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天壇祈年殿導游詞范文(優(yōu)秀范文五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天壇祈年殿導游詞范文(優(yōu)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北京天壇導游詞
游客們:
你們好!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游,我叫王又立,大家可以叫我王導。今天我要陪伴大家共同游覽西藏的布達拉宮,下面由我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建于公元7世紀,建造了999間房屋,現(xiàn)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有13層,高115米。它下面是瑪布日山,傳說是當時吐蕃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的。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滅亡之后,古老的'宮堡也大部分被毀于戰(zhàn)火。直到公元17世紀,五世dalai建立噶丹頗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為地方教首領后,才開始了重建布達拉宮,時年為公園1645年。以后歷代dalai又相繼擴建,才成就了布達拉宮今天這樣的規(guī)模。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應該大體明白布達拉宮了吧!現(xiàn)在是上午9時整,兩小時候到布達拉宮旅館見,請不要違反游園規(guī)定,同時希望你們能在旅途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第二篇:關于天壇的導游詞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我叫,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導游。現(xiàn)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天壇的路上,在這里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登的地方。它的嚴謹?shù)慕ㄖ季郑嫣氐慕ㄖY構,瑰麗的建筑裝飾,被認為是我國現(xiàn)存的一組最精致、最美麗的古建筑群。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jīng)到了天壇公園,請大家跟我出發(fā)吧!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徑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換藍瓦金頂。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焚燒。因楹柱為檀香木,香飄數(shù)里!
下面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始建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繞以紅色宮墻。子墻內(nèi)部各有一大門,每座門上題有滿漢合壁門額。內(nèi)中央處,就是祭天臺(也叫拜天臺),即圓丘臺。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從我們進入天壇,到處樹木蔥郁,尤其在南北軸線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參天,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好了,我的介紹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參觀。
第三篇:天壇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這天,我們要瀏覽的是舉世聞名的天壇。
天壇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天北京城內(nèi)崇文區(qū)永定門大街東側,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壇、皇穹宇,改稱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壇由圜丘、祈谷兩壇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壇,壇北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處。東西各有配殿5間,周圍有圓形圍墻環(huán)繞,墻壁面平整光滑,聲波可由墻壁傳遞,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參觀的.是祈谷壇,這個大門稱祈年門,門北為壇,上層壇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徑32.72米。殿內(nèi)設雕龍寶座,是祭祀時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還有皇乾殿,是祈谷壇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天壇經(jīng)多次維修,今已成為天壇公園,其龐大而獨特的建筑藝術,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極高的聲譽。
第四篇:關于天壇的導游詞
題一:天壇概況及祈谷壇建筑群(歷史沿革;天壇布局的特點;丹陛橋;祈谷壇建筑群;七星石)
各位考官,今天很榮幸的成為你們的向?qū)?,今天將由我?guī)ьI兩位老師參觀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形制最完備的古代祭壇建筑船。――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正陽門東南側,它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天壇占地面積273公頃,其中林地占163公頃,草坪占10余公頃,天壇原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這里舉行過祭祀大典654次。
初建時,這組建筑不僅祭天而且祀地,稱天地壇。大明嘉靖九年(公元1 530年)5月下詔,將天地合祀改為天地分祀,建圜丘于南部,名天壇;建方澤于北郊,名地壇;又在東郊建朝日壇,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壇,以祭月。嘉靖帝還要求將這些改變“著載會要,勿得混稱”,天壇由此得名。從此天地分祭,正式命名位天壇,原大祀殿廢止不用。嘉靖二十二年在大祀殿原址建新殿,更名為大亨殿。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祈谷壇大亨殿為祈年殿,祈年殿琉璃瓦就此俱改為藍色,以象征天。
歷代封建皇帝對祭天活動都極為重視,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第一次是在農(nóng)歷正月十五,至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祀“皇天上帝“保佑五谷豐登,為百谷祈求膏雨。第二次是在冬至日,至圜丘壇稟告五谷業(yè)已豐收,感謝天帝的保佑之恩。此外,如逢夏日旱情,則在圜丘壇臨時舉辦“常雩禮”或“大雩禮”等求雨祭祀活動。每次祭天典禮都非常隆重,以表示皇帝對天帝的虔誠與尊崇,從而達到其愚弄人民,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目韻。
