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地質地貌實習報告要求》,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地質地貌實習報告要求》。
第一篇:地質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lián)系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了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初步建立對某 一種巖石的工程地質評價。
3.參觀工地,了解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積極主動的優(yōu)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實習日程安排
1、2009年12月12日上午跟車前往湖山地區(qū),陡山頂采石場,沿盤山公路步行下山;
2、12日下午前往陽山參觀斷層地質;
3、13號上午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 。
三、實習內容
第一天 12.12
今天上午下了不小的雨,雨中的山頂采礦區(qū)更加泥濘不堪, 湖山地區(qū)位于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
此次實習由于天氣關系,我們著重參觀了泥盆系的茅山組。參觀實習過程中,指導老師十分詳細的為我們解說有關茅山組的地形地貌。茅山組總厚度達115m,與墳頭群整合接觸??咨奖眰炔墒窎|端出露厚度約20m。為紫紅色間夾灰黃色之砂巖、粉砂巖、粉砂質頁巖,中厚層狀,沿層面常見白云母片。巖石原生色為灰黃或灰白色,巖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現紫紅色。
下午,緊接著到了南京周邊的湯山,有陽山碑材景點,已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碑,陽山位于湯山鎮(zhèn)西北,由于獨特的地質環(huán)境和其它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石材且品質甚好。
進得景區(qū),迎面是一塊巨碑,上書“陽山問碑”四個大字,為江蘇女書法家孫曉云所書,字好,寓意更好。導游說,陽山碑材給后人留下太多疑問,所以有“問碑”之說。這塊碑同時也是一個參照物,神功圣德碑如樹起來,整個高度會是此碑的十倍沿著山路臺階走了二十多分鐘進到山里面,終于依次見到已沉睡六百年的碑材。映入眼簾的先是碑座,再是碑額,最后是碑身。從介紹文字可知,碑座石材高17米,長23米,重達1.6多萬噸;碑額石材高10米,長22米,寬10.3米,重約6千噸左右;碑身石材長51米,寬4.5米,高14.2米,重約8800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關于碑材的“身高”、“體重”說法很多,爭論了半個世紀,這里取景區(qū)的介紹。
第二天 12.13
早上我們乘車前往南京地質博物館,展開我們第二天的實習,此站主要目的是認識礦物和巖石,增進我們對礦物和巖石的感性認識。
博物館里的`巖石和礦物琳瑯滿目地陳列在展柜里,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墻。這里的巖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里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于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里有常見巖石,如花崗巖、玄武巖、石灰?guī)r、片麻巖、輝綠巖、混合巖、大理巖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云母等。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聽研究員和老師講解關于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不過這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后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巖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破震^里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chuàng)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四、小結
