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亚州Av片在线劲爆看,精品国产sm全部网站

        同里導游詞(范文三篇)

        發(fā)布時間:2022-03-21 14:25:56

        • 文檔來源:用戶上傳
        • 文檔格式:WORD文檔
        • 文檔分類:導游詞
        • 點擊下載本文

        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同里導游詞(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同里導游詞(范文三篇)》。

        第一篇:同里導游詞

        同里退思園,是 蘇州園林散落在江南古鎮(zhèn)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蚴乔缣禧惾栈蚴羌氂昝增嵟不湍心境独步幼暟中n能启发逯O搿⒘萌飼樗嫉哪謁暮蕩湍趾煲霍湊飭剿掖恕

        棲泊在中庭的一艘有頭無尾的船型建筑就是旱 船,船兩側有高大的 白玉蘭和 廣玉蘭各一棵。據說這樹是主人任蘭生當年造園時親手所植,其意園主名有“蘭”字,與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異曲同工。再者是園主當時心境所至,身為 朝廷三品重臣,無數(shù)次奔走于黃河水患堤岸、解囊賑災,遭人彈劾返鄉(xiāng)“退思”,為證明自己做官的清白和心地無私的廣博,“白”和“廣”就不失是園主向 朝廷、向世人隱喻的一種吶喊。

        挑一個 晴天麗日的下午,在這旱船里消暑納涼,那是最愜意不過的事情。因旱船四周的窗或門都是用活絡榫頭相配,可啟可卸。兩棵高大的玉蘭樹把整個船身蔽護在了綠蔭之下,窗門外無處不是綠幽幽、翠瑩瑩的。特別是船的正前方,配以由假山、小樹和奇 花異 草等組成的景致,若佇立船頭,給人的是種行舟歸岸的踏實感覺。這不正是一位半生仕途、疲憊歸鄉(xiāng)老人所渴求的安寧與慰藉嗎?旱船兩側分別是坐春望月樓男女賓朋的臥室和冬景“松竹梅”歲寒三友茶客室,這印證著園主待客的周全和熱忱。

        園占地僅九畝八分,既間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 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退思園布局獨特,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并以池為中心,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 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名郎之感。退思園因地形所限,更因園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規(guī),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宅分外宅、內宅,外宅有 轎廳、花廳、正廳三進。轎廳、 花廳為一般作接客停轎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貴賓來臨之時,則開正廳,以示隆重。正廳兩側原有"欽賜 內閣學士、""鳳潁六泗兵備道"、"肅靜"、"回避"四塊執(zhí)事牌,重門洞開,莊重肅穆,令人望而卻步。

        退思園住宅分內外兩部分。外宅三進――轎廳(門廳)、 茶廳、正廳,沿軸線布置,等級分明。外宅主要用于會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禮。內宅建有南北兩幢五樓五底的跑 馬樓,名日“畹多樓”,樓間由雙重廊貫通。廊下設梯,既遮風雨,又主仆分開。內、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緊湊。

        中庭為住宅的結尾,也是住宅向花園的過渡。庭院以“坐 春望月樓”為主體,樓的東部延伸至花園部分,設一不規(guī)則的五角形樓閣,名為“攬勝閣”。樓前置一旱 船,船頭向東,直向“云煙鎖鑰”月洞門,宛如待航之舟,將游人引向東部花園。庭前植 香樟、 玉蘭,蒼勁古樸。小院所用筆墨不多,卻引人入勝,銜接自然,為花園起到絕好的鋪墊作用。

        退思園的花園以 水為中心,建筑、假山沿水邊布置,建筑多貼水而筑,突出了水面的汪洋之勢,故有“貼水園”的美稱。退思園水面處理獨到之處就是水與建筑的緊密、貼進,整個園子象浮在水上,與其他 園林相比,平添一分動感。“退思草堂”是 花園的主景建筑,草堂樸素淡雅,不求華麗,無論是門窗裝飾,還是家具陳設,處處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這在園林建筑中是少見的。退思草堂坐北朝甫,隔池與苑雨生涼、 天橋、辛臺和鬧紅一舸相對。與草堂相連的是環(huán)水池而筑的“九曲回廊”。此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而墻上的漏花窗刻“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詩句,借以寄托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這種將詩句制作于漏花窗上的做法,在蘇州園林中僅此一例。

        “鬧紅一舸”為一船舫形建筑,船頭采用懸山形式,屋頂榜口稍低;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艙地坪緊貼水酉。 水穿石隙,潺流不絕,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 船頭紅 魚游動,點明“鬧紅”之趣。退思國有兩處船肪建筑,一個在池中,另一個在旱院中庭。我國 古代江南水鄉(xiāng),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園林的石舫、旱船自然是寄情于水、寄情于船的象征,這是一種水鄉(xiāng) 文化的特征。

        “菰雨生涼”是一處臨水小軒,位于水池東南。軒面水開四扇長窗,軒內隔屏正中置大鏡一面,鏡前設一小榻,夏日臥于榻上,背后的鏡里反映出池中一片蓮荷,仿佛置身于 荷花叢中。以鏡面擴大園林空間是 蘇州園林中常見的手法,而此處運用之巧妙,真可謂獨具匠心。

        退思園的 水面較開闊,而園內建筑體量均較小巧,處理不好則有散、亂之感。要解決這個問題,建筑的單體組合、臨水立面的變化以及建筑與水的進退關系,都必須處理好。退思園水池甫岸就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甫岸的“辛臺”是一幢二層小樓,與“菰雨生涼”相隔一段距離,無論從空間比例上,還是立面變化上看,均略顯不足,但通過“ 天橋”將兩者連接后,即變成一組活潑的建筑群。“天橋”為二層樓廊,與園西北部的“攬勝閣”遙相呼應,兩處均為欣賞退思園全景的最佳處。

        退思園全國布局緊湊,一氣呵成,有序幕,有 高潮。跌宕起伏,象一曲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樂章。

        第二篇: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

        同里鎮(zhèn),位于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同里距蘇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為江南六大著名水鄉(xiāng)之一,面積33公頃,為五個湖泊環(huán)抱,由網狀河流將鎮(zhèn)區(qū)分割成七個島。古鎮(zhèn)風景優(yōu)美,鎮(zhèn)外四面環(huán)水。同里連同周莊、甪直三個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也已經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名單。出國留學網為您編輯整理同理古鎮(zhèn)導游詞,歡迎閱讀。

        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同里游覽。

        大家看到的牌樓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鎮(zhèn)眾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先生題寫。

        走過三元橋,我們就進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鎮(zhèn)史的同里古鎮(zhèn)區(qū)。根據清嘉慶年間的《同里志》記載,同里“唐初名銅,宋改為同。舊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為同里”。而改富土為同里則另有一個民間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浙江富陽一帶災荒不斷,不少人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里墾荒種地。辛勤勞作加上風調雨順,而使物產豐饒,人們安居樂業(yè),就將這里稱為“富土”。直到隋煬帝即位,因其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國庫日漸虧空,有一年北旱南澇,許多地方糧食歉收,交不上“皇糧”。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繳三斗糧,限十天繳清,違者將處以重罰。富土百姓得訊,焦急萬分。便請教當時鎮(zhèn)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這般地作了安排。

