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社戲書讀后感400字》,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社戲書讀后感400字》。
第一篇:《社戲》讀后感
讀魯迅伯伯的《社戲》,其中描寫小朋友釣蝦的有趣情景,記得很清楚。機(jī)會終于來了。去年暑假,我來到了崇明。自然便想起了要去釣蝦,同時也想試試魯迅伯伯講的那種釣蝦辦法靈不靈……我拿起一根綁有棉花的`線扔到水中,站在岸邊靜靜等著蝦上鉤,可過了許久還不見一只蝦上鉤。這時站在我身旁、與我年紀(jì)相仿的男孩正沖著我笑,我告訴他這是書中寫的釣蝦的辦法。他笑了笑告訴我說,那是釣小白蝦的,這里只有龍蝦,釣龍蝦自有釣龍蝦的辦法。
在這熱情的崇明男孩指點下,我找來了木棍和鐵絲,照著他的樣子將鐵絲彎成一個圓圈,又在圈上穿了一條,然后用線系住鐵絲圈,把它吊在木棍上。這樣,一副象樣的釣具就做好了。我們把這些釣鉤放入水中,不到兩分鐘,我就迫不及待地將木棍拉上來,果然在鐵圈上一只大龍蝦正揮舞大鉗津津有味地“品嘗”著,我太高興了,不料手一抖,那大龍蝦從我眼底下溜走了,我不禁責(zé)怪自己的魯莽。
可那小男孩安慰我說:“這東西饞得很,一會兒還會來的?!边^了一會兒,我又去拉那根木棍,這回我可小心了,慢慢地、慢慢地……果然那只龍蝦和剛才一樣又在品嘗著它的“美餐”,還未等它全露出水面,說時遲那時快,一只大網(wǎng)已套住了它。就這樣,不到兩小時,足有三斤龍蝦裝滿了我的網(wǎng)兜……釣龍蝦可真有趣,從中我也悟出、一個道理,釣小自蝦有釣小白蝦的辦法,釣龍蝦有釣龍蝦的辦法,可不能到處亂套。那么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第二篇:《社戲》讀后感
古人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世界之大,即使你走過萬千國家,你可曾真正的走進(jìn)書的世界中,被書中知識所影響,令自己陶醉在其中?!渡鐟颉肥囚斞赶壬男≌f集《吶喊》中的一篇短篇小說,講述了“我”隨母親回娘家,與村中的小伙伴們一同玩耍,一同去看社戲,一同去田中偷豆吃等一些趣事。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特別希望有像阿發(fā)他們那樣的好伙伴們。阿發(fā)是一個淳樸善良的孩子,在偷豆時,他主動提出偷他們家自己的豆,只為讓伙伴們能吃到更大更好的豆子。而雙喜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在見“我”想去看社戲,而沒有船時,主動提出自己可以帶“我”借八公公的船去,并向外婆和母親打包票,害怕其他人被六一公公責(zé)罵,便把偷豆一事全攬在自己身上。從文中的句子中“雙喜,你們這幫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薄拔医裉煲惨徒o我們的姑奶奶嘗嘗去?!笨梢钥闯隽还珜捄裆屏迹瑦巯趧庸麑?,好客,淳樸。
反觀現(xiàn)實中的人呢?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喪失了這種善良淳樸,心里想的只有自己,于是便有了害怕現(xiàn)象,如:看到老人不去扶,嫌棄麻煩,而明明看見別人在破壞公物,卻視而不見……這些現(xiàn)象讓人感到這個社會缺乏了一種東西,缺乏了什么呢?缺乏了愛,缺乏了同事鄰居間相互幫助的愛,缺乏了對老弱病殘等人的關(guān)愛,缺乏了這樣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愛。
所以有時請你簡單一點,看見老人便扶起來;有時請你勇敢一點,看到別人做了不對的事,便去制止;有時請你熱心一點,看見別人有困難,便去幫助一下;有時請你善良一點,看見老弱病殘的人能主動向他們提供幫助,等等。
相信總會有一天,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充滿愛。
第三篇:《社戲》讀后感
《社戲》是我看得最后一篇吶喊的文章。在難忘的是他說描述的童年童年對很多人來講,是高興的,是難忘的,在成人后回想往事時,對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感情,對于童年的回憶,每個人都各自擁有不同的風(fēng)景。讀魯迅的《社戲》我們仿佛看到了他童年的獨特
《社戲》這篇文章只是單純的記錄了一個孩子的童年生活,每樣事物都充滿著屬于自己的回憶,充滿著喜怒哀樂。講的是魯迅小時候隨母親回外祖母家,與那里的小朋友釣魚、放牛,一起玩耍,覺得這是片“樂土”。到了該看社戲的那天,由于叫不到船,所以他很傷心。但朋友們卻想到了八叔的'航船,便一起劃船去看社戲。魯迅和朋友們看了一會兒,雖然很有意思,但有些犯困。于是,他們坐著船回去。在途中,孩子們偷了阿發(fā)和六一公公家的羅漢豆吃。不料六一公公并沒有責(zé)罵,反而夸獎迅哥,有見識,并送他一些豆子吃。
