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我們仨》讀后感500字》,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我們仨》讀后感500字》。
第一篇:《我們仨》讀后感
對楊絳先生的認知,僅限于前些日子偶然閱讀了《楊絳傳且優(yōu)雅過一生》一書,深深被楊絳先生的優(yōu)雅所吸引。恰逢在世界讀書日來臨前一天,去東風(fēng)社區(qū)旁聽“明德崇禮,書香溢東風(fēng)”全民閱讀活動,方知這里有一處溢滿書香的圖書館。靜心聆聽欣賞閱
似夢非夢,楊絳先生夢中呈現(xiàn)的場景,讓我有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傷感。格物致知一詞,是楊絳先生描寫愛女錢媛和愛人錢鍾書對不了解事物的推究。為了尋其夢境原理,在我通讀完畢返回看目錄時,發(fā)現(xiàn)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首頁寫著這樣一小段不起眼的文字: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瞬間恍然大悟?!段覀冐怼芬粫?,是楊絳先生在痛失至親至愛兩位親人后撰寫的,回憶是痛苦的,先生用夢境的方式回憶了我們仨一起走過的平淡美好。
出國留學(xué)期間,盡管是苦日子也苦中作樂,從不敢用剪刀剪蝦鉗子怕蝦疼痛抽抽到烹飪得心應(yīng)手的平淡生活,在先生筆下是生動有趣;一家人外出吃飯,總能點到餐館最好吃的菜,聽到見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趣事;非常年代,生活的艱苦、疾病的折磨,“我們仨”雖身不在一處,卻心靈相通,相互擔(dān)心,互相扶持,令人感動。
在愛女和愛人均住院情況下,已至暮年無法兩頭顧及的楊絳先生在夢境中“看到”女兒錢媛,在病床上依然樂觀對待他人,忍著疼痛工作場景讓人唏噓;痛失愛女,依然堅強著,“代”女兒寫信給父親讀給愛人錢鍾書先生聽,直至愛人身體好轉(zhuǎn)才慢慢將實情一點點說出令人感動;錢鍾書先生離世前的一句好好活著,支撐著先生對未來生的獨自面對的堅強和勇氣。
《我們仨》一書,有一種看不見的魔力,靜心,讓躁動不安的心靜下來;《我們仨》一書,有一種看得見的美好,一家人有新鮮想法互相交換,即便意見不統(tǒng)一,也胡不強求?!段覀冐怼芬粫?,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我們仨對工作上的事情絕不含糊,對不懂的問題格物致知,直至疑惑解開。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猶如一泓清流緩緩流入心田。
圖片
與先生的遇見,讓我知曉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即便走向暮年也依然不停止。
第二篇:《我們仨》讀后感500字
《我們仨》是楊絳在晚年寫成的一篇記敘性散文,樸實無華,讀起來沒有隔閡,沒有距離,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文章用簡短的篇幅敘述了作者六十多年的漫漫人生。書中字句平淡,細細品味,卻是滿滿的美好。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于這本書的附言了。家的意義在楊絳先生的徐徐傾訴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看附言,其后的文字有如一盤散沙。
附言只是講了楊絳和女兒之間對錢鍾書出行的種種看法,為什么如此簡單的語言有如此大的力量呢?我想,這也許就是親情的力量?!斑@個世界并不缺少愛,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边@句話不錯,我們身邊有許多愛去等著去發(fā)現(xiàn),考試時失利,父母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大雨中,堅守在校門口的身影,哪怕只是一頓早餐,這何嘗不是親情的體現(xiàn)呢?不要說我站在制高點評論,我承認我也有所偏頗,因為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最深最濃的親情,不需要任何驚天動地的舉動,只需要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我們最缺少的,正是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沒有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那跟俏眉做給瞎子看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做各自力所能及的事情?!蹦阋瞾碜x一讀吧,讓人世間多一雙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無論你是什么人,誰都需要這樣的一雙眼睛,因為只有你發(fā)現(xiàn)了愛,你才能感受到愛,才能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的愛,無論什么形式。
親情,一個簡單的詞,卻有著治愈一切傷痛的力量,沒人知道它為什么有如此力量,但它確實有。所以,去感受親情吧。
第三篇:《我們仨》讀后感500字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一佳作。主要講述了楊絳夫婦和其女瑗的一些往事,可以算是一篇回憶錄。整個文本分三部,其中第二部以“夢”為主導(dǎo),也引發(fā)了我較多感想……
