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玫瑰與教育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玫瑰與教育讀后感》。
第一篇:玫瑰與教育讀后感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常常為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蛟S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農村長大,沒有書香的熏染,師范里自己傾心于玩耍,而對圖書館比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淺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
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于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羨慕過李吉林童話般優(yōu)美的文字,傾心過于永正幽默而活潑的課堂,感嘆過支玉恒的四兩撥千斤,震撼于李鎮(zhèn)西的民主教育……現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與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書名。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眼睛,通過眼睛,我們有了想了解她內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說三道四、世人表面熱心其實漠然的教育怎么和這么美的字眼、這么美的形象“玫瑰”聯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談”中感受其深深的“憂患”,隨她走進“聽說讀寫的背后”,聆聽關于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著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略一道道文化風景……
窈然回首,“玫瑰”與“教育”的含義及關系已漸清晰。原來是因為有了激情的陽光和思想的空氣,玫瑰才長久地燦爛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個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時間幾乎都在看書和寫作上,這是怎樣的一個女性?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yè)、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為真,所以愛。
按我的閱讀心習慣,看完一個人的一本書,我是要盡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將我引向整個玫瑰園。于是,又得以欣賞一簇“玫瑰”:《聽竇桂梅老師講課》、《激情與思想》、《創(chuàng)造生命的課堂》,接著又在線觀看了她的一些課堂錄像和演講實錄,這是怎樣的一片讓人怦然心動、心潮澎湃的園子??!這是我們理想教育的園子呀!
玫瑰堪稱大家,因為她有大心境,大氣魄。
“玫瑰”是竇桂梅的網名,其實是竇桂梅的化身――外表美麗而內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開不敗的玫瑰花。
《玫瑰與教育》一書最后一頁,竇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詩:“跳著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币驗樗摹睹倒迮c教育》,我想把這句詩改寫一下:
跳著舞過平凡的日子,讓我走進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園。
第二篇:玫瑰與教育讀后感
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著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嘗,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边@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tài),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边@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于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松的環(huán)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著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huán)境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他們的專業(yè)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于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為了規(guī)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guī)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教師的自身素質最重要,教師要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是有風格的。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
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到自己內心涌動著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去,切忌成為“教學機器”。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教師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善待,教育不是競技體育,不是讓受教育者優(yōu)勝劣汰,而是讓每個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第三篇:玫瑰與教育讀后感
最初捧起竇桂梅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只是被書名吸引住了,疑惑浪漫的玫瑰和樸實的教育是如何產生聯系的?
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yè)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
信手翻開,這一段話映入眼簾,細細品讀,我突然有了一種漫漫長夜終于迎來光明的那種喜悅。字里行間,我感受到竇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愛之深情之切,不禁為她那投身于教育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時常審視自己的課堂,發(fā)現隨著年月漸長,我的課堂逐漸丟失了應有的活力,缺乏與學生相匹配的激情、靈性、活潑,伴隨而來的是備課時對課堂教學如何開展的糾結和困擾,以及對教學效果不理想的自責和反思。于是我開始購買教育教學書籍,關注教育類公眾號,學習前輩同行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希望能給自己充電。在眾多重復又泛濫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報刊之中,面前的這一本《玫瑰與教育》,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帶著對竇老師的敬重,翻開書的第一輯,里面的第一篇故事就讓同為教育者的我深受觸動,這篇故事名為“小紅花的背后”。在這個小故事里,竇老師提到了小紅花,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特別是小學教師會很習慣地用小紅花或者其他小物品去獎勵好學生。把象征著獎勵意義的東西,送給知識評測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送給那些我們認為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頗有一種寶劍贈英雄的感覺,這是一個很普遍也很正常的表揚規(guī)則。
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這個規(guī)則是我們教師定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許充斥著“成王敗寇”,但我們的學生不是成年人,課堂不是競技場,知識的學習也不該是一次勝負必分的比賽,在課堂里沒有學生是失敗者。在每一次的學習、作業(yè)和檢測過后,每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去表揚、鼓勵和安慰。我們在表揚學習標兵的時候,也不該忘記了其他孩子,他們當中或有人取得了微小的進步,或有人很努力卻停滯不前,這些學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需要我們去鼓勵。
在我們面前,所有孩子都是弱小的,他們都期待教師和家長用溫暖、公正的態(tài)度去對待所有人。作為教師,既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也是道德規(guī)則的示范人,我們不該也沒有權利用成年人的勝負觀和原則去評價他們。相反,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激起每一個孩子對世間萬物的熱情,鼓勵他們以正面的態(tài)度去面對未來,同時要教導他們在成功和失敗面前都應該保持良好心態(tài),用正面和樂觀的心態(tài)繼續(xù)下一段美好的旅程。
竇老師提到的做法是美好的,應是我們教育本來該有的樣子,如玫瑰一般美好芬芳,惠及眾人,美麗卻不做作。
