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悲慘世界的讀后感800字(范文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悲慘世界的讀后感800字(范文5篇)》。
第一篇:悲慘世界的讀后感800字
現(xiàn)在的世界有一種人,一種名為善良的人。這種人是存在的,只不過很少,更不用說那種在自己處于困境還想著幫助別人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在《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身為一個囚犯,從某一種角度來說他不算是一個好人,更不用說是一個善良的人了。他剛從牢里出來那會兒,還想從好心收留他的主教那里偷走東西。但幸運的是,他的良知還沒有完全消失,憑著主教的真心付出以及對他所說的話。他變成了一個好人,他在有了錢之后積極救助窮人,就算是這樣,還是有人看不慣他,執(zhí)意要置他于死地。但他依舊記得自己對別人的承諾,盡自己權(quán)利救出了芳汀的女兒,甚至于在自己逃難過程中一直竭盡全力的照顧她,把她當(dāng)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照顧。
就是這樣一個被命運不斷折磨,可以說是被上天拋棄的一個人。但就算是這樣的一個人也在盡自己的全力幫助別人,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命運,抱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平。他在努力改變自己,但上帝總是喜歡不停的開玩笑,一次又一次的將他陷入險境??蛇@樣的險境被他一次又一次的破解,他依舊在努力。
說到這里,就可以看看自己現(xiàn)在所處的這個社會,認(rèn)真的看看自己?,F(xiàn)在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停地抱怨生活,現(xiàn)在想想自己也是太愚蠢了,做不到一個善良的人,反而做了一個怨天尤人的人,實在是太不應(yīng)該了。
不止要停止自己的這種不應(yīng)該有的行為,更應(yīng)該學(xué)著冉阿讓一樣,就算自己處在怎么悲慘的世界里,隨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學(xué)著用自己的行為去拯救自己,用幫助別人的這種方法去救贖自己,讓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我們可能做不到像冉阿讓那樣幫助別人,也不用像冉阿讓那樣用盡一切方法去救贖自己。
但有一點,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表達(dá)善良可以有很多方法,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是在幫助別人。我認(rèn)為內(nèi)心上的善良,也是一種善良。不要總是想著別人虧欠了自己多少,首先從態(tài)度上改正自己,試著去想想自己在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讓別人認(rèn)為自己不夠善良。盡量讓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才是讓自己變得善良的最好方法,也是保持善良的最好辦法。
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是一個善良的人,這樣的冉阿讓所處的那個悲慘世界將不復(fù)存在。
第二篇:悲慘世界觀后感1000字
悲慘世界觀后感1000字
看完某一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悲慘世界》的電影和小說的感覺很不一樣。開頭就用的是監(jiān)犯們的歌Look Down,整部影片也是以歌唱的形式表達(dá)。影片中內(nèi)容略有刪改,有的地方跳轉(zhuǎn)過快,前后情感轉(zhuǎn)變較大,邏輯感不強。
就我目前看的內(nèi)容而言,我印象較深的歌曲Look Down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是片頭,監(jiān)犯們所唱,第二次是巴黎街頭,百姓們所唱。其實在開頭的時候我聽到這首歌時,內(nèi)心的觸動并不太大。因為囚犯在我認(rèn)知里就是低人一等的,過著沒有尊嚴(yán)、自由的悲慘生活。他們唱出Look down,我很能理解,這也很符合他們的身份和處境??墒前屠枞嗣竦膌ook down卻在我心上重重一擊。當(dāng)我聽到Look down, look down and show some mercy if you can時,我的內(nèi)心是震撼的。人民的`生活已到了何等地步,他們需要懇請別人低頭看他們一眼。不是平等的看,是低頭看。而且,別人還不一定會去看他們一眼。接下來的這句也是一個重?fù)簦琇ook down, look down upon your fellow men。巴黎人民這歌不是唱給外邦人聽的,就是唱給同胞聽的。同胞,同為祖國的孩子。中國有個詞叫一母同胞,這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感情很深厚的。雖然這同胞不是同母所生,但大家是同一國家的人,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仰望同一片天空。為何里面的部分弟兄姐妹需要仰望其他人,以如此卑微的地位來請求憐憫,甚至只是看一眼。
