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人生讀后感1500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人生讀后感1500字》。
第一篇:人生讀后感
每次捧讀蔡禮旭老師的《如何經(jīng)營幸福的人生》講座,腦海中總能情不自禁地浮現(xiàn)他那慢言細語、彬彬有禮、幽默且充滿智慧的神情。我折服于他淵博的中國文化底蘊,以及對人生深刻的理解,這次拜讀讓我更多的收獲了對心態(tài)和幸福的感悟。
幸福源于心態(tài)。蔡老師說:人生當追求幸福,幸福是一種心態(tài)。你的生活是否幸福,并不取決于你的生活水平,反而更取決于你的心態(tài)。懂得知足,知足常樂;學會感恩,感恩開心。這樣的人才真正幸福。
記得一位心理學家也說:”我們每個人都隨身攜帶著一種看不見的法寶,它的一面寫著’積極心態(tài)’,而另一面寫著’消極心態(tài)'”。積極心態(tài)可以使你學到處世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能保證眼下心情好,如果我們能保證每天心情好,我們就會獲得很好的生命質量,體驗別人體驗不到的靚麗生活和幸福。消極心態(tài)則會使你一生被困苦與不幸纏身。誰不想獲得永久的’幸福?誰不想活得輕輕松松?誰不想待人接物左右逢源?誰不想快快樂樂地過一生?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培養(yǎng)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我們深知社會和人生都是復雜多變的。什么事情、什么人都可能遇到。因此我們面對事情應該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蔡禮旭老師在三十八講中說”人的一生,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理解的心C生活中用心,對父母有孝心,別讓老人太操心,兄弟手足親情常關心,夫妻相伴有愛心,與朋友有真心,為人如竹骨嶙節(jié)高要虛心,人生的路上永往直前須充滿信心…如果在生活中,我們看待任何事情都能抱以這樣的心態(tài),知恩圖報、施恩不圖報,這樣就會增加很多人生的樂趣,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蔡老師在書中還說:”處事當中應該用哪些態(tài)度去面對,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定時時刻刻要盡力去把事做好,不能邀功,不能自以為是。另外,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我想這是一種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
如果每天只要收獲的時候,那我們已經(jīng)把時間耗在患得患失之中,如果能力都耗掉了,怎么能全心全意好好把事做好呢?所以只問耕耘者,我們只要盡心盡力把對的種子種下去,時節(jié)因緣成熟,自然水到渠成。所以這樣的心態(tài)才能讓我們的心時時處于能夠應對事情的狀態(tài),所以,一種處事的方法就是一種心態(tài)。好的心態(tài),必會收獲更多的幸福感。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tài),所以我的幸福如花:我的幸福是?;丶壹铱纯矗o予母親多一點的床邊陪伴,勤勤快快做家務,忙中抽閑不忘揉揉父親那不再挺拔且患有病痛的肩;我的幸福是夫妻恩愛,教孩子獨立生存、懂得感恩;我的幸福是替姊妹分擔生活的困難,共享濃濃的親情。
我的幸福是每天看到學生們按時交上理得整整齊齊的作業(yè)本,靜心批閱學生日記,與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我的幸福是真心給予困難學生以關愛和幫助;看到孩子們快樂的笑容聽到他們真誠的問候;我的幸福是在電腦邊品茶邊閱讀,收獲星星星點點的人生感悟;我的幸福是工作著的每一天與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與老師們一起在課堂內外忙碌,在平凡的忙碌中感悟工作的點點滴滴…
教師的幸福離不開務實的工作心態(tài)。蔡老師在二十四講《慎思》關系社會安定的三種職業(yè)中說:所有家長都擔心,當教師無德。說到底,教師工作是一種人格教育,而人格教育其實就是一種心態(tài)的影響,而絕不是一種知識的傳遞,不論在課堂上說的天花亂墜,在大會發(fā)言上信誓旦旦,慷慨激昂,教師能夠真正影響學生的,領導能夠真正影響教師的,其實就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最本真的心態(tài),如:表情、動作、身體姿態(tài)、語言聲調、細小的工作中以身作則,無法掩飾,無從裝假,有時不良的心態(tài)欲蓋彌彰,但無形中又增添了虛偽的成分。
所以真正為師的重責不是你教會學生字如何寫,教會學生如何造句,而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更在
第二篇:人生讀后感
閑暇之余拿來《于丹趣品人生》一讀,給人心靈許多啟迪與感悟,真是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是啊,如今的我們就好像是上了發(fā)條的機器,每天只是疲于奔命,卻常常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幸福嗎?快樂嗎?累了嗎?值得嗎?這些感受,又有多少人會靜下來思考呢?
正如于丹在書中所說:“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我們,怎么了?平靜,正前所未有地成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們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進,又時常困惑:我要去哪兒?”
可不,在我們如今的生活里,平靜正漸漸地成了奢侈品,我們?yōu)榱酥\求幸福,為了達到目的一路狂奔,無暇顧及兩邊的風景,路邊的風景被忽略了,過程中的閑情雅致也丟失了,于是乎,到達終點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要知道,氣不和,生命就鮮活不起來,而心不靜,幸福就難能體會,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要靠心去體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的。精神享受就是幸福,只有精神上滿足了,人才會幸福。
人生本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活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或者說,能否放開心境,從容而快樂地享受并經(jīng)歷人生,也是人生圓滿與否的關鍵。
所以,無論生命的道路上有多么忙碌,我們都不妨在忙里偷閑,讓自己原地停一停、靜靜心,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最初的起點,再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后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才是生活應有的態(tài)度。
讀了《于丹趣品人生》,讓人釋然,心生頓悟:走慢一點,坐下來陪陪自己,讓心靜下來,做點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在《于丹趣品人生》中,于丹帶我們體驗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對著一茶、一酒、一琴,于閑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當然,書中所說的悠閑情趣與生活方式并非要讓我們閑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這才是于丹本書的用心所在。
其實,現(xiàn)在的人們生活節(jié)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我們不必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么,無論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么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因為“寧靜可以致遠”。人靜下來以后,看事兒會清楚,效率也會高,狀態(tài)也輕松,在這個繁華而紛擾的世界里,我們很需要靜下心來,聽一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用一雙誠實的手,縫補一下自己偶爾會有漏洞的生活,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
我們閑暇之余,也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減壓、來修身養(yǎng)性,來讓自己感受著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可侍弄花草,將自己置身在花叢中,沐浴著花草的美麗;或泡一壺茶,細細的品著茶香,感受茶的草木氣息;或放一段音樂,讓自己融入其中的意境,將自己困頓的心靈放飛;或靜坐發(fā)呆,真空頭腦,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或K歌或健身,讓自己的煩惱煙消云散;或......
在書中,于丹還講述了人應過什么狀態(tài)的生活,以及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境等等。于丹稱,“在工作的時候創(chuàng)造的是意義,在休閑,在玩的時候創(chuàng)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平衡的時候就是生命的意境”,她所期待的就是意思與意義的平衡,也是理想的狀態(tài)。
我們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在工作中學會給自己加壓創(chuàng)造“意義”,閑暇時學會給自己減壓,創(chuàng)造“意思”,學會將生活中的煩惱當做一道坎,想法盡快邁過去,只有邁過去了,才能見到新天地,才會達到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