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戲曲戲劇培訓心得體會》,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戲曲戲劇培訓心得體會》。
第一篇:戲曲進校園心得體會
星期五下午,我們班有幸到多功能報告廳去看戲。
小時候,看到我婆婆迷戲追戲,覺得很老土,趕不上潮流;但是,今天我完全被戲曲表演震撼了。
第一個節(jié)目是由一對二十多歲的大哥哥和大姐姐表演的,他們倆一上臺,報告廳就安靜下來。他們動聽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緊接著,王浩叔叔上臺表演了,俗話說得好:“懂行的看門道,不懂的湊熱鬧。”我就是湊熱鬧的那種,但是舞臺上演員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讓我贊嘆不已!
還有使我開心的一出戲,這個節(jié)目簡直快把人笑死了。一個年輕的大哥哥頭上戴個很大的帽子,踱著方步上臺來。他雖沒幾句戲文,但演技很厲害。帽子兩邊還有一對“小翅膀”一樣的東西,這倆“小翅膀”很神,大哥哥頭晃晃,它們就一直很配合地抖。大哥哥走路的`時候,還會吹吹假胡子,惹得臺下一片笑聲。表演完后,主持人告訴我們,大哥哥扮演的角色是小丑,還說演員們從我這么大的時候就開始學戲曲表演了。不愧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吶。
最令我難忘的一出戲是一位老藝術(shù)家表演的青陽腔。這位老藝術(shù)家滿頭銀發(fā),快八十高齡了,沒想到她唱得字正腔圓,動作敏捷,報告廳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她還給我們講解了青陽腔的歷史,并邀請了八位同學上臺跟她一起體驗體驗。老藝術(shù)家教得用心,同學們學得認真。
臺上的紅手絹舞起來了,女生們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恰似一朵朵盛開的藝術(shù)之花……
第二篇:戲曲鑒賞的心得體會
“小尼姑我年方十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fā)。我本是……我本是……”
“我本是什么?啊?”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錯了,我本是什么?”
“我本是男兒郎……”說罷,一個大煙桿子直捅入他嘴里?!安怀善鞯臇|西!詞兒都記不住!”只見他哭得那是梨花帶雨。罷了,只緩緩來:“小尼姑我年方十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fā)。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這,就是《霸王別姬》。
都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然而李碧華筆下的都是有情有義卻無不悲慘的人兒。如蝶衣,如菊仙,亦如段小樓。
那時的他叫小豆子。正是該無拘無束,玩耍嬉戲的時候,卻被娘親送進了戲班子。大雪紛飛,隨著那只沾滿鮮血的六指斷落,他的人生也就此改變。
那一年,他被師兄弟欺負,他為了他,眉梢上多了一道傷疤。從此,小豆子的心里就只有小石頭了。他是他的星星,最大,最亮,最璀璨奪目的那一顆。他的目光只為他而停留,他的虞姬,也只為他一人而扮。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后受罪?!笔暌换味^,他們都成了角兒。當年的小豆子成了程蝶衣,當年的小石頭成了段小樓。戲臺上,他們是霸王和虞姬,戲臺下,他們是師兄弟。不錯,他們是師兄弟,只是師兄弟……
小樓娶親了,新娘子叫菊仙,是個破鞋。菊仙待小樓,一如他待小樓。不過她能光明正大地擺在面子上,而他只能埋在心里。
抗日,內(nèi)戰(zhàn),____。菊仙死了,是自個兒上吊死的。又只剩下他們倆了。他對他,一如既往地情深意重。而他對他,亦是一如既往地當做兄弟,只是兄弟罷了。其實他知道的,他對他的情意,他一直都知道。只是他們不一樣。程蝶衣就是個戲癡,戲迷,戲瘋子,他一輩子都活在戲里了,他是他的虞姬啊!可是,他是真虞姬,他卻是個假霸王。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边@句話,許是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深情最好的詮釋了吧。
這本書,不僅僅是主角兒們的愛恨糾纏,更是對____的深刻反省。記國恥,不僅僅是記住別人對我中華的侵略,更要記住我們自己曾犯下的錯。對于這個,我佩服德國對于納粹的坦然,敢于擔當。而我們卻一直在逃避,這是不應該的。做錯了不可怕,重要的是別忘記,別再犯一次,這就足矣。
書中總會出現(xiàn)一句話――人總是要活著的。無論是生在亂世,還是太平盛世,人總是要活著的。無論是誰,都是如此。要活著啊!不禁想起電影《二十二》中一位老人說的――這個世界真好,吃野東西也要把命留著。無論是身處怎樣的時代,總有美好值得你留戀?;钪?
