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我們仨》讀后感600字(優(yōu)秀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我們仨》讀后感600字(優(yōu)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楊絳的《我們仨》讀后感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shù);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初聞楊絳先生,是在她翻譯的蘭德的詩中。在這熙熙攘攘的世間,多數(shù)人都想著出人頭地,可楊絳不這樣,她讀書寫作,翻譯治學(xué),只是因為興之所至,并沒有一絲的爭名逐利之心。
初中時只知她是錢鍾書的夫人,直到不久前,偶然發(fā)現(xiàn)書架上的《我們仨》,楊絳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變得飽滿而立體起來:她不僅是一個賢惠的妻子,更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同時也是飽含才情的文人。這樣的她,令人尊敬,也令人著迷。
《我們仨》講述的是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散的經(jīng)歷。簡單概括,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最后幾年一家三人相依為命的體驗;第二部分表現(xiàn)了女兒與丈夫先后病重去世后的情感;第三部分記錄了楊錢二人赴英留學(xué)在牛津喜得愛女,三人聚散守助的經(jīng)歷。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fù)因難,還有個阿璦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笔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二零一六年初夏,楊絳去世。他們仨從此團聚,不再死別,亦無生離。
這是一段生死離別的夢,一段得與失的夢。在這個世界上她最愛的兩個人先后離去,只剩下孤獨心碎的老人寫下一行文字: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所有的悲歡離合,在楊絳先生那里是一種自然,在讀者那里卻經(jīng)常潸然淚下。書中最后“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己,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睕]有親人的家庭只是一間空蕩蕩的客棧,沒有絲毫溫暖可言。無法訴說的愛,無人可說的情,在心里埋藏很久很久……但家的感情絕不會隨時間而沖淡。
是啊,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快樂也罷,憂傷也罷,時光不可以倒流,人生不可以重演,而青春只有一次,何不在有限的生命之河里,體會生命的意義與美好,無愧于心,認真學(xué)習(xí),好好生活。
魯迅先生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睏罱{先生則說:“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睙o論是魯迅還是楊絳,他們都選擇了堅守本心之路,最終活出了自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許多選擇,前方并非都是坦途,但只要我們勇敢前行,認準方向,也能走出屬于我們的羅馬大道!
第二篇:《我們仨》讀后感
自從知道了楊絳老師寫了一本關(guān)于她和錢鐘書先生以及他們的女兒的書――《我們仨》,我就一直有想翻閱的想法。沒有時間去圖書館借閱,終于在網(wǎng)上找到了在系閱讀。雖然一直覺得讀紙質(zhì)書的感覺更好,可掌上閱讀也有它的方便之處。
《我們仨》這本書,楊老師分為三部分寫的:開篇寫的是她和錢老師都老了,步入了暮年;第二篇寫的是他們仨失散了,曾經(jīng)的家變成了客棧;第三篇是楊老師追憶他們仨曾經(jīng)共同的美好生活。
剛翻看這本書的時候,對于楊老師如夢境又似描述現(xiàn)實的手法,我看的有些云里霧里,實在有點摸不清頭腦??蓾u漸地翻閱下去的時候,卻似乎能明白之前看到的那些文字的意思。
楊老師用夢境的方式,寫了錢老師住院治療,她在女兒的陪同下搬到了方便照顧錢老師的“客?!?,因為醫(yī)生的要求,她們每天看望錢老師的時間都受到了限制,而在病中的錢老師似乎也一直在昏睡中度過,難得清醒地和楊老師說上些話,尤其在談?wù)撆畠旱臅r候,二老是那樣的疼愛。然后,就是他們所心心疼愛的女兒,卻也因為病痛而住院了。
年老的楊老師,一下子就成了孤家寡人,她要一個人慌忙地找尋著錢老師那條漂泊不停的“311船”,又想在夢中去醫(yī)院探望女兒的病情。
夢,看到楊老師和錢老師的女兒也生病住院的那一段,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楊先生要以這樣的夢境來回憶她的那段生活。那真的是像夢一樣的生活。無助,堅強,年老,丈夫,女兒,有多少人能理解那時楊老師的心境。
看楊老師寫的女兒去世的那一段,和他們來告別,錢老師讓女兒回家的那些字句的時候,我是半躺在床上看的,已經(jīng)是深夜十一點多,看著看著,我的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滑落下來。為楊老師的情感,為楊老師的文字。
楊老師的文字中沒有渲染太多的悲哀之情,她就那樣寫著,記錄著她的心境,卻讓讀者看的糾心,看的落淚。
原來一位大家,用她的文字描述她的真實情感時是如此的有震撼力!
第三篇:《我們仨》讀后感
楊絳在前段時間去世,可我對她知之甚少。偶然在書柜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泛黃的舊書,便饒興致地拿來一讀。
普通的一家三口,作者已經(jīng)八十多高齡了,女兒阿園是一個盡職盡責(zé)的好老師。故事就從一個莫名的電話展開。錢鐘書先生被邀去山上開會,作者做了一桌好菜,只可惜作者和阿園都太擔(dān)心鐘書先生了,幸好一個電話是鐘書先生撥來的,告訴了阿園開會地址――古驛道。在一番波折下,作者和阿園終于與鐘書先生相見。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阿園卻因病去世。
作者的夢不再輕靈,愈加沉重,在書的字里行間,都滲透了一份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一份抑制著苦的苦。那本書,仿佛籠罩了雙層的悲哀。讀起來喉中似含了一口黑咖啡,咽不下吐不出直沖眼眸,瞬間朦朧了視線……
不久,錢先生離開人世后,只留作者一人懷念“我們仨”。懷念那段“我們仨”在一起的日子,平凡而奢侈的日子;和丈夫在國外打拼,相對讀書;和阿園一起坐火車,領(lǐng)略巴黎風(fēng)光;和丈夫在圖書館一心攻讀書籍……在整齊的字排中,洋溢著作者回憶之時,內(nèi)心的甜蜜。甚至搬家都顯得尤為開心。
只可惜家還在,但那沒有阿園和鐘書的家,還是家嗎?而作者心中的“家”已經(jīng)消散了。其實,還有一個家勉強算“家”――客棧,古驛道上夢一般的客棧,寄托了多少作者的愁思,現(xiàn)在也早已化為夢了吧。
愿您還變?yōu)橐粋€輕靈的夢,在天堂自由飛翔,還繼續(xù)著“我們仨”的日子,楊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