將第二部通讀下來,我并未讀出如預(yù)其那樣有一種溫馨、歡快的愉悅感。相反,我感受到其更多的是一種悲涼、孤寂的一種傷感。初讀時,我在疑問:這到底是在夢中還是在現(xiàn)實中?有一處的內(nèi)容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疑問,“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彪m說這是夢,但也從某種角度看出楊絳對他們一家人的關(guān)心。他已經(jīng)老了,她已經(jīng)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牽掛他人,以至于在夢中也為他人著想,可見其品質(zhì)高尚。書中有一處描寫了一年四季柳樹的變化,也是其中難得的景物描寫,這也從側(cè)面反應(yīng)出時光飛逝,歲月無情。
一轉(zhuǎn)眼又來到了楊絳先生求學(xué)的時候,他因為經(jīng)濟原因,無法上自己想上的大學(xué),只能撇下家人當(dāng)旁聽生來完成學(xué)業(yè)。在此期間,她與錢鍾書的深厚情誼與信任也體現(xiàn)了出來。
比較吸引我的還是第二部中的情節(jié),因為有時候夢也會是人內(nèi)心中的真實想法,鍾書對楊絳說:“人老了就會做那樣的夢?!蹦菢拥膲??根據(jù)書中所講,那樣的夢,就是年老以后所牽掛的東西太多了,總是會擔(dān)心下一刻會失去它。因此“那樣的夢”,就是你在夢中在尋找的某種東西,尋找的那個東西恰恰是你最害怕失去的東西。
人老了以后的思想會怎樣?人老了以后世界又是怎樣?人老了以后的夢又是怎樣?這一切,也許只有等到老的那一刻才會體會到!
第四篇:《我們仨》讀后感
讀完《我們仨》的故事,我久久不能釋懷。那安定于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和相濡以沫如親情般的愛情已經(jīng)把他們仨永遠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家的意義也在此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楊絳先生忍受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慟,在《我們仨》里面尋到一點慰藉。
他們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他們這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之家的風(fēng)范深深感動著我。楊絳先生的幸福和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里行間,令我動容。讀完《我們仨》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具體感悟如下:
《我們仨》讓我學(xué)會了生活
《我們仨》告訴我們,做人心態(tài)最重要,你沒有很多的錢,但要有一顆隨遇而安的心,你出身不好,但要懂得上進,你長得不漂亮,但你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你沒有多富有,但要懂得知足和感恩,一個人只有好的心態(tài),才能夠感覺到幸福,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這一家三口十分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出樂趣,如把飯后的散步美其名曰“探險”;錢老在學(xué)術(shù)界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可在家中卻如孩童一般要被人寵著,被人照顧:楊絳女士干起家務(wù)活來干凈利索,算是家務(wù)事上的頂梁柱??伤€怕鬼怕得要死,只有帶著女兒才敢走夜路……很多人只顧著為了追求遠方那虛無縹緲的幸福,可到達時才發(fā)現(xiàn)幸福就在自己出發(fā)的原點。平平淡淡才是真。楊絳女士一家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他們與世無爭,不求富有,不求聞達,“成名,只不過是多了一些不相知的人而已”。
很是為文末所描寫的一句話感動: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如此,會歷經(jīng)大起大落,會歷經(jīng)生老病死,端看我們用何種態(tài)度生活著。用積極的一面看待人生,人生是快樂和幸福的;用消極的一面看待人生,則人生充滿不幸。其實現(xiàn)代社會,我們?nèi)巳耸切腋5?。我們身處偉大時代,有什么不知足的,又怎么能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
看完了《我們仨》,我學(xué)會了生活,學(xué)會了承受。其實人生中總會遇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會被誤解,會被陷害,但沒必要抱怨的。今后我也要摒棄抱怨,用平常心看待得與失。
其實學(xué)會生活,是一種感知。生活中的春華秋實、云卷云舒都值得體味。一縷陽光、一江春水、一語問候、一葉秋意,都是生活里醉人的點點滴滴。學(xué)會生活,需要一種心境。平靜地坐看時光流逝,平靜地細數(shù)人世坎坷,這些都是生活的意境。楊絳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不在權(quán)勢和金錢,不在物質(zhì)和名利,而在用一顆平淡無華的心情,去領(lǐng)悟生活中風(fēng)雨兼程與風(fēng)和日麗。學(xué)會生活,才會用平和的心態(tài)真誠地面對世界,享受生活的富與貧、美與丑、苦與樂。
《我們仨》讓我學(xué)會了感恩
時間給“我們仨”經(jīng)歷,讓“我們仨”成長,也把滄桑隨手相贈。他們從青春年少,到白發(fā)蒼蒼,從朝陽升起,到夕陽西下,在晨鐘暮鼓間越過高低浮沉,走向成熟,看慣了聚散離合,經(jīng)過了月缺月圓,學(xué)會了知足,學(xué)會了感恩。
這樣一本紀(jì)實文集,輕松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記錄著生活里的點滴記憶,這是她對逝去之人最好的緬懷方式,也是她對生活的感恩。
