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狼圖騰》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狼圖騰》讀后感》。
第一篇:《狼圖騰》讀后感
《狼圖騰》的主線是內(nèi)蒙古的一片千年大草原的迅速毀滅。至于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可以說有很多,也可以說只有一個――說有很多原因是因為國家不合理的墾荒政策、"紅而不專"且愛沽名釣譽的領(lǐng)導(dǎo)、肆意破壞不顧后果的"盲流"以及背棄道德與信仰、利欲熏心的蒙古人內(nèi)奸等,客觀上都促成了大草原的衰亡。而如果說只有一個原因,那罪魁禍?zhǔn)拙鸵欢ㄊ侨说呢澯?。之前所提到的那么多原因都可以?貪"這個字一言以蔽之。
那么,"貪"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危害呢?
"貪"在字典里的解釋是:對某種事物欲望老不滿足。它是人類共同而又頑固的弱點,所造成的失敗案例也不勝枚舉。拿破侖、希特勒都曾橫掃歐洲大陸,卻都由于貪心而樹敵太多,激起這些敵對國家間建立緊密的同盟關(guān)系,令妄圖以蛇吞象者無法抵擋。美國眾多投資銀行由于貪心,以金融衍生品投資為幌子無節(jié)制地圈錢,最后前幾年的經(jīng)濟危機讓這些吹得過大的泡沫瞬間破滅,投行們或倒閉或重組不一而足。這些例子都陣營了"貪"所造成的欲望無限制膨脹會對其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
這種人性的弱點能被克服嗎?
其實,人性的許多弱點我們都在克服,且已卓有成效。比如,作為動物的我們在固定時間必須得睡覺;而現(xiàn)在,哪個人會說自己一輩子沒開過夜車?還有耐力跑時克服"極點"、士兵克服對殘忍場景的恐懼,這些都是人類對自身弱點的挑戰(zhàn)。我相信"貪"也是如此,只要找到了克服它的正確方法,且有足夠的毅力,一些人類定會像克服其他弱點一樣克服貪欲。
那么如何戒"貪"呢?
我認(rèn)為,人對享受的渴求是值得肯定的,但欲望永遠(yuǎn)得不到滿足就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有兩點需要做到:首先是人要學(xué)會感受快樂。一些人無休止地賺錢,買豪宅,買跑車,快樂指數(shù)卻很低。不可否認(rèn),這些人在賺錢時創(chuàng)造的價值一般比向社會索取的要大。然而,如果索取的這些高成本產(chǎn)物無法給索取者帶來滿足,這些東西還是和浪費沒什么太大區(qū)別。為了追求未來的快樂而忽視了眼前的快樂,是"貪"的一大誘因。還有就是要有對物種發(fā)展的責(zé)任感。父母會控制自己的欲望,為子孫留下遺產(chǎn);國家遭受侵略時無數(shù)英雄甘愿為國捐軀。事實上人類也是個大家庭,卻少有人意識到。我們在享受的同時,千萬不能剝奪后來者,也就是未來的人類的權(quán)利。我們與他們再息息相關(guān)不過了。我們要樹立"全人類意識",讓每個人知道個人不是獨立而存在,是肩負(fù)著延續(xù)物種的歷史使命的。明白這一點對人類戒貪并實行有節(jié)制享受至關(guān)重要。
當(dāng)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克服人類自身弱點這個課題就會顯得尤為重要。而"戒貪"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相信,當(dāng)這個弱點漸漸消逝后,草原狼與草原的悲劇將不會重演,人類文明將邁入新的階段!