        轉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糧的欽差乘船來到富土。金秀才率眾鄉(xiāng)親在岸上跪地迎候,欽差一上岸,便催問加繳皇糧之事,金秀才從容答道:“今年受災,收成大減,難以為繳”。欽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無糧?若不如數(shù)上繳,定要遵旨重罰?!苯鹦悴挪槐安豢?,陪笑解釋說:“大人息怒,請聽在下細說。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請大人明察?!睔J差聽后迷惑不解,順著街面東西南北巡視了一大圈,見到的都是“同里”,而絕無半點“富上”痕跡,于是只好罷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來金秀才關照眾鄉(xiāng)親用拆字法,將“富”字一拆為二,上去一點,拆田連土,便成為“同里”二字。而當時的書寫習慣與今日不同,是豎寫的,因此化險為夷,躲過了這一劫難。同里同里,同為鄉(xiāng)里,看著叫著都很平白、親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給大家講解同里的一園二堂三橋,請各位隨我一起尋找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同里古鎮(zhèn)布局與眾不同,市河如網,小橋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擁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園林古跡。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鎮(zhèn)。www.liuxue86.com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稱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特別讓他稱心滿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處,這就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增補名單的退思園。

        退思園建于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云,生于1838年,26歲時到安徽投靠巡撫喬松年,并在前敵營務處任職。因作戰(zhàn)有功,先后擔任記名鹽運史、候補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鳳陽鈔關等職。光緒五年(1879年)始任鳳穎六泗兵備道,筑城垣,治驛路,建橋梁,開船塘及設育嬰堂、戒煙局等,綜合治理,效果顯著。光緒十一年(1885年)因鎮(zhèn)壓捻軍不力,被人參奏,革職回鄉(xiāng)。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建造了退思園。

        退思園占地九畝八分,因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縱深發(fā)展,所以在本鎮(zhèn)一位叫袁龍的杰出藝術家的巧妙設計下,退思園自西向東構筑了左宅、中庭、右園的新穎格式。

        宅分為內宅和外宅,外宅有轎廳、茶廳以及正廳三進。我們現(xiàn)在位于茶廳,剛才進園時走過的是轎廳。轎廳和茶廳是停轎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場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有貴賓造訪,園主必敞開正廳大門,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貴的客人,請走正廳大門入內。從廳內陳設可以看出,正廳的接待規(guī)格要明顯高于茶廳,平時正廳大門關閉時,只能從陪弄出入。

        現(xiàn)在我們去參觀一下內宅。內宅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主人任蘭生,因為長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別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馬樓,使各位能在這里見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為什么要建兩個樓梯呢?東西兩側的樓廊既遮陽、避風、擋雨雪,又方便主仆上下樓時避讓,一舉多得。

        大家看這兩扇與退思園一樣年齡的門。大門內木外磚,看似笨重,其實作用不小。誰能猜出它的作用嗎?磚木結構,青磚能防火,門上閂后可防盜?,F(xiàn)在我們來到宅之尾,園之序的中庭。

        中庭設計圍繞“待客”兩字展開。與漏窗陪弄相接隱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剛靠岸的客船,將遠道而來的客人載到熱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兩旁,右側是園主任蘭生親手栽種的廣玉蘭,左側這棵白玉蘭是修復退思園時移栽的,玉蘭樹是春天開花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征春景。那么為什么要種玉蘭樹,而不是種桃樹或其他在春天開花的樹種呢?一是園主名字叫蘭生,既為蘭生,就不可無“蘭”。二是玉蘭寄意“金玉”,玉蘭飄香意為金玉滿堂?!氨庵巯蛋恫蝗倘?,秋風斜日鱸魚鄉(xiāng)”,如果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要作多日盤桓,坐春望月樓既可四季望月,吟詩酬唱,也可樓前踏月,靜賞花木,使客人不覺客居異鄉(xiāng)。歲寒居是主人在歲暮風雪之時,與知己圍爐品茗論詩之所。因為園主被革職回鄉(xiāng)而建園,經營多年的仕途毀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腦袋。因此,主人將自己與左、彭兩人譽為歲寒三友。透過花窗,可見清幽的臘梅,堅毅的蒼松和神秀的翠竹。渾然天成的“歲寒三友圖”,使主客共敘的品位得到提升。

        中庭與右園有“退閑小筑、云煙鎖月”月洞門相通,園內有“九曲回廊”曲徑通幽,漫游其間,步移景異。

        退思園盡管只占9.8畝地,但園內亭臺樓閣、廊船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且建筑尺度適宜,花木水石布局得體,既小巧玲瓏,又樸實無華。園以池為中心,各式建筑皆緊貼水面,如浮水上,被當代園林學者、上海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譽之為“貼水園”。

        退思草堂是全園的主景,古樸素雅,穩(wěn)重氣派,體現(xiàn)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內隔屏后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的《歸去來辭》碑拓,原碑與太倉墨妙亭同時遭毀,故碑拓愈顯珍貴。置身堂前貼水平臺,環(huán)顧四周,一幅濃淡相宜、恬澹靜謐的山水畫長卷正緩緩展開。

        大家請看!鬧紅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竅,潺潺之聲不絕于耳。人站船頭,因波蕩而似船行,因魚游而顯船動,更有行云倒影浮動,恍若扁舟啟航,別有情趣。

        再看水地對岸,天橋與辛臺相聯(lián),天橋上為橋,下為廊,它模擬秦王朝阿房宮的復道建筑。橫空出世,飛越山巔,將菰雨生涼軒與辛臺連為一體,循山洞經石徑拾級而上,登臨天橋,使人豁然開朗。1985年評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時,專家首推天橋代表蘇州古典園林的杰作。天橋樓廊盡處,有“行至橋端似無路,隨山拾級豁然通”的辛臺。辛臺當為求學之所,當年園主苦心教子讀書,雖未必“頭懸梁、錐刺股”,卻也曾付出“為覓一佳句,捋斷三根須”的代價。因而,有任蘭生之子任傳薪追隨革命,倡導教育救國,20歲時(1906年)以退思園為校舍,出巨資,聘名師,創(chuàng)辦私立麗則女學。受聘的教師中有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鐘書之父),書法家錢祖翼以及范煙橋、任傳鶴、顧乃復等,使得“遠方童女,也擔簦負笈而來”。開近代中國女子受教育風氣之先。

        出草堂往東,有三曲橋平臥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橋南古木參天,假山疊翠,橋北水涯山塢邊琴房掩映花樹間。

        假山之巔的眠云亭,拔地而起,亭下周疊湖石,上亭下洞,為江南園林所僅見。登亭迎風待月,楚河漢界,飄飄欲仙。

        菰雨生涼軒貼水而筑,菰雨生涼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題西湖三潭印月聯(lián)句:“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备羝琳械溺R子是園主之子任傳薪從德國帶回,置身鏡前香妃榻上猶如沐浴湖水之中,頓生涼意。“種竹養(yǎng)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的楹聯(lián),也是當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對園主任蘭生的勸誡。

        天橋北側,矗立一塊獨體太湖巨石,形著駐足老人,故稱老人峰。老人峰巔有靈壁石,酷似昂首壽龜,神形兼?zhèn)?。靈壁石原產地在楚霸王愛妾虞姬故里的安徽靈壁,俗稱美人石。一般常見的靈壁石體積不大,而這塊靈壁石體積碩大,十分罕見,它與太湖石自成一體,天衣無縫。在鬧紅一舸石舫后的九曲回廊處,有九扇紋飾各異的漏窗,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詩句的石鼓文“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道出了退思園建筑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和表現(xiàn)自然的高超藝術。因而靈壁石、石鼓文漏窗紋飾和退思草堂內的《歸去來辭》碑拓合稱退思園三寶。