有時我坐在窗前,我問我自己:是不是因為一路風(fēng)風(fēng)雨雨,而忘了天邊的彩虹?是不是因為行色匆匆的腳步,而忽視了沿路的風(fēng)景?除了一顆疲憊的心,麻木的心,自己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嗎?抑或因為生命過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
老父今年86歲,老母親也80歲。今年春節(jié)過后,先是老媽摔斷了股骨頭,后是老爸腦梗、小腦萎縮住進了醫(yī)院。面對一系列的治療康復(fù)和近期照顧老人的問題我們兄妹四人有時爭執(zhí)不休。每當(dāng)被生活糾纏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楊絳先生對生活的大徹大悟,想起她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恩,心便坦然。她在《我們仨》中,告訴了我是誰,我來自何方,去往何處。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歸宿到底在哪里,但都知道自己來自哪里。不管來自何方,又將要去向哪里,存在就是價值,感恩才知惜福。學(xué)會感恩,生活將賜于你燦爛的陽光;學(xué)會感恩,生活將充滿愛與希望。
《我們仨》讓我們要學(xué)會忘記
我們像楊絳先生一樣被時間推著向前走,這一路上走走停停,“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事想著想著就忘了”,原本以為刻骨銘心的,慢慢地也就淡了,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了,淺的東西越來越淺,時間是治愈一切傷口的良藥。
對于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干枯的老井。楊絳說:“生了獨女錢媛這么多年,也就牽掛了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掛了?!惫湃嗽疲骸皹溆o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fēng)風(fēng)雨雨相扶持著走過了這么多年,而突然間要接受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己的人、自己最牽掛的人,余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著孤單的身影,對著寂寞的臺燈嘆息。
錢鐘書的堂弟錢鐘魯,曾和楊絳先生通過電話,問起辦百歲壽辰的事,先生囑咐他們各自在家為她吃上一碗壽面即可?!拔医衲暌话贇q,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這是楊絳自己在即將迎來百歲生日時寫下的一段話。
沉重的生活讓楊絳先生倍感沉重,“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體現(xiàn)了楊絳先生對過往悲慘遭遇控訴與厭棄。生活就是一筆流水賬,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只有記住某些事某些人,忘記某些事某些人,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灑脫生活,心無掛礙,你才會覺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我們仨》讓我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
《我們仨》告訴我們,沒有家人的陪伴,即使是大房子也不會有歡笑,沒有親人的陪伴,即使一個人吃著山珍海味也不會香,所以不要總是因為忙而忽略了家人。也不要把不好的情緒留給親人,家永遠是我們奮斗的動力和源泉,是我們停泊的港灣和依靠。
楊絳女士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獨自一人在青燈下回憶“我們仨”。這本書的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也是這本書的主體,像寫日記一般記錄了三人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這部分記錄了許多家庭瑣事,正如我們普通人一樣,一個學(xué)者之家也需要關(guān)心柴米油鹽之類的生活瑣事。連有一身傲骨的學(xué)界權(quán)威錢老先生,干家務(wù)活也如我一般笨手笨腳,不得不隨時向妻子求助。楊絳女士正如很多老爺爺老奶奶一樣,不厭其煩地對后輩講述年輕時的種種趣事,而我們這些聽者也好像圍坐在楊老身旁,感受大學(xué)者平凡簡單的快樂溫馨。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痹械臍g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fēng)遠去。楊絳先生身上無疑體現(xiàn)著中國女性最高的處世智慧,能屈能伸,即使再大的風(fēng)暴,也能平穩(wěn)度過,內(nèi)心依舊安然?!安粊y于心,不困于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這是楊絳女士用她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的,但愿我們能夠真正領(lǐng)悟到這一點,讓自己真正擁有這種能力,從而獲得自己真正的幸福。
第五篇:《我們仨》讀后感
《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這本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痛定之后,只剩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觀……
楊絳是錢鐘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里,每句話,每個字,都透著濃濃的親情氣息。
