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閬中導(dǎo)游詞500》,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閬中導(dǎo)游詞500》。
第一篇:閬中古城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游覽閬中古城。閬中古城位于閬中市城區(qū)南側(c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古城。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緊跟團隊,以免走失。今天,我們將依次參觀張飛廟、錦屏山和極富特色的古城保護區(qū)。兩小時后,我們在古城保護區(qū)大門前集合等車。
閬中縣始建于,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時期,閬中古城和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遙、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閬中古城 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天造地設(shè),風(fēng)景優(yōu)美 素有“閬苑仙境”、“巴國蜀國要沖”之譽,唐代詩人杜甫在這里留下了“閬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閬中之古,首先是古城歷史悠久。僅以建縣的歷史計算,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第二是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fā)展具有影響的名人輩出,古跡猶存。同時閬中又是革命老區(qū)。第三是古城保存比較完整,文物價值很高。好,各位游客朋友,說到這里,張飛廟就到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聞名遐邇的漢桓侯祠,亦稱張飛廟。張飛,字翼德,東漢末年跟隨劉備起兵。劉備稱帝后,張飛鎮(zhèn)守閬中前后七年之久。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葬于閬中,被追封為桓侯。閬中人民追慕張飛英勇忠誠,于墓前建闕立廟?,F(xiàn)存的張飛廟是一組唐代風(fēng)格的明、清建筑―四合院,由山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廂房等組成,占地5000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建造精美。
走過山門。穿過敵萬樓。現(xiàn)在來到張飛廟大殿,大家請看,中間端坐一尊豎眉瞠目,狀貌威猛的張飛,卻怎么是頭戴王冠,身著錦袍,手捧玉笏的塑像呢?原來在嘉慶年間,張飛被追封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是他的冠冕文身坐像。塑像兩邊是長子張苞―執(zhí)蛇矛、功曹馬齊―捧丹書。左右兩壁是岳飛草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將大殿烘托出一派威嚴而儒雅的氣氛。
大殿后實為墓亭,古雅簡樸,肅然卓立。亭柱一副對聯(lián): 隨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戰(zhàn),地只西川稱帝業(yè); 剩殘軀付諸荒冢,春去冬來,人猶千古吊忠魂。
上聯(lián)寫張飛追隨劉備一生征戰(zhàn),但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國的壯志未酬,英魂仍存遺憾。下聯(lián)說他死后,此墓雖只埋了無頭之軀,但人們紀念其忠勇的情懷千古不衰。
無頭之軀有一個民間傳說,據(jù)說張飛被殺后,兇手范、張二人割下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quán),他們乘船時聽說:孫權(quán)正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無措就把張飛的頭拋入江中,浮到云陽地界被一位漁翁撈起,葬在云陽鳳凰山麓。這就是張飛"頭葬云陽,身葬閬中"的悲壯故事。
大家請看,張飛墓,高約6米,方圓100多平方米,全用黃土壘成,宛如一個橢圓形的小山巒,歲月滄桑,墓穴仍安然無恙。墓上古木森森,碧草叢生,似乎印證出千百年來無數(shù)后人對這位勇猛剛強、嫉惡如仇的"張三爺"的敬愛。
墓亭下 拱穴內(nèi),端坐著張飛的武身像。像前 盤龍石斗窩叫"長明燈"。據(jù)說,張飛駐守閬中時,在瓦口隘,大敗張合,取得勝利,閬中人感激他。在他死后,特意選取最好的石頭雕成"長明燈"。千百年來,每到清明節(jié),人們都要為張飛掃墓,給長明燈獻油,紀念這位為閬中做出偉大貢獻的“桓侯大帝”。
好了,游客朋友們,張飛廟我們就說到這兒了,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前往下一個景點――錦屏山吧!
我的景點講解完畢,謝謝評委老師!
