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季羨林的人生哲學(xué)的讀后感想(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季羨林的人生哲學(xué)的讀后感想(大全)》。
第一篇:季羨林的人生哲學(xué)的讀后感想
季羨林的人生哲學(xué)的讀后感想
讀了郭林生編著的《季羨林的人生哲學(xué)》一書,收獲頗多,這本書共十講,闡述了季羨林老先生安身立命、做人處世、治學(xué)態(tài)度、家庭倫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哲學(xué)思想,對我們來說,有很多值得學(xué)習(xí)借鑒之處。
安身立命,要從修養(yǎng)自身開始,做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睂ψ约阂凶灾?,對他人要有惻隱之心,要始終將仁愛存于心間,要心存善念,勤奮好學(xué),要敢于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艱難困苦,要學(xué)會以禮待人,要遵守社會公德。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知之明、謙虛、仁愛、禮貌、善良、拼搏奮進等等這些良好的品格,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價值。
要學(xué)會進退自如,游刃有余的存世哲學(xué)。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也好,得到也罷,必須持有正確的處世態(tài)度,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要誠信做人,學(xué)會寬容,虛懷若谷,要從容鎮(zhèn)定、處變不驚,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善于聽取逆耳忠言,要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學(xué)會適應(yīng)環(huán)境。人只有學(xué)會了水的存世哲學(xué),該曲折蜿蜒時就曲折蜿蜒,該堅持的時候就堅持,該后退的時候就后退,不能遷就的時候就奮起,那么人必能適應(yīng)社會,實現(xiàn)“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偉大宏圖。
要在處處皆有劍影刀光的環(huán)境中生存,必須學(xué)會三緘其口、寵辱不驚,正確對待世態(tài)炎涼,正確看待得意與失意,謹防兩面三刀的小人,有“難得糊涂”的情懷。做人都要經(jīng)歷人世間的各種磨難,要想沒有事態(tài)變遷之快,有追之不及的感覺,若不想為之而無比痛苦,唯有“淡視”,才能為三界內(nèi)匿藏的“劍影刀光”所不動。
要看清人生種種奢望,仿如鏡花水月。人世間有名利、金錢、虛妄、缺憾等各種虛幻的鏡像,要看清,不能深陷其中。要用旁觀者的情懷做當局者,不為一時的表象迷惑;在生活中要克制貪欲,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對名利應(yīng)該保持平常心,為學(xué)者應(yīng)該遵守“吾日三省吾身”的謙恭與真誠;要正確看待人生的缺憾,淡看得失,珍惜短暫歲月,填補人生方圓的缺口;在自然萬物中生存,要對自然表示尊重,適量索取,享受生活,安然度日。要走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迷惘之局,為自己找到一個理想之地,瀟灑地活。
要有身似浮云心似海的坦蕩境界?!爸粏柛?,不問收獲,清湛似水,不動如山,心似浮云,纖塵不染,身如大海,坦蕩自然”的`境界,是快樂之道。在做人上,有時忍耐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藝術(shù);老馬再無識途日,應(yīng)變得須變;要瀟灑看待當年勇,不受過去羈絆,恬淡自如生活,是勇者中的智者所為;在風風雨雨的人生中,心如明鏡、意如止水的境界值得我們?nèi)プ非?;在做事上,要做到盡人事,知天命,身似浮云無羈絆,心如大海寬無垠;長命百歲的不二法門是養(yǎng)身不如養(yǎng)心。
要學(xué)會珍惜時間。時間匆匆如流水,攔得住一時,攔不住一世。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又不盡相同。它的腳步從每一個人身邊走過,千千萬萬的人卻不曾注意過,然而回過頭來再想挽留,卻為時已晚。我們能做到的也只有“一寸光陰不可輕”,才不致讓彈指間的光陰變得索然無味。我們不能惶惶終日,要讓每一天都充實起來,用盡全力,勿令手閑。多活一天,就一定要有所收獲,把所得到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創(chuàng)造出更多價值,這才是一種最好的生死觀。做人做事要懂得“留得青山春不改,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道理,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xùn),要懂得為自己負責。要懂得時間是寶貴的生命,是無法替代的至寶。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用金錢買不來,只能靠自己爭齲應(yīng)當將季老的人生八鑒引以為人生之鑒。實話實說,無須掩飾,言為心聲,此乃謙;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寬以待物,此乃仁;不提風華,不畏老矣,閑且適之,此乃勇;事理廣達,懷納萬物,厭棄自封,此乃容;不貪富貴,不屑逢迎,心明意凈,此乃厚;不求沽名,不奢捷徑,剛直不悔,此乃真;莫守成規(guī),莫陷陋習(xí),心存乾坤,此乃泰;孝順恭敬,誠心正意,不求愚守,此乃德。通過學(xué)習(xí)以上人生八鑒,要掌握好謙虛與虛偽的距離,做到謙虛而不虛偽;要謹防絕頂聰明絕頂癡,留心賠了夫人又折兵;要留意阿諛奉承的小人和不齒曲意逢迎的君子;做人不沽名釣譽,做事不求終南捷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憤世嫉俗,也不要自我封閉或固步自封;要走出固執(zhí)這個人生的圍城,要學(xué)會區(qū)分道德中的“珍珠”和“糟粕”。
第二篇: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匯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fā)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xué)教材中充斥著的概念和說教。
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伙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說,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fù)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著想而不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睂Υ磺猩屏嫉娜?,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yīng)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于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tài)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yīng)該認識和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于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xué)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第三篇: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xué)界泰斗,對印度古代語言學(xué)、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語義,梵文文學(xué)等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法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多種外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言學(xué)、文化學(xué)、歷史學(xué)、佛教學(xué)、印度學(xué)和比較文學(xué)等方面卓有建樹。他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幕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于無形。