第三篇:戲曲進校園心得體會
今天,我們期待已久的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始了。
我們搬好板凳下樓,臺下已被坐滿,我們坐下后,表演開始了。第一個節(jié)目是: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孫悟空剛上場就是一連貫的.空翻,場下一年級的小朋友因為沒見過,就個個“啊啊啊”大叫。翻過空翻后又開始耍金箍棒,金箍棒轉(zhuǎn)的時候速度飛快。這時鐵扇公主上場,手中持著青鋒雙劍和孫悟空交戰(zhàn)。孫悟空持金箍棒向鐵扇公主頭上敲去,鐵扇公主舉劍一擋,擋住了一棒……最后鐵扇公主打不過孫悟空,一扇扇飛了他,自己回了洞。
這個節(jié)目表演完了,下一個又開始了,下個節(jié)目叫花木蘭選段。花木蘭上場,一手拿著跟雞毛撣子一樣的東西,另一手拿著長槍,上場走了兩三圈,劉大哥上場了,他倆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起來,劉大哥抱怨:“男子打戰(zhàn)太辛苦,女子在家卻享清閑”?;咎m說:劉大哥講的話禮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劉大哥明白后和花木蘭繼續(xù)出征。
下個節(jié)目是武松醉打蔣門神,一開始,武松趴在桌上,蔣門神挺著一身虛肉,來戰(zhàn)武松,武松打起了醉拳,一會左倒到一會右倒到,躲過了蔣門神的拳頭,武松抓住了蔣門神把他撂倒后,一個鯉魚打挺站起來,頓時全場沸騰,武松打倒蔣門神后令我十分佩服,因為他是醉酒打倒的。接下來還有朝陽溝,紅燈記等等。
節(jié)目接近尾聲,心里真的舍不得,總之這次的活動,令我終身難忘。
第四篇:戲劇繪本教學心得體會
“親子閱讀”的話題,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關(guān)注。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孩子早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孩子完整知識體系的構(gòu)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實,閱讀不僅僅是孩子們的事,親子閱讀是父母與孩子間更積極的對話,是培養(yǎng)親子關(guān)系的重要途徑。所以,就算工作再繁忙,父母也應該做到每天抽出十幾分鐘陪孩子讀書。只要能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話我很贊同。
從剛開始一無所知、懵懵懂懂的接觸繪本和繪本閱讀教學,經(jīng)過了這段時間的實踐和操作,我發(fā)現(xiàn)繪本所涉及的博大精深的知識領(lǐng)域,繪本所涵蓋的哲理會不知不覺的銘刻于心,無論是施教的老師還是受教育的幼兒,都會從中學到許多人生哲理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會更好的使用和學習我們的語言。
學齡前兒童正處于“讀圖”年齡段。圖畫書對孩子的視覺震撼比知識效果更為直接。圖畫書對兒童情感,想象力,靈敏度以及審美感的啟迪,正是他們?nèi)蘸蟪晒εc快樂生活的源泉,正是這樣的背景“繪本閱讀”悄悄的進入了我們視線。通過繪本閱讀課程,把孩子們帶入了故事情境,用開放式的提問,使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讓孩子們在聽聽、看看、說說、畫畫中理解了故事情節(jié),得到了發(fā)展。綱要中明確要求“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幼兒在這樣幽默詼諧的'提問下,心情自然非常舒暢愉悅,活動氣氛也顯的非常輕松自在。在運用幽默氣氛提問時,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盡量引導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做出回答,并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在幼兒的原有基礎(chǔ)知識提問上還應開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運用發(fā)散性思維提問,對幼兒別出心裁的思路應給于肯定和引導,讓幼兒在不斷思考與想象中去理解繪本閱讀,從而對繪本產(chǎn)生興趣。陶行知說得好:“發(fā)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蹦敲?,如何在繪本閱讀中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呢?我想應該從繪本閱讀的提問中著手,改變繪本閱讀活動中提問教學的現(xiàn)狀,使提問更具魅力與藝術(shù),更能激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促進幼兒閱讀概念的形成,引導幼兒主動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并引導幼兒真正有效地學會生存、學會學習。