        退思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堪稱江南園林經典,因為它同時具備了琴棋書畫、春夏秋冬八景。其中的琴棋書畫四景指的是琴房、眠云亭、辛臺、覽勝閣。

        請大家注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后側的攬勝閣,攬勝閣與坐春望月樓相連懸挑在花園西北角,獨具匠心的設計,既可使賓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戶就可飽覽滿園景色,又能按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的要求順乎自然地將男女分開。輕推花窗,窗外美景如畫展現(xiàn)眼前。它在成為全園制高點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彌補了北墻與西墻之間的呆板死角,使整個建筑布局有了動感。

        我們再說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涼”,冬景是“歲寒三友”?,F(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秋景“天香秋滿”所在。大家請看,這里遍植叢桂,每當桂花飄香之時,馥郁芬芳,盈室繞階,紅楓與金桂、銀桂相間,襯以藍天白云,粉墻黛瓦,更覺秋高氣爽。若在清風明月之夜,邀三五知己在此品茗賞花,更是使人心曠神恰。

        從進園以來我們一直在感受著退思園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在結束退思園的游覽之前,請大家關注自己腳下,我們現(xiàn)在所踩的是一塊福地。請看,中間的“壽”字,隱意長命百歲,周圍五只蝙蝠隱意富貴、康寧、善德、好運、長壽五福,幸福之福。五福捧壽,有壽有福,圍繞福壽轉一轉,福壽雙全輪回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繞“福壽”一圈,再隨我出退思園。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退思園以貼水園而著稱于世,同時因為設計者袁龍繼承了明代著名的造園大師、《園冶》作者計成的造園藝術,使得退思國成為中國造園史上的杰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關注。1986年,美國紐約市以退思園為藍本在該市斯坦頓島植物園建造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莊”??梢娡怂紙@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園,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園了。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古鎮(zhèn)的中心。不知大家對“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話所概括的江南水鄉(xiāng)特征有什么樣的感性認識?大家只要留意小河兩旁的石駁岸,單落水或雙落水的河埠,鑲在駁岸上系船用的纜船石,那造型各異、散于各處的古樸中透著精神的橋梁,還有鋪排整齊的塊石路面,以及面水或依水的民宅,也許就會像余秋雨先生那樣有一種要在這里覓房安居的心愿。

        這里是崇本堂,整個建筑占地不足一畝,沿中軸線向北縱深發(fā)展。從沿街門廳、正廳、前樓、后樓到下房共分五進,從正廳到后樓,建筑里前低后高結構,民間稱之為“連升三級”,是江南宅園縱深擴展的范例,它的實用價值在于通風和采光。

        因布局緊湊,且多為木結構,所以在廳樓之間都建有風火墻,樓廊左右設蟹眼天井,備瀉水防火之用。

        崇本堂共有三進門樓,分別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遺范”和“商賢遺澤”,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業(yè)之志,又時刻提醒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說明原主人是一位誠實、守信、有文化的商人。

        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內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廳長短窗的腰華板上刻有《西廂記》戲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樓底層長窗的腰華板上刻著《紅樓夢》十二金釵十幅。

        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種隱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稱之為“富貴平安”,筆和錠稱之為“必定高中”,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孫”,喜鵲和紅梅寄意“喜上眉梢”,滿裝金元寶、銀元寶朝內宅飛奔的圖案就是“日進斗金”等等。

        另外還有八仙圖、漁樵耕讀圖、琴棋書畫圖、福祿壽禧圖等隱藏在58幅木雕中,請大家隨我一起到后樓尋找,看誰先找全。

        各位游客,剛才向大家介紹了商賈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對同里人民具有特殊意義的三座橋介紹給大家。我們現(xiàn)在站的是長慶橋,正前方的梁式石橋為太平橋,左前方的拱形石橋是吉利橋。三橋小巧玲瓏,構筑典雅,因呈“品”字形橫跨河面,又有“橋中一品”的美稱。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慶事,一定要約親朋好友來太平、吉利、長慶三橋走一圈,以橋名求平安,圖吉祥,保幸福。今天各位作客同里,就請一起走三橋吧。

        同里古鎮(zhèn)以三多聞名,一是橋多,全鎮(zhèn)有49座風格迥異的石橋。最古老的橋是建于南宋寶佑年間的思本橋,距今雖有七百多年,但仍巍然屹立。二是名人多,從宋朝到清朝嘉慶年間,共出狀元1人,進士42人,文武舉人90多人,如元代進士、翰林承旨徐純夫,明代著名造園家計成,辛亥革命風云人物陳去病,近代著名教育家金松岑,《文匯報》創(chuàng)始人嚴寶禮等都是同里人。三是深宅大院、私家園林多?,F(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柳亞子先生早年生活過的嘉蔭堂,請大家隨我一同進去參觀。

        嘉蔭堂舊稱柳宅,主人柳炳南是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的親戚。因經營油坊有方,發(fā)跡后從北厙遷到同里,花了兩萬兩白銀于1922年建起了嘉蔭堂,堂內各處建筑都有十分精細的雕刻,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我們先看正廳,廳內高大寬敞,頗有幾分侯門氣派。因為梁頭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廳也被俗稱為紗帽廳,大家可以數(shù)一下,帽翅上一共刻著八幅《三國演義》戲文透雕,有古城會、三英戰(zhàn)呂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這組透雕已被《中國戲曲志.蘇州分卷》收錄。

        再請看,五架梁正中雕刻著八駿圖,梁的兩端刻有鳳穿牡丹,鳳即鳳凰,又稱吉祥鳥,牡丹又叫富貴花,鳳穿牡丹隱意富貴吉祥。梁底的兩幅圖案請大家辨認一下是什么?它們分別是稱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以圖會意,討個好口彩。

        這是一座仿木結構的清水磚雕門樓,大家已經注意到門樓上枋的淺浮雕圖案與剛才庭院地上的圖案一致。有誰知道它們叫什么?這一組圖案叫做“暗八仙”,八仙即民間傳說中的八位仙人,所謂“暗八仙”就是見物不見人,見物似見人。上面的每一種圖案分別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蘆指鐵拐李,寶劍指呂純陽,朝板指曹國舅,笛子指韓湘子,魚鼓指張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藍指藍采和,扇子指漢鐘離。將“暗八仙”放在上枋,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字牌上 “厚道傳家”四字則是主人希望后人將誠懇和寬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傳。下枋中央部位的“福祿壽”深浮雕,是祈盼未來生活能夠三星高照。整個門樓磚雕簡單樸素,寓意豐富,能夠使人產生美好聯(lián)想。

        在結束今天的講解之前,請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兩旁建筑為明清風格而得名。1983年謝鐵驪導演以崇本堂為主場景,以明清街、三橋景區(qū)為外景地,拍攝了《包氏父子》。從此同里古鎮(zhèn)就成為眾多影視導演心目中的天然攝影棚。1999年4月,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將同里古鎮(zhèn)指定為影視攝制基地。

        在這條街上,店家銷售的大多為旅游紀念品和旅游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游食品有狀元蹄、腌菜莧、閔餅、芡實、小熏魚以及各種精美糕點等。大家可以放心購買,當然,為了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購買時請向店家索要購物憑證。

        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二)