第二篇:閬中古城導(dǎo)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閬中古城景區(qū)。我是為大家提供景點講解服務(wù)的導(dǎo)游員小李。接下來的愉快時光由我和大家一同度過,希望大家在游覽過程中積極配合我的工作,我也將竭盡所能為大家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
好啦,我們已經(jīng)來到古城狀元坊牌樓下旅游示意圖前,今天我們游覽的線路有:先去參觀華光樓,秦家大院,風(fēng)水博物館,川北貢院和張飛廟等景點,時間大約3小時。請緊跟我,注意安全,慢慢行。
“人杰地靈嘉陵水,古城秀色滿園春”。沿著古老的青石板路,我們前往古街一路參觀游覽,在這里,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座古城,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古城山環(huán)四面,水繞三方,融山、水、城于一體,素有“閬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
“南麗江、北平遙、東歙縣、西閬中”。閬中古城于1986年被國務(wù)院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國家評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風(fēng)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千年古縣;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它是中國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閬中的標志性建筑―――――華光樓。據(jù)史書記載:閬中古代有"閬苑十二樓",華光樓因其建造最早又最宏偉壯觀,而被稱作“閬苑第一樓”。華光樓坐落在閬中城南,橫跨大東街南頭,位于上、下華街之間,與嘉陵江對岸的南津關(guān)遙遙相對,與南津關(guān)同為閬中的門戶與咽喉。
華光樓的特點可用三個字來概括:古、高、靈。
華光樓的古,說的是它的年代久遠。華光樓建于唐朝,是唐朝滕王李元嬰在閬中做刺史時所修建的,從唐朝算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華光樓是清代同治6年重建的,至今也有142年代歷史。
小李請大家猜猜華光樓有多高?華光樓是閬中古城最高的地方,樓為4層,通高36米,“閬中有座華光樓,半截插在天里頭?!毕氡刂袊糯拇竺麡谴蠹叶急容^熟悉,華光樓比岳陽樓還高出近15米、比滕王閣更高出18米。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吧!
華光樓的靈,說的使它的靈驗。小李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問華光是指的是什么?大家可能都不是很清楚,那么現(xiàn)在我就來告訴大家“華光”之名,是由民俗崇拜祀奉火神“華光大帝”而來。華光”是一位人們頂禮膜拜的.神靈。華光本家姓馬,華光是歸位后封的。因他憑著三只如電神目察遍三界善惡,為凡間廣播福蔭、懲惡揚善,被人間萬世擁戴,玉帝龍顏大悅,再封其為南華帝君,主管天下四方火神,世稱華光大帝或華光天王。
華光樓為四層,一層為過街門樓,是我們出入古城的重要通道。二樓陳列的是歷代華光樓的建筑模型;三樓陳列的是與閬中有關(guān)的書法藝術(shù)作品。朋友們,還記得剛才我說過華光樓是整個古城觀景的最佳處嗎?對了,四樓就是最佳的觀景平臺。
說到這里,大家一定很眼饞了吧?現(xiàn)在就請大家隨我上去一飽眼福吧。由于樓梯狹窄,游客又比較多,請大家上樓的時候注意安全。
這邊走,慢慢行。
謝謝!
第三篇:四川導(dǎo)游詞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瀘沽湖景區(qū)游覽,我是景區(qū)導(dǎo)游曉霞。今天我們將會安排游覽瀘沽湖的草海,情人橋,喇叭寺,晚上入住摩梭民居,舉行篝火晚會。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在游覽過程中,請尊重當(dāng)?shù)氐拿褡屣L(fēng)俗。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草海。在這里,我先為大家講解一下瀘沽湖的概況。瀘沽湖位于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與云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fēng)景區(qū),并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另外它作為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也被譽為“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C摩梭族?;蛟S有朋友會問“中國的56個民族中有摩梭族嗎?”其實嚴格來講,摩梭族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它是屬于蒙古族和納西族的一個支系??墒瞧У纳瞽h(huán)境使他們在經(jīng)濟和文化上都逐漸形成一些獨特之處;因而,人們便習(xí)慣地稱他們?yōu)槟λ笕?,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摩梭人世世代代住在這群山環(huán)繞的瀘沽湖畔,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著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生活。
好啦,朋友們!一路走來,現(xiàn)在大家面前有一坐木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情人橋。據(jù)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為了方便兩岸男女走婚,便有了這坐橋。這座橋也可以稱之為“天下第一愛情鵲橋”。所以在這里,祝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家可以在這兒拍下照留個影。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yōu)o沽湖畔摩梭人所特有的婚姻習(xí)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我們的“走婚制”,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在這里,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白天,成年男女在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晚上,男子就可以前往心儀女子的'花樓。前來赴約的“阿注”們不能從正門進入“阿夏”的房間,而要爬窗進入。由于女子家中成年姐妹較多,前來約會的“阿注”也多。因此,摩梭男女們之間有約定見面的暗號,只有對上了暗號,“阿夏”才會讓“阿注”進入自己的花房。此時,須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讓其他人不要打擾?!鞍⒆ⅰ北仨氂诘诙宄侩x開花樓,回到自己母親家去,這時可選擇從正門出去。如果呆到女方長輩起床后才離開,就會被視為無禮。
摩梭男女婚后仍各自居住母親家,雙方所生的子女屬于女方,采用母親的姓氏,由女方家庭撫養(yǎng)。此外男女雙方的婚姻關(guān)系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結(jié)交往的過程中,女方的意愿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為取舍的?!鞍⒆ⅰ被榈慕⑹呛茏杂傻模獬@種關(guān)系也比較的方便。一旦感情破裂,男方不走訪或女方在閨房門口放雙男鞋即可離散,無怨恨,無忌妒,隨緣而行,外人更不可有異議。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配偶的選擇上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guān)系。
這種婚姻與現(xiàn)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guān)系的限制。夫妻之間只要相愛就可以結(jié)合,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解除家庭關(guān)系也很和平,不涉及財產(chǎn)的分割,也沒有小孩撫養(yǎng)權(quán)的爭奪,對下一代的成長也不會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
或許朋友們對“走婚”習(xí)俗,對摩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疑問,不急!晚些時候我將帶大家走進摩梭人家一探究竟?,F(xiàn)在我們先到喇叭寺進行參觀。大家請跟我這邊走
