時,各種以加工糧食副產(chǎn)品......
無錫歷史概覽 12-15 [瀏覽]
簡介:無錫建置沿革:無錫始于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nóng)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
徐州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徐州位于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爭之地”之譽。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jīng)濟區(qū)與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圈的結合部。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
淮安市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淮安市位于蘇北平原,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xiāng)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下轄清河、清浦、楚州、淮陰四區(qū)以及洪澤、金湖、漣水、盱眙四縣,面積1.01萬平方公里,人口510萬,年平均氣溫14℃,降水量940毫米?;?.....
江蘇鹽城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12-15 [瀏覽]
簡介: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下一站,我們將參觀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利用車上的這段時間,讓我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麋鹿。麋,動物名,即麋鹿,哺乳綱,鹿科,通常體長2米多,高1米多。毛色淡褐,背部較濃,腹部......
江蘇狼山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振衣亭)這個亭叫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間,振衣即整衣之義,因為馬上就要登上山頂之廟了,須肅衣以示尊敬。(南無大勢至菩薩壁前)“南無”為歸依禮敬之義,南無大勢至菩薩就是致敬大勢至菩薩的意思。我們狼山被列......
南京莫愁湖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 現(xiàn)在我們將去游覽的是位于南京城西的一處名勝古跡——莫愁湖。莫愁湖位于南京西郊的水西門外,總面積約700多畝,其中陸地面積為200多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全國碧水盈盈、柳樹成行,亭臺樓閣點綴其間,是......
江蘇省江陰縣華西村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華西村位于江蘇省江陰縣,1996年被農(nóng)業(yè)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全村共有80戶,1520人,面積0.96平方公里。從2001年起,吳仁寶和華西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統(tǒng)”,和周邊的16個村一起組......
寒山寺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各位游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边@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
江蘇無錫太湖黿頭渚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前往游覽的是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它距無錫市區(qū)18公里,是無錫境內(nèi)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重翹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黿頭渚是無錫最佳游覽勝地,著名文學家郭......
江蘇省無錫市錫惠公園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將去游覽的是無錫市內(nèi)最主要的風景名勝區(qū)——錫惠公園。它位于無錫市西2.5公里處,包括錫山和惠山,全園面積達6.85平方公里?! 竟珗@概況和名稱由來】 游客們: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
江蘇無錫寄暢園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各位游客: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歷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游覽的寄暢園?! 〖臅硤@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東麓,占地I4......
江蘇鐵山寺森林公園 12-15 [瀏覽]
簡介: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各位光臨鐵山寺森林公園?! ¤F山寺位于盱眙縣境內(nèi)的古城林場,總面積35.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6.73平方公里,天泉湖水域約9平方公里。相傳鐵扇公主曾住過此處,并在山腰上建有一寺......
江蘇無錫蠡園導游詞 12-15 [瀏覽]
簡介: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將去游覽的景點是蠡園。蠡園距無錫市區(qū)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處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聞名的江南水鄉(xiāng)園林?!倔粓@簡史:得名由來—創(chuàng)建歷史—景區(qū)分布】蠡園因蠡湖而得名,蠡......
第二篇:江蘇的導游詞范文精選
江蘇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關于江蘇的導游詞范文,希望你們喜歡。謝謝閱讀,歡迎借鑒。
南京棲霞寺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南京棲霞寺旅游,首先我先給大家介紹下南京棲霞寺~
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撥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臥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山古跡名勝很多,她的深秋紅葉,特別是2000年發(fā)現(xiàn)的“東飛天”石窟,成為蜚聲海內(nèi)外的旅游勝地。
