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新疆導游詞(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新疆導游詞(大全)》。
第一篇:新疆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著占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里,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幾天的游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跡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嘆不已。
地理概況
游客們,新疆神奇在哪里?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新疆,南與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
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和昆侖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總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qū)面積的總和。
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新疆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遼闊,交通發(fā)達,歷史上曾是眾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著遠親關系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新疆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新疆和內地關系貢獻最大的要數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后又派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并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時間里,無數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著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yè)通道。伴隨著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制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和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聯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后,絲路交通維續(xù)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qū),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蔥嶺,推進到了中亞,新疆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新疆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準噶爾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新疆復歸統(tǒng)一。
旅游資源
各位游客,在初步了解了新疆的地理和歷史后,我們再來談談新疆的旅游資源。新疆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按其特色分類,可有以下五種游法:
一是“絲路古道游”。絲綢之路因特有的文化遺產而名揚四海,成為新疆旅游業(yè)的`一張王牌。在新疆境內,絲綢之路被分為南、中、北三條道路。三條道路中最具魅力的當數吐魯番、樓蘭、庫車、喀什等地,它們有著特殊的地理位置,都是交通樞紐。
二是“沙漠探險游”。新疆擁有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里,因此沙漠旅游成了新疆的特色旅游項目。沙漠旅游的升溫與沙漠探險及其人文色彩不無關系。居住在沙漠腹地的克里雅人、牙通古斯人,至今過著原始淳樸、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的純凈笑容和柳條夯成的簡易居室,給干旱的沙漠帶來了人性的美麗光芒。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沙漠旅游的文化內涵,也使我們有了造訪和體驗的理由。
三是“草原游牧游”。新疆的天然草原約為8000萬公頃(合12億畝),其中可利用的為5000余萬公頃,占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的26.8%,僅次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居全國第二位。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為新疆發(fā)展草原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草原上生長著早熟禾、紫孤茅、看麥娘、鵝冠草,曠野萬里,碧草連天。草原之旅,還可欣賞馬術表演、叼羊表演、江格爾表演等,可參加騎駱駝比賽,讓人充分領略草原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四是“原始生態(tài)游”。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疆已建立了16個自然保護區(qū),面積達22450多平方公里。計劃建立的尚有12個,其數目之多,面積之廣,居全國之冠。素有“塞外江南”美譽的伊犁,現有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其數量約占新疆自然保護區(q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喀納斯湖最有代表性,其中鐘林組織的新疆浪漫六日游(馬背4日)是最著名的品牌?!捌娼^仙境”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疊峙,松樺蔥郁,果樹叢生,被稱為“伊犁第一景”。位于鞏留縣城外的恰西風景區(qū)被譽為“人間天堂”,那里山青水碧,鳥語花香。
五是“民俗風情游”。新疆的民族風情是奇異誘人的,13個主要民族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競技與游戲活動。賽馬是哈薩克、蒙古等民族酷愛的體育活動;叼羊也是這些民族熱愛的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姑娘追”是哈薩 克人特有的民間馬上活動,它既展示了青年男女們精湛的騎術和健壯的體魄,又抒發(fā)和傳遞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新疆各族人民在飲食上也各有特色,馕、抓飯、烤羊肉等更是成為新疆食品的精華和標志,它們與新疆許多名勝古跡一樣吸引著中外游客。新疆的民族手工藝品也不下百余種,其中寶石首飾、玉石雕飾、地毯、民族樂器、維吾爾族花帽、英吉沙小刀、仿古土陶等,最受游客青睞。
今日交通
今天的新疆,交通十分便捷。航空方面,新疆目前是中國航線最長、航站最多的一個省區(qū)。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航空 運輸網,連接天山南北十余座重要城鎮(zhèn)。快捷便利的航班,可以在幾小時之內完成古人數月乃至一年的艱苦旅程。鐵路方面,40年來新疆已建成三條鐵路。它們是:蘭新鐵路(蘭州至烏魯木齊),1962年通車,全長1892公里;南疆鐵路(吐魯番經庫爾勒至喀什),分兩段實施通車,全長1446.37公里;蘭新鐵路西段(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全長460公里,1991年2月通車。公路方面,新疆已建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以烏魯木齊為起點的主干公路達數十條之多。
各位游客,聽了我以上的介紹,想必您對新疆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吧。這僅僅是新疆的過去和現在。未來的新疆,在“西部大開發(fā)”的戰(zhàn)略目標實施中,還會發(fā)生更大的變化,到那時大家再踏上這片廣衰的土地,和這里的各族人民歡聚一堂, 一定會由衷唱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時代新曲。
謝謝大家!