(天壇布局的特點)
天壇整個建筑布局呈“回”字,分為內(nèi)外壇兩大部分,各有壇墻圍括。內(nèi)外壇北端的圍墻高大,均呈半圓形;南邊的圍墻較矮而呈方形,這種北圓南方的建筑形式,象征我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天壇的布局特點可以用“一,三,五,七,九”這樣一組數(shù)字來概括。
“一”:一條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上分布著天壇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別是昭亨門一圜丘壇――皇穹宇――成貞門――丹陛橋――南磚門――祈年門------祈年殿一皇乾殿一北天門。
“三”:三道壇墻。分別為外壇墻,內(nèi)壇墻和分隔圜丘壇與祈谷壇之間的東西向壇墻。
“五”:五組主要建筑。分別為圜丘壇建筑群,祈谷壇建筑群,齋宮建筑群,神樂署(專門演習祭天樂舞的場所)和犧牲所建筑群(明清兩代精養(yǎng)祭祀犧牲的場所)
“七”:指祈谷壇東側的七星石。祈谷壇長廊東南方有八塊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鑿得山形圖案,稱七星石。
“九”指原天壇的九座壇門。外壇墻兩座,西側北面祈谷壇門及南面的圜丘壇門,圜丘壇周圍四座,分別為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成貞門。祈谷壇東,西,北三座,分別為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
(丹陛橋)
我們從天壇南門進入,游覽過圜丘壇和皇穹宇后,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寬敞的大道就是丹陛橋。丹陛橋是連接天壇南端圜丘壇和北端祈谷壇兩大建筑群的重要軸線。橋長360米(108丈),寬29.4米,路面中為“神道”,東為“御道”,西為“王道”。之所以稱之為“橋”,有兩種說法:一說大道南低北高,步步上升,意為與天相接,故稱“橋”,二說因橋下建有進牲的通道,與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體交叉,故稱“橋”。
丹陛橋下這一東西走向的券洞,叫進牲門。牲畜從養(yǎng)生所到宰牲亭,由此門通過,凡經(jīng)此門,再無生還可能,故俗稱“鬼門關”。
祈谷壇具服臺位于丹陛橋北端東側,坐東朝西,是一圍以漢白玉石欄的方形磚臺。考試大整理每年祭祀,皇帝從齋宮先至此更衣盥洗,然后小坐待祀典。祈谷典禮結束后,再來此更衣,返回紫禁城。
(祈谷壇)
位于丹陛橋北端的就是祈谷壇了。祈谷壇是一座三層,八出陛的漢白玉圓壇,其南北正中臺階丹上均雕刻著龍鳳呈祥的主題浮雕,三層漢白玉石欄板圍繞之上的就是綺麗壯美的祈年殿了。
祈年殿建在祈谷壇上,上殿下壇,為仿明堂建筑。祈年殿的“祈”為祈禱,“年”為谷子成熟,意為祈禱有個好年景。大殿高32米,殿頂為圓形三重檐攢尖頂,頂部為鎏金寶頂。明代為三色琉璃瓦頂,清乾隆年間將其全部換成天青色琉璃瓦,以象征“天”。
祈年殿以28根落地柱環(huán)繞支撐,形成內(nèi)中外三個環(huán)柱網(wǎng)。內(nèi)圈為四根龍井柱,其東方柱間代表春季,南方柱間代表夏季,西方柱間代表秋季,北方柱間代表冬季;中間12根金柱分隔在l2個位置,代表一年12個月;12根金柱的柱位加上柱間隔成的12個空間,代表一年的24個節(jié)氣;外圈12根檐柱分隔的12個空間,代表一天的l2個時辰。
祈谷壇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場所。其祭司對象位次與圜丘壇第一層相同,但無幄,無從位,儀式過程與圜丘壇祭天相似。祈年門外東南側有燔柴爐,瘞坎,望燎位各1,燎爐8只,用途與圜丘壇設置相同。
在祈年殿東門外有一條連檐通脊的曲廊,稱為“長廊”。長廊共72間,又稱七十二連房。它使祈年殿與神廚,神庫相連,是祭祀時往上運送祭品的通道。長廊東端是宰牲亭,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祭祀時宰殺犧牲的地方。
位于祈谷壇北側的是皇乾殿,初建時為天地壇的天庫,用于存放祭祀天地的神牌。天地分祭后此處專門存放祈谷大殿所需的神牌。
(七星石)
祈谷壇長廊東南方有八塊大青石,石上有人工雕鑿的山形圖案,稱七星石。在此放置七星石的說法有二:一說七星石代表北斗七星。明嘉靖時,有道士稱大祀殿(祈年殿)東南方空曠,不利于皇權的鞏固和皇帝的長壽。于是設置了象征北斗七星的七塊青石。另一種說法:七星石代表東岳泰山七峰。至于七星石東北方位的小青石,是因為清朝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山脈地絡,認定泰山發(fā)脈于東北長白山,而后增置的。
第五篇:天壇導游詞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常舒升,大家可以叫我小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以前皇帝拜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的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座用于祭天的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在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nèi)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xiàn)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nèi)圓,符合天圓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xiàn)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聲音非常洪亮,而且現(xiàn)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可以體驗一下這神奇的效果,也像當年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的美好的愿望。我們繼續(xù)往里走,也許您剛才就已經(jīng)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像北京的一個天然氧吧。而在這許多的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外的這棵九龍柏,樹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他九龍柏一點也不過分。
中國古代有正式的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20xx年,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天地建筑在帝王都城建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后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天壇建于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與嘉靖十三年,改成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建改建后,才形成現(xiàn)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朋友們,我就講到這了,下面的兩個小時由大家自己游玩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刻亂畫等現(xiàn)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