第二篇:《狼圖騰》讀后感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憾。陳陣、楊克、高建中、道爾基四個羊倌費盡了心思,想掏一窩狼仔,最后被陳陣給找到了,那一窩狼有7―8只,五條小狼崽還沒睜眼、斷奶,一條才剛剛學(xué)會跑步,還有一條小狼,是他親手養(yǎng)大,竟被老虎鉗剪斷了狼牙,在太陽下暴曬,用鐵鏈剝奪了有限的一秒,最后被他打死。讀到這兒,我的鼻子突然酸了一下,然后眼睛濕潤了。因為這七條草原狼可能是草原的狼王,充滿美好的“人生”就被一個漢人給斷送了。讀到這,我的眼睛再次濕潤了……可是,誰也沒想到,四個羊倌的“罪”已經(jīng)夠大了,道爾基還四處下夾子,一些村民還在羊骨里注毒藥,狼吃了就會死,只有畢利格老人知道這是對還是錯。他從牧場供銷社買回來的“毒藥”毒性小,氣味大,放在道爾基的鋼夾上。 在第二次遷移中,小狼的脖子被劃傷了,到最后連吃飯也吃不成了。在一個無聲無息的夜晚,小狼用力地扯著鐵鏈,陳陣走過去一看,羊皮大衣的袖口就被撕去了一大塊羊皮。最后,陳陣看不下去了,拿起鐵釬,把小狼打死了。四年后,陳陣和楊克去了小狼的故洞,聽說還要建房子,他知道,游牧民的文化徹底結(jié)束了。在這本書里,小狼告訴我們:蒙古老人說:狼是騰格里(天)派下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就上不了天了。世界上,狼才真正是以食為天的動物。與狼相比,人以食為天,實在是夸大其辭了。在世界歷史上,能攻打到歐洲的東方人,都是游牧民族。沒有狼,世界歷史就寫不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狼可殺可拜,但不可養(yǎng)。拒絕服從,拒絕被牽,是一條真正的蒙古草原狼作為狼的絕對準(zhǔn)則。狼這所以個個頑強,不屈不撓,不是因為狼群里沒有“漢奸”,而是因為殘酷的草原環(huán)境,早把所有的孬種徹底淘汰了。華夏民族除了龍圖騰以外,要是還有個狼圖騰就好了。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由剛毅之魂。
第三篇:《狼圖騰》讀后感
媽媽送給我一本書,名叫《狼圖騰》。
《狼圖騰》的作者是姜戎先生。這本書是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小說,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古奇書”。忘了告訴你們,作者可是以陳陣的身份出現(xiàn)在書中的哦!
故事的內(nèi)容大概是這樣的:陳陣來到草原后,因為迷戀狼便不顧他人的反對養(yǎng)了一條小狼。他每天都親自給小狼送飯送水,還在一起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一起搬家、一起散步、給小狼動“牙科手術(shù)”……這些事使陳陣和小狼越發(fā)親密。最終,小狼因為嗓子眼里補項圈勒出的傷口失血過多無法救治而被陳陣打死……
在本書中,狼的許多戰(zhàn)法很值得借鑒,如偷襲戰(zhàn)、閃擊戰(zhàn),等等等等。
圖騰是一個民族崇拜的一種動物,這種動物是他們的榜樣。本書因為描寫了蒙古人的圖騰———狼,才叫《狼圖騰》。
在本書描述的故事中,我對一件事印象最深。就是當(dāng)陳陣當(dāng)著畢利格老阿爸的面因狼群殘殺馬群而侮辱狼群被老人訓(xùn)了一通,可見狼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第四篇:《狼圖騰》讀后感
讀了《狼圖騰》這本書,我感到了漢族人是多么的愚笨、懦弱,草原狼是多么的聰明、機警、強悍、狡詐、勇敢、機智、雄心。
這本書主要講狼,但也映襯出了額倫草原的茂盛。但我們呢?我們不但不保護它們,還在額倫草原上大肆地殺戮草原狼,以為草原狼是個天大的禍害。而且我們還唱著“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zhàn)場”這樣有著歪理的歪歌。當(dāng)時的我們還沒有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這樣的道理。而蒙古人呢?就算他們殺狼也像成吉思汗一樣不把狼殺絕,要維護生態(tài)平衡。這個道理蒙古人人人皆知,我們呢?卻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又深刻得感受到了漢人的愚笨。
這使我想起了20xx年北京的沙塵暴,如果我們漢人保護草原,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了。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的春秋時期,有一位人盡皆知的軍事家叫孫武,他寫的有一本書叫《孫子兵法》,大家都讀過,都知道??伤那吧硪彩抢堑挠嬛\。我們都說蒙古獵人聰明,可是它們那些招也是學(xué)草原狼的。因此,狼的聰明可見一斑。
想當(dāng)年,蒙族的將軍拖雷僅用三萬精兵就橫掃中原,靠的是什么?他們靠的是智慧。比如說他們在打圍時,總要放掉一些,如此做來,年年都有得打,年年都有的收。但他們都是學(xué)狼的。如果把漢族和蒙族比喻為狼的徒弟,那么,在蒙族出師的時候,漢族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兒。因此,我還能感受到漢族對狼的偏見有多么的深,狼和我們比是多么的聰明。