在《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jié)一節(jié)的小內(nèi)容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著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后產(chǎn)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后讓思想得到洗理與升華。
比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寫道: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做“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這說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他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jié)。
他在《論壓力》一文中寫道:什么是“壓力”?壓力是精神與身體對內(nèi)在與外在事件的生理與心理反應(yīng)。他認為大至全社會,小至每一個人都會有壓力。他認為壓力是好事。從大處來看,全球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平衡破壞、臭氧層出洞、新疾病叢生等等,人們感覺到了,這當然就是壓力,然而壓出來卻是增強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措施,這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對一般人來說,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都是壓力。如果沒有壓力,社會將會陷入混亂,人類將無法生存。壓力如何排除呢?壓力粗略可分為倆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zāi)人禍,意外事件,屬于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yù)測,只能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于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為。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壓力。
他的老年十忌是:一忌說話太多;二忌倚老賣老;三忌思想僵化;四忌不服老;五忌無所事事;六忌提當年勇;七忌自我封閉;八忌嘆老嗟貧;九忌老想到死;十忌憤世嫉俗。我認為,老年人如果能做到這十忌,晚年會過得快樂、充實,會為長壽增加砝碼。
總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們?nèi)ニ伎寂c借鑒。例如:
“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就是一個及格的人。”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p>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要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此也長壽之道?!?/p>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人或動植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p>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guān)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第二,人與人的關(guān)系,包括家庭關(guān)系在內(nèi);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guān)系。這三個關(guān)系,如果能處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p>
第四篇:季羨林談人生讀后感
(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 季羨林
人生,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不僅平常人可以對此大發(fā)感慨,學(xué)者們似乎也特別偏愛談人生。什么是人生?也許哲學(xué)家們能講出很多高深的道理,但他們的精辟之論往往玄妙晦澀,離現(xiàn)實生活太遠。讀《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儼然在聆聽一位長者侃侃而談,心靈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靜靜地反省,心境變得更加純凈。
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人生的意義認識也不同,在我看來既然我們幸運地擁有了生存的機會和權(quán)利,那么就該在這短暫的人生中,抓住每一個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讓生命大放光彩,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也才有價值。而人如果對自身生命意義不明白,那么行為就沒有了標準,生活的態(tài)度也無從確定,于是一切變得茫無所措。作為一名年輕稅務(wù)工作者,奉獻在國稅大舞臺上,為納稅人服好務(wù),為國家收好稅,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
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yīng)該珍惜人生,熱愛人生,用自己心中的目標,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意義,不斷地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生命煥發(fā)出燦爛的光彩。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季羨林
不完美才是人生,這是季老從另一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新詮釋,也是一種謙虛做人的態(tài)度。盡管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nèi)海外,一個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沒有的,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我們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只有在不完美中,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所以完美的人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只要擁有一份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我們就會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平和挫折,才會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苦與樂,享受這份不完美。
愚蠢的人絞盡腦汁追求那虛無飄渺的完美生活,而智者從不完美起步,強者在不完美中超越,因為不完美才是人生!