        為了不辜負清明節(jié)的幾天假,我們早早地就決定找個地方出游——蘇州同里古鎮(zhèn)。節(jié)假日人多,所以提前幾天就在同程網上買了門票、訂好住宿以及往返的高鐵票,然后就安心地等待同里之游。。之前鳳凰是一直想去的,但是太多朋友去過,看過他們的照片以及網上的游記,搞得都沒什么新鮮感。所以這次汲取教訓,只看攻略,不看圖片,果然還是值得的。

        4號早上7:52乘上開往上海的高鐵,半個小時就到了蘇州火車站,然后就在旁邊的汽車站買到同里的票,由于人多要等半個小時,票價8元還是可以接受。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到了同里汽車站,往前走幾分鐘到了專門坐電瓶車的地方,兩塊錢一個人很快就到了同里景區(qū)。一路上我們記住路線,為了返回的時候感受鎮(zhèn)上的氛圍。 10點鐘到了同里景區(qū),排隊取票進入,開始了我們的同里古鎮(zhèn)游。

        (一)古鎮(zhèn)觀光

        拿著門票,對這左邊的景點,一個一個走。。首先到了三橋,就是有三座橋,直白得很,,這三座橋依稀記得叫吉利橋,太平橋和長慶橋,橋下當然是流水,岸邊是一排一排的茶座,有人在吃飯,有人在聊天,一下子就覺得悠閑起來了。我們也不自覺地放慢了腳步,感受這樣的風光。小河里有游人在劃船,坐在船上看風景;還有一個老伯在進行魚鷹捕魚表演,岸上船上圍觀的人不計其數(shù)。我也看到了小時候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鸕鶿”這個詞語的活物。在狹長的小船上佇立著幾只鸕鶿,離船飛出,好像一只只野鴨,在水中游來游去,然后潛入水中,然后浮出水面上船,在老伯的幫助下吐出來活魚,完成了他的捕魚過程,神奇得很啊。

        三橋的旁邊就是江南水鄉(xiāng)婚俗館,展示的是古代結婚的東西,有新郎新娘的衣服鞋子,子孫桶,拜堂的地方,樓上是洞房,滿是紅色的紗紗,非常喜慶,仿佛看到一對新人在拜堂成親。值得一說的是三寸金蓮,真的是好小好小的鞋子啊,旁邊的導游說在古代三寸叫金蓮,四寸叫銀蓮,五寸的叫銅蓮,哈哈哈,這樣一來,我們的腳都不值錢啊,,金銀銅都不是。。橋的另外一邊是嘉蔭堂,這座大宅貌似是一戶經商的人家,有前廳,正廳,花園幾個部分,與其他相比這座宅子少了點文化氛圍,廳都是很氣派的。。

        退思園,網上都說是個值得去逛的園子。。園子的主人叫個任蘭生,據說是光緒年間,當官營私被貶回鄉(xiāng)修的這么一座宅子(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估計取名退思園,含有退思補過的意思吧。這座園子是自西向東,西邊是廳,有接待一般客人的,有接待貴賓的,然后中間有個退思草堂,東邊就是一個園林了。?;▓@流水小橋假山閣樓。。風光無限好啊。。可惜人太多沒留下幾張好的圖片

        古風園也是名氣很大的一個園子,都是園林設計,一個園子里應有盡有。這個園子展覽的是古床以及精美的木雕,這個時候就顯示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了。有專家一樣的人在細細琢磨研究,剩下的人走馬觀花,所以我們去的時候這個園子比較清靜。古床展廳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床,狀元床,小姐床,還有個天下第一青樓床,這個最氣派,三個空間才到最后的床,這些床都是木制的,上面有鬼斧神工的雕刻,據說是使用了很多種雕刻藝術,現(xiàn)在只記得一個工藝,好像叫什么千工。另外一個廳就是專門的木雕了,各色各樣各種大小,有一個伯牙斷琴的木雕居然被我看出來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沒伯牙琴斷,傷感啊傷感。

        珍珠塔。之前還以為是個什么塔呢,實際上是一個巴掌大的小塔,里面蘊含這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這個園子是一個二品官員陳王道的大宅,是這里最大的宅子,主人是南京監(jiān)察御史,進士出身。這里有免費的導游為我們講解園子的故事,大戶人家的門口地面有石刻,荷花,花瓶以及喜鵲,分別寓意平安和美喜上眉梢;抬頭是御史第的門楣,下方是四個梅花圓形短柱,這就是門當了,據說二品官的門當是4個,一品大官的門當是6個,門口兩邊是戶對石,這些都是大戶人家的象征,文官和武官還不一樣,文官是圓的,武官是方的。這個門當和戶對都是鎮(zhèn)宅之建筑;門檻還很高。官大就是宅子大呀,他家居然還有一條自己鑿的河與外界相連,兩邊桃紅柳綠的,還有一艘“私家游艇”;他家也有花園,只不過花園比別家的大得多;他家還有自己專門的戲臺,他家的廚房也很大,他家的地板很多地方都是豎著的瓦轉,這樣很浪費材料的說,不過也有其意思,一是江南雨水多,這樣好瀝水,二是防滑,三是這樣排列的磚是人字形,走在上面就是人上人;他家小姐的居室南北通透,陳設高雅,而旁邊的傭人房則簡陋到死,很多人一看,咦的一聲就出來了,當然我也很汗顏。再來說說珍珠塔的愛情故事吧,這位二品大官的夫人是主人公方青的姑母,方青家道中落,在姑父生日大壽之前來賀壽,姑母見他衣衫襤褸對其言語侮辱,此次方青到來也為借錢,當然無果,拂袖而去。陳家小姐翠蓮追出去,得知一切,便拿出自家的寶物珍珠塔送給他,鼓勵他讀書;后來方青高中狀元,兩人并結連理。這個園子里面還有一個宗祠,是百家姓的祠堂,里面黃帝坐守,兩邊都是姓氏排位,我也小查了一下“程”這個姓氏的由來,取自程國,國滅之后,國名該為國姓;還有一個是河南的族群南下哦。??偟恼f來這個我這個姓還是挨著黃帝不遠處的。

        除了園林,就是一般居民的住宅了,真正的小巧流水人家,走過的路很有些年頭,就是古老;我想要是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xiāng),那會是別有一番風味,就可以打古典的油紙傘,穿著旗袍漫步在朦朧的水鄉(xiāng),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如詩如畫!