我們也都知道,我們中國古代有五大朝代他們分別是唐、宋、元、明、清。這五個朝代的將軍都讀過《孫子兵法》,可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率領(lǐng)他的軍隊,把中國自金、南宋以后的歷史全部改寫。中亞、波斯、俄羅斯、印度等國家的歷史也全部改寫。中國的火藥,隨著蒙古騎兵可是、開辟的橫掃歐亞的大通道傳到了西方,后來轟破了西方的封建城堡??墒牵窃跉v起到的作用,卻被我們這些愚笨的漢人寫的歷史中給一筆勾銷了??赡苡行┤藭枺骸斑@是為什么呢?”是因為我們漢人寫的書盡替漢人說話了。
說到這里,讓我想到了世界聞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一個童話故事:《狐貍和狼的故事》。這個童話里面有多少歪理啊!他把狼的形象嚴(yán)重扭曲了。在他的故事中,大灰狼是一個非常愚笨的家伙??墒窃诖笞匀恢校瑢嵲跊]有比狼更完美的野生動物了。可見我們小時候非常搶手的《安徒生童話》里有多少歪理??!
我們都說狼兇殘,可他們那里兇殘呢?有人會說:“它們敢殺重傷兵!”我倒認(rèn)為他們這是行善。為什么呢?其實,我們到不如想象草原狼為什么這么驍勇善戰(zhàn)。原因是他們能干脆利落的殺掉重傷兵,為整個狼群減輕負(fù)擔(dān)。還有,我們還可以想想你愿不愿意負(fù)傷,我想回答肯定是不愿意。如果狼負(fù)傷了,而且還是重傷,它肯定會生不如死。這時如果把它解決掉的話,可以讓它不再痛苦;可以激發(fā)群狼的斗志;還可以為狼群減少負(fù)擔(dān)。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再看看我們,如果有戰(zhàn)友負(fù)了重傷,生不如死。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肯定是叫衛(wèi)生員,而不是把它解決掉,好讓他擺脫痛苦、為部隊減輕負(fù)擔(dān)。但如果這樣做的話,輕則批評,重則處分。在這個問題上,狼是干脆利落,而人是猶豫不決。我們都說狼兇殘,可兇殘的卻是我們。在此,我只想說:“人不如狼!”
狼的計謀有很多,我覺得這幾點可以借鑒。其一:不打無準(zhǔn)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yán)密,很有章法。其二: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并在最不易跑動時,突然出擊,置對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稱道的是戰(zhàn)斗中的團隊精神,協(xié)同作戰(zhàn),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我們先不說其四乃至其三百六十五,我們先說為了勝利粉身碎骨這一點。在此,我打個比方:假如,你今天中午必須吃肉。如果不吃,你將會被餓死。但你的家長不讓你吃,你敢和他們拼命嗎?我想有些人會說:“不敢,誰敢和家長拼命啊!”但餓狼敢這樣做。就算你在它面前放一只可以吃了它的獅子,他也敢為了生存放手一搏。從我打的這個比方中,我可以感受到漢人的懦弱和膽小。
如今的額侖草原已經(jīng)被我們這些愚昧的漢人給掠去了昔日的輝煌,想到這些,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限的惋惜。
第五篇:《狼圖騰》讀后感
拿起這本黝黑厚重的書,一對幽綠的狼眼從黑暗中直視過來,狼,這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動物又一次成了書中的主角。沈石溪老師寫的《狼王夢》吧!母狼紫嵐對子女的深深的愛與對狼王夢的不懈追求讓我深受感動。我要推薦的是另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書――《狼圖騰》。
一本好書是一個作家的智慧結(jié)晶,是一個作家的經(jīng)歷寫照首先讓我們走近這部書的作者:姜戎,原名呂嘉民,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1967年自愿赴內(nèi)蒙古額侖草原插隊。作者為何以“姜戎”為筆名呢?誰來說說看?沒錯,我們真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在書中三十五章開篇我們可以讀到這樣兩句句話:“炎帝姓姜,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西羌,以戰(zhàn)死為吉利,病終為不詳。耐寒苦同之禽獸,雖婦人產(chǎn)子,亦不避風(fēng)雪。性堅剛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氣焉。”意思是說:“姜”是西羌這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姓氏,羌族善戰(zhàn),性格剛強勇猛。而“戎”代表著戰(zhàn)袍、戰(zhàn)斗。從作者的筆名中,我們不難看到他對一代代草原人的信念、精神的敬仰。