棲霞山?jīng)]有鐘山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名勝古跡,遍布諸峰,被譽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棲霞山馳名江南,因為不僅有一座棲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山西側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登高遠望,甚為壯觀,景色十分迷人。
棲霞山風景區(qū)的第一景是明鏡湖,有“彩虹明鏡”碑立于湖邊,它位于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向東有月牙池,向前就來到棲霞寺大門。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 棲霞寺是南京地區(qū)最大的佛寺,現(xiàn)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jīng)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筑。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fā)祥地。),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間,規(guī)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于火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xiàn)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jīng)樓等,為南京地區(qū)最大的寺廟。
千佛巖在鳳翔峰西南麓。聞名遐邇的“東飛天”就在中102號佛龕中。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圣像以紀念明僧紹。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龕上出現(xiàn)佛光,驚動齊梁貴族,于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jiān)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又據(jù)傳,棲霞寺創(chuàng)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于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圣”,該殿也稱“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于294個佛龕中,望之如峰房鴿舍,號稱千佛崖。
后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nèi),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shù)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于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2000年南京旅游界要說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棲霞山發(fā)現(xiàn)“東飛天”,各大媒體更是抓住這一熱點進行大量報道,學術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使“東敦煌”、“東飛天”蜚聲海內(nèi)外,很多人慕名而來。“東飛天”位于中102號佛龕中。
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shù)膬山M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shù)幕鹧骐[約可見。雖然僅有這么兩對飛天,但這是我國所發(fā)現(xiàn)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跡”。最近又傳來消息稱在千佛巖旁的舍利塔上又發(fā)現(xiàn)了飛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線條皆與敦煌相似,據(jù)有關報道稱,這一發(fā)現(xiàn)進一步豐富了"東敦煌"的文化內(nèi)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601年),始為木塔,后毀于唐武宗會昌年間?,F(xiàn)存之塔系南唐時高越、林仁肇建造。從棲霞寺南側圍墻外山路向東行不遠,就可看到舍利塔,該塔用白石砌成,五層八面,高約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態(tài)生動傳神。
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游、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般。該塔為五級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
塔檐下雕飛天、樂天、供養(yǎng)人等像。第二層以上每面都刻兩個圓拱形龕,均內(nèi)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計64尊,雕刻精細,甚為生動。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細膩、精湛,裝飾華麗,為佛教藝術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棲霞山還有若干自然奇觀,饒有情趣。如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guī)r石,表面呈波浪狀,人稱“迭浪巖”,十分罕見。此外還有“青鋒劍”、“天開巖”、“一線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觀。
南朝石刻
體現(xiàn)南京南朝古都神韻的藝術瑰寶——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蘇省內(nèi)共有32處,其中南京地區(qū)有19處,分布在江寧、棲霞等處,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劉宋,距今約1500年,19處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處,另有失考墓7處。