        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三)

        蘇州是聞達世界的江南水鄉(xiāng),擁有周莊、同里、木瀆、西塘、甪直等知名古鎮(zhèn)而響徹全球,而在這些星羅棋布的古鎮(zhèn)中,同里古鎮(zhèn)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是目前江蘇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同里古鎮(zhèn)風景優(yōu)美,鎮(zhèn)外四面環(huán)水,古鎮(zhèn)鑲嵌于同里、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鎮(zhèn)區(qū)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建筑依水而立,鎮(zhèn)被水抽絲剝繭般環(huán)繞分割,而水依偎著鎮(zhèn)蜿蜒匯聚,宛如一個隔離塵世的世外桃源讓人沉醉不知歸路。 同里鎮(zhèn)位吳江市東北部,地處太湖之濱,京杭大運河之畔。屬太湖水網平原中的湖蕩平原,周邊大小湖蕩星羅棋布,河港浜密如蛛網。

        鎮(zhèn)區(qū)東臨同里湖,南濱葉澤湖、南星湖,西接龐山湖(已圍墾),北枕九里湖,西北襟帶吳淞江,東北連通澄湖。鎮(zhèn)內被“川”字形市河及其支流縱橫分割,形成15個圩。沿岸“屋宇叢密,街巷逶迤”。鎮(zhèn)內自成水網,民用水河橋比比皆是,悠悠綠水,水活水清,“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形成“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獨特景觀,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 同里鎮(zhèn)區(qū)市河總長5.14公里,面積9.37公頃,平均每個市民占有13.9平方米;石駁岸總長6.04公里,臨水民居5.46萬平方米,占民居總建筑面積的36.9%。市鎮(zhèn)布局一切環(huán)繞水做文章,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園,巧妙而自然地把水、路、橋、民居、園林等融為一體,構成了古鎮(zhèn)同里特有的水鄉(xiāng)風貌。明定同里“前八景”中,不少景觀也以水為背景,以水定景,如“九里晴瀾”、“蓮浦香風”、“水村漁笛”?!昂笏木啊敝小傲_星聽雨”景觀,更是以水景為特色,被譽為“蓬萊仙境”。

        歷史上同里的園林構筑都與水連在一起,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宋代詩人葉茵構筑別業(yè),稱“水竹墅別業(yè)”,園有十景,如“曲水流觴”、“竹風水月”、“峭壁寒潭”等,都是與水相聯(lián)的水上景色。元代,同里的“水花園”為葉振宗所居,地廣數(shù)里,在同里湖畔。明代同里有“湖林別業(yè)”,為任秀之園第,地處龐山湖畔。清代有著名的貼水名園"退思園",同濟大學陳從周教授指出:任氏退思園于江南園林中獨辟蹊徑,具貼水園之特例,山、亭、館、廊、軒、榭等皆緊貼水面,園如出水上。陳從周教授還高度評價了同里的水:“同里以水名,無水無同里?!?/p>

        我在同里古鎮(zhèn)呆了3天,獨自拿著相機與畫筆隨性的游走、徘徊慢酌,留下了以下我視覺中不一樣的同里。不為別的,只告訴同里,你的浪漫風情永遠凝固在我的心靈膠片深處,和古鎮(zhèn)的四季交替生根發(fā)芽.

        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四)

        同里,位于蘇州東南18公里,地處江蘇、浙江、上海;省交界處,憑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氣氛,同里古鎮(zhèn)素有“小橋流水、琴韻書聲’’的美譽。七世紀開始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自古以來一直是發(fā)達的水上貨運干線,同里正處于蘇州、杭州之間,以往舟楫來往的盛景是“富土”同里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在蘇州一吳江一同里省道大致與古運河相平行,路上滿載貨物、乘客滿座的車流與水上駁船爭流、汽笛鳴響的船隊形成了兩道最鮮活、最充滿活力的私營經濟的物流。建國后,318國道、205省道為主的公路交通網十分 便利繁忙,馬—亡就要建成的常熟—蘇州—嘉興、上海—吳江的高速公路將連接原有的嘉興—杭州高速公路,這一切直接地帶來了外商的投資興廠,一路上吳江電子工業(yè)園已初見規(guī)模。兩年前還是稻田飄香、犁地禾苗的農家景象,現(xiàn)在是標準廠房、欣欣向榮的工業(yè)景象。只有在近同里古鎮(zhèn)的路上還能稍見到桑田新綠、蓮塘井然、橘樹小片、農舍新翻的安靜恬然的場面。

        [同里入口牌坊前]

        同里古鎮(zhèn)[995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而同里鎮(zhèn)上百年歷史的退思園與“蘇州古典園林”同宗同源,更被列為世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治園寶典《園冶》的作者—計成正是水鄉(xiāng)澤國同里人。

        同里的文化特質不但表現(xiàn)在古代科舉場上折桂的這批狀元舉人們,還表現(xiàn)在眾多古建筑中各具特色的代表作上—官宦人家退思園、商賈大戶崇本堂、書香門第嘉蔭堂,更多地表現(xiàn)在同里古鎮(zhèn)在五湖環(huán)抱的地理環(huán)境中、在水鄉(xiāng)靈動的清越氣氛里、用儒家的坦然和從容規(guī)范了古鎮(zhèn)的工整和恬淡。

        也許同里本身的名字由原來的“富土”拆字為“同里”,已經說明了宋以來小鎮(zhèn)的質樸卻殷實的書卷氣。小小鄉(xiāng)鎮(zhèn)農耕漁織,里人勤奮攻瀆,一向知書達理、平和而溫良,不但培養(yǎng)出了一個狀元、百位舉人進士,還有無數(shù)文化人南園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在中庸的國度尋求真理的伸張。據說解放前富饒的同里90%以上的居民是地主身份,殷實的生活、養(yǎng)花養(yǎng)草的生活小情趣、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在這一點上體現(xiàn)的正是舊時江南的正宗。

        在整體上,同里布局井然,居住區(qū)與商業(yè)區(qū)錯開。如今我們看到的“明清街”一帶正是以前的新填地商業(yè)中心,招牌飄揚,熱鬧而不嘈雜;各行業(yè)因水聚集成市,魚行、竹行現(xiàn)已成了地名,安安靜靜的,讓今人因揣摩而向往古時文雅的市民生活。同里鎮(zhèn)內7條河流連著外圍眾多湖泊,如同蓮葉脈絡舒展;49座古橋下輸送著裊裊的小船,自古而今;保留著大量的沿河明清建筑,一律深宅大院,沉默如智慧的老者,任由你去猜測過往它都淡然一笑;而街巷深處門前倚坐的老婆婆還在熟練地剝著水產—雞頭米,在暗黑的外殼里抖落出精白的圓潤的珠粒,好象經過她的雙手同里的精髓就這么不經意地層漏了出來,不經由任何文字。

        同里雙棋盤的格局區(qū)別與用直的鄉(xiāng)野,這里的水道更開闊而生出不凡的氣度,水碼頭工整而優(yōu)雅;區(qū)別于周莊商業(yè)化的世故,無處不在的文化氣息把“醇正扛南”的韻味勾兌了出來:文化千年的潤澤、樂天知命的坦然、繁華而不張揚的平常心態(tài)。

        [退思園—茶廳內,面對影壁]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江南名園—退思園。退思園建成寸:1887年光緒年間,由著名畫師袁龍設計。作為晚清園林藝術日益被浮夸的裝飾風格所占據,人文化因素日漸式微的時代,退思園不愧是當時難得的佳構,還保留著蘇州古典園林一貫的退隱作風、樸素格調與步步詩文。整個園子占地9

        畝日分,分為四部分:外宅接待部分、內宅居住部分、中庭宴居部分和內園退閑吟游部分。傘園風格一致,平和而安謐,雖是朱門顯示主人身份和生活的富足,但空間組織疏朗有秩,全然沒有一般清末園林的空間逼澀感;雖然只有內園的一泓池水,卻在紅花綠葉間彌漫著柔和婉麗的氣息;雖然在組織上庭院部分占了全園的四分之三,卻因為在各部分的細節(jié)處理上多處引入自然景致,以框景的形式作點睛之筆,使得庭、園的過渡自然而婉轉,并且把占四分之一面積的東園作為構園的高潮和收筆,好象金戈鐵馬后的一曲鳥投林,把園主且退且思、且退且閑、且退且隱的,心情描摹得十分貼切。