影片中冉阿讓在芳汀死后與沙威的對抗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冉阿讓起誓按時歸來,請求沙威給予他時間去救珂賽特??墒巧惩J(rèn)為冉阿讓這樣的人本性難移。在沙威眼中,囚犯或者曾經(jīng)是囚犯的人都是罪大惡極之人,他提防他們,看守他們,在心里為他們烙上了永不磨去的記號,就像中國古代在犯人臉上刺字。沙威有一種令我難以理解的對法律的執(zhí)著,對犯人的禁錮。
在這場對抗中,冉阿讓強調(diào),他只是偷了點面包,沙威回答,維護(hù)法律是他的責(zé)任;冉阿讓繼續(xù)反駁沙威不懂世態(tài)炎涼,沙威回答,冉阿讓沒有權(quán)利。這段對哈值得思考。若是僅從冉阿讓的角度看,他迫于生計,不得不做違法的事。他只是一個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的小人物。我們出于同情心會認(rèn)為冉阿讓不應(yīng)該被捕,或者說是不應(yīng)該因此而受如此多的磨難??蓮睦硇缘慕嵌?,法律與責(zé)任的角度,違法行為定要被追究。如此看來,沙威的窮追不舍可以得到解釋。我認(rèn)為法律與道德問題在這里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社會問題。因為當(dāng)時局勢動蕩,社會混亂,人民生活沒有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小人物的行為只能用迫于生計來形容和解釋。當(dāng)社會不能給予人民一定的保障,道德問題也只能被空談。民以食為天,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有東西吃?;钪?,才能去想怎么活。除非他有很高的思想覺悟,有精神層面的追求。但這對小人物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冉阿讓說沙威不懂世態(tài)炎涼。
沙威真的不懂嗎?我看未必。沙威自己說他出生在平民窟,見慣了冉阿讓這樣的人。沙威其實很了解這些罪犯,了解底層人民,他知道他們的生活,懂得他們的掙扎。他曾經(jīng)也許對這些人有過同情和憐憫,但我覺得他很可能沒有。他就是那樣成長起來的,他從心底里是厭惡這樣的生活,這些人,他是想擺脫他們的。他厭惡貧窮,更厭惡貧窮帶來的罪與惡。所以他向往光明和正義,決心堅守正道。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告訴他,這些混生活的人很難改去身上的惡,所以他們要被看管起來,他們是不能夠得到信任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沙威是對的。冉阿讓若不是經(jīng)受了主教的感化,他的確是一個危險分子。經(jīng)歷的苦難多了,對于別人的掙扎就會看淡,也就是老人在聽到那些充滿磨難的人和事時總喜歡感嘆這就是命。犯人們的不得已在沙威眼中只是他命不好,是個這樣的出生,得不到任何權(quán)利。在沙威心中,法律是唯一的救贖,守法可以維護(hù)社會。由此看來,他心里還是抱有一絲希望,法律是他的救命稻草。正因如此,法律也成了壓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里還能延伸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該不該給予犯人或曾有案底的人信任。僅僅是看這部作品,我們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批判底層人民互相軋扎,社會信任度極低。可是反問自己,你會給一個犯人信任嗎,你敢好無芥蒂地和他相處?至少我不能。大家總是根據(jù)一個人地過往給他下定論。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老祖宗幾千年的教訓(xùn),不知道的也沒幾個吧。我們不愿輕易地相信一個人會改變,尤其是一個罪人會改變。
影片中的種種問題歸根結(jié)底就是人性的問題。世界的好與壞是人界定出來的,也是人造成的。悲慘的世界,是對人性的映射和拷問。
第三篇:悲慘世界觀后感300字
悲慘世界觀后感300字
電影《悲慘世界》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電影中的劇情,電影中演員的精彩表演都令我印象深刻,讓我們細(xì)細(xì)的.來品讀一下對電影的這份感受吧!
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最后天亮了,Enjolras他們發(fā)現(xiàn)全城只剩他們在戰(zhàn)斗,他們守護(hù)的人民最后拋棄了他們,然后這個時候小男孩兒唱起了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然后是慢慢響亮的合唱。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之后我就很少遇到從頭到尾都鼻子酸的電影了,但是我沒有想到眼淚最集中爆發(fā)的一刻會是這首歌。最慘烈的那場搏殺結(jié)束后,是很經(jīng)典的那幕Enjolras身批紅布倒掛在木頭橫欄上的情景,感謝電影保留了這個。