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約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鎮(zhèn)墓神獸、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幾種。鎮(zhèn)墓神獸分雙角天祿、獨角麒麟與無角辟邪三種,形態(tài)基本相似,均體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張齒露,目含兇光,腹部兩側刻有雙翼,四足前后交錯,神態(tài)威猛莊嚴。天祿與麒麟僅限用于帝陵,辟邪則專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棲霞區(qū)獅子沖陳文帝陳倩永寧陵前的天祿、麒麟,是帝陵石獸的代表作。它們相向而立,造型矯健靈活,雕刻手法細致圓熟,已脫盡漢代簡樸作風,給人以挺拔、豐滿的印象。而位于仙鶴門張家?guī)齑宓牧号R川王蕭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渾簡練,雕刻技法嫻熟,造型的整體和局部皆十分和諧,顯示出一種勻稱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稱華表,以棲霞十月村吳平忠侯蕭詹墓的碑文保存最為完整。南朝立碑較少,千百個碑毀散湮沒,流傳極少,而此碑巍然獨存。石碑通高5.16米,分碑首、 碑身、龜趺三部分。碑身鐫刻當時著名書法家貝義淵所書2840多字的楷體碑文,是十分罕見的書法藝術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漢,下啟隋唐,而與同時代的北朝石窟藝術遙相媲美,在中國石雕藝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石雕藝術的杰作,也稱得上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祿、麒麟雕刻
精美者,當屬位于棲霞鎮(zhèn)獅子沖的陳文帝永寧陵石刻。天祿又稱“天鹿”,也稱“挑撥”、“符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與“天命”和“祿位”有關。麒麟是傳說中的“仁獸”,它的出現(xiàn),往往被附會為圣賢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寧陵現(xiàn)存石天祿、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飛,富有動感,給人以挺撥、豐富的印象。
好,游客朋友們,今天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江蘇楓橋景區(qū)江楓洲導游詞
地點:南碼頭張繼廣場
時間:
歡迎各位到楓橋景區(qū)江楓洲參觀游覽。
各位可能從小就會背一首唐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故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千古絕唱,就是唐代的這位張繼夜泊在楓橋揮就的。千百年來,無數(shù)游子來到楓橋?qū)ひ掃@美妙的詩境,唐宋明清的文人都曾經(jīng)來追尋過,他們續(xù)寫了數(shù)百首楓橋詩詞。如唐代的白居易、劉禹錫,宋代的范成大、陸游,明代的唐伯虎、王寵,清代的沈德潛、吳偉業(yè),還有乾隆皇帝等等都寫過楓橋的詩,于是楓橋的月光照耀了神州大地,鐘聲響徹在五湖四海。
楓橋的聞名還因為它是一個歷史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富的景區(qū),素有"五古"之稱,那就是古河、古橋、古寺、古鎮(zhèn)、古關。這里我先給大家介紹古河、古鎮(zhèn),其它三古參插在景點中介紹。
我們面前的這條河,就是古代京杭大運河中的江南運河蘇州段。
中國的大運河與萬里長城一樣,被列為世界最宏大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最早的運河就是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的從江都(今揚州)到末口(今淮安)的邗溝,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的不斷開鑿,到了隋代隋煬帝終于將它連成了一條長達1782公里,由杭州直達北京,縱貫南北的人工大運河。它比巴拿馬運河(1914年竣工,全長81。3公里)長21倍,比蘇伊士運河(1869竣工,全長172。5公里)長10倍,比這兩條運河開鑿時間要早兩千多年。運河不但是古代交通運輸?shù)闹饕ǖ溃?500年的深厚積淀,培育出兩岸許多繁榮的城市,北京、天津、臨清、濟寧、徐州、揚州、蘇州、杭州等。從而成為中國古代燦爛文化最豐富的文化長廊、博物館和百科全書。
大運河流至蘇州滸關到楓橋,分兩路,一路向東叫楓橋塘,穿過閶門、入南濠;一路從寒山寺前流過稱作楓江,向南入胥門,匯合在護城河,再經(jīng)盤門、覓渡橋,與吳江段運河相連,趨向浙江。
楓橋跨越在運河至蘇州的要塞處,古驛道也恰巧在此交匯,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水陸兩驛道的中轉站。江浙、湖廣、安徽、福建一帶的"皇糧"和土特產(chǎn)都集中在楓橋運往京都和各地,于是這里各類商人如云聚集,各種貨物如山堆積,水中船只密布,商店人家鱗次櫛比一直連到閶門。支撐起整個閶門一帶(楓橋、虎丘山塘街、石路)的繁榮昌盛,明代唐伯虎用詩《閶門即事》將它進行了描述:"世間樂土是吳中,內(nèi)有閶門又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運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將它說成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之地。"繁盛的程度一度超過號稱天下四大鎮(zhèn)的河南朱仙鎮(zhèn)、江西景德鎮(zhèn)、廣東佛山鎮(zhèn)、湖北漢口鎮(zhèn)。是全國的米豆集散地。官府專門派員在此駐扎,設有標準糧斗"楓斛",民間有"探聽楓橋價,買貨不上當"的俗語,市場標準價都來自楓橋,當時市民對楓橋米價的關注,不亞于現(xiàn)代人對股票的關注。
可惜的是楓橋這一繁榮商貿(mào)古鎮(zhèn),在1860年太平軍與清兵的戰(zhàn)火里燒了幾天幾夜,閶門、山塘至楓橋化為一片灰燼。從此往日的繁榮消失了,美妙的詩境朦朧了,近百年來,無數(shù)游人來到這里,看到古橋孤獨的愁眠著,古寺敲響著無奈的鐘聲,周圍危房破敗,雜亂無章,于是把深深的遺憾寄托于一首歌《濤聲依舊》"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年的夜晚。"
蘇州人不安了,開發(fā)和建設楓橋景區(qū)成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1986 年楓橋景區(qū)列為省級風景區(qū),環(huán)境逐年得到改善,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指導下,對極富景觀效果的江楓洲進行了規(guī)劃建設,將這里臟亂差的148戶居民全部拆遷,2003年規(guī)劃建成了江楓洲景區(qū),共投資了1億元人民幣,9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
江楓洲歷是楓橋古鎮(zhèn)的西塘,有法華庵、聽鐘橋等古跡。1954年為了避免大運河嘈雜的船聲對寒山寺的影響,古運河向西改道后,將其圍成了一小島。建成的江楓洲,占地3.5公頃,分三個景區(qū),北部是古鎮(zhèn)街市,中部反映民俗風情,南部以生態(tài)植物造景?,F(xiàn)已成為蘇州大門和古運河上一道亮麗地風景線。
現(xiàn)在憑著你手中的這張舊船票,通過這座美麗的亭橋、南碼頭,就能登上你的客船--江楓洲,使千年江楓情重又溫暖你的雙眼。
地點:漁隱橋
時間:
這座跨越在大運河上的亭橋,全長22米,設計者將橋的功能和造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中央矗立著重檐古亭,橋面可以通車,以不凡的風姿和體量成為江楓洲南部主要景觀、蘇州的可通車亭橋。因為東側清代原是袁延壽的漁隱小圃,園中由山水、廳臺樓閣組成洗硯池、五硯樓、楓江草堂,吟暉亭、稻香廊、漢學居、紅蕙山房等十八景,園景之勝和當時的"樂圃、南園"并美,是蘇州名流、遠方賢士經(jīng)常造訪和雅集的地方。所以為橋取名"漁隱橋"。站在橋上,如同乘上停泊在水上的客船中,面對江楓兩座古代石拱橋,可以細細體會當年張繼的"月落烏啼、江楓愁眠"那悠遠的惆悵。