為期兩天的工程地質實習很快便落下了帷幕,但這次地質實習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極為深刻的,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回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的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第二篇: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新景公司
實習時間:20xx.12.10-12.30
20xx年 12 月30日
第一章 概況
第一節(jié) 目的和任務
認識實習是專業(yè)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目的是:
1、學習實習礦井工程技術人員及工人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崇高品德,培養(yǎng)學生為祖國的煤炭事業(yè)而奮斗終身的精神。
2、建立學生對煤礦整體及一通三防系統(tǒng)的感性認識,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任務:
1、了解礦井地面生產及輔助系統(tǒng)的布局及其功能。
2、了解礦井概況及井田地質特征。包括:
1)礦井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地形特征、氣候條件等;
2)礦井煤系地層特征,主采煤層賦存情況,頂底板巖性,地質構造;
3)礦井水文地質情況、礦井瓦斯等級、煤層自燃傾向。
3、了解礦井開拓開采概況。包括:
1)礦井開拓:井筒位置及數目、水平劃分、大巷布置、采區(qū)劃分;
2)礦井開采:采區(qū)巷道布置、階段劃分、采煤方法、頂板管理方法等;
3)巷道掘進方法及生產工藝。
第二節(jié) 位置和交通
盤城嶺井田位于左權縣遼陽鎮(zhèn)后窯峪村,距縣城1.5KM,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019~1132227,北緯370508~370720。井田南北長約km,東西寬約km。面積為8.042km.井田北東部為鑫順煤業(yè)(原殷家莊煤礦),西部為神火集團高家
莊探礦區(qū),東部、南部均無礦井。
盤城嶺井田位于左權縣城北1.5km處,其間有公路相通。距井田南界約2km有陽(泉)―黎(城)公路,在井田南界1km外有太(谷)―邢(臺)公路。陽(泉)―涉(縣)鐵路在井田以東通過。北距陽泉130km,東距邢臺120km,南東距邯鄲155km,西距榆社45km,區(qū)內交通較為方便。
第三節(jié) 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太行山西麓,屬中低山侵蝕區(qū),基巖大片裸露,切割較強烈,溝底發(fā)育,地形復雜。地勢總體趨勢是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位于井田東北山頂,海拔1342.0m,最低點位于井田西南角的王家河河床,海拔1125.0m,最大相對高差為216.90m。
本區(qū)屬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距井田南界約1km為清漳河西源,由北西向南東流經左權縣城南。在左權縣南東約40km處與從北往南留的清漳河東源流入清漳河主流。清漳河平均流量1970m3/s,井田東部有后窯峪河由北向南流過,雨季水量較大,平時水量微小,屬季節(jié)性河流。其它河溝,如井田西部的七里河、王家河只在雨季才有水由北向南流入清漳河西源。
井田位于太行山區(qū),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干旱多西北風,夏季溫和多雨多東南風,秋季天高氣爽。據氣象局提供的資料,最高氣溫為35.6(1981年),最低氣溫―25(1984年),年平均氣溫7.5.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內,年降水量最多可達550~6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84.4毫米,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708.7毫米。多年平均無霜期為159天。最大凍土深度為90厘米,一般從頭年10月開始,到第二年4月解凍。