第二篇:新疆風景導游詞
阿爾泰山,蒙語的意思是“金山”。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到俄羅斯境內,長約2000公里,山中有現代冰川。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分布顯著,森林和礦藏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一條條河流,潺潺流淌,滋潤著面積廣闊的森林。
有諺語稱道“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這正是說明了阿爾泰山的金礦豐富。她穿越中、哈、俄、蒙四國邊境,全長達到2000多公里。阿爾泰山雨雪豐富,森林密布,草原繁茂。冬季,這里一片冰雪世界,有著開展雪上運動的絕佳場所;夏季,氣候涼爽宜人,連綿的綠色森林,一望無際的碧綠草原,再加上一片片花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這里是生態(tài)旅游和度假療養(yǎng)的好地方,歡迎您來。
第三篇:新疆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游客:
眾所周知,全國最熱點的地方是吐魯番,而吐魯番最熱的是方當推火焰山?;纳蕉d嶺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達47.8℃以上。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煙云繚繞,十分壯觀。
火焰山的得名→山體特色
游客們,透過車窗,我們看到前方那座東西,猶如火龍橫臥在吐魯番盆地中央的赫紅色山體就是焰山。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于其外觀形態(tài)。瞧!火焰山基巖裸露,赤褐色的砂巖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發(fā)光,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宛如萬道烈焰熊熊燃燒,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火焰山在古書上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中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唐代詩人岑參次經過火焰山,寫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鹕綕M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詩句。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一片青 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梢苑Q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為831.7米。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于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體處,卻隱藏著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有葡萄溝、吐峪溝、桃兒溝、木頭溝、勝金口峽谷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回,瓜果飄香,花木蔥蘢,景色迷人,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觀察點勝金口
或許有的游客會問:火焰山是怎樣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要追溯到1.4億年前,當時由于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出現短小的褶皺,地殼發(fā)生變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后,逐漸形成了山脈的雛形。此后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加上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就呈現出如今的地質形狀。
游客們,前面就是觀察火焰山構造的最佳位置勝金口,請各位下車,在有火焰山標志的石座前攝影留念,然后再聽我講解。
勝金口西距吐魯番市30公里,連接新疆與內地的312國道,依傍木頭溝河橫切火焰山而過。勝金口山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于勝金口的名字,還有這么一段來歷:從前當地的老百姓把勝金口叫做滲盡口,那是因為木頭溝河水流出天山后,越來越少,到了勝金口一帶的戈壁灘,河水幾乎滲得干干凈凈,因此稱它為滲盡口。后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諧音改名為勝金口,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游客們,火焰山的得名,不僅由于它獨特的外觀構造,其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也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西游記》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智斗鐵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游記》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里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述雖系夸張,但四季皆熱、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征,與火焰山的實際狀況完全吻合,可見作者不是憑空臆造的。
在老百姓的眼里,善是最高的美,因而發(fā)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結局仍是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這在維吾爾族民間傳說中有了詳盡的表述。相傳在很早以前,天山深處有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為此人們惶恐不安。當地的最高首領決心為民除害,屠殺惡龍,于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zhàn),哈拉和卓揮劍力劈惡龍,終于將惡龍制服,惡龍受傷后沿山旋轉,整座山脈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因此,維吾爾人便把此山叫做紅山。
美好的傳說,深刻的含義,令人遐想。游客們,當我們面對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遙想,一定會覺得火焰山的奇景賞不夠,火焰山的故事聽不完。為使大家不留下遺憾,接下去游覽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景點,都要從火焰山旁經過,因此我們可以從不同方位充分觀賞到火焰山的奇姿異彩。但愿火焰山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第四篇:新疆導游詞
各位旅客:
