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鏡子》觀后感(范文二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鏡子》觀后感(范文二篇)》。
第一篇:《鏡子》觀后感
看完了《鏡子》這部紀錄片,引發(fā)的是更長時間的思考,沒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片子更適合父母觀看看,討論的就是家庭教育問題。一些平時生活里的非常常見的家教觀念、方法、習慣,在一些孩子身上發(fā)生了那么嚴重的后果,日積月累,最后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絕望。鏡頭記錄了這一個個就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家庭樣本。那種郁悶、迷茫、掙扎、絕望,讓觀看片子的也身為父母的人,產(chǎn)生內(nèi)心共鳴,去思考。
把片子作為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面對這面“鏡子”,自問“我身為父母,也有這樣的問題嗎?”
思考1:“最該進培訓營的是我爸媽,不是我!”
思考2:“孩子要去做背包客,換了你,你說你可能同意嗎?”
思考3:“我們家孩子是留守兒童,出了問題,沒啥說的;可他們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著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這么嚴重的問題,這怎么說?”
思考4:“我小時候家里窮,我奮斗打拼,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時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樣,我錯了嗎?”
思考5: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連石頭都能被打動,為什么不被孩子理解接受?
思考6:孩子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件物品?若是人的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人還是父母的附庸?
思考7:教育有幾千年的歷史,教育理論和名言,真是多如牛毛;對于教育的研究,幾千年的探討,不可謂不深入;那為什么還是爭論不減?教育問題有答案嗎?為什么今天還是有問題少年?問題出在哪里?
思考8:孩子和父母的想法,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對孩子的引導,當和孩子的發(fā)生沖突時,怎么辦?都知道要多傾聽和溝通。那當溝通不成時,又該怎么辦?
思考9:“他們是未成年人,教育他們是父母的權(quán)利和責任,錯了嗎?我給孩子指出正確的路,錯了嗎?我都是教他學好,他偏偏不學好,是我的錯嗎?”
第二篇:鏡子的觀后感
今天開始正式放暑假,暑假作業(yè)里頭有一項“陪同家長一起觀看央視推出的關(guān)于家庭的紀律片《鏡子》”
鏡子,玻璃鏡子,易碎?!昂⒆诱凵浼彝バ螒B(tài)”,與這個類似想法在我看到這項作業(yè)時就忽然劃過腦子。當然也沒過多地去想,畢竟我也是個孩子。
短短三集的紀錄片主要記錄了三個不同形態(tài),而又有共同問題的家庭與它里面的關(guān)系。問題表面的關(guān)鍵是孩子。倒敘的手法將孩子們進入特訓營之前的家庭關(guān)系梳理了一遍,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之嚴重,看得出孩子與父母之間那層無形而又厚的隔膜。仿佛是兩個世界,逾越不過的鴻溝。盡透出悲哀與無奈。
真是,孩子們在父母的關(guān)系,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之類一大堆由父母構(gòu)建出來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一旦多次遭到父母的拒絕,遭到父母的反對,不耐煩了就會用行動予以反抗。這種“反抗”是大多數(shù)的,小部分比如我,是對父母報以理解態(tài)度。當然,理解歸理解,我也有自己的想法,當我認為父母的做法不妥時,我也會反對。我想應該以家庭為初衷,結(jié)合現(xiàn)實來想問題。但是也終究避免不了對之無奈的情況。家庭需要的是包容,理解,接納,家庭是以情感為基礎(chǔ)的。
片中有個今年估計16、7歲的澤清。他小小年紀卻有著太過于成熟的思想。我應該和他同年吧,我同情他這種成熟,他的成熟是父母之間關(guān)系的影響。他說大人們都不懂他的想法,而我有時候又笑他成熟中的幼稚。殊不知,他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渴望父母對他的愛!我豈不是在笑我自己?。啃ξ易约旱挠亍N覔碛兴账家瓜氲?,卻還不曉得幼稚是真情的流露。他父母關(guān)系怎樣在片中并未透完,但也印顯匿跡。
孩子苦惱于父母的不理解,父母也是如此。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比如在我小學時候,我爸讓我好好學習,將來當工程師,圓了他的夢。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大部分興趣根本不在數(shù)理化之類上。就在我上學期分科時,我父母一致是同意我讀理科的,但是我認為我不適合理科,我無法對物理化學產(chǎn)生興趣,雖然理科讀出來好找工作,但是作為讀理科有阻力的我,真的會高中學好嗎?再者說,命運是自己在掌握。人活在世,我覺得再怎么樣,也要獨立地掌握一次自己的人生,不然百年臨時,是得有多么后悔?。∥覒c幸我父母支持我的選擇,從小時候?qū)ξ业陌k一切到現(xiàn)在的尊重我的獨立。雖然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我是慶幸的??赡苡行r候父母的思想并不和潮流,我媽就這樣,但也很開明。那么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應該多多理解包容他們,我教我爸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他感慨說用微信真方便。
時代的鴻溝或許無法直接越過去,但可以搭一座橋,是我們與父母離更近。也正是因為時代,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是該考慮多去獲取知識、精神上的財富了。
其實我今天是獨自一人看完這部紀錄片的。我應該與我父母間也有那么一層薄薄的膜。我想獨立,不想索取。父母就偏偏要為我們付出嗎?不是的。之所以為了我們而努力打拼,是因為父母自從知道了他們有了“爸爸”,“媽媽”,‘父親’、“母親’,這短短兩個字的稱謂,便感覺到了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并付諸于實際。這是怎樣一種偉大的思想?。∵@就是情親,是愛!
然后,我想搬出片里的這段話:
“老實說我們接受的教育,知識并不欠缺,而我們欠缺的是對一份愛的認知的教育。基本上對愛的認知的教育,還是一個很大的空白領(lǐng)域。 ‘愛就是控制’、‘我是為你好’,那么多人我不控制,為什么要偏偏控制你,‘是因為我愛你’。這就是一個對愛的認知的扭曲。第二,‘你是我的孩子’這也是一個扭曲的認識。我們會把人物化,類似于你是我的一個物品一樣?!闶俏业哪衬衬场?,在某種程度上,把那些角色變成‘你是我的杯子’,是我的私人物品。我們把愛物化了。家長愛不愛孩子?是愛的。愛始終都在那里、愛的能力也是。沒有不愛的。因著對愛的認知的扭曲,愛出不來,被憋進去了。出來的全是改造孩子教育孩子,改變對方的想法。慢慢的愛往往變成滿滿的傷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