本地區(qū)歷史上未發(fā)生過5級以上地震。據歷史記載,明嘉靖、清道光年間曾發(fā)生過次有感地震,但都是鄰區(qū)發(fā)生地震波及到本地區(qū)。建國后,據記載曾發(fā)生過35次地震,其中大于4級的4次,大于3級的7次,小于3級的24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GB50011―2019《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將本地區(qū)劃分為七級基本烈度帶。
第二章 勘查與礦井地質工作
1954年地質部213隊在昔陽―襄垣一帶開展過普查找礦工作。其中包括地質填圖、小窯調查以及槽探工程等。地形底圖系1920年陸軍測量局測繪的1:50000地形圖,精度很差,地物精度誤差達800~1500米。
1958年4~9月,山西煤管局地質勘探局119隊在地質部213隊普查找煤的基礎上,進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內的昔陽―左權地質普查工作。同年12月提交了普查報告。1962年經山西煤管局地質勘探局復審,定位不合格。并以決議書011號不予批準,注銷儲量。該項工作在井田內施工了80鉆孔,因當時條件有限,沒有測井資料,而且太原組15號煤層情況不明。
1988年晉中市煤田地質勘探隊在井田東南部施工了B―1鉆探煤鉆孔,目的在于了解4號煤層,終孔層位于山西組底部,孔深352米。
1998年4月15日至1999年8月13日晉中煤田地質勘探隊對井田進行了精查,在井田內施工了6個鉆孔,工程量達3136.36米。在鉆探施工過程中相應完成了1:5000地質填圖8km2,三維地震勘探0.35km2和精查勘探設計中所擬定的物探測井、生產礦井調查、采樣測試、水文地質等工作。
2019年4月至今山西地寶能源有限公司在井田內施工3個鉆孔,其中地質孔2個,水文孔1個,目前正在施工中。
第三章 礦井地質
第一節(jié) 區(qū)域地質情況
井田位于紫會向斜東翼南部,出露地層由東向西,由老到新有二疊系下統(tǒng)石盒子組、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和石千峰組。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蓋。基本構造形態(tài)為一走向北北東、傾向北西的單斜構造,地層傾角一般8~10?,局部達15?以上,未見落差5m以上的斷層。
第二節(jié) 含水層與隔水層分布
一、主要含水層
井田內的含水層,根據鄰區(qū)資料,沿用其劃分方法,由老到新分數如下:
1、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組
井田內松散巖層主要是第四系地層,分布于山頂、山坡、溝谷中,不整合于各時代底層之上。分布于山坡、山頂的中更新統(tǒng)離石黃土和上更新統(tǒng)馬蘭黃土,細顆粒,補給條件差,一般含水微弱。位于由間溝谷及七里河、王家河、后窯峪河等河溝沿岸的第四系沖積層,含水層性以卵、礫石和沙層為主,沖積層厚0~25m?;滓话銥樯?、泥巖,補給條件優(yōu)越,地下水水量豐富。井田外的左權電廠、化肥廠及莊則村的供水井成井時均自流?;蕪S2號井單位涌水量2.2L/s.m,電廠2號井自流量30.8m3/h,水質為SO4HCO3-----CA.MG型,礦化度小于1g/L。
2、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層組
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層組包括石盒子組砂巖含水層和山西組煤系地層砂巖含水層。
⑴石盒子組砂巖裂隙含水層
包括下石盒子組下段K8砂巖含水層,上段底部K9砂巖含水層,以及上石盒子組下段底界砂巖(K10)含水層。這三層含水層均表現為厚度較大,巖性為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由于含水層僅接受大氣降水補給,且分布面積有限,個別地區(qū)甚至由于地勢高使含水層變?yōu)椴缓笟鈱?,故總的來講,該組含水層富水性較弱,差異性也較大,徑流條件差,循環(huán)不暢。
⑵山西組砂巖裂隙含水層
主要為山西組中上部和底部兩層砂巖含水層,巖性為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上部砂巖(2號煤層頂板)含水層連續(xù)性較好,為2號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但因補給條件差,含水性不強。山西組與太原組分界K7砂巖含水層,厚10.85~19.71m,平均厚14.90m,厚度大,含水層比較穩(wěn)定,連續(xù)性好。但裂隙不太發(fā)育,沖洗液消耗量補打,富水性不強。
3、碎屑巖類、碳酸鹽類裂隙巖溶含水層組