大家好!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這句精當、貼切的贊語,隨著西部打開發(fā)的聲浪不徑而走,傳遍五湖四海。它說出了所有來疆客人的共同感受,也說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自豪之情。
伊犁確實很美。它美的獨特,美得不同凡響,連滋養(yǎng)它的伊犁河也是悠悠然向西流的。伊犁是中亞腹地一個溫馨綠島,是遙遠西陲一方天賜寶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開放的江南……,少有這樣鮮亮的藍天碧野;少見高山下的萬頃良田!在這里,雪山長河落日映襯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牛羊氈房牧場與現代城鎮(zhèn)疊合在同一個畫面……
伊犁沒,美就美在幅原遼闊面積大
伊犁位于祖國西北邊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轄八縣一市,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209萬,地區(qū)行政公署設在“花都”伊寧市,這里是北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伊犁地區(qū)為天山各支脈環(huán)繞分隔,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異的自然景觀。這里地處中亞腹地,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要沖,東西文化薈萃,加之民族眾多,具有濃郁的民風民俗,形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
這里降水充沛,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資源雄厚,物產富。伊犁地區(qū)北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東北與塔城地區(qū)的烏蘇市相連,東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毗鄰,南和阿克蘇地區(qū)的拜城、溫宿縣連接,西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界,邊境線長421公里。
伊犁美,美就美在民族風情特色濃
這里的居民有40多個民族成份。主要有漢、哈薩克、維吾爾、蒙古、錫伯、滿、回、俄羅斯等13個民族。這么多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組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民間風情畫。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強悍、驚險的哈薩克叼羊、賽馬、姑娘追;也可以看到歡快、風趣的維吾爾“麥西來甫”。你可以聽到深情優(yōu)美的回族“花兒”;也可以欣賞到錫伯族弓箭手百步穿楊的風采。你可以走進哈薩克氈房去作客。你可以去維吾爾農家看他們的藍馬車迎新娘,你可以吃一吃這里香噴噴的抓飯、抓肉,嘗一嘗鮮嫩爽口的烤全羊……
伊犁美,美還美在歷史久遠源頭長
這里是漢武帝吟詩贊頌的“西極天馬”(今天的伊犁馬)故鄉(xiāng),是“烏孫國”故地,是漢朝使節(jié)張騫率300人使團到達的地方。公元前108年,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遠嫁烏孫王,播下了民族親情的種子。隨她后來的解憂公主,在這里嫁給軍須靡,翁歸靡,泥靡三代烏孫君王,一共生活了五十多年。這里是中國最早的“軍墾”地,是成吉思汗西征集結大軍的地方。這里曾收留過林則徐、鄧廷楨這樣的名士,也曾留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這里“下放勞動”的足跡,據考證,伊犁河谷還是母系社會“西王母之都”。
伊犁美,美更美在觀光旅游景點多
賽里木湖,伊犁之行第一站。藍藍的湖水,藍藍的天,雪山環(huán)抱,白云千載空悠悠。
果子溝,山路十八盤,層林疊嶂,瀑布泉涌,一步一景。
伊犁河大橋,碧水西去,一橋橫跨。河岸有青青白楊林,有漂亮舒適的渡假村。
不消說還該去唐布拉、那拉提、喀什河次生林,拜偈一下草原石人、高山巖畫,親睹一番“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恰西秋景。
還應去看霍爾果斯國門、林則徐紀念館、吐虎魯克陵寢、特克斯八卦城,最好再去昭蘇一瞻乾隆賜字的格登碑,去夏塔一覽駿馬馳騁的牧場風光。
如果有興趣,還可去看看可克達拉的葡萄莊園,走進《草原之夜》的迷人意境,坐一坐鄉(xiāng)道上被稱作“馬的”的藍馬車。
位于古絲綢之路的伊犁,有看不完的美景、聽不完人文故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據統(tǒng)計,中國旅游資源68種基本類型中,伊犁擁有53種。伊犁美,美麗風采迎嘉賓。
謝謝大家!
第五篇:新疆旅游景點的導游詞
吐魯番的石窟寺群多達十余處,合稱高昌石窟,和新疆的龜茲石窟,以敦煌石窟、云崗龍門石窟為代表的中原石窟,及印度最大的石窟遺址阿旃陀石窟齊名,高昌石窟是世界佛教石窟藝術的四支代表之一。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現存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它曾經是高昌回鶻國的王家寺院。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區(qū)東北約40公里的火焰山峽谷木頭溝河西岸。
“柏孜克里克”在維吾爾語中有“山腰”之意??呷荷⒉荚诤庸任靼都s一公里范圍內的斷崖上,分三層修建,現存洞窟83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保存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孜克里克石窟群始鑿于麴氏高昌國〔499―640年〕時期。其中18、29、48號洞窟屬于這一時期。18號洞窟為中心柱式大型洞窟,是該窟群現存能看清壁畫內內容最早的一洞窟,前室及甬道和隧道下部在高昌回鶻國前期重新修繪,僅隧道上部和頂部完整地保存了早期壁畫內容,即繪斗四式平基圖案,側壁繪著圓領通肩式袈裟的千佛,兩手在腹前相握的手勢有別,頂部和側壁交界以寫實的手法,仿木結構繪出檁、枋等形象逼真。
在歷經了麴氏高昌王國的發(fā)展之后,柏致克里克在唐西州時期名叫“寧戎寺”,是新疆地區(qū)重要的佛寺中心,久負勝名。北庭大都護楊襲古曾重修寺院,從這一事實說明,柏孜克里克石窟在當時已發(fā)展成為西庭地區(qū)的一處佛教圣地。屬于這時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號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十一世紀以后重新修繪的,這一時期壁畫題材主要是發(fā)源于中原地區(qū)的大型經變畫。盛唐的新畫風進入了高昌石窟,將用線造型的藝術技巧推向高峰,畫面線條簡潔流暢,剛勁有力,寥寥數筆,形神兼?zhèn)洹?/p>
高昌回鶻國時期,寧戎寺成為王家寺院,歷代高昌王大都在此建有洞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以高昌回鶻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屬于這一時期比較典型的洞窟有14、20、31、33、39、41、82等窟。壁畫題材比以前更豐富,有諸佛,千資百態(tài)的各種菩薩像、大型經變畫、說法圖、千佛洞、供養(yǎng)菩薩行列,天龍八部、四大天王像、供養(yǎng)人和供養(yǎng)比丘像及各種裝飾圖案,并出現了反映釋尊前生無數世誠心供佛,終于自身成佛的本生因緣故事,塑繪結合的“鹿野苑初轉法”以及密都諸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