地點:唐燈前
時間:
這里是景區(qū)的南部生態(tài)植物區(qū),種植一百多種數(shù)千棵植物,以紅楓為主,點綴水驛長廊、報春軒建筑,詣在營造水上綠洲的浪漫情調(diào),秋季泛紅的楓葉,營造《楓橋夜泊》的詩情畫意。
我們面前的這座銅燈完全按照唐燈實樣制造,用掉6噸紫銅。燈高6米,暗示了六六大順。燈的下面是蓮花座,上部為六角形燈柱,刻如意花紋、民間崇拜之獸麒麟,頂部鎏金,顯示出大唐雍容華貴和典雅莊重的風格,成為江楓洲的標志性景觀,和唐鐘、唐塔、唐詩時空相系,豐富了景區(qū)的古文化。
唐燈實是佛教的法物,佛教認為燈可破除黑暗,帶來光明,這正是佛教的宗旨。楓橋有古老的寒山寺,江楓洲上原有法華庵,是的佛教勝地。這座唐燈開園時請寒山寺方丈性空方師舉行了開光儀式,所以很有靈氣。大家摸一下,許個愿,就能消除往日的煩惱,為今后的生活帶來光明。
地點:江楓草堂
時間:
楓橋的繁榮不僅吸引了許多商人,同時還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這里白天熱鬧非凡,信息通達,生活方便,能充分滿足人的社會欲;夜晚安詳寧靜,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將它的空靈與深沉揮灑得淋漓盡致,有徹人心扉的震撼力,使人的心靈的到洗練。在這里隱居,似乎有中國禪宗的境界"大隱隱于市"。因此歷代都有名人名園集中于楓橋一帶。如文征明,王寵結吟的凝翠樓,殷斐促的松鶴堂,戈載、戈宙襄的廣居,惠磐卿的冷香別館,段玉裁的一枝園,顧廣圻的思適齋,袁延壽的漁隱小圃,趙宦光的寒山別業(yè)等等。
楓橋還是文人經(jīng)常造訪、雅集的地方,中國傳統(tǒng)文人是最懂得生活的一族,他們聚在一起吟詩作畫,聽琴飲酒,下棋品茗,可謂瀟灑而又高雅,所以有許多楓橋、寒山寺的詩。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王漁洋夜雨題古寺"的故事。王漁洋原名王士禎,清代順治年間進士,詩人,創(chuàng)立詩歌"神韻"說,喜歡游山玩水、吟風頌月,因喜歡太湖邊的漁洋山,而自稱"漁洋山人"。順治十八年(1661年)春天的一個雨夜里。王漁洋乘船來到楓橋,他不能像張繼那樣欣賞天上的星星、月亮,一時興來,提起衣服,手持燭火,登上岸來到寒山寺門前,題了二首絕句:
夜雨題寒山寺
日暮東塘正落潮,孤蓬泊處雨瀟瀟。
疏鐘野火寒山寺,記過吳楓第幾橋。
寄西樵、禮吉 西樵、禮吉是他的兩個兄弟
楓葉蕭條水驛空,離居千里悵難同。
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第二天早上,和尚開門,一看兩首詩,知道詩人王漁洋昨夜造訪過,一時傳遍了蘇州城??梢姽糯娜说姆爬瞬涣b和性情豪放。
江楓草堂就是再現(xiàn)文人雅集的場所,園中假山流水自然幽雅,主廳中高掛文征明書寫的"江楓草堂"四個飽滿而秀雅的大字,布置了一堂竹節(jié)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中國傳統(tǒng)文人認為竹子正直,有氣節(jié),凌寒不屈,是他們崇尚的精神象征,竹節(jié)家具雕刻講究,是富有濃厚中國情節(jié)和傳統(tǒng)工藝的家具。
南側是一個書房,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書齋家具,有畫桌,文椅,書柜、平頭案、條幾等,在這里可以欣賞到明代家具流暢的線條,簡潔的風格,明代家具是了中國家具發(fā)展到藝術成就時期的代表。
地點:江楓廣場
時間:
吳門古韻戲臺是景區(qū)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鏤為特色,頂部為龍鳳雕刻棚頂,垂透雕花籃掛柱,門窗皆雕刻成 花窗。臺上背景刻老書畫家謝孝思的梅花圖,后面是傳統(tǒng) ,兩邊出將、入相耳門雕一根藤掛落。是一個觀賞性較強的江南民俗建筑。臺上如演出江南古樂與歌舞,使古橋、古關、古寺、古河…交相輝映,升華出濃濃的古韻。
戲臺又和寒山古寺互為對景,從寒山寺門前看過來,戲臺高矗于江楓廣場前,居高臨遠,氣勢恢弘,張充和老先生書寫的吳門古韻匾額莊重大氣,點出了景區(qū)的主題。從這里隔河看寒山寺,黃墻掩映在綠樹叢中,唐塔高聳出林,能較完整地欣賞到古寺優(yōu)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氣氛。
廣場東邊的這條沿河古街,由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過街樓等組成,取名"半硯巷"。名字的來歷還有個故事。原來楓橋西部有個叫吳岑渚的文人,居住在一個非常簡陋的居室中,讀書的齋室只有幾步之大,除了放一些書籍、筆墨紙硯之外,沒有其它任何物品,書房雖簡陋,卻是門臨溪流,朝暉夕陰,云煙變幻。正所謂"室雅何許大,花香不在多。"有一天,吳先生不小心將硯臺打破,仍然用半只硯臺寫字,最后成為書畫詩皆能的文人,索性就以"半硯"作齋名?,F(xiàn)在將"半硯"用于文化街,由蘇州幾個的中青年書畫家在此創(chuàng)立了"江楓書畫院",決意將中國文化內(nèi)涵博大精深,外貌素樸簡陋的風格傳承下去。考試大收集
東面這座橋就是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江村橋,它橫跨在楓江上,與楓橋遙相呼應,從唐代以來一直和楓橋?qū)Τ蠲咧?/p>
江村橋為單孔石拱橋,經(jīng)始年代不詳。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1984年,蘇州市政府撥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橋記》。橋長38。7米,寬3米,跨度9。8 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點:漕運展示館
時間:
地點:漁隱村
時間:
前面已經(jīng)介紹過楓橋是最適合隱居的地方,中國人的隱居生活有四種,那就是耕(耕種農(nóng)田),讀(讀書寫字),漁(垂釣江湖),樵(上山砍柴),這四種生活是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但最簡單的生活可以寧心靜氣,不勞神傷心,人的本來性情在平靜的生活中得到修養(yǎng),從而延年益壽。楓橋水多,最適合漁隱生活。這里建造了一組簡樸的江南小木房,并設平臺挑出水面,展示了漁隱生活的氛圍,大家可以在這里體會一下寧靜志遠,淡泊明志的境界。
地點:聽鐘橋
時間:
這是一座全木結構的廊橋,上面是江南民俗建筑三間軒屋,和橋面組成了蘇州傳統(tǒng)的廊橋,它橫臥于運河水灣,視野開闊,是觀賞楓橋、鐵鈴關的處;涼風習習,體現(xiàn)了江南小橋流水特點。沿用了歷古橋的名字"聽鐘橋"。和漁隱橋一起豐富和發(fā)展了景區(qū)橋文化。
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橋上,會感覺到唐時的明月今日又還。故書畫家吳 木為其書匾"心洲步月"。
地點:唐寅詩碑
時間:
唐寅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29歲的鄉(xiāng)試第一名,后得南京解元,因涉及科場舞弊案,而斷送了仕途。于是潛心學藝,詩書畫無所不精,民間傳說他畫的蝦,往水里一丟,"畢剝畢剝"全活了。不順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有點玩世不恭,年少才高又使他羈驁不馴,自刻一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因為"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而家喻戶曉。