⑴15號煤層頂板砂巖含水層
15號煤層頂板為厚15.0m左右的中細粒砂巖,全井田穩(wěn)定,連續(xù)性好,為15號煤層直接充水含水層,與K2、K3、K4石灰?guī)r含水層有密切水力聯(lián)系,對15號煤層開采有較大影響。
⑵石灰?guī)r含水層
太原組中段有三層石灰?guī)r含水層,分別是K2石灰?guī)r(俗稱四節(jié)石)、K3石灰?guī)r(錢石)、K4石灰?guī)r(猴石)。其中K2、K4石灰?guī)r連續(xù)好,K3石灰?guī)r在井田內大部分相變成為中粗沙粒巖。
K2石灰?guī)r在井田內廣泛分布,厚6.93~10.30m,平均厚8.38m,裂隙較發(fā)育,富水性不均一。井田內3-2號鉆孔沖洗液消耗量最大達10.51 m3/h。其它鉆孔一般不超過0.50 m3/h。
K3石灰?guī)r只在1-2號孔和2-1號孔內見及,厚2.5m左右。其它鉆孔見厚4.70~11.90m的粗粒砂巖。石灰?guī)r裂隙發(fā)育。此套巖層沖液消耗量不大。
K4石灰?guī)r厚1.60~4.52m,平均厚3.56m,裂隙較發(fā)育,被方解石脈充填。沖洗液消耗量不大。
對15號煤層而言,15號煤層頂板砂巖、K2、 K3、K4石灰?guī)r四個含水層組成一大的含水層組,都是15號煤層直接和間接充水含水層,雖其富水性較弱,但開采15號煤層時,必定向巷道內充水,發(fā)生涌水現象。據盤城嶺煤礦提供,日涌水量為400m3/d。
(3)碳酸鹽類巖溶裂隙含苞欲水層組
系指中奧陶紡石灰?guī)r含水層。本次施工的6個鉆孔,探奧灰最大厚度才66.42m(3―2)號孔。據周邊勘探資料和井田以東地表出露地層了解,巖性為灰?guī)r、泥灰?guī)r、白云巖等,溶隙、溶孔和蜂窩狀溶洞等比較發(fā)育,富水性好,且有泉群排泄。據縣水資源辦公室資料,龍窯寺泉地面標高1460m,泉流量42t/h(11.71L/S),隨季節(jié)變化而有所增減。
二、主要隔水層
井田內各含水層之間均有良好的不透水層隔離,含水層之間無明顯的水力聯(lián)系。因此,除上述幾層主要含水層外,即可視為相對隔水層。
第三節(jié) 構造
井田內地質構造醋酸形態(tài)為走向東北北東,偌向北西的單斜構造,巖層傾角一般8―10。構造類型簡單。區(qū)內沒有小的褶曲,也沒有較大的斷層,根據地震勘探資料,井田內小斷裂構造比較發(fā)育,在井田先期開采地段共查明落差3―5m斷層9條,落差1――3m斷層13條。由于斷層規(guī)模小,對煤層開采及水文地質條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井田內3―1號鉆孔周圍有一直徑為19070M的陷落柱。另外,在15號煤層開采中也見有規(guī)模不等的小型環(huán)狀陷落。此類陷落柱,均為基底陷落,K2以上地層完整,僅對15號煤造成破壞,因15號煤層底板標高590―1030m,而區(qū)域奧灰水位在900m左右,將會使15號煤層及部分2號煤層開采的`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化。
鑒于上述,當煤層開采至斷層或陷落柱附近時,要注意其破碎帶富水情況,避免困之導水或破碎帶賦水造成危害。
第四章 煤層煤質
礦井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噸/年,礦井批準開采4”、15”煤層兩層煤,4”煤層平均厚度1.59m,為特低硫-低中灰-中灰,高發(fā)熱值瘦煤;90萬噸技改工程開采15”煤層,平均厚度6m,為和低硫-低灰-低中灰,高發(fā)熱值貧煤,為理想工業(yè)用煤,主要熱銷于河北山東一帶。
4號煤層水文地質特征基本是亦為2號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對礦井的影響,據煤礦提供,礦井涌水量為每日400立方米。15號煤層水文地質特征基本為15號煤層頂板砂巖及石灰?guī)r裂隙含水層對礦井的影響,現為基建礦井,據煤礦提供礦井涌水量為每日400立方米。
第五章 礦井沖水
區(qū)內由東向西,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補給水量將呈增加的趨勢。
1、2號煤層:其直接沖水層位2號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由于煤層的開采而產生的塌陷裂隙,局部可受K8砂巖裂隙含水層的影響。但該兩個含水層的含水性均較弱,對礦井沖水不會產生較大威脅。
井田內2號煤層大部分處于中奧陶含水層區(qū)域水位標高以下。2號煤層最低標高為747m,與中奧陶含水層區(qū)域水位標高932.9m,相差186m左右。2號煤層底板至中奧陶頂板夜班間距為190m左右,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受影響。如因斷層、陷落柱等構造溝通或使其間距縮小,可能引起中奧陶含水層進入巷道,對此應引起注意。