        園主任蘭生,字畹香,文武雙全,接受過西學博物的知識,不但在軍事上為朝廷立過功,還在地方政事上普及科學治理和科學工作方式。因受同僚彈劾,還鄉(xiāng)置地,花兩年時間完成了今天的退思園。

        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外宅的第:二進,叫茶廳。剛才大家進園的都注意到了:現(xiàn)在散客人口是以前的大門,高大的粉墻上簡潔的一扇石庫門,毫不張揚;以前的大門平時是不開啟,只有貴賓來臨、重大節(jié)日、祭奠祖宗時才敞開。而旁邊團隊人口才是日常通行的路徑—轎弄。大門對面的影壁象巨大的門罩,主人想要罩住的掌握于手的可能就是端寫在墻上的“?!卑?。清水磚的福字和四角的蝙蝠守護著主人想要的生活理想嗎?會是那種平常人的清淡世俗之福,還是避世退仕的僥幸知命之福?答案我們是不得而知了。但是從門廳、轎廳的排場來講,主人依然保留著一·個仕人物質享受的特權和尊卑儀禮的規(guī)范和謹小慎微、怕露富怕招搖的官家弱點。

        [大廳內]

        由于主人遭貶返鄉(xiāng),從軍多年的豪氣和傲氣并未消散,所以一代儒將—任蘭生倒也從從容容地點出《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完全沒有其它蘇州園林園名那樣,一味地失意才在無奈中追尋桃花源的自我欺騙、在小天地中自我滿足的復雜的出世—人世情結糾纏。也許這樣主人才大方地命名“退思”,上朝盡忠,退朝則思補君王之過。在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主人的秘密???,東面放置的一面“鏡”,西面一口落地洋“鐘”,這不正是園主的心跡表露嗎—“進忠”!這不是在表明自己的心跡嗎?不知皇上老兒是否聽到了任主人的“退思”的真意,終于還在任蘭生的家園建成后不久就招他上朝盡忠去了。

        是否這種曲折的想法也使得我們的退思園在組織上也一反常規(guī)地改變了南北縱向鋪展的格局,作由西向東的延伸,整個形狀也成了曲尺形子。

        同時我們要指出的是,西洋鏡和西洋鐘是清朝上層社會流行的舶來品,主人在這里巧妙地既眩富又時尚還給來人猜了個啞謎,從中我們似乎還能看到任主人一絲幽默而得意的笑。

        [畹薌樓]

        抬頭望空,一方狹窄的天空,南北兩幢木結構的樓,一圈游廊回旋成典型的走馬樓。這里就是園主與家眷起居的地方,也是家庭銀庫的所在地。這個完全的封閉式的內宅僅有東西院墻上兩扇貼磚的封火門與其它部分連通。雖可以放火、防盜,但是居住在里面的人是否感到它沉重的壓抑感呢?整座樓宇雖然明麗典雅,卻是典型的后宮樣式重檐封鎖。

        畹薌,名取自主人的字——畹香。這里柔和的風格來自于建筑的色調紅而不艷俗,落地門窗花格秀麗,掛落圍欄雕鏤精細,當然還有女眷的溫柔脂粉香。走馬樓是當時盛行的建筑形式,樓上為主人睡房、樓下為侍從居所,兩側樓梯為方便主仆上下而設。它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時尚主流—徽派。由于徽商在全國商場上的大勝利大壟斷,使得一向注重宗法制度的徽州人不但在家鄉(xiāng)建起

        以騎馬墻、走馬樓、封火門、磚雕門樓等為特征的深宅大院來光宗耀祖,還在各地或買園重新粉飾,或修建豪宅以作商談寄居場所,一時徽派風格獨領風騷、蔚為大觀。江南園林也普遍在宅第部分帶上了徽派特征,難得的是精雕細刻的局部處理和寬整大氣的體例給出塵、陰柔的蘇州園林帶來了些須人間凡氣和健康朝氣。

        [庭院中央]

        這里南有歲寒居、迎賓居,北面坐春望月樓、攬勝閣曾是主人會友以及賓客留宿的地方。從內宅延伸出來的旱船象一個破折號,象一聲從政治生涯下野的號子,把個退隱江湖后閑庭散步、吟風誦月、詩酒酬唱的小日子引入正題。船猶如主人的政治生涯有頭無尾,收拾起心情,權且自我安慰于玉蘭牡丹、富貴的護持中,往那對面求索“云煙鎖鑰”。

        建筑上,由南至北漸次錯落升高,在視覺上由于中間旱船的布置而不顯得太規(guī)則,加上在南面或開向另一個小庭院以延伸視線,或花石為繪作歲寒圖,中間花街鋪地灰白變化,在古樟、玉蘭的映襯下北面的坐春望月樓則在二樓的最東面伸人內園中作攬勝閣,良辰美景一一化作眼前窗中佳繪,雖足不出戶天地精華盡收。這樣的構造既合乎儒家禮儀,男女互不碰面,又方便了各自欣賞園中景色。在不得已中巧妙容通,在秩序中尋找變通,好象一直是我們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一可以崇古敬宗遵循規(guī)則,又在閑中適情適性,兩不沖突。退思園的攬勝閣不失為這樣的佳作。

        [水香榭內]

        進入“云煙鎖鑰”“退閑小筑”的月洞門,繞過屏風的遮擋,整個花園緊貼水面頓時一覽無遺,細碎波紋中一切安然如水中紅魚優(yōu)哉哉,世稱“貼水園”。金風玉器承載,藍天碧云湖中,云石翻卷似浪,老藤鴉樹桂香。塵俗的一切化解在清風明月中,這一切只有在退閑后才能真正有時間來領略吧。而“貼水”的獨創(chuàng),把水鄉(xiāng)人“親水”的本性表現(xiàn)非常充分。在建筑上,由于引鎮(zhèn)外五湖水填滿園林空間一年四季不枯;所有建筑的石礎放得非常低,觸手可及水面;而假山沿湖部分都做成浸在湖水中的形狀,如同浪花飛濺,給人的感覺整個花園象浮在水面上的一樣,并由于水波不興生就微微蕩漾的感覺——“貼水園”不是園貼水,而是心貼水,無比柔和無比溫情自然被激發(fā)被引入游者的審美情緒中,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審美空間。

        整個花園一彎池水由北經西而南,從東北角的琴房流出清泉,幽幽走過紫藤覆蓋的曲橋,與西北角攬勝閣處涌出而穿過水香榭底部的另一股水源匯聚南行,繞過石舫“鬧紅一舸”,漫浸在“菰雨生涼”的石基下,不知所終??傮w上水面如一彎新月,而眠云亭所在的湖石假山如白日騰升。以前的池中遍植荷花,而“鬧紅一舸”的詞意也表現(xiàn)得最為貼切:水佩風裳無數(shù)。姜夔描繪的景色如此具象,園藝師用至陰至柔至幻的物種磨滅了建筑的棱角,以致于游者絕倒于幽謐中琴聲催開的紫藤花落、帶著蓮香的水汽、桂香浸泡的水中月影和冰雪寒窗的筆墨紙香。正如我們身邊的這條游廊花窗里嵌著幾個字寫道:清風明月不須一文錢買。文字屬石鼓文,字出自李太白的詩《襄陽歌》:清風明月不須一文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整個建筑布局依琴棋書畫四大主題來布置,依次是琴室、眠云亭、辛臺和水香榭,兩高兩低,在水兩側互為犄角。園總體是以退思草堂為中心,由攬勝閣向菰雨生涼逐層往低,向東南方敞開。如果說全園靈魂從琴室曲橋處引氣,那么在菰雨生涼和眠云亭之間則作漏氣處理。在空中另有攬勝閣、眠云亭、辛臺復道天橋相互成為對景,把阿旁宮勾心斗角的華美曲線勾畫地美不勝收。作為建筑上的成就,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江南園林一絕的天橋,在空中劃出一條優(yōu)美的曲線,登者若白云在握;而眠云亭如同一座凌空的樓閣,假山即是它的基礎,又形成了一個陰涼的石室;再者,

