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講座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講座觀后感》。
第一篇:講座觀后感
這次的講座讓我對自己今后的就業(y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我們大學生要對自己的大學活有合理的規(guī)劃。在大學生活規(guī)劃中確立目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把握的一步。能不能正確地確立大學期間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道路,直接關系到能否在大學取得成果的大小。所以在確立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慎重行事,通過了解自己的專業(yè)知道信用管理這個專業(yè)在國內就業(yè),說得簡單些,就是成為銀行信用卡、借貸款,企業(yè)品牌價值、風險評判等方面都用得上的“把關人”。這是一個適應我國社會向建立誠信社會邁進而設立的專業(yè),所以這個專業(yè)就業(yè)前景還是很好的。既然決定以后從事與自己專業(yè)有關的工作,就要認真學好專業(yè)知識。
如今就業(yè)競爭不僅看文憑、證書,更重實際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要靠我們在大學生活中培養(yǎng)的。因此,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充分利用空余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寒暑假就是我們提高這些能力的好時機,我們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去進一步接觸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為我們今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第三場講座講到關于銀行應聘的問題,像我們這些整天待在學校里的學生來說我們對外面的競爭并不了解,所以在大學里我們要努力打好基礎。盡管現在才大二但也要開始為以后的就業(yè)做準備。我總結出三點:一方面是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大二開始我們要開始接觸與專業(yè)有關的東西,我們要把專業(yè)知識學扎實了,因為只有有了好的基礎也厚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以后才能進一步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另一方面是能力的拓展,假期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多做一些社會實踐,融入大社會,只有那樣我們才能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且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溝通,實際操作等各個方面的能力。最后就是人際交往,進入社會我們面對的不再是老師和同學而是各種不同領域的人,要生活我們必須學會與他們交流。我們在校大學生時間還是很充裕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努力提升自己培養(yǎng)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通過這次講座的學習,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更明確的規(guī)劃,也對就業(yè)方向及公司應聘時應注意的問題有了了解,從中獲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可是說是受益匪淺。
第二篇:《莊子》讀后感
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濮水一別,濠梁傾覆,終是莊生曉夢,浮世今生。
――題記
(一)
蝴蝶,耀目的蝴蝶。
棲在巖壁上的,騰舞于空中的,鳳凰于飛,流光溢彩,蝶落蝶生,生生不滅。
那些唯美纖細的精靈,那些絢爛至極的永恒,是本該就如此明艷的張揚,還是理智與幻想邊緣的沉淪?我分不清,只知彼時花落花飛花滿天,煙火灼鬢,流螢成眠。蝶的幻影,美麗的墜落,反倒把蝶中央男子眉目的清冷,襯得越發(fā)清晰。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他淡淡開口,“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往生天地間,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多年前的道理,你可還懂得?”神色平淡如他,待我,卻如鄰家老友。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人事貴在無為,莫以心為形役即可。那年相見,你問我何謂自由,今日我便告訴你,自由,便是精神上的超脫。”
我越聽越疑,不知何處見過此人,那雙洞察認識的清透眼睛在都市中本不該輕易被人忘記,只是那人口中的自由讓疲于奔命的我只覺得尖銳刺耳,自由,沒錢談什么自由?
我急忙打斷了他;“老先生,這片蝴蝶谷一經打造一定是有名的風景區(qū),咱們一塊商量個價吧,你要多少都成,我給您算算啊………”我沉浸在“黃金夢”里,完全沒有注意到那片蝴蝶的絢麗,在金錢的叮當聲中向更深的黑暗褪去。
男子嘆了口氣,神色無悲無喜,“名利縛汝身,我當何作為?你不再是那年探求自由的孩童了。”
“老先生,價錢還可以商量……”
我趕了兩步,想抓住他的衣襟,卻只觸到一片溫涼如水,清皎如月,熟悉的感覺……仿若宿命里的輪回。
身上一個小本子掉落。我撿起,是兒時一個老人送的涂鴉畫本,翻到首頁,上面赫然寫著――《南華經》。
(二)
孩子很小,卻不再樂意和同齡的伙伴一起玩耍,他想追尋一種“道”,一種讓人無限放空的絕對自由,濠水的橋上留下他的吶喊,橋下的魚兒也記住他的找尋。
終于有一天,一個清淡的聲音叫住了他,“子安知魚之樂乎?”