老窯古空區(qū)或井田內關停礦井,也是2號煤層開采時的充水因素之一。據周邊煤礦資料,在開采中,古空區(qū)突然來水,且水量較大,并發(fā)生淹井事故。
2、15號煤層:其直接充水含水層為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和K2石灰?guī)r裂隙巖溶含水層。由于煤層開采產生的塌陷裂隙,視裂隙塌陷高度可受上覆其它含水層的影響。另外,15號煤層在井田內幾乎全部處于中奧陶統(tǒng)含水層區(qū)域水位下,而煤層底板距中奧陶統(tǒng)頂界一般為32m,最薄處約23m。巖性為半堅硬巖石,因此,在隔水層底板薄弱處及因構造溝通時、中奧陶統(tǒng)石灰?guī)r含水層對本煤組開采會構成威脅,應予以重視。
奧陶系石灰?guī)r含水層在井田西部水壓大的情況下,有可能發(fā)生頂托補給。井田西部15號煤層底板標高最低為595m,承壓水頭科可高達340m,在具有導水構造(斷層、陷落柱)的情況下,往往會發(fā)生頂托突水淹井事故,造成災害。
所以,15號煤層的充水因素是復雜的,開采時,一定要采取預防措施、疏排礦坑涌水,以免淹沒巷道。
第六章 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
及防治水工作建議
4號煤層為井田內可采煤層之一,其直接充水含水層為4號煤層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狙鄰區(qū)資料,其直接充水含水層和間接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均較弱,單位涌水量均遠小于0.1L/s.m??拷庸扔克可源?。本井田南部靠近清漳河西源,井田內患有后窯峪河、王家河、七里河等幾節(jié)性河流;井田西部煤層底板低于奧灰水位(左權縣醫(yī)院水井水位村高932.90m)0~183m,均構成2號煤層開采時滴水的不利因素。但由于區(qū)內構造簡單,尚未發(fā)現有破壞2號煤層的陷落柱、斷層等導水構造。而且2號煤層距奧灰頂界地層厚190m左右。其間有多層隔水層。因此,其水文地質類型仍屬簡單類型,即為二類一型。
15號煤層為井田內主要可采煤層,其直接充水含水層為太原組K2~K4石灰?guī)r裂隙巖溶含水層和頂板砂巖裂隙含水層,據周邊勘探區(qū)水文資料,太原組含水層的含水性也很若。但由于下伏中奧陶統(tǒng)溶裂隙含水層的含水性較強,水頭較高,15號煤層底板標高為590~1030m,絕大部分煤層低于奧灰水位(932.90m)0~343.0m,而且據地震勘探資料該煤層1~5m的小斷層接近或直接接觸煤層,使水文地質條件趨向復雜。對于低于奧灰水位的15號煤層,02巖溶水水壓增大,在井巷開掘中,當水壓超過坑道隔水板時,即可出現底鼓、底板開裂等變形現象,造成突水事故。所以,15號煤層的水文地質類型應該為三類二型。
第七章 實習心得
為期一周的地質實習很快的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培養(yǎng)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對地質科學的熱愛和興趣,而且還在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地質知識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質學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升華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于實踐的作用。
這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jié)。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jié),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fā)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實習中我在導師身上學了不少的東西。體會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認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棄,爬鼓山時,在導師的激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所以要銘記:做事要認真,即使不喜歡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讓自己造福于人類!