        天橋前面的一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似人仙境不愿離去的老者,峰頂還有一塊色近的靈璧石,是不是象醉飲了這里的玉露瓊漿昂頭向月呢?如此天成的配合真是天下無雙了。

        而在退思草堂內鴛鴦廳北面隔扇上藏有元代書法家趙孟?所書的《歸去來辭》的珍貴碑拓,愛好書法的朋友可以有幸觀摩一下他的真跡了。其實,在南側的菰雨生涼的一幅對聯(lián)里,我們最能體會當初園主退而閑的心境、退而思的真意:種竹養(yǎng)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在這里,我們也許可以這么理解,主人所謂思過并非真正反省在任時所有的不對,這層意義上的思過只為掩人耳目;也許是在訴說當初一心朝政、失去自我性靈以為“過”,如今町以矯枉過正,回復到自然的人生常態(tài)中了。這會是主人所想擁有的幸福嗎?

        不管如何圖解設汁者的用意和園主人的領悟,退思園以它特有的江南士紳家園特征,用濃淡不一的綠意、鳥語花香的傳遞、山水相映的情趣再創(chuàng)了自然,人文化的自然,濤情畫意的自然。1986年,它的這種“天人合一”的人居環(huán)境被美國紐約仿建在斯坦頓島植物園內,名為“退思莊”。而我們的退思園依然故我,一任世事變遷,風月永鎖,任代代人退而思之。

        [出退思園,走至三橋,崇本堂前]

        我們面前正好處在三河會聚的地方,三座金山石橋由近及遠分別是長慶橋、吉利橋和梁式橋太平橋。在這個角度,我們觀察到所謂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所有特征:小河悠悠,舟楫緩緩,住家簡潔而自守于古樹的幽謐懷抱中,居民閑散而斜倚在清茶的竹榻邊,沒有世事紛擾,沒有世故作態(tài),這樣的平和正構成了同里等一大批江南古鎮(zhèn)的文化底蘊和對當今旅游者最大的吸引力。

        三橋呈“品”字形,在清代就有,大家注意看可以看到橋洞兩旁的對聯(lián),記述同里人捐錢造橋、造福里人的壯舉,同時還描述了水上風光,記錄了造橋年代,集志事、詠物、紀年于一體,非常有代表性。而同里人“走三橋”的風俗更是特別,孩子滿月、婚嫁喜慶時、六六大壽時,邊走邊喊:太平吉利長慶!橋本是水鄉(xiāng)特有的道路,在人生特殊的節(jié)日里,過橋走上這特殊的路,不正象征著一個人出生、成長、成熟的幾個最重要的階段嗎?美好的祝福發(fā)自平淡自在的生活,水鄉(xiāng)人用他們最樸實的行動來慶賀自己的節(jié)日,同里的三橋也帶上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另外,駁岸兩側我們看到很多規(guī)整的“水碼頭”。雖然這是水鄉(xiāng)居民上下船只、方便洗漱最常見的石階河橋,但是同里的河埠頭卻是最工整的。單落水的,雙落水的,八字形的,形式多樣;但同時我們注意到大戶人家的私家碼頭一定是寬敞莊重的,而且水碼頭上鑿出的“牛鼻”系纜石雕刻精美,不乏寓意深刻的圖案。稍后大家可以在仔細的注意一下。

        我們身后的建筑,叫“崇本堂”,是同里代表性的商人私宅。主人錢幼琴在清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建成,占地不足一畝,分五進共二十五間。為什么說它是典型的商賈大戶呢?第一,整個建筑前后共五進,在縱深上一進高過一進,稱為“連升三級”以求風水賜福;還因為受到建筑面積的限制,這樣可以在潮濕的江南氣候條件下便于通風采光。第二,整個建筑沒有完整的文人特質的后花園。畢竟那時的中國在內憂外患的政治經濟條件下,性靈的虛幻式的古典園林已經走向衰落,審美趣味集中在裝飾主義的工藝之美和附庸風雅的情調之感。崇本堂在正廳的落地窗裙板上有一組《西廂記》戲文故事,在內宅堂樓腰板上有《紅樓夢》人物雕刻,另外“喜上眉梢”、“松鼠葡萄”等傳統(tǒng)的圖案漸入俗套,而“日進斗金”、“富貴平安”、“招財進寶”等題材則完全把世俗生活的功利性給暴露丁出來。我們將會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首先游賞型的花園已經在這個建筑中消失了,主要追求家居廳堂實用性刻畫;第二,和主人身份相符的商業(yè)俗文化以及匠氣十足的戲文雕刻鋪天蓋地,只能給主人略撐場面,在本已經顯得擁塞的空間里更顯得突兀,不免讓人覺

        得有擺闊買弄之嫌。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崇本堂幾座門樓雕刻上看出主人為人處世、立業(yè)治家的宗旨?!俺绫尽?,為“崇德思本”,德為一切的根本;“敬侯遺范”、“商賢遺澤”,體現(xiàn)主人作為一名商人的良好品德指出了福澤后代的經世良藥。

        雖然在外觀上崇本堂保留了與古典園林同樣的特征,但在藝術上遠遜于后者;特別是在人與自然的溝通、人本化的自然的生活之道上、天人合一的追求上,作為商賈大產的崇本堂已經與前人的藝術生活相去甚遠了。不過,今天我們在崇本堂里設置了小型的民俗博物館倒相得益彰。走三橋的朋友,不妨繼續(xù)你們的參觀,去“喜堂”、“壽堂’’看看當年花轎送女、紅綠綢帶結姻緣、媒婆點婚的蠟人場面;還有老壽星龍頭拐杖、“福如東?!薄皦郾饶仙健钡淖8?。

        [過長慶橋,穿過對面小巷,左折入,進嘉蔭堂正廳,在庭院中央]

        這里是書香門第柳炳南的私家住宅,名“嘉蔭堂”建于1922年,占地一畝四分,共四進三十二間。整個建筑前臨街后臨河,正對崇本堂,車船方便,帶有明顯的水鄉(xiāng)建筑特點;同時由于建筑年代較近,受到相鄰建筑的限制,建筑因地制宜,平面上前牛部小后半部大,中軸不對稱。 雖然是民國建筑,但是卻不象年代稍遠的崇本堂那樣一味堆砌雕刻圖案,在細節(jié)處理上極具文化性。在整個建筑方面,雖然沒有退思園一樣精細優(yōu)美的園林布局,但是在正廳和后宅之間卻辟出——大塊空地,青瓦為墨,粉墻作紙,屋脊線、窗檐線、走廊線條、門亭屋面曲線等構成了一幅生動而沉靜的圖案。由圍廊牽引,廊間蕉竹小品點綴,青楓金桂墻前,疏朗有秩,明風猶存,在這 一點上比崇本堂更人文化。還在堂樓衍慶樓后另筑水秀閣,借窗外水景入屋中,給呆板的建筑帶來了許多生氣,給沉滯的生活帶來了些許靈動。而同時正廳“嘉蔭堂”仿明紗帽廳的形式,也許是讀書人對明代文化江南正宗的尊崇吧。