姜戎的作品《狼圖騰》于1997年初稿于北京,20xx年歲末定稿,20xx年4月出版?!独菆D騰》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guān)于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xiàn)。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jīng)消失,所有那些有關(guān)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后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符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fā)動機,就會像黑洞、星際氣體、電磁輻射等宇宙的暗物質(zhì)一樣,遠(yuǎn)離地球和我們?nèi)祟?,漂浮在不可知的過去里,漠視著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狼圖騰》這本書的線索是十幾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jié)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對于人物的描寫生動飽滿而又精神絕俗。主人公北京知青陳陣在草原上做羊倌時與獵狗、狼崽的親密生活,與狼群、外來戶的斗爭,與畢利格一家、同包知青真摯的友誼令我們記憶深刻。
作者觀察了狼群打圍黃羊群,打圍軍馬群的全過程,也親身參與了圍剿狼的生死之戰(zhàn)。他為了近距離觀察狼,竟冒著生命危險從狼洞里掏來狼崽飼養(yǎng),為了保護草原,他與同伴、畢利格老人一家和對草原一無所知的軍團人員、東北盲流進行著精神上的較量,可無奈眾寡懸殊,加之全國上下壓下的嚴(yán)重超標(biāo)的肉食供應(yīng)任務(wù),草原還是遭到了破壞。在書的最后,當(dāng)年過半百的陳陣在我們的視線中回到草原時,原來美麗的草原母親“騰格里”已是滿目狼藉:遍地黃塵與鼠洞、兔洞;初中孩子都有槍打老鷹;獵狗甚至沒有家養(yǎng)狼狗大……一個個變化巨大的景象讓人痛心疾首。但主人公陳陣與獵狗、同包知青、畢力格老人和飼養(yǎng)的小狼的不盡情誼讓人為之動容。我們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xì)節(jié)中攫取強烈的閱讀快感,欲罷不能。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zhàn)術(shù);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guān)系;尤其是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艱難的成長過程――它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再偷襲,對脫離家園的遷徙他寧死不屈,和牛馬車抗?fàn)幰膊煌讌f(xié)。野性十足的小狼雖然最后情景十分悲慘,卻讓人油然而生敬意與憐愛?,F(xiàn)在,請大家運用自己肚里的知識和無窮的想象力思考一下:面對烈日的暴曬,沒有被授予過生存知識的小狼崽能想出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身體呢?
書中每個段落無不使我們聯(lián)想到我們?nèi)祟?,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懸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dāng)年區(qū)區(qū)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么能夠橫掃歐亞大陸?究竟什么是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國還存在著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為什么當(dāng)無數(shù)人在苦苦尋找自己的陽剛之氣時,草原蒙族卻在勇敢地與大自然斗爭……
第六篇:《狼圖騰》讀后感
主角叫陳陣,他是60年代城市里下鄉(xiāng)到內(nèi)蒙的一個學(xué)生。剛到草原,他非常怕狼,通過一次次與狼的斗爭,他開始敬佩狼,崇拜狼。再后來迷上了狼,想抓住一切機會研究狼,以及狼的精神與草原文化的聯(lián)系。
電影里的狼與我在童話故事中聽到的完全不一樣,它們聰明,威風(fēng),有計謀,能做草原的保護神。
人類不能以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給動物或植物貼上“好的”或“壞的”標(biāo)簽,想滅什么就滅什么,這樣生態(tài)會失去平衡,各種災(zāi)害就會來臨。比如草原上狼沒了,其它吃草的動物沒了天敵,草原就會退化,沙塵暴也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