第三篇: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基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使學生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實習地點:xx自然保護區(qū)
xx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島即墨市城區(qū)西側,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公園內以海拔231米的xx為最高主峰,大山、寶安山、團山及長嶺等幾個側峰拱衛(wèi)在周圍。山雖不云高,峰雖不屬秀,然而這里豐富而又獨特的地質現象,卻使其在地質保護、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實習單位: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專業(yè)20xx級
實習時間:20xx―12―31
二、實習內容
1、xx自然保護區(qū)概況
xx自然保護區(qū)是1994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青島即墨市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學地質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文化于一體,充分體現了xx文化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也是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旅游勝地。
xx自然保護區(qū)是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區(qū)內含有柱狀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qū)內地質遺跡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淺粗面火山巖柱狀節(jié)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寬150米,單株獨立、巍巍壯觀,可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現已發(fā)現并保存完好的有26處,最大的一株長16米、平均直徑0。8米硅化完全、年輪清晰實屬罕見;維妙維肖的沉積巖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勝似一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展現了火山爆發(fā)的烈焰對地質的改變,給人留下了對大自然的感嘆。
2、xx地質地貌概況
xx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晚期的火山運動奠定了xx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xx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xx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膠東半島及山東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fā)展過程。
xx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區(qū)域地層劃分屬萊陽群曲格莊組。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其中蘊藏著較豐富的硅化木和獨特的安山巖柱狀節(jié)理,從而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xx自然保護區(qū)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寶安山(海拔I45米)、團山(海拔I26米)和長嶺組成。自南、北兩側遙望,xx、大山二峰并峙狀似馬鞍,其地貌類型屬剝蝕準平原上的殘丘地貌,山體圓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間,最高部位在保護區(qū)南側,海拔300米左有,相對高度達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帶,山西坡延至信村嶺,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龍山),山東坡延至陳家河東嶺,均屬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殘丘周圍之沖溝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護區(qū)范圍內無較大河流,只有數條季節(jié)河及山北坡截溝堵流形成的幾個小型水庫,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潛粗面火山巖結構構造特征,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再加上斷裂構造等因素,在周圍沉積巖層逐漸侵蝕夷平的狀態(tài)下形成孤立殘丘地貌,使之具有山雖不高卻有拔地突起之感。
保護區(qū)內地層單一,出露地層為白堊系萊陽群,主要巖性為紫紅、黃綠色中細粒長砂巖、含礫砂巖夾砂礫巖、鈣質粉砂巖、偶夾砂巖。特別是經多年采石,開挖揭露出了xx綠色次火山巖柱狀節(jié)理,形成了若干筆直挺拔柱狀節(jié)理形態(tài)的人工露頭景觀,俗稱“石柱群”。同時xx山體是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動植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質寶庫”,是豐富的地質資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3、實習內容
xx硅化木
我們的站就是xx極富盛名的――xx硅化木。
目前在xx四周發(fā)現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處,這些遠古時代的樹木經過硅化反應形成了現在的化石。早在1?3億年前,xx地區(qū)曾為“古萊陽湖”的一部分,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有大量樹木,其中部分樹木死亡后在本地或異地被掩埋起來,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發(fā)生硅化反應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xx西北麓發(fā)現的最大的一株被鑒定為南洋杉,樹干長13米,平均直徑0?8米,樹根、疤節(jié)、年輪清晰可見,非常罕見。中生代地層中形體碩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xx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重要保護對象。盡管國內有不少有關硅化木的報道,但在這樣特殊的地質結構條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見。此外,古脊椎動物化石在本區(qū)內也有零星發(fā)現。
xx石林
xx盛產安山玢巖,多為灰綠、灰褐色,是約1億年前巖漿涌出地表冷凝而成,為優(yōu)質建筑雕飾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巖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柱狀的節(jié)理,柱體截面直徑約1米左右,高約30余米,筆直挺拔,排列緊密,恰似一片密林,蔚為壯觀,故名“xx石林”。