唐伯虎居住在閶門桃花塢,喜歡游山玩水的他,楓橋是他常來的地方。也寫了不少有關閶門楓橋的詩,都非常形象生動,他在這塊生活的土地上是用了心思認真寫的。前面介紹過他的《閶門即事》,這里是一首《楓橋有感》
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月色迷煙霧。
譙閣更殘角韻悲,客船夜半鐘聲度。
樹色高低混有無,山光遠近成模糊。
霜華滿天人怯冷,江城欲曙聞啼鳥。
這首詩描寫出楓橋傍晚到深夜,不斷變幻,朦朧迷人的景色。清末以來的荒蕪,已失去了這樣的詩意,江楓洲的建成,使唐寅這首詩的美妙詩境重又浮現(xiàn)在楓橋景區(qū)。
地點:一枝園
時間:
一枝園原來是段玉裁在楓橋寄居的宅園。段玉裁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jīng)學家。江蘇金壇人,乾隆舉人,曾官為四川巫山縣知縣。園中經(jīng)韻樓是他的書房,他在這里完成了許多文學著作,最有名的就是《說文解字注》,是訓詁學的重要參考書,許多文章都收錄在《經(jīng)韻樓集》中。
這里以湖石、小池互相依傍建成小園,臨水筑軒,取張繼詩意名"愁眠",北側的攢尖小園亭,移楊瓚故宅內(nèi)亭名"水月亭",這里是一處紀念名人名居的景點。
地點:夜泊處
時間:
這里就是當年張繼夜晚停泊小船的地方,也就是產(chǎn)生《楓橋夜泊》這首詩靈感的地方。
張繼,生卒年代沒有記載。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86年)進士。曾仕鹽鐵判官、檢校祠部郎中等官職。寫過許多詩,集為《張祠部詩集》,多為紀行登臨之作,以《楓橋夜泊》最為傳名。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暴發(fā),張繼避亂南下來到蘇州,但江南也因為官軍平定劉展判亂的戰(zhàn)爭,也是一遍荒蕪凄涼。張繼看到這一切,首先寫下了《閶門即事》:"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看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夜晚孤舟停泊在楓橋前,寒冷中看著天上的霜月、水中漁火,聽到凄涼的烏鴉叫聲、沉重的寒山寺鐘聲,和心中的鄉(xiāng)愁國憂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于是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故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的真情實感和那空靈而闊大的意境,千百年來震撼了無數(shù)人,流傳之久、之廣,遙遙于浩浩蕩蕩的唐詩。童叟皆能誦,不僅中國人會背,東南亞一帶的人也都會背,日本還將它收錄在小學教科書上,所以每一個日本人都知道中國有個蘇州,蘇州城外有江楓兩座古橋,橋畔有個寒山古寺。都認為元旦凌晨(0點)前聽寒山寺敲響的108記鐘聲,來年就沒有煩惱,平安幸福。因此,每年元旦都會有許多日本人從日本專程來到寒山寺聽鐘聲。
大家都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鮮為人知的是,張繼后來又來過楓橋,并且還寫了一首《楓橋再泊》:"白發(fā)重來舊夢中,青山不該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嘗聽半夜鐘。"
地點:《楓橋勝跡》模型陳列室
時間:
這幅《楓橋勝跡》立體畫卷。畫卷全長20米,以楓橋鎮(zhèn)、寒山寺、楓橋、江村橋、古運河、鐵鈴關這楓橋"五古"為主題,藝術地再現(xiàn)了明末清初楓橋一帶秀麗地風景,繁華的商市、淳樸的民俗和古老的文化。
畫卷隨江南運河展開,自鎮(zhèn)江、常州、無錫經(jīng)滸墅關,十里亭、三里亭進入楓橋地區(qū),可見這一帶,市廛鱗列、商賈云集、貨物如山積,行人如水流,其間亭臺樓閣、深宅大院、門面店鋪,各類建筑二千多幢;士農(nóng)工商、男女老少二千多人;楓、桔、柳、竹各類花木近千株。從楓橋往南,過橫塘、驛亭、江南運河從寶帶橋折流向吳江、杭州。
這里是閶門,城頭上建有飛檐樓閣,吊橋外熱鬧非凡,列肆招牌,燦若云錦,沿河街市人群川流不息。米行、綢莊、銀樓、雜貨鋪等或面河而設,或夾岸遍衢。南北川貨、東西雜品在此會聚交流,穿過上津橋、下津橋、來鳳橋蜿蜒直至模型中心楓橋鎮(zhèn)。
楓橋鎮(zhèn)是商貿(mào)中心。這里水路四通八達,船只往來如梭,有四鄉(xiāng)的農(nóng)船,河港的漁船,外地的貨船和游春玩景的樓船畫舫。街巷道路修筑整齊,房屋粉墻黛瓦,曲檻回廊,臨街傍水,錯落有致。房屋內(nèi)的桌椅床榻及門簾窗惟都安當時民俗布置,洋溢著濃郁的姑蘇水鄉(xiāng)風味。如果細看,可一一辨認出粥店、米行、書鋪、茶館、酒樓、裱畫作、綢緞莊等商行店鋪。可謂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反映。其中江村草堂,來鳳堂茶館、蟈蟈行、三星堂中藥鋪、王家祠堂等,地方志書上都有過記載。有名的楓橋大面店招風接客,糕團店陳列各式香糕,還有小吃擔沿街兜售,這里一群人正在圍觀江湖藝人的雜技表演。人物雖僅盈寸,全是浙江青田玉石所雕,神態(tài)各異、細膩逼真,飲酒、買貨、挑水、洗衣、垂釣、作畫、洗馬桶、撐船、購物、抬轎,各式人物神態(tài)逼真,組成了一幅市井風情圖。
請看其中一大戶人家張燈結彩,披紅扎綠,正準備迎親拜堂,大街上迎親的隊伍使百姓沿途駐足觀賞,大紅燈籠開刀,花轎后面,有手捧拜盒的,有肩挑盤匣的,有扛箱提籃的,一路上鼓樂喧天,熱鬧非凡。
寒山寺位于楓橋鎮(zhèn)中心,寺內(nèi)有大雄寶殿,羅漢堂、藏經(jīng)樓、寒拾殿、霜鐘閣、楓江樓,鐘樓等,按寒山寺現(xiàn)狀來布置,寺內(nèi)樓閣巍峨,回廊幽深,古木蔥郁、香煙繚繞,一派"佛地圣境"面貌。
楓橋到橫塘這一段是水鄉(xiāng)風貌,遠處山巒毓秀,水風清佳;近處郁郁蔥蔥,稻苗茁壯,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宋黛名人范成大的詩句:"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在模型的設計制作鐘,藝術家們將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融匯了雕、塑、繪、堆等各種傳統(tǒng)工藝技巧,使圖卷中山脈、河流、城垣、街道、橋梁、寺院、牌坊、商行、宅地、園林等等,都清晰可辨,制作極為精細,整幅模型采用中國畫的的散點透視,而每一組建筑則采用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構成規(guī)模宏大的的工藝美術立體模型,斜立面的模型上,房屋層層向上漸遠漸小,與蔚藍色天穹相接,意境深遠,加上現(xiàn)代燈光和音響效果,白天、傍晚、深夜各有不同的景觀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每當夜晚,星光閃爍,鐘聲悠揚、楓葉如丹,萬籟俱寂,使人沉靜在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詩的意境中。
地點:楓橋北街
時間:
楓橋古鎮(zhèn)唐宋至明清一直是全國的商貿(mào)集鎮(zhèn),因這里商品豐富、信息通達,而成為人口密集的地方,從而沉積了濃厚的吳地民俗民風和各種民間藝術?,F(xiàn)在在江楓洲上恢復了一條明清古街,重建了渡口、驛站、米行、當鋪等景觀,邀請了蘇州各種民間藝術大師來操作表演,展示作品。如蘇繡、玉雕、石雕、燈彩、剪紙、文房四寶等。這些民間藝術大師心甘寂寞和清貧,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守護著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江楓洲名人名藝坊的建成,給了他們一個舞臺,向中外游客集中展示吳地民間工藝,可以較深刻的了解蘇州。
