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法院實習報告實習結果》,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法院實習報告實習結果》。
第一篇:法學實踐報告
前言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在鄭州市實習,深刻的接觸了法律,了解了自己學了三年的專業(yè),今年,我進入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第二審判庭實習,在這實習時間里,我學到了比上次專業(yè)實習更多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
一、實習單位簡介
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3月,原為“南陽行政區(qū)專員公署司法科”,1994年xx月,南陽撤地設市,遂更名為“河南省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現(xiàn)轄鄧州市、唐河縣、桐柏縣、方城縣、淅川縣、西峽縣、新野縣、社旗縣、南召縣、鎮(zhèn)平縣、內鄉(xiāng)縣和臥龍區(qū)、宛城區(qū)10縣1市2區(qū)13個基層法院,包括94個人民法庭。內設辦公室、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庭、審監(jiān)庭、執(zhí)行局、少審庭(賠償辦)等24個機構。其中,民事審判庭有四個,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民一庭和民二庭負責綜合類的民事糾紛;民三庭負責大宗合同糾紛、公司破產等糾紛;民四庭負責知識產權類糾紛。
二、實習經(jīng)歷
民二庭作為法院的一個內設機構,主要負責綜合的民事糾紛,例如: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離婚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勞動爭議、醫(yī)療事故等。我是作為一名書記員,除了協(xié)助法官的一些瑣碎的工作,比如:登記案件信息表,打印、復印、校對文書、加蓋公章、郵寄法律文書等,主要是做庭審筆錄、閱卷筆錄、擬寫審理報告、判決書、調解書等法律文書,整理卷宗等工作。對于實習經(jīng)歷我就只從整理卷宗、閱卷筆錄、庭審筆錄、擬寫判決書這四個部分介紹。
整理卷宗是從事法律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它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這部分工作早在專業(yè)實習中已掌握,在此不需贅述。通過大量的實踐,對卷宗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接下來的閱卷筆錄有很大的幫助。
整理卷宗的的過程就是對一個二審案件的基本流程有初步的認識:
(1)案件的案由,確定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的性質,圈定其所適用的法律;
(2)原審判決書和上訴狀可以提取案件的基本事實和判決以及上訴人不服的理由及請;
(3)根據(jù)這兩樣可以初步認定爭議的焦點;
(4)結合爭議焦點和案由翻看原審卷宗的證據(jù)部分,原告起訴的理由和證據(jù)是否符合相關的法律性質,再看被告舉證能否推翻原告的請求和理由,如此結合后看看原審判決書法官評析部分是否適當;
(5)再看上訴理由通過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就可以知道一個案件的上訴結果。
通過這五個步驟,案子基本上完成了三分之一。這個過程看似枯燥,無味,但是,它卻是和書本聯(lián)系的紐帶,活學活用在此體現(xiàn)最為明顯,也是對自己四年學習的系統(tǒng)復習。
閱卷筆錄就是將上述過程記錄下來。不過每個法官的的思路不同,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是大部分的還是一樣的,比如案由、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上訴請求及理由、原審判決。李法官在寫閱卷筆錄的過程中要求包含證據(jù)分類,我在翻閱的過程中自己再把證據(jù)的分類、證明方向等總結一下,不僅是對書本上的一個應用,同時也有助于理解案件,吃透案件。
庭審筆錄是一項比較艱巨的工作,也是對我的一個考驗。剛到就去記調解筆錄,很是緊張,不知道格式,害怕記壞了,但是許法官就說沒事,我說慢點,法官把筆錄的格式、問的話、當事人回答的話都總結一遍讓我記,雖然記完了,但是,我在筆錄上邊的好多字因緊張寫不出來,寫錯的劃黑了等,法官沒有批評我反而安慰我。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記好。之后,我就去其他法官那里尋找完結但未歸檔的卷宗,反復的看各種筆錄的格式內容等,結合上次實習時發(fā)現(xiàn)書記員開庭庭前都看原審判決書和上訴狀的特點,我發(fā)現(xiàn)了記庭審筆錄的竅門,通過這兩樣可以猜出庭審時法庭辯論的部分內容。我記筆錄時寫字速度還可以再加上多次練習記錄知道每個案件中特有的法律術語、相關法條,我現(xiàn)在可以完整的記錄一件案件的庭審全過程。通過實戰(zhàn)演練,對自己的理論基礎有了更深得理解。
擬寫判決書是對自己法律應用的真實反映。不僅要求對法律適用的準確也要求一定的文筆。我發(fā)現(xiàn)判決書都是有固定的格式,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開庭審理的情形、原審查明的事實、原審判決、上訴人上訴稱、被上訴人答辯稱、本院審理查明、本院認為、然后是判決,真正需要需要發(fā)揮的僅是:本院認為這一部分,這才是核心和根本,也是讓當事人心服口服的依據(jù),必須謹慎措辭,有理有據(jù),有法可依。那是一份保險公司上訴關于交強險賠償項目是否分項的判決,我當時借鑒了一份類似文書,寫完后交給法官,法官更改部分并給我解釋一番,受益良多。雖然,被改動了,當時很高興,因為經(jīng)常有法官詢問我案子怎樣判解決,我心中沒底,不敢回答,在這之后我可以很好的好法官們交談。
三、實習感受