據專家考證,xx石林一億多年前由火山噴溢的`安山巖漿冷凝收縮而成。安山巖呈灰綠色,結構均勻,質地純凈,是一種高級建筑雕飾材料。山之西南因巖漿冷凝,均勻收縮,形成四方形柱狀節(jié)理,柱體截面直徑一般在1.0-1.5米間,柱體長30米,柱體筆直挺拔,排列整齊,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為壯觀。此類柱狀石林多發(fā)育于玄武巖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狀,而xx石林可發(fā)育于安山巖中,且呈四方形,這在地質學上較為罕見。就其價值而言,xx石林規(guī)模比南京六合縣石柱規(guī)模更大,亦更宏偉壯麗,可與美國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狀節(jié)理玄武巖體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狀節(jié)理石柱群組成的xx石林前面,人們似乎能從中探尋出發(fā)生在1?1億年前的火山活動的場景。在遙遠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即墨地區(qū)火山活動強烈,以即墨城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許多火山錐,火山噴發(fā)出的大量巖漿經冷卻收縮形成了現在蔚為壯觀的xx石林,這片高26米、寬150米的石柱群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并稱為世界“三大石柱群”。
沉積構造
在xx山體上隨處可見的沉積構造也是遠古時期地殼活動留下的印記。當時湖泊流水中攜帶的大量泥沙一層層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巖石,不同的層理交織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早期形成的沉積巖與火山噴發(fā)的巖漿接觸后,在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生變質,又形成了顏色豐富、妖嬈多姿的
接觸變質巖。
xx區(qū)域內的沉積巖層屬中生代白堊紀萊陽群曲格莊組,為萊陽群的最上層部位。該組為河流相,山麓洪積相粗碎屑堆積,一般以中、粗粒砂巖、砂礫巖為主、兼有漫灘相或局部淺湖相的細碎屑沉積。區(qū)域沉積巖之沉積構造特征,屬較典型的網狀河流相沉積。大型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及斜層理隨處可見。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場中沿坑壁可觀察到極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構造、抱卷層理、大型交錯層理等。另在xx東坡還可以同時見到向上變細和向上變粗兩種沉積層序。測量巖層產狀可以斷定,xx地區(qū)當年有一古水流,方向為自北向南。各種沉積構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畫,遍布于山林之間,給旅游、地質教學提供了一處理想場所。
接觸變質帶
由于巖漿的入侵及對圍巖的烘烤諸因素,在接觸帶部位沉積巖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觸變質作用。在xx極頂東麓可見紫色、灰色粉砂巖及細砂巖發(fā)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巖,以及沉巖體邊緣不規(guī)則分布的黑色角巖。在火山巖中也可見到砂礫巖捕虜體。長達幾百米的接觸變質巖,將火山巖與沉積巖截然分開,宛如一條“黑色長龍”,極其壯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及科研價值。
其他
xx是即墨西部平原地區(qū)的一座孤山,且范圍較小,故形不成其獨立的氣候特征,它與城區(qū)及中西部地區(qū)的氣候狀況無大的差異。由于xx地區(qū)地勢較高,水資源相對貧乏,其主要水源為天然降水。
xx因受地貌、巖性之影響,土壤類型及分布也不盡相同,大體分為山體土壤和山周土壤兩種類型。
xx的山體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狀況,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種類型。
xx的的自然資源包括地質遺跡在內的礦產資源及植被資源、土地資源等。有的極其珍貴,聞名于全國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豐富,蘊藏于整個xx區(qū)域中。
xx山體間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側柏、水杉、刺槐、合歡、火炬、拓樹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統(tǒng)計,它的綜合面積可達3000余畝,其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盡管這些各類林木尚在幼年時朋,但它不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調節(jié)氣候的重要作用。
三、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為我們日后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
通過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習操作能力。實習中有許多知識課本上是沒有的,我們學到了更加明確可行的操作技術和應用理論。如何充分靈活利用自己課堂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鍛煉自己的實習操作能力,這次教學實習給了我們一個充分鍛煉的自己的機會。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習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馬地質地貌的類型和地質變化,而且學習并掌握了野外地質地貌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習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x旅游開發(fā)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寶安山、團山,由于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干旱貧瘠,巖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槐樹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yōu)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tài)的大豐收是開發(fā)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xx的旅游開發(fā)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fā)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自然保護區(qū)煥發(fā)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tài)三方面和諧發(fā)展,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