地點:驚鴻渡
時間:
明代民間高士趙宦光,將他的父親葬在在楓橋附近的支硎山南面,就和夫人陸卿子開山鑿石,種植花木,造園隱居住于此守墳。名"寒山別業(yè)",因為園依山而建,所以既有山林野趣,又有人工之美,有"千尺雪、云中廬、驚鴻渡、綠云樓、飛魚峽、弛煙驛、清輝樓。"等十幾景,趙氏夫婦和他們的友人,寫了許多詠園詩,如"松風二十里,花店野棠村。已是山深處,無嫌客到門";"樹色千重碧,溪聲萬壑流。烏啼花塢暖,楓落石門秋"等等,從中可以看到園景的優(yōu)美。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臨幸,并賜詩三十余首。
驚鴻渡就是寒山別業(yè)中的一景。將它沿用于江楓洲古運河碼頭渡口,讓人回味,古代這里人潮如流,盈浪喧天的情景,驚破了天上的彩虹,驚擾了仙界的寧靜。
重檐飛戧的渡口建筑高聳于楓橋北街,是北部景觀的高潮。
"驚虹渡"三個大字是書法家譚以文書寫的,瀟灑豪放,確有驚天的氣魄。牌坊對聯(lián)"云霞流麗東西映,天水空明上下鮮"是乾隆皇帝南巡時所賜,現(xiàn)由書法家費之雄重書。碼頭兩邊的石獅子雕刻精到、威武凜凜,是江楓洲北端鎮(zhèn)洲守護神。
地點:楓橋
時間:
楓橋始建年代不詳。從《寒山寺志》的記載中,可以知道楓橋建造時間早于寒山寺(南朝梁代天監(jiān)年間)。
楓橋經(jīng)過這么多年,當然歷經(jīng)滄桑。可能是人們太喜歡張繼的這首詩了,所以歷代都設法保護好它。唐代的橋一直傳到今天,實屬罕見。楓橋有記載可考的修建有明崇禎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同治六年(1867),最后一次整修是1985年。被國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楓橋,舊作"封橋",因為這座橋晚上要關上木柵門封掉。宋代王郇公寄居在蘇州時,將張繼詩書刻在石碑上,也是《楓橋夜泊》最早的石碑,把"封"字改成了"楓",大家覺得橋名更有詩意了,從此就叫它楓橋,一直沿用到今天。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楓橋為單孔石拱橋,長39。6米,寬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級引橋。北面橋柱中間聯(lián)刻:"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兩旁對聯(lián)為:"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惱人語惡視惡行惡三年天必降之禍"南面中間聯(lián):"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都是勸人為善的佛教精神。
楓橋的有名,一是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另一就是從張繼詩里名聲鵲起,爾后南來北往的文人都喜歡停泊在這里,體會《楓橋夜泊》的詩境;繼爾,步張繼后塵,作詩題詠。如
唐代張祜:"惟有別時因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北宋程師孟:"晚泊楓橋寺,迎風坐一軒。"
南宋俞桂:"昔年曾到楓橋宿,石岸旁邊系小船。"
元代釋英:"晚泊楓橋寺,冥搜憶舊游。"
明代徐源:"寒山鐘盡便開船,來往楓橋共幾年。"
明代文肇祉:"此夜維舟不成寐,寒山依舊起鐘聲。"
清代沈德潛:"星星漁火亂,知是泊楓橋。"
清代李繩:"寺鐘漁火楓橋泊,已是思家第一程。"
今天,各位來到這里,是不是也詩興大發(fā),吟它一二句。
地點:鐵鈴關
時間:
蘇州民間向有"六門三關"之說。三關指的是分布在楓橋官道上的金閶關、白虎關、和這座鐵鈴關。它們都是嘉靖年間為了抗擊倭寇(日本強盜)而建的。明朝鄭若曾的《楓橋險要說》中記載:"天下財貨莫盛于蘇州,蘇州財貨莫盛于閶門。倭寇垂涎,往事可鑒。"實際上,當年蘇州城郊和周邊地區(qū)為抗倭而建立的敵樓、關堡、土寨大大小小有十多處,現(xiàn)在只剩下鐵鈴關這一處抗倭遺跡了。考試大整理
鐵鈴關,占地90平方米,高10米,下部是用石頭砌成的臺基,四面用磚頭圍起,中部是三層關樓,磚臺上設置許多凹孔,用來發(fā)射土炮,打擊敵人。
鐵鈴關,控楓橋,扼運河,古代官道通過楓橋、穿過鐵鈴關到市內(nèi),是蘇州城西的重要屏障。1949年,解放軍解放蘇州時,也是首先從這里進入蘇州城的。
鐵鈴關曾經(jīng)在清道光九年重修過。第二年江蘇巡撫陶澍倡導文運,將上層改建為文星閣。此后,年久失修,逐漸殘損為一座荒臺。惟有拱門上的"鐵鈴關"三個字還依稀可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鐵鈴關,是1986年重修的。面橋的關樓上高懸已故書法家吳進賢書寫的"御寇安民"匾額,柱聯(lián)為:"雄關通滸墅,古寺對寒山"譚以文書。重新制作的"鐵鈴關"金字朱匾高懸于關樓上。關樓內(nèi)陳列著蘇州地區(qū)抗倭的文物史料,正中塑造了抗倭名將任環(huán)的戎裝蠟像,供人們緬懷紀念。
結束語:
時間: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游覽完江楓洲,對楓橋的了解也就意味著對蘇州有了初步的了解。蘇州是個水城,以橋多著稱,明代詩人高啟說"畫橋三百映江城,詩里楓橋獨有名"。你不僅走過了蘇州最古老、最有名的楓橋、江村橋,還走過了一座亭橋(漁隱橋)、一座廊橋(聽鐘橋),兩古兩新一共四座橋,它寓意著你今后能事事如意,這也是我們美好的祝愿。歡迎再來楓橋江楓洲。
溧陽吳楚農(nóng)耕文化園
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這尊青石雕塑,叫“扶犁開耕,”它是我們農(nóng)耕文化園的標志性建筑!俗話說 “春種一粒籽,秋收萬擔糧?!胺隼玳_耕預示著一年農(nóng)事的開始,也象征著秋天收獲的起點。大家要有興趣,可在此留影紀念。
(大門)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農(nóng)耕園的大門,大家抬頭看,門額上“吳楚農(nóng)耕文化園”的幾個隸書大字,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言恭達書寫的。可能有人要問,為什么要叫“吳楚農(nóng)耕文化園”呢?因為古時的溧陽,屬于吳國,又和楚國交界,所謂“吳尾楚頭,”“吳風楚韻,兼而得之?!碑斈瓿奈樽玉闾油鰠菄褪菑匿嚓柦?jīng)過的。京劇里有一出戲叫《文昭關》講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而這昭關就在安徽廣德縣境內(nèi),離這兒也不遠。
我們農(nóng)耕文化園的建筑風格為徽派建筑,粉墻墨瓦,高高的馬頭墻,氣派的門樓。這院門雖不豪華張揚,但院內(nèi)卻別有洞天。既像官府人家,又像百姓民居。這就是中國人講究的“中庸”、“內(nèi)斂”。好,請大家入園參觀。
(照壁)大家現(xiàn)在看到這一堵墻,叫照壁。這是中國古建筑中特有的格式。無論是皇宮官府、大戶人家、還是寺廟社壇,都可見這堵墻。它起著遮掩戶內(nèi)情況和裝飾的作用。
我們眼前照壁上寫著一個“稼”字,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莊稼的“稼”,表示春天播種,秋天收割,夏天澆灌,冬天收藏。這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個關鍵詞。二呢,這“稼”字是由禾和家字組成,禾代表稻谷,代表糧食,一戶人家有了吃的糧食,那一年的生活就不用發(fā)愁了!因此,照壁上這個稼字,代表著五谷豐登,代表著家業(yè)興旺!