(三)成功
天資+勤奮+機遇=成功 季羨林
上面的公式是季老積七八十年的經(jīng)驗得到的,在季老看來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也是我們必須狠下功夫的。
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個時代的人一樣渴盼成功,我們仰慕名人,等待機會,可是真正扎扎實實勤奮努力的人卻少之又少。在充滿誘惑的時代,如果真想有所收獲,就只有靜下心來,踏著勤奮的階梯,腳踏實地。在我看來,一個人擁有了勤奮,也就擁有了其他可貴的品質(zhì),有敏捷的思維來勤于思考,有堅強的毅力來勤于努力,有細心的精神來勤于工作。作為年輕人,更應(yīng)該刻苦勤奮,勤奮工作,勤奮學(xué)習(xí),這樣才能在我們工作的崗位上大放光彩。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想這就是勤奮最完美的詮釋吧!
第五篇:《季羨林談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一滴水可以引發(fā)千萬人的思考, 一粒沙子可以看出世界, 一張臉上可以看出一座天堂, 而好書可以無數(shù)人的命運。--題記
最近讀《季羨林談人生》引來些許感慨,片言記述。書中三部分分別介紹了季羨林老先生的人生哲學(xué)------------談人生、談讀書治學(xué)、談人生感悟。在我這個年齡,談人生是否年輕了點?季先生強調(diào),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學(xué)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么活著?人無法選擇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涂之中,我們應(yīng)有所作為。因此我們年輕人都應(yīng)留下一分鐘思考,人生的目標是? 留下一分鐘領(lǐng)悟, 人生的意義是? 留下一分鐘感慨, 人生的價值是? 留下一分鐘, 人生的真諦是? 留下一分鐘, 細細咀嚼"人為活著?"或人活著究竟是……
欲望,與生俱來就具備,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質(zhì)的體現(xiàn),欲望的存在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發(fā)展,這無可置疑的,試想一個沒有欲望的人,更應(yīng)該想想人為什么活著,有欲望才有動力。同時欲望也是煩惱的根源,就是人們常說的六大煩惱:貪、嗔、癡、慢、疑、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要怎么駕馭欲望朝正確的方面實現(xiàn)價值?他告訴我們要追求愉快的生活,追求心態(tài)的平衡和寧靜。
他說,走的運越大,則倒的霉也越慘,二者之間成正比。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理解了這一番道理,它能夠讓我們頭腦清醒,理解禍福的辯證關(guān)系。走運時,就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tài)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wěn)定,此亦長壽之道也。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則多半起于私心雜念,解之之方,唯有消滅私心,學(xué)習(xí)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边@樣就不會有苦惱。即使在遭逢苦難時也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這些命運,或者保持有個感恩的心,至少可以避免自己嫉妒和憤恨的心。季老的平和與淡泊也感染了我,面對發(fā)生于周圍的種種,我也學(xué)會去坦然處之。放松、自然的心境讓我活得不再那么累,而且竟能將自身的潛力挖掘。人首先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要信任和喜歡自己的選擇。女人往往喜歡比來比去,爭風吃醋,東家長西家短,可我卻天生對這個沒興趣,但可能同時了丟了很多“豐富的信息”,可我卻傻乎乎地滿足于此,因為我不想讓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擠滿大腦,而減少我思考的空間。我們這一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還依然習(xí)慣于從別人的評價獲得對自己的肯定,尤其是名利,幾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其實所謂“名利”只是外部促進你成長的一種強化手段,可是卻被大家當成了唯一的目標,一切都為之所限,而忽視了最本質(zhì)的東西——自我的成長。很多問題,當深陷其中時往往為其左右,不知所為,而當我們站在一定高度、一定角度時卻能如季老那般客觀冷靜地看待和處之。可見,為自己尋找自己人生的基點的確重要,這時,想起最近常聽到的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