園領(lǐng)導為了教師能掌握繪本教學,對老師進行了系統(tǒng)的培訓,并組織教師進行繪本展示、觀摩研究課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動,通過這些教研學習及課堂教學實踐,使我我從最初的對“繪本”非常模糊的認識到如今的知道繪本的含義、特點及教育意義,并對繪本教學有了一些心得體會,總結(jié)如下:
以往我們各領(lǐng)域的教學都是分開獨立進行的,而繪本閱讀中卻蘊涵的不同領(lǐng)域的教育因素,是各個領(lǐng)域的整合教學。因此,在繪本教學時,不能只是讓幼兒理解它的內(nèi)容和含義,更要深層挖掘故事里的教育價值,以此為線索進行向其他領(lǐng)域知識的滲透和延伸。繪本與其他讀物最大的不同是它以畫為生命線,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屬品,而是運用畫面講述故事。因此在繪本教學時,老師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讓孩子們通過觀察畫面中的形象,細節(jié)猜測繪本內(nèi)容,以圖片引出文字,再用簡單的文字來補充圖意,給予了孩子自主閱讀的機會。并通過提出一些推理性、發(fā)散性、層次性問題啟發(fā)幼兒思考,引導幼兒分析。設(shè)計一些開放式、猜想式、遞進式提問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此外,當故事中蘊涵著道德評判標準的,可以在讀完故事后設(shè)計一些評價性提問,以挖掘圖書中的教育價值。
第五篇:戲劇繪本教學心得體會
無法否認,戲劇鑒賞是一門極具藝術(shù)的課程。是它,讓喜歡文學的我真正領(lǐng)會到浩浩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動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賞,更在于它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選擇這門課程可以說是一個漫長的“奮斗”。大一開始,對于文學的摯愛,使學理科的我義不容辭的選擇這門課程,想要在這樣一個文學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墒牵偸悄敲催z憾,每次的期盼最后都落空。終于在大三選上了這門課程。每次,看著和藹的老師在講臺上激情澎湃的講戲劇,講他的看法,他的見解,講他對戲劇的熱愛,總是莫名的感動,年近古稀的老師,為了他對戲劇的追求,年邁卻還是堅持自己不變的信仰。
都說,人生就像一場獨一無二的戲劇,從出生到生命歿乎,就像在舞臺上的傾情獨舞一樣,扮演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時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場戲,演好了換取的是喝彩、掌聲以及聲名顯赫,演不好,則觀眾稀少,場面冷落。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無形的舞臺中,該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員的戲份很多時候在于你的爭取,爭取了,或許就此刻輝煌。舞臺上的主角配角何嘗不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呢?記得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戲劇鑒賞課,實話說,剛剛開始聽時并不覺得是有多精彩??墒牵?,我發(fā)現(xiàn),戲劇是用來品的,或許它沒有像電影那般跌宕起伏,沒有像偶像劇那般唯美夢幻。但,我確定的是,它不像電影那樣商業(yè)化,更不像偶像劇那樣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擊。