認識楊絳緣于錢鐘書先生,讀書年代,讀《圍城》曾被我們視作為一種時尚,仿佛不讀《圍城》就不是文學(xué)愛好者。由此,也進一步了解了錢鐘書先生和他的家人,這樣的了解畢竟不一樣于歷史課本中的簡單介紹,這樣的家庭也畢竟不一樣于我們。但是,一向以來卻從未讀過楊絳先生的文字,也許當(dāng)時的讀書更多的是追隨潮流吧。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xué),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fēng)云多變的半個世紀(jì):戰(zhàn)火、疾病、政治風(fēng)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fēng)驟雨,他們相濡以沫,完美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說實話,開始是以一種淡淡然讀楊先生的《我們仨》。這樣一本紀(jì)實文集,簡單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我言語,在親人墓前一齊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記錄著生活里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
對于八十高齡的鐘書夫婦而論,獨女錢媛的離去,讓老人的心從此成為了干枯的老井。楊絳說:“生了獨女錢媛這么多年,也就牽掛了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牽掛了。”古人云:“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又該如何的哀傷?所幸的是,這個時候,還有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他能夠相偎相伴。但是,總有一天,他們之間也必有一人要先行離去,風(fēng)風(fēng)雨雨相扶持著走過了這么多年,而突然間要理解摯愛的永遠離去,從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沒有了一生中最牽掛自我的人、自我最牽掛的人,余下的漫漫長夜,再多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也只得自我一人走過。午夜從噩夢中驚醒,身邊已空無一人,那個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沒有回來。一個人守著孤單的身影,對著寂寞的臺燈嘆息。
幾十年的風(fēng)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個性是錢瑗先去后,對于楊絳女士這樣不喑廚事,專做學(xué)問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起居更是簡單、不容易了。所有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在作者眼里是一種淡定自然,如魚在水,冷暖自知了。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感慨萬千、長嘆不已……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钡撬€是愿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里已經(jīng)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
一個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第六篇:《我們仨》讀后感500字
文學(xué)做了上百上千年,做的不過一件事,愛恨別離。
錢鐘書一家人在古棧道上相遇,也在古棧道上相失。三個人或緊緊蜷在船上,或孱弱躺在病床,或蹣跚走在路上,靈魂卻倚靠在一起。南柯一夢,如同星河般縹緲,但也似山峰般堅定。詩書,庖廚,分離,相聚……生活是這個家庭做了一生的夢,落在層巒聳翠中。一種堅韌把他們纏繞在一起,所以即使面對時光的流逝,疾病的侵?jǐn)_,仍然“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贰?,這堅韌似金絲銀縷,把他們郁郁青青的歲月編成了一場盛世。
錢鐘書和楊絳可謂是偉人了,他們的一生稱之為盛世,原因卻并不在于此。因為縱然聲名遠揚,但面對生死,人還是人,還是滄海一粟。漫說人生一百年,生命有限,而愛不朽。楊絳先生曾說“因有兩人陪伴,可相依為命”,他們進入彼此的生命,相互依靠,奮力前行。愛情的熱烈與沖動,已經(jīng)交織成溫柔綿長的親情。錢鐘書在前面慢慢地走,楊絳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這樣的小夢被拉成萬里長夢,才是他們的盛世。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們煢煢孑立,一邊看著這樣那樣的夢,一邊不自知地墜入自己的夢中。我們贊頌他人的盛世,殊不知自己也早已踏上了征程。
年少春衫薄,青云之志不墜,不是我們的堅韌嗎?風(fēng)雪滿道,盼故人早晚上高臺,是我們相互的扶持啊。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感情卻是可以延續(xù)的。其實我們和身邊的人早已被那樣堅韌的絲線纏繞在一起了,所以才敢有移山填海,志氣如斯的堅定,而且也會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私情,還有所恃知己,肝膽相照的友誼。一步步探索而來的,這些是我們自己的盛世啊。
“縱使文章驚海內(nèi),紙上蒼生而已”,《我們仨》是楊絳晚年的一個盛世回首,而腳下的路才是我們現(xiàn)在要去奔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