        在細節(jié)處理上,我們注意看大廳的廊軒,棚頂呈棱行,俗稱“鶴脛一枝香”;后面衍慶樓的廊軒頂中部又設斗擱絎條“菱角一枝香”。同樣是紗帽翅,大廳里作《三國演義》英雄忠義故事,內宅作孝親傳道的透雕。總體上一致,細微處做文章??傊詈喲诺拿黠L撲面而來,各種雕刻細膩傳神,比如“暗八仙”的磚刻,“博古圖’,的木刻,“稱心如意”“筆錠高中”的鋪地石紋。

        在文化內涵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詩書世家對于“學而優(yōu)則仕”的理想追求、“瀆書為上品”的人生信條。在嘉蔭堂梁頂云遮霧繞的裝飾性雕刻中有“鶴鳴九皋’’的雄心壯志,門板上有“蟾宮折桂”的仕途理想,更有“必定高中”的暗喻。

        而對于裝飾圖案,又以人格化的梅蘭荷菊作為首選,清雅可人,書卷氣十足。整個建筑的氣氛可以由門廳里的—幅楹聯(lián)作為總結:閑居足以養(yǎng)老,至樂莫如瀆書。“萬般皆下品,唯有瀆書高”。柳家為代表的書香門第,深居簡出,以不甘寂寞的生活態(tài)度,在瀆書過程中追求出入頭地的官運亨通,同時在個人的精神世界追求極致完美。

        深厚長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不但使同里人才輩出,還使同里民風淳厚,真正做到了“厚道傳家”的思想傳承,還使同里古鎮(zhèn)真正做到了“出世”“人世”的兩相不悖。巨大的寬容使我們今天在同里還能看到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和平相處,三種不同的文化—仕、商、書臏足而居,在“思、德、道”交錯的漣漪中增添了文化古鎮(zhèn)——同里的魅力。

        第三篇:同里古鎮(zhèn)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同里游覽,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同里古鎮(zhèn)吧。

        同里,位于蘇州東南18公里,地處江蘇、浙江、上海;省交界處,憑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tǒng)的文化、教育氣氛,同里古鎮(zhèn)素有“小橋流水、琴韻書聲’’的美譽。七世紀開始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自古以來一直是發(fā)達的水上貨運干線,同里正處于蘇州、杭州之間,以往舟楫來往的盛景是“富土”同里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在蘇州一吳江一同里省道大致與古運河相平行,路上滿載貨物、乘客滿座的車流與水上駁船爭流、汽笛鳴響的船隊形成了兩道最鮮活、最充滿活力的私營經濟的物流。建國后,318國道、205省道為主的公路交通網十分 便利繁忙,馬―亡就要建成的常熟―蘇州―嘉興、上海―吳江的高速公路將連接原有的嘉興―杭州高速公路,這一切直接地帶來了外商的投資興廠,一路上吳江電子工業(yè)園已初見規(guī)模。兩年前還是稻田飄香、犁地禾苗的農家景象,現(xiàn)在是標準廠房、欣欣向榮的工業(yè)景象。只有在近同里古鎮(zhèn)的路上還能稍見到桑田新綠、蓮塘井然、橘樹小片、農舍新翻的安靜恬然的場面。

        [同里入口牌坊前]

        同里古鎮(zhèn)[995年被評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zhèn),而同里鎮(zhèn)上百年歷史的退思園與“蘇州古典園林”同宗同源,更被列為世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治園寶典《園冶》的作者―計成正是水鄉(xiāng)澤國同里人。同里的文化特質不但表現(xiàn)在古代科舉場上折桂的這批狀元舉人們,還表現(xiàn)在眾多古建筑中各具特色的代表作上―官宦人家退思園、商賈大戶崇本堂、書香門第嘉蔭堂,更多地表現(xiàn)在同里古鎮(zhèn)在五湖環(huán)抱的地理環(huán)境中、在水鄉(xiāng)靈動的清越氣氛里、用儒家的坦然和從容規(guī)范了古鎮(zhèn)的工整和恬淡。

        也許同里本身的名字由原來的“富土”拆字為“同里”,已經說明了宋以來小鎮(zhèn)的質樸卻殷實的書卷氣。小小鄉(xiāng)鎮(zhèn)農耕漁織,里人勤奮攻瀆,一向知書達理、平和而溫良,不但培養(yǎng)出了一個狀元、百位舉人進士,還有無數(shù)文化人南園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在中庸的國度尋求真理的伸張。據說解放前富饒的同里90%以上的居民是地主身份,殷實的生活、養(yǎng)花養(yǎng)草的生活小情趣、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在這一點上體現(xiàn)的正是舊時江南的正宗。

        在整體上,同里布局井然,居住區(qū)與商業(yè)區(qū)錯開。如今我們看到的“明清街”一帶正是以前的新填地商業(yè)中心,招牌飄揚,熱鬧而不嘈雜;各行業(yè)因水聚集成市,魚行、竹行現(xiàn)已成了地名,安安靜靜的,讓今人因揣摩而向往古時文雅的市民生活。同里鎮(zhèn)內7條河流連著外圍眾多湖泊,如同蓮葉脈絡舒展;49座古橋下輸送著裊裊的小船,自古而今;保留著大量的沿河明清建筑,一律深宅大院,沉默如智慧的老者,任由你去猜測過往它都淡然一笑;而街巷深處門前倚坐的老婆婆還在熟練地剝著水產―雞頭米,在暗黑的外殼里抖落出精白的圓潤的珠粒,好象經過她的雙手同里的精髓就這么不經意地層漏了出來,不經由任何文字。 同里雙棋盤的格局區(qū)別與用直的鄉(xiāng)野,這里的水道更開闊而生出不凡的氣度,水碼頭工整而優(yōu)雅;區(qū)別于周莊商業(yè)化的世故,無處不在的文化氣息把“醇正扛南”的韻味勾兌了出來:文化千年的潤澤、樂天知命的坦然、繁華而不張揚的平常心態(tài)。

        [退思園―茶廳內,面對影壁]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江南名園―退思園。退思園建成寸:1887年光緒年間,由著名畫師袁龍設計。作為晚清園林藝術日益被浮夸的裝飾風格所占據,人文化因素日漸式微的時代,退思園不愧是當時難得的佳構,還保留著蘇州古典園林一貫的退隱作風、樸素格調與步步詩文。整個園子占地9畝日分,分為四部分:外宅接待部分、內宅居住部分、中庭宴居部分和內園退閑吟游部分。傘園風格一致,平和而安謐,雖是朱門顯示主人身份和生活的富足,但空間組織疏朗有秩,全然沒有一般清末園林的空間逼澀感;雖然只有內園的一泓池水,卻在紅花綠葉間彌漫著柔和婉麗的氣息;雖然在組織上庭院部分占了全園的四分之三,卻因為在各部分的細節(jié)處理上多處引入自然景致,以框景的形式作點睛之筆,使得庭、園的過渡自然而婉轉,并且把占四分之一面積的東園作為構園的高潮和收筆,好象金戈鐵馬后的一曲鳥投林,把園主且退且思、且退且閑、且退且隱

        網址:http://puma08.com/yyws/dyc/341643.html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89702570@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lián)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