戲劇是通過演員表演故事來反應社會生活的一種綜合藝術(shù),它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等等多種的形式。它生動形象,避實就虛,很好的將人生搬到了舞臺上,讓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個學期的戲劇鑒賞課,不管是聽邱老師滿懷熱情的解說他對戲劇獨到的見解,還是觀看《雷雨》、《左岸》、《立秋》等戲劇名作,每節(jié)課總是那么的充實,那么的有收獲。不可否認,邱老師介紹的這三部戲劇可以說是文學的經(jīng)典。給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國當代最經(jīng)典最值得傳承的“企業(yè)經(jīng)營”之道勤奮、敬業(yè)、謹慎、誠信!豐德票號祖祖輩輩傳承的祖訓: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yè);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晉商的經(jīng)營之道,讓我嘆為觀止。故事以兩條線交叉并進展開,一條是發(fā)展事業(yè)與家族該如何應對時代的.變革;另一條是幾代人不同的生活與命運之間錯綜復雜的感情。豪門恩怨,愛恨情仇,彷徨徘徊,銳意革新,生死關(guān)頭,何去何從!晉商票號跌宕驚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或許這就是老師說的對戲劇的感觸吧!只有真正用心去體會戲劇,才能跟隨故事走到最后。
不可否認,戲劇鑒賞這門課選的非常值得,感謝老師讓我學到了非常多的知識。而戲劇的文化底蘊也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對文學的摯愛又加深了一個層次。文學的道路還是很漫長,我想,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的腳步,只要自己不停歇,總有一天,星星也能長成太陽!
第六篇:戲曲鑒賞的心得體會
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下感慨,整理一下搬過來。
看的是B站上傳的舞臺版,上海京劇經(jīng)典曲目展演系列的。史依弘的梅派真是端莊嫻雅。想起來很久以前看過蔣勛寫《孤獨六講》時,提到項羽和荊軻,稱之為“失敗者的美學”。作為一個失敗者,與劉邦相比,項羽成為一個更容易被人們反復吟詠的對象,在成王敗寇的歷史定律中,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偉大的定位。這時候才覺得司馬遷真是偉大,他點出了項羽失敗的原因,卻又把他列入帝王本紀,不以成敗論英雄,真正當?shù)钠稹巴ü沤裰儯梢患抑浴?,看來需要把我那本閑置已久的《史記》扒拉出來看一下了。
整出戲故事沖突不大,唱詞少,曲牌也以西皮散板居多,看了大半場都覺得沒意思了,可是到了垓下被圍、四面楚歌、虞姬舞劍,才真正體會到這出戲的好處來。名唱段“看大王帳中和衣睡穩(wěn)”一段,雖然唱詞簡單,卻一下子讓前半部中一直不大出彩的虞姬形象豐滿起來。
“看云斂晴空,冰輪乍涌”,用的就是西廂記的唱詞。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p>
最痛人處,莫過于美人遲暮英雄末路。美人名馬和末路的英雄,可以說是很好的戲劇題材了。
聽完《霸王別姬》就明白了虞姬為什么說“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項羽唱《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尾音婉轉(zhuǎn),余韻悠長,字字無奈。
一個鐵骨錚錚的大男人跟你說:虞姬啊虞姬,我該怎么辦?我能怎么辦?
這比之前流傳的那個黑豹樂隊主唱抱著保溫杯的段子悲痛多了。這一段真是聽到喉頭發(fā)梗。
虞姬舞劍一段,太考驗演員唱念做打的功力了,完全被史依弘圈粉,史姐姐扮相美身段美唱功好,有些表情和動作還萌萌的~
電影《霸王別姬》中讓程蝶衣在舞臺上自刎,在這出戲的頂峰選擇落幕,確實是一個巧妙的處理,有一種壯烈凄絕的美,小說的結(jié)局則因為過于現(xiàn)實,而顯得殘酷了。
李碧華是寫小說的高手,所有作品都帶著一股媚氣,用她自己的小說《胭脂扣》里的句子形容就是“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她寫霸王別姬、寫青蛇、寫潘金蓮,都能翻出新意。
但變的是故事,不變的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