話說看過Gossip Girl的同學(xué)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Enjolras的扮演者Aaron Tveit客串過Nate的表兄。其實這家伙是真正的broadway演員,在當(dāng)紅音樂劇catch me if you can里擔(dān)任主唱(75和77樓同學(xué)推薦他的Next to normal)。不過Aaron Tveit的嗓音太顯柔軟,激情和力度似乎并不足以勝任Enjolras這樣的英雄角色,在red and black里他尤其表現(xiàn)得缺乏底氣,最后都被Eddie的聲音蓋住了。
第四篇:悲慘世界的讀后感800字
今天上午,我看完了暑假中最后一本書:《悲慘世界》。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大作家雨果寫的。這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了。這本書的大體故事是這樣的:冉阿讓因為生活所迫偷竊面包被抓坐牢。出獄后的冉阿讓因為有黃色通行證(此證記錄了一個人的罪惡過往)而飽受人們欺凌和藐視,沒有人敢接受他過夜。而無私的主教卻幫助了冉阿讓,也沒有因為他偷主教的銀器而送他上法庭,而是仁慈的說:“把這些用在銀器適當(dāng)?shù)牡胤?,讓自己過上好日子,我已經(jīng)洗凈了你的靈魂,把它放在主面前?!比桨⒆屄牶蟊陡袦嘏V?,冉阿讓改名換姓,在一個小鎮(zhèn)上定居下來,成為了“馬德蘭市長”深受別人的愛戴。之后,他又收養(yǎng)了一個叫珂賽特的女孩,她的媽媽死了,珂賽特也一直被黑心店主德納第虐待著。冉阿讓和珂賽特一起相依為命,雖然無理的警方一直在通緝他。幾年過去了,珂賽特長大出嫁了,不久,冉阿讓就去世了,他在十字架前,走得很安詳。
我看完書后,心里難以平靜。我想:因為有了仁慈的主教,冉阿讓才獲得了新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同時,他也幫冉阿讓變得善良,變得助人為樂,最后通過努力成為了市長,深受市民的愛戴。看到冉阿讓取得這樣的成績,我真替他感到高興啊。他變得友好了,變得平易近人了,變得快樂了。冉阿讓很感激主教對他的救贖和幫助:“在主教去世時,他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庇纱丝梢泽w現(xiàn)出他沉痛的心情。冉阿讓也是被逼無奈去偷面包坐牢的,但是出獄后,他變成了一個好人!這肯定讓主教很欣慰,覺得冉阿讓出人頭地了。在小說中,也有一種丑陋的人,就像德納第夫婦。他們骯臟,邪惡,貪婪無比,他們視錢如命,因為說謊而有了英雄稱呼,這種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把可憐的珂賽特當(dāng)成了搖錢樹,一直虐待她……
我想,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寬容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正是因為這樣,沙威警官才被冉阿讓的善良和寬容感動,放棄了對他的追捕。
好的名著勝過一切美食。多讀些好書,可以引導(dǎo)我們的思想洗滌我們的靈魂。要做一個善良而高尚的人,這就是這本書對我的教育。
第五篇:《悲慘世界》的觀后感
《悲慘世界》的觀后感
提示: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答應(yīng)要寫一篇影評,但是對于這部戲,我覺得若要寫一篇好的影評的話,至少要看十遍都不為過。而自己在這里記下的就算是一個第一印象中帶出來的東西吧!也可能只是從很另一個角度的看見。
首先對于《悲慘世界》的名字,我想雨果先生若是活著的話,可能對中文的這個翻譯會汗然吧?原文題目為“ Les Misérables”,其意為“小人物“ 或””悲慘之人“”可憐之人“ 。當(dāng)知道這個意思的時候,似乎就更能容易理解整個故事,但是再看中文翻譯的名字的時候,似乎也不差,因為在某個程度上來說,這個世界的確是一群悲慘之人,可憐之人所構(gòu)成的。從個人角度更喜歡原意。
悲慘之人冉阿讓的經(jīng)歷是讓人覺得悲慘,但是我卻覺得在悲慘之表面真正可謂悲慘的是人的內(nèi)心。所以,這部戲是外在的悲慘和內(nèi)在的悲慘的對比上演,代表人物也是可想而知,冉阿讓和沙威;芳汀和酒店老板夫妻……由此可見,若一個敏感的人看到此作品,實在會覺得無比悲慘,因為我覺得中文翻譯作品名字的人還是有其可贊之處。哈哈~
整部片子,從片子到最后,我感受到的是兩個字:選擇
看完片子的時候,說實在的內(nèi)心有兩股情緒在心中較量著,一個是一種極大的悲傷,另外是一種巨大的盼望。不能說誰多誰少,只是這些情緒忽然一下子同時出現(xiàn)了,而最后獲勝的那個并不是彼此打架了結(jié)果,我認(rèn)為是我的一個選擇,我選擇了盼望,就如整部片子的最后的那一幕一樣!我想這也是雨果先生所要帶給讀者的信息吧?因為你在戲中依然會看到其浪漫主義的痕跡。不管是對白還是僅有的愛情故事,還是最后的幸福。
所以我想這其實也同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總是會有兩股不同的力量在我們的內(nèi)心掙扎,或正或惡,固然會有掙扎,但是我始終覺得過多的掙扎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而真正需要的是一個選擇,只有在這個選擇之后,那個掙扎才可能會幫助你真正走到終點!