小說寫的是“我”小時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鄰村看社戲的情景,處處洋溢著夏天的溫馨,一切讓人覺得那么和諧,自然,充滿生趣。魯迅先生的社戲,我看到一種天真爛漫的東西。
第四篇:社戲讀后感
今晚在燈下,開始我一直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來寫這一篇讀后感。經(jīng)過媽媽的指點,我的思路漸漸清晰起來……
這一篇作文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在鄉(xiāng)下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鄉(xiāng)村社戲這一種奇特的娛樂活動,描寫的是年少時魯迅先生假日里到鄉(xiāng)下和他的小伙伴們掘蚯蚓,釣魚蝦,一同去放牛,一同去看戲,一同去偷豆子,生動的記敘和細(xì)膩的刻畫讓我們也身臨其境:“每一天都抓蚯蚓,抓來穿在那銅絲做的小鉤上,趴在那河邊釣蝦;其次便放牛,黃牛和水牛都敢于欺負(fù)他,他只好遠(yuǎn)遠(yuǎn)的看,這時小朋友們都嘲笑他……他最愛看戲,最愛看扮蛇精和老虎;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都到田里偷豆子,年幼的和他剝豆,年長的搖船,不久就熟了,便隨波逐流,都圍到后艙,用手撮著吃……”。
可能大家都沒讀出來,作者在文章的前后兩段都寫出了讀書的重要和村里人對讀書人們極高的評價,比如:“讀過書的人才識貨”等等,媽媽也是點通了我的思路才想通的。讀過書的城里少年到鄉(xiāng)下受到了種種優(yōu)待,那么多孩子陪著他玩,也說明了當(dāng)時“待客的禮數(shù)”非常的周到和民風(fēng)的淳樸。魯迅先生筆下的少年玩伴們都栩栩如生,一個個在他的文章里復(fù)活。他的文學(xué)成就正印證了文章里六一公公的話“小小年紀(jì)便有見識,將來一定中狀元?!?/p>
今天在我們看來,鄉(xiāng)村里的少年生活得非常無憂無慮,不需要每天要做繁重的功課,也不需要大量的學(xué)習(xí)時間在桌前。可是如果沒有魯迅先生的好學(xué),《社戲》這篇精彩的文章也不存在了。所以,忙里偷閑才有閑的快樂!
第五篇:《社戲》讀后感
翻開魯迅先生的《社戲》,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的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神思也似乎飄向了那份曾屬于我們的逍遙日子。
長大了,累了,回憶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dāng)年的味道,想必是別有一番滋味吧。想起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詞,花里胡哨的紅衫小丑,那些釣蝦放牛的愉快生活,夜里航船的'美好時光,都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xì)細(xì)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在心頭慢慢漾開。
在平橋村度過的日子太令人難忘:每天與小伙伴一起釣蝦子,不到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一同去放牛,一起偷豆煮豆吃,摘豆、生火、剝豆、吃豆的過程是那么有趣,那是一段多么天真爛漫的童年啊。皎潔的白月光,縹緲的戲臺,悠揚的笛聲,再加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些回憶不僅溫暖了先生本人,更溫暖了我們讀者,讓我們也沉浸在那美妙的世界中,艷羨不已。
從文字里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jīng)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作為一個現(xiàn)代孩子,我體驗不到這樣的童年,這樣純粹的原生態(tài)童年。但魯迅先生的文章卻能讓我身臨其境,也許這也算是彌補了點遺憾吧。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yuǎn),留下的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嵥榈挠洃浽谄纷x《社戲》時重現(xiàn),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