孩子回頭,男子坐在河邊悠然垂釣,眉目間的清冷,極為清晰。
“我不知,那你知道嗎?”孩子不服氣。
“無憂無慮的自由,便是魚的快樂?!?/p>
自由!孩子精神一震,停下了繼續(xù)找尋的腳步。
言談中,孩子漸漸了解了他。涸轍之鮒,濠梁觀魚,惠子相梁,擊缶而歌,一個超脫世俗虛名的大智慧者,一個不屈財富寧生而曳尾涂中的大無畏者,一個看破生死超然灑脫的大自由者。孩子想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了最完美也最矛盾的體現。
貧困交加,麻鞋為生。孩子覺得他可憐,然而是這個人,“以天地為棺淳,以日月為連璧”,氣魄灑脫超然若天神。朋友離開,妻子辭世,孩子覺得他孤獨,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超凡人格,對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讓任何贊美的語言,都無法形容他的充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紫陌紅塵,他是獨守心靈月亮的月桂,讓所有孤獨彷徨的人一抬首總能發(fā)現一輪皎白的圓月――是他的靈魂在永不放棄的追逐。天下紛爭,諸侯戰(zhàn)亂,他放下功名利祿坦然守住一池的游魚,用道家的樂生詮釋精神自由的超脫與快樂――那是他自己的逍遙游,在別人難以企及的心靈高度。
當一種美美到無法言表,只能舞之蹈之,頌之詠之;當一種淡淡到無從品味,只能嘆之惜之,贊之賞之。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想:有一天我會像他一樣。
可還沒等到這“有一天”,他走了。孩子伏在池邊大哭,橋上一本小書飄來:“自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p>
(三)
那孩子是我,那小書,我今天才知,是莊子的《南華經》。
思緒回到現實,看著那些不斷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間淚流滿面。莊周,是你么?這些年,原來你一直都在,看著我從一開始向往純凈的自由一直到掙扎于名利難以自拔。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你看來,我和他們沒什么不同。只是這一次的對話,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訴我自由的定義,是回答多年前的問題,還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驀地,縈繞心頭的疑惑消失殆盡。
自由,是一尾雀躍于心間的游魚。
蝴蝶重又出現,男子逍遙跳躍,一如往昔。這一次,沒了年少的執(zhí)著,沒了名利的追尋,我只沖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與他的第一次對話,是啟蒙,第二次對話,是救贖。對所謂名利的糾纏,不過拘泥于外物罷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脫。對所謂自由的追尋,關鍵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風清月朗,心如明鏡,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從未來過……
第三篇:《莊子》讀后感
蝶在飛,承載的是一種逍遙。
丹青揮毫的滿紙荒唐,是一種對道追尋的喧囂?是一種對塵俗的浮躁。
百年孤獨,孑然一身,總是帶著透徹的目光,和柔婉的心靈,卻不曾孤獨百年。
莊周夢蝶,夢到的是一個只有飛翔的境界,美麗的像水,平凡的貌不驚人。
《莊子》是一片遠離更遠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園般不知所措。
如垂釣,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寧靜,即使空手而還也淡不經心,它此時在九天外御風飄游呢。即使有時無意間撈上幾分功名,他也會擲之于江湖,相位的誘惑也不住他一心,無心揮灑不羈的心。
如午寢。一般人不及莊子??粗谰靶南蛲?,自然而然地化蝶而騰空了,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那么凄怨,只是為挽起幾縷青色,無思無暇,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飄有此“恣意妄為”“無法無天”,卻不管他,紛紛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羈不怯的天堂。
夢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會開著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綻放。
如送喪,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歸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人逝,是一種太過殘酷的現實。
莊子卻卻笑著,像嬰兒一樣,純潔,無瑕發(fā)自內心,死亡是一種安詳,回歸自然,自然就回歸寧靜的世界了。不必哀傷,不必失望,有一種東西叫做道,有一種人生叫順其自然。
第四篇:《莊子》讀后感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為此,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壳f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p>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櫟樹說:“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你說我是一棵沒用的樹,如果我有用的話,不就早給你們砍掉了嗎?我還能活到今天這樣子嗎?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
《莊子――逍遙游》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fā)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這個故事可能是我們當下對宇宙最好的詮釋了。宇宙的無限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么大鵬鳥無論飛得有多高、多遠和多長時間,這一切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在廣袤無垠的宇宙里,你飛得出宇宙嗎?仍不過是在蓬蒿之間罷了。大鵬鳥飛得很高、很遠,它知道永遠飛不到邊,這不是很痛苦嗎?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擁有上千萬的家產,家中的住房已從鄉(xiāng)下的農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啊!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第五篇:講座觀后感
大家知道沈石溪是誰嗎?對了,他就是動物小說大王。《狼王夢》、《第七條獵狗》、《最后一頭戰(zhàn)象》等著名動物小說都出自他的筆下。上星期五下午,我們天長小學的同學有幸見到了沈石溪老師,并聆聽了他的精彩講座。
星期五下午,同學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陸續(xù)走進了大禮堂。只見沈石溪老師身著藍色襯衫,笑容可掬地注視著每位同學。沈老師與我們交流了他的經歷和感受,一個個小故事讓同學們驚訝不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和幽默風趣。沈老師初中畢業(yè)后,參加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活動,到了“頭頂香蕉,腳踩菠蘿”的云南西雙版納。他在西雙版納這個熱帶地區(qū)當了6年的農民、獵人,在這期間和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發(fā)生了一件件讓人難忘的事……從沈老師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動物世界里豐富多彩的感情,動物的偉大的母愛,明白了動物是有靈性的,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友善地對待動物,保護野生動物。
沈老師的講座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鷹的故事。當沈老師提到最喜歡的動物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鷹。他說他在西雙版納有一次上山采藥時,發(fā)現了2個老鷹蛋,于是拿回家準備煎荷包蛋吃。但當他得知鷹是村里的圣鳥時,他決定孵養(yǎng)小鷹。雖然其中的一只蛋打碎了,但另一只蛋在他們家母雞的孵化下成功地孵出了小鷹。母雞一開始按“早成鳥”的習性照顧它,可發(fā)現不對,于是改按“晚成鳥”的習性照顧這個特殊的孩子了。后來沈老師從當地獵人那里得知這樣養(yǎng)小鷹會死的,還是放歸山里好。于是沈老師把小鷹放歸自然。過了2個月后,沈老師發(fā)現小鷹不僅沒死,還越來越健壯,有一次居然吃下了1.2米長的蛇。原先經常有偷雞糧的老鼠,現在剛好成了小鷹的捕食對象。后來小鷹在村里的一棵大樹上做了窩,一直就沒離開過村莊。沈老師也從此和鷹結下了難忘的“友情”。
聽了沈老師的講座,不僅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動物故事,也讓我們學到了寫作的技巧:生活經歷是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寫親身經歷的生活更能體現出真情實感;仔細觀察生活,善于發(fā)掘,并日積月累;善于借鑒、學習別人的作品……沈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