也正如此片中最開始時冉阿讓在教堂內(nèi)的那一幕掙扎,最關(guān)鍵的是他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這并不代表這個選擇之后他沒有掙扎了,可能在順境中是會少一些掙扎,而在逆境中,那之前的掙扎會毫無保留的出現(xiàn),只是如今因為你有了明確的路線,所以可以幫助你不被掙扎所吞沒。在本劇中的掙扎,應(yīng)該是給所有人的,就是冉阿讓穿透全劇的那句”Who Am I?“
我想人生中有此掙扎的人是有福的,但是最終的選擇將決定你的終點。
即使冉阿讓做了掙扎之后的選擇——接受救恩——但是他的一生依然會被這個掙扎所困擾,但是鼓勵他面對這個掙扎的應(yīng)該是那份帶著愛的救恩。這其中正是刻畫了如今很多的尋求生命真諦的人(也是現(xiàn)今很多基督徒成圣之路的試煉過程),當(dāng)選擇了救恩之后,老我的牽扯,會讓人懷疑自己的`身份,也會懷疑那救恩的終點。就像是冉阿讓背著馬呂斯經(jīng)過又丑又臟的下水道,最后出來獲得生命一樣。我們的一生也在類似的情形中度過的,只是我們不能忘記很重要的事情是我們的終點在哪兒!即使會疲勞,會失望,會失自己的某些看似寶貴的東西,會遇到不盡人意的下水道,會遇到窮追不舍的舊敵,會面對自我的懷疑……但是真正尋得生命終點——天國——的人,依然會如冉阿讓那樣走到最后,看到了因著救恩所結(jié)的果子——珂賽特的幸福。
這部戲讓我反思自己對救恩的真正認(rèn)識,是否我真正的已經(jīng)做了那個選擇,正如冉阿讓把那個舊有的”身份證“扔掉一樣的堅決的選擇?
想想,有的人看上做了選擇,但是卻是沒有,因為重點是內(nèi)心的決定。因為一個人的心才能帶動一個人的行動,因此人的重點,也是終點是人的心~也正因此吧?所以耶穌說:用心靈和誠實拜神!由此可見,救恩是一份為心靈預(yù)備的禮物!而并非是行為之得。
同樣在這部劇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行為主義的代表——沙威。他自認(rèn)為的一生是為正義而活的一生,我并不覺得他的內(nèi)心世界會比冉阿讓輕松!因為上帝將良心放在人的心里。所以正如當(dāng)年的猶大出賣耶穌一樣,雖然和沙威不同,但是相同之處都是有那個”掙扎“的部分,因此在歌劇中前后呼應(yīng)的重要的部分,就是關(guān)于選擇的,一個是上面提到的冉阿讓在受了神父的恩待之后的自我選擇,一個是沙威在經(jīng)歷了冉阿讓的不殺之后在塞納河之上的最終選擇。同樣的音樂,同樣的掙扎,同樣的恩待,而卻有不同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我想到了圣經(jīng)中關(guān)于”預(yù)定“的部分,羅馬書9:11-12說到以掃和雅各的時候:”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上帝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上帝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侍小的?!?,還有后面的15節(jié):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以前,看這個部分其實會覺得上帝的霸道,但是當(dāng)你細(xì)讀每個人物的一生的時候,會明白為何上帝愛這個,惡那個!上帝給了每個人同樣的選擇權(quán),只是在選擇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否能跟隨那最初的良心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它才能將我們帶到最終的終點——天國——就是與父團(tuán)聚的地方。也就是冉阿讓最后一直最擔(dān)心自己不能的那個地方——天家!而沙威在掙扎之后的一跳也是預(yù)定的一部分吧?由此可見,上帝的預(yù)定乃是對于永恒而言,并非人所想到的只是今生而已,就如利百加所做的事情一樣。因為她所認(rèn)為的乃是今生的,所以做了后面的種種。而當(dāng)你細(xì)看雅各的一生,其實并非人所認(rèn)為的那種”大的服侍小的“的生活,而是流亡不安的一生。由此可見上帝所預(yù)定的有更重要的部分乃是永恒的!
寫至此,所謂的悲慘之人,應(yīng)該不是如冉阿讓這樣被誤會和追蹤一生的人,也應(yīng)該不是如芳汀那樣被人拋棄被迫賣身的人,也應(yīng)該不是酒店老板之女為愛人舍命的人……真正的悲慘之人應(yīng)該是如沙威這樣在經(jīng)歷了饒恕,經(jīng)歷了救恩之愛之后,卻仍然不知自己是誰的人,他們?yōu)榱俗约赫J(rèn)識自己的這條不容易的路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卻也是最悲慘的終點!
(當(dāng)然了,原著和電影的人物經(jīng)歷有一些不同,但是大致人物性格差不多……)
轉(zhuǎn)視這個時代,也正如我在觀影時影院內(nèi)的場景一樣,你可以聽到喧嘩聲,莫名的笑聲,或是看到憨憨入睡的……我并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明白電影的真意,但是我不能否定別人的欣賞。只是從個人角度看到了一個從小屏幕轉(zhuǎn)到我們中間的巨大的屏幕——《悲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