第四篇:四川導(dǎo)游詞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次來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對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對即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充滿好奇呢?那么,首先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后幾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況吧(行程略)。記得剛才歡迎大家時我提到一個詞――蓉城。為什么我不是歡迎大家來成都,而是說蓉城呢,因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個別名。那么,這個別名是怎么得來的呢?先不要急,讓我們從四川省的概況一步步來了解吧。
四川省面積近4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居全國第5位。其中耕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國第4位。四川不僅是祖國西南的大糧倉,還是全國四大林區(qū)之一,四大藥材生產(chǎn)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區(qū)之一。農(nóng)副產(chǎn)品中,蠶繭,柑桔,油菜和中藥材的產(chǎn)量居全國首位。四川人口8329萬,占全國總?cè)丝诘慕种?,是中國人口多的省。四川還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藏、彝、羌、苗、回、壯、白、滿、土家、納西、布依等14個少數(shù)民族。
四川地處內(nèi)陸腹地,地勢險要,西邊是青藏高原,北邊有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貴高原,唯有長江水將西邊的巫山?jīng)_開一道缺口。四川由東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區(qū)組成,成都處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積約17萬平方面軍公里,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國級階梯的組成部份,其峰貢嘎山達7556米,是我國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氣候特征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氣溫17度左右,夏季一般為35度,七八月時可達39度。夏季雨水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國日照少的地區(qū)之一,全年日照數(shù)1000――1400小時,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加上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從人,不知饑謹”的美譽。
綜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那么,天府之國的名稱是怎么得來的呢?據(jù)史書《華陽國志》記載,“天府”一詞早本是一種官名,其職責(zé)是專門管理國家的珍寶、寶藏,由于天府一詞有了上述一層含義,后人便借來比喻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的地域。歷史上早稱四川為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當(dāng)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諸葛亮曾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在這段話中,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雖然地勢險要,但盆地內(nèi)部卻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塊好地方,假如劉備能占領(lǐng)此地,便能促成帝業(yè)。在這之后,“天府”一詞便成了歷代文人學(xué)者筆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詞,進而譽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另外四川還被稱為“蜀”,關(guān)于蜀的來歷,史料中記載:蜀就是蠶,因為傳說中蜀國早稱王的人叫蠶從,再聯(lián)系到四川養(yǎng)蠶業(yè)發(fā)展早,所以,現(xiàn)在也稱四川為“蜀”。那么“四川”這個名字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它又是什么時候開始用的呢?在宋朝時,宋真宗對行政區(qū)作調(diào)整,將川陜路一分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陜四路”,簡稱“四川路”,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來。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積12.39萬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轄8區(qū)12市縣。
至今為止,在史料中有所記載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據(jù)史書記載,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戰(zhàn)國前期的開明王朝,當(dāng)時的開明氏九世將國都由樊鄉(xiāng)(雙流)遷到還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經(jīng)過,以“周太王從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為成都。
公元311年,秦國丞相張儀率大軍消滅了開明氏的蜀國。秦惠王改蜀國為郡,命張若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據(jù)《華陽國志》記載,當(dāng)時張若、張儀所筑的秦城,周圍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倉庫,城墻上筑有哨所、箭樓,城內(nèi)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兩部分,太城在東,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龜城的別稱,早源于揚雄的《蜀本記》,本中記載:“秦相張公子所筑成都,屢有頹壞,有龜行于此,巫師言依龜行跡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時趙汴做出了科學(xué)的解釋,指出張若所筑城墻亦順江之勢,因成都地勢偏東北,所以所修建筑都為順勢而建。從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還是偏向東北方的。
西漢時,成都織綿業(yè)相當(dāng)發(fā)達,成為官府稅收中的重要來源,為了便于管理,漢王朝特在此設(shè)立官員專門管理織綿,所以成都又被稱之為“錦官城”,簡稱“錦城”。
五代后期,蜀國皇帝孟昶(chang)偏愛芙蓉,命百姓在城內(nèi)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開之際,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觀賞,有一年在賞花時曾感嘆地說:“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簡稱“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樹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銀杏樹。
除以上所說的龜城、錦城、蓉城外,成都歷史上還被稱為“車官城、羊馬城和羅城”,這些別名都與成都當(dāng)時的社會發(fā)展有所聯(lián)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與行業(yè)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從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這條街上哪種行業(yè)居多。比如:打金街、鑼鍋巷、金絲街、棉花街、署襪街、染房街、漿洗街、煙袋巷、石灰街、鹽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騾馬市等等。像這樣的街產(chǎn)數(shù)不勝數(shù)。
成都,自古民風(fēng)淳樸,一年四季時節(jié)不斷,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很多,如元宵節(jié)的燈會,二月的青羊?qū)m花會,三月的龍泉桃花會,四月的彭洲牡丹會,八月的新都桂花會和十月的菊展等等。這些盛會,物資交流,名小吃展銷和民間戲曲演出結(jié)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業(yè)繁華,二十一世紀到來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國家的西部大開發(f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成都,必將更加美麗,更加繁華。