這次實習,我明白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法院的民事審判庭接觸的都是民事雙方糾紛大到合同小到鄰里糾紛都是人與人的糾紛,每個案件都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尚未真正步入社會的.學生來說,學到的東西很多,但需要學習的、需要實際應用的東西也很多。做事要先做人。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們不僅只是把領導交給我們的事做好,更要有眼力,有積極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有所收獲。沒人會去督促你該怎么樣做,只能靠自己在細小的工作上積累經(jīng)驗。無論是跟領導、同事、律師還是當事人接觸,都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擺清自己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我還學會了許多法言法語,結實了許多法官律師老師,他們對于我的實習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悉心的指導,在指導我理論學習的同時,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結語
在法院不僅能學到專業(yè)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更讓我知道了人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正在不斷增強,中國的法制建設進程也在不斷前進,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國的法律界就會有更高水平的發(fā)展。
第二篇:在法院的實習總結
(一)總結收獲
首先,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業(yè)務素質。任何理論知識,終究都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法學是一門學術型、理論性學科,更是一個應用型、實踐性的工具,我們系統(tǒng)學習法律知識已有近四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法律基礎知識進一步扎實、理論水平也有明顯提高,但是對于實務接觸甚少,所學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驗證,不僅不能發(fā)現(xiàn)不足,而且反過來影響了理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通過參加這次畢業(yè)實習,以理論為基礎,實踐內容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實踐中加深了對理論的理解,在實務工作中學會了理論的運用,而且不斷提升法律素養(yǎng)和實務水平。
其次,對法院工作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了解。第一,法院工作的重要性。法院工作直接關系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所以每個案件都需要以公正客觀的心態(tài)對待,確保受害人利益得到切實保障,被告人得到應有懲罰,正義得到伸張。第二,法院工作的復雜性和嚴謹性。實踐中的案例,案件事實具有諸多模糊之處,而且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每個案件都需要法官耗費大量的心血反復推敲、斟酌,有的甚至通過數(shù)次合議仍不能達成統(tǒng)一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則需提交審判委員會定奪。第三,法官工作的艱辛。真實的法官不僅要面對案件雙方的雙重壓力,還要抵御來自不同方面的拉攏誘惑。實習期間,經(jīng)常遇到群眾上訪、靜坐,甚至沖擊法院,法官的工作環(huán)境需要更加切實的保障。
再次,提高了適應能力,交際能力。以前在象牙塔的保護下安然自得,可是到法院之后,天天要應對不同的環(huán)境和場合,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不得不努力使自己做好,表現(xiàn)好,才能在這里如魚得水。通過這次實習,提高了我對環(huán)境的應變、適應能力;另外,做事先做人,我明白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xiàn)代社會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們不僅只是把領導交給我們的事做好,更要有眼力,有積極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有所收獲。無論是跟領導、同事、律師還是當事人接觸,都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擺清自己的`位置。
(二)分析不足
首先,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
1、理論知識匱乏、實踐能力低下。
在旁聽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簡單的案件,自己都不會分析、解決;或者曾經(jīng)學過的東西卻拿不出來,不會用。而審判員和律師對整個案件的駕馭能力以及他們清晰的思路,嚴謹作風,嚴密的邏輯語言令我羨慕和驚嘆。想起自己學習了一年的法律,真切的想到了自己僅有的專業(yè)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往后的學習中,在加強理論修養(yǎng),學習好法律知識的同時,更需要積累實際辦案經(jīng)驗和社會閱歷。
2、應變能力差。
在實習期間,我發(fā)現(xiàn),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或者在比較嚴肅的環(huán)境下,我的反應總是比較遲鈍,也是心理素質不夠好所引起的。這方面是需要多加注意和鍛煉的。
3、做事效率比較低。
我做事比較慢,以前我總找借口說是因為自己做的比較細致,追求完美,可是我發(fā)現(xiàn)其實效率和質量不總是成反比的,我要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最漂亮的工作。
其次,法院自身存在一些問題。
1、庭審走過場。
2、久調不決問題嚴重。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如今法院大力倡導調解優(yōu)先,更有的法院還給法官下達調解率,作為目標責任制考核業(yè)績。所以法官對當事人不愿調解的案件,久拖不決。
3、現(xiàn)有的法官素質仍有欠缺。
4、執(zhí)行問題仍然很難。在實習期間目睹了許多案子有了判決卻仍得不到應有的賠償。究其原因,并非一方面,有法律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法官的職業(yè)素質當然也有當事人自己法律素養(yǎng)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