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江西井岡山導游詞》,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江西井岡山導游詞》。
名稱來歷
“井岡山”這個名稱的由來在當地有這么一種說法:清朝初年,有位姓藍名子希的人,為避戰(zhàn)亂,遷徙到五指峰下一塊小平地安家立寨。由于這里四面環(huán)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條小溪流過,客籍人稱溪為“江”,遂名此地為“井江”。因村莊依山向江建造,這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后因客籍人口音“江”與“崗”諧音,又把這個村子稱為“井崗山村”。爾后又有黃氏遷居此地,居住了一段時間后,覺得村子不是建造在山頭上,而是建在山腳下,就把“井崗山村”的“崗”字去掉了“山”字,稱作“井岡山村”。于是便有了“井岡山”這個地名,五指峰也就被稱為“井岡山主峰”。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chuàng)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干群關系;五是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岡山斗爭革命舊址遺跡達100多處,其中21處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被列為市級文明保護單位。因此,井岡山作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課堂。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到井岡山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精神畫傳
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上,井岡山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毛澤東和他的戰(zhàn)友們在開辟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通過艱苦實踐,摸索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明確了“支部建在連上”、“執(zhí)行三大任務”的重要制度;制定了人民軍隊必須遵奉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經過充實,完善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至今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每個成員的行動準則。但由于種.種原因,井岡山斗爭留下的文獻不多,親歷者們撰寫的回憶文章也不多。這就使得有關井岡山的記載,顯得比較單薄,尤其缺少鮮活、生動、有血有肉的情節(jié)。
有鑒于此,井岡山斗爭親歷者們的后代——陳毅之子陳昊蘇、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彭德懷的侄女彭鋼、粟裕之子粟戎生、黃克誠之子黃煦、譚政之子譚競先等90余人,約定各自執(zhí)筆為文,記述前輩在井岡山的經歷,并附以家中珍藏多年的照片,合為一冊圖文并茂的《井岡情懷》畫傳,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井岡情懷》畫傳的作者中,除了開國元勛和將帥的后代以外,還包括犧牲在井岡山或是被錯殺于井岡山的先烈的親屬。包括陳毅安的兒子、何挺穎的侄子,王佐、袁文才的重孫和孫子等。讀他們的文章,能夠使我們對井岡山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產生進一步的領悟。主編王太和與編委會成員們的設想是:這本畫傳要為讀者提供從別的書中讀不到的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及在紀念館、展覽館里也難得一見的歷史圖片。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畫傳書稿在短時間內寫就、編成,共收文章104篇,錄入圖片900余幅。黨史界和軍史界將井岡山精神的主要內容歸納為6句話,即:“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井岡情懷》畫傳用一段段經歷、一個個故事詮釋了井岡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