竇老師筆下的文字,沒有長篇“雞湯”,不執(zhí)著于刻板晦澀的教研成果,每個字都可以看出她對教育的熱愛,她對這份職業(yè)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跟隨竇老師的筆跡,在她平白樸實但又不失力量的文字中,我繼續(xù)感受她對教育教學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對當下教育的無奈與困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篇文字,慢慢感受竇老師在她的教育歷程中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就在其中獲得成長。
在她的文字中,我們認識到教師都必須要有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觀念。竇老師就像我們眾多教師的鏡子一樣,不因為自己從事多年教學工作而滿足于經驗,也不因為自己在教育教學上有所成就而安于現狀,更不因為自己在業(yè)內已赫赫有名而故步自封。在教學的同時,她依然堅持撰寫教學記錄,不停地反思,不斷地思考。同時還借鑒日本的教育去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希望能讓課堂教育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
也正如她所言:“有夢總是好的?!碑斚碌闹袊逃€無法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影子。對此,教師不應停滯不前,安于現狀,而應滿懷初生牛犢的激情,永遠守護我們心中的“教育夢”,與時俱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成為一個有“專業(yè)尊嚴”的教師。
透過竇老師的一字一句,我們會發(fā)現要想成為一個有“專業(yè)尊嚴”的教師,還應該沉淀內心,不為世俗功利所影響,不被職業(yè)利益、生活利益所左右。我們一定要回歸初心,扎根于教育實踐,滋養(yǎng)于讀書升華,立足于學生實際,同時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見解,敢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課堂教學,讓課堂展現知識應有的魅力。
我想這一切也正是我們逐漸缺失的東西,我們總是用以前的經驗去處理一年又一年的教學工作,去面對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甚至連課堂上用來調節(jié)氣氛的笑話,我們都不愿意“更新換代”,一切都太依賴經驗,缺乏貼近時代發(fā)展和學生個性的教學方式。我們對教育教學逐漸“隨意”,對學生逐漸“隨意”,甚至對自己也開始“隨意”。這“隨意”非常可怕,我們做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偉業(yè),但卻逐漸失去了松土施肥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要學習,要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要做一個有真正“專業(yè)素養(yǎng)”的新時代教師。
在這本書里,感受最深的還是竇老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教書育人這份職業(yè)的熱愛,對自己作為一個教師的那一份自豪感和榮譽感,這份愛,愛得深沉,愛得真切。我時常在想,這份愛會不會就是我們許多同路人所欠缺的?
她那一個個接地氣的故事,如玫瑰的花瓣柔,散發(fā)香氣,讓每個讀者深受熏陶,但是文字間又帶著尖銳的刺,刺痛每一個讀者的內心深處,特別是教育者。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竇老師把自己的思想情懷慷慨解囊,化作一支支香氣宜人的玫瑰放在我們的手心,讓我們的雙手都留有余香。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也希望每一位教育事業(yè)的踐行者,都能夠堅持初心,滿懷正能量,讓平凡而樸實的教育,開滿浪漫絢麗的玫瑰花。
第四篇: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說“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yè)、家庭、愛情的喜愛,是說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困難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tài)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么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思考很好、自己去發(fā)現和表達自己個性特征。這本書中我想說的那個詞語就是“讀書”二字?!白x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讓人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yǎng)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yè)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的書等等,“修身養(yǎng)性、凈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yǎng)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yǎng)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并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列出許多原則和規(guī)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jié)”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guī)律”。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時時刻刻都要有讀書的好習慣。
第五篇: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
看到書名心里有一絲疑惑,玫瑰一般是與唯美的愛情、美好的童話故事相聯系的,怎么還跟“教育”扯上了關系呢?帶著這不解,我讀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因為好奇開始讀這本書,卻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再也放不下。
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fā)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于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寫出了作者的多篇讀后隨筆,書籍點評。
讀完《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一個幽默,風趣,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見解的人物形象清晰地凸現在我的眼前,她就是芬芳滿園的“玫瑰”――竇桂梅老師。在字里行間,我強烈地感覺到了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快樂的,她的這種快樂溢于言表,感染著我。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堂課不難,通過磨練上堂好課也不是很難,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是快樂的。竇桂梅老師的快樂是一種單純而高尚的快樂,一種在平凡中演繹精彩的快樂,一種生命與童年相約的快樂,是一種緣于對教育工作,對學生真誠的愛的快樂。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凈?!边@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制造意外的孩子,厭煩的情緒總會爬上心頭,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里。
竇老師認為“境由心生”,在書中毫不吝嗇地道出了頗含人生哲理的四條建議:
一是改變態(tài)度?!拔覀兏淖儾涣耸虑?,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是啊,“再偉大的人物,歷史也不能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只是繁花盛葉中弱不禁風的一葉草兒,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二是享受過程。“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嘗,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當下?!耙嘈琶恳粋€時刻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tài),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
四是學會感恩。“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边@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為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于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
“愿你把所有的艱難都遺忘。請收下吧,我送你的玫瑰,讓你的生活充滿希望。”這是她理想的愿望。她將教師從職業(yè)變成了身份,享受這份特殊的使命。這本書讓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要以情動人,以愛的火點燃學生和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