整個吳楚農(nóng)耕文化園分為農(nóng)耕文化、采茶制茶、生態(tài)制陶和農(nóng)趣體驗四個主題園區(qū),每個主題園區(qū)都有若干個特色分明的功能和展示區(qū)構成?,F(xiàn)在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農(nóng)耕文化園區(qū)。
◆農(nóng)耕文化園◆
我們的祖先在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同時,也發(fā)明了許多農(nóng)耕用具。“伏羲結繩,神農(nóng)作斧,”這些都是動人的傳說。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先民們“耕而食,織而衣,建屋宇,造舟車,冶銅鐵;”世代相傳著以農(nóng)為尊的傳統(tǒng)思想。這里所展示的食從我國世世代代的農(nóng)業(yè)先人中選出的幾位具有代表意義的人物(介紹伏羲、神農(nóng)等人物);我們可以看一看,他們在我國農(nóng)業(yè)不斷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幾位農(nóng)業(yè)先人介紹的下面,我們收集了古農(nóng)書上記載的五谷雜糧,這也一位著從這里開始我們真正走入了農(nóng)家的生活。
(介紹馬一龍,著重是《農(nóng)經(jīng)》)。在溧陽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國子監(jiān)司業(yè)馬一龍。馬一龍是位才子,他是位文學家、書法家、民間文藝家,還是位農(nóng)學家)
(生產(chǎn)工具展示區(qū))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農(nóng)耕文化園的生產(chǎn)工具展示區(qū),這里所展示的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第一步,開耕;播種之前是要先開田的,這里擺放的是開耕的三大件:犁、耙、耖;(介紹)
大家看到的這個車是時代就有了的(歷史)但是它一直到解放后我們還有絕大部分地區(qū)使用它來灌溉農(nóng)田;
(農(nóng)副百工區(qū))我們現(xiàn)在走進的大廳是農(nóng)耕文化園的主體建筑之一,農(nóng)副百工區(qū)?;张山ㄖ恢v究外形的恢宏氣派,而講究院內(nèi)的精美厚實。這樣的“四水歸堂”是農(nóng)居典型特色,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封閉以及自我滿足的一種心態(tài),所謂“肥水不外流”。而這種廳堂式建筑一般用于集合、聚餐之用。
大家看到墻上的圖片,是過去的“三百六十行?!庇捎谏鐣止ぃ止I(yè)匠人有三百六十行之分,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里展出的圖片是有代表性的一百七十八種。
(生產(chǎn)工具展示區(qū))這里擺放的也是農(nóng)耕工具,前面是開耕,這里就是從收割-脫粒-儲藏。(挑幾件農(nóng)具具體介紹一下)
(養(yǎng)蠶)這個區(qū)域所展示的是從養(yǎng)蠶到紡紗織布的全過程。
這里擺放的是幾件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介紹)
(翠竹聞鳥)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院落叫“翠竹聞鳥”。在黑瓦白墻中,一片翠綠的竹林展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竹筍炒鮮肉。竹子的高風亮節(jié),被歷代文人欣賞品味。江南園林民居,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觀賞植物,如果竹林中再傳出幾聲清脆的鳥鳴,那就更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了!
(農(nóng)家小院)大家現(xiàn)在經(jīng)過的是農(nóng)家小院。這是一戶典型的江南農(nóng)家,院內(nèi)的水田、菜地都是江南農(nóng)村所獨有的特色;大家請隨我進屋參觀。中間是廳堂,接待客人和吃飯用的。左邊是臥室(生活用具介紹);右邊呢是灶間(具體介紹)。出門以后,大家知道這屋角的小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對了,這是豬舍,是農(nóng)民養(yǎng)牲畜用的。如果我們擁有了這樣一個獨立的小院,生活上自給自足,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上這里來住上一陣。
(烏山白鷺)前面的樓閣是農(nóng)耕文化園的第一個制高點,叫“烏山白鷺”。有興趣的朋友可登臨一下,大家看到對面的山峰叫烏山,山上青松蒼翠,綠樹成陰,林密草深,遠看烏黑一片。大家再仔細看看,山上的樹梢頂是不是有許多白鷺停在那里?對了!每到夏秋季節(jié),大批的白鷺都會飛到這里來安家落戶,繁殖后代。這首先反映了我們這山區(qū)水土環(huán)境保護得好,山青水秀嘛!另外這里面子還有個故事。
烏山上原來有個寺廟叫大覺寺,它建于乾隆11年,““””期間被毀。大覺寺的和尚很愛白鷺,廟中養(yǎng)了一對。這對白鷺通人性,會看廟守夜,有陌生人來就會鳴叫。清咸豐年間,大覺寺毀于戰(zhàn)火,白鷺飛走了。到民國時寺廟重建,白鷺又飛回來?,F(xiàn)在大家看到的白鷺,都是那對白鷺的后代,它們也是在追蹤祖先的遺跡呢!我們這個景,叫“烏山白鷺”。
(節(jié)氣習俗)現(xiàn)在在大家左手邊的這條長廊里介紹的是中國節(jié)氣。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像清明祭祖、八月半賞月等等。溧陽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氣習俗,象四月初八吃烏飯、夏至吃餛飩、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等等。大家有興趣可觀賞一下。
(生活用具區(qū))好,走過這座小石橋。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是生活用具區(qū)。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樸實的溧陽人以農(nóng)為生,以耕為生,早出荷鋤種地,暮歸紡紗織布,過著“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這里集中展出的一些當年的生活用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著重介紹燈具、臥具、漁具等)
(民俗文化鄉(xiāng)情區(qū))跨過這道院門,我們就來到了民俗文化鄉(xiāng)情區(qū)。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有著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其中跳幡神和太平軍鑼鼓被列為常州市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跳幡神流傳在溧陽社渚、河口、河心一帶,據(jù)說來源于中原的儺戲,表演者帶著面具,身穿戲袍,舞動大手,驅(qū)邪迎福。太平軍鑼鼓流傳于戴埠鎮(zhèn)一帶,是太平天國軍隊軍樂的遺存,它原來是太平軍作戰(zhàn)的樂曲。分六套,已被收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江蘇卷》
溧陽的民間文藝表演還有跳馬燈、打連枷、跳獅子等等,有文有武,既有江南特色,又受中原影響,體現(xiàn)了南北交融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吳風楚韻”。
(重點介紹跳翻神、太平鑼鼓、跳馬燈)
(古戲臺)大家看到的戲臺,是江南地區(qū)農(nóng)村過去常見的。看戲聽戲是過去農(nóng)民主要的娛樂節(jié)目,每逢過節(jié)或婚喪,都要請戲班唱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看戲的人明明知道戲是假的,但還是為了它高興,為它落淚。因為這戲演的都是人生的故事。溧陽的地方戲是錫劇,又叫常錫文戲,舊社會叫攤簧,曲目有《珍珠塔》、《庵堂相會》等等。越劇和黃梅戲再這里也很有觀眾。(馬刨泉井)好,大家隨我來看一看這口古井,沒什么特別的吧?你可別小瞧了它,它有來歷。相傳那年伍子胥過了昭關一路奔吳而來,走了七天七夜沒敢停留,后面有楚國的追兵啊!當他騎馬來到這香峰、烏山之間,又饑又渴,想找口水喝,但這荒山野嶺哪有水啊!他嘆了一聲氣,說:“唉,想不到我伍員沒被楚王殺死,倒要渴死在這荒坡上了!”話音未落,他座下的白馬突然嘶叫一聲,頭昂起急促地用蹄刨地,刨著刨著,一股清泉冒了出來,伍子胥大喜過望,趕緊下馬捧起水就喝!這是救命水啊!喝完他快馬加鞭,一路奔蘇州而去。日后,這馬刨地的地方有人砌了一口井,因為這下面有個泉眼,人們叫這井為“馬刨泉”。
(香峰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像城堡一樣的建筑,是農(nóng)耕文化園的制高點,叫香峰泉臺。大家有興趣可以爬上去看一下整個園區(qū)的景色。我們的園區(qū)既是一個完整的徽派建筑群,又像一條龍盤曲在香山前面,這就叫“龍盤香峰”。我們登臺可以看到東邊的香峰茶園,南邊的香山和北邊的金山,至于香山和金山的來歷,里面有段故事,等一會兒我再講給大家聽。
(手工作坊區(qū))你想知道過去的棉花是怎樣紡成布的嗎?你想知道過去油菜籽怎樣榨出油的呢?你想知道過去是怎樣做豆腐的嗎?那就請大家隨我去看看手工作坊,這些都是原始的實物,是我們文化園花了大力氣從安徽山區(qū)收集來的,它們有的甚至現(xiàn)在還在使用!