第五篇:四川導(dǎo)游詞
中國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國時代是其中很短卻又很精彩的一段。歷史學(xué)家認為,三國時代僅45年,是從曹魏取代漢朝到司馬氏取代魏建立晉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則認為應(yīng)從漢末黃巾農(nóng)民起義至三家歸晉(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國時代的得名,是因當(dāng)時神州大地上并存著三個地方政權(quán)。這三個政權(quán)是: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的魏國,占據(jù)黃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陽;孫權(quán)建立的吳國,占據(jù)長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劉備建立的蜀國,占據(jù)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生前封武鄉(xiāng)侯,死后溢號忠武侯,后人便尊稱他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時,已經(jīng)沒有資料可考了。但從杜甫《蜀相》詩的描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來推斷,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經(jīng)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時代,這里分別有武侯祠和劉備廟;明代初年,祠廟合并為一;明末,祠廟毀于戰(zhàn)亂。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舊址上重建的。
大門懸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
漢,是劉備政權(quán)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死后的'溢號。匾額說明,這里是祭祀蜀國皇帝劉備的廟宇。既然如此,人們?yōu)槭裁从址Q之為武侯祠呢?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一首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說,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尊臣卑的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名稱了。
從大門左側(cè)簡介和平面示意圖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有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西側(cè)為劉備陵園。祠內(nèi)有蜀漢歷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塊,匾聯(lián)60多幅,鼎、爐、鐘、鼓10余件。因此,確切地講,武侯祠應(yīng)該稱作蜀國君臣紀念堂。它是研究蜀漢歷史的一座博物館。
三絕碑
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cè),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一通為明代刻建,一通為唐代刻建。
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情況;明碑著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
這通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tǒng)一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之兄。名工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二門內(nèi)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cè)偏殿,分別供奉著關(guān)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天平冕冠,身著黃袍,手捧朝天圭玉,寬面大耳,神態(tài)靜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璽,一捧寶劍。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guān)羽、張飛等人參加鎮(zhèn)壓黃巾農(nóng)民起義,后來在軍閥混戰(zhàn)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于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zhàn)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后依附于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為軍師,赤壁大戰(zhàn)后,勢力才得到發(fā)展。劉備胸懷大志,注重信義,待人寬厚。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zhàn),最后占據(jù)益州,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為奪回荊州,替關(guān)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jié)果,劉備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羞憤病死于白帝城(奉節(jié))。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斗)和國事托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托孤”。
在劉備像東側(cè),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zhàn),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后,先殺妻子,而后自殺。他的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后人頌揚。劉備像西側(cè)原有劉禪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業(yè),投降了魏國,當(dāng)上安樂公后“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正殿的兩壁,懸掛著木刻的《先主傳》、《后主傳》,傳文錄自陳壽史書《三國志》。蜀國的興亡,可從劉備、劉禪傳中了解始末。東偏殿內(nèi)是關(guān)羽及其子關(guān)平、關(guān)興、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guān)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紅臉,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瞇半閉,美髯垂胸,身著金袍,手執(zhí)象簡,一付帝王打扮神靈面孔。
關(guān)羽(?一219),字云長。他與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的猛將,號稱“熊虎之將”。他倆與劉備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園三結(jié)義”的故事。關(guān)羽曾被曹操俘獲,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攏下,仍然效忠劉備。劉備得荊州后委任關(guān)羽鎮(zhèn)守。在荊州,他曾發(fā)動攻勢,水淹襄樊,活捉曹軍大將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最后,因驕傲輕敵,被東吳將領(lǐng)呂蒙偷襲,與關(guān)平、趙累等人同時遇害,丟失了荊州。陳壽《三國志》評論他“傲大夫而親士卒”,傲慢輕敵是導(dǎo)致他失敗和被殺的重要原因。歷代統(tǒng)治者對關(guān)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義”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為王,到了明清時代,加封為關(guān)圣大帝,詔令全國各地修廟祭祀。因此,這里的關(guān)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