(五蓮映舫)大家看對面水中停泊著一條仿古船,它是傳統(tǒng)建筑中常見的。坐在船上可以喝茶聽琴,可以看魚觀蓮實在是一種享受。
(聞香品茗)走到這兒,大家是否聞到了茶香?前面就是園內(nèi)的建筑“聞香品茗”茶樓。經(jīng)過這一路行走,各位可能唇干舌燥了吧?好,我們稍事休息一下,泡一杯香茶,提神解渴。香峰茶場生產(chǎn)的“香峰壽眉”曾榮獲“中茶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是溧陽丘陵山區(qū)出產(chǎn)的名茶,大家有興趣可購買一些帶回去慢慢品嘗!
◆生態(tài)制陶園◆這里就是我們的生態(tài)制陶園。中國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輝煌于今,梅堯臣有詩暫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宜興溧陽同為蘇浙皖交界,歷同屬馬家浜文化,藏有豐富的陶土資源。中國紫砂因稀有的資源、獨特的工藝、深厚的文化底蘊、賞用兼?zhèn)涞墓δ芏碜u人間,成為難得的藝術瑰寶。
(紫砂文化展示區(qū))首先我們來到的是紫砂文化展示區(qū),(利用實物介紹中國紫砂的原料、工藝制作、裝飾手法、古代燒成等知識)現(xiàn)場還有景區(qū)特聘的工藝師為大家現(xiàn)場演示紫砂壺制作。
(吳楚紫砂作坊)剛才的介紹是否讓大家對紫砂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實踐是對理論的檢驗,對面就是吳楚紫砂作坊,大家可以在此親手制作一件紫砂作品,親身體驗一下紫砂文化的魅力。吳楚紫砂作坊還備有爐窯可以為大家免費燒制。
◆采茶制茶園◆從香峰泉出來就進入了采茶制茶園,
(翠竹長廊)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長近3000米的翠竹長廊,全部由竹子制成,目前已建成的長度為800余米,它像一條長龍一般穿行在香峰茶園的茶海之中。整條竹廊從用材和造型都與整個環(huán)境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
(采茶區(qū))溧陽茶葉具有悠久的歷史,茶圣陸羽將溧陽茶收錄于《茶經(jīng)》。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現(xiàn)代的溧陽茶葉已經(jīng)蜚聲海內(nèi)外。溧陽吳楚農(nóng)耕文化園的黃崗嶺茶廠的“香峰壽眉”也屢獲殊榮,2005年度常州市名優(yōu)農(nóng)產(chǎn)品,2004年、2007年連續(xù)兩屆獲得江蘇省《陸羽杯》茶葉評比特等獎,2005年、2007年還連續(xù)兩屆獲得《中茶杯》特等獎。這里路兩邊的茶園都是我們的采茶區(qū),大家可以進去體驗一下采茶的樂趣。(介紹茶葉采摘方法)
(觀景竹樓)這座竹樓就是我們整個茶園的至高點,在竹樓之上可以鳥瞰整個茶園的美景。一樓是我們的茶葉炒制演示。茶葉從鮮葉炒制到成品包裝的全過程,其中要經(jīng)過攤晾、殺青、理條、烘炒這一道道程序,我們的一斤茶葉大約要有幾萬個茶芽組成,真可謂“杯中一杯茶,葉葉皆辛苦”啊!這里演示的是其中一道工序。我們茶葉的鮮葉采自山后的香峰茶園,無公害、無污染、無雜質(zhì),是符合綠色有機茶的“三無產(chǎn)品”“香峰壽眉”曾多次榮獲江蘇省“陸羽杯”茶葉評比特等獎,連續(xù)獲得溧陽茶葉節(jié)評比特等獎。
大家隨我上到二樓,環(huán)顧四周,整個茶園的秀色盡收眼底,微風拂過,陣陣茶香掠過。頓感心曠神怡。這里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在我們左前方的山叫香山,這山原來沒有名字,只因那年八仙云游到這南山山區(qū),見這里景色秀美,就按下云頭在這山坡上歇息,山坡上百花爭艷,蜂蝶紛飛,山風送過來一陣陣桂花和菊花的香氣,八仙紛紛贊嘆“香!香!”何仙姑摘下一朵野花插在頭上,說“既然大家都說香,這山就叫香山吧!”從此以后,這香山就叫出了名。
在我們右前方,那高高的山峰叫金山,金山腳下有個村莊叫金山里,這南山里原來有條金牛,吃的是靈芝草,屙的是金元寶。有一天金牛來到金山里一戶人家門口,趁人不備把女主人漿衣服的一盆漿糊吃掉了,還在盆里拉了泡屎。女主人發(fā)現(xiàn)后很是氣憤,罵道:你把漿糊吃了,還要拉屎盆中,太氣人了,快滾!她隨手把盆倒掉了,誰知這牛屎一到地上馬上變成了金燦燦的元寶,那牛一路往山上走一路拉金子,那女人想撿金元寶但手一伸卻不見了,金牛也消失在深山里。以后每到太陽一出,那山上和山溝里就會閃現(xiàn)金光,人們都說那山里藏著一條會拉元寶的金牛。
好,故事講到這兒。下面這個園區(qū)就是我們的農(nóng)趣體驗園,
◆農(nóng)趣體驗園◆順著這條路我們就來到了農(nóng)趣體驗園區(qū),這里有湖邊垂釣、池塘摸魚和林中捉雞等參與性的娛樂項目。以后還會有野外燒烤、農(nóng)家菜園和水果采摘等項目,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目前的活動具體的可根據(jù)我們的提示牌自行參與,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我。
◆結束語◆
各位朋友,短暫的農(nóng)耕文化園參觀到此告一段落,我在此對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表示感謝,俗話說,第一次見面是客人,第二次見面是朋友,第三次見面就是家人了!希望各位能再次光臨吳楚農(nóng)耕文化園,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