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綜合實踐及學校課程開設的保障措施(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綜合實踐及學校課程開設的保障措施(范文三篇)》。
第一篇: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學生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fā)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fā)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qū)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3、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xié)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使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tài)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愛我家鄉(xiāng),愛我社區(qū)"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并恰當處理好新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huán)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huán)保意識;
(3)、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huán)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qū)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qū)活動,服務社會,發(fā)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yè)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yǎng)成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yǎng)成負責的生活態(tài)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fā)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tài)度,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并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fā)展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5、認識家鄉(xiāng),通過對家鄉(xiāng)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yè)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xiāng)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六、教學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
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
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
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tài)。
2、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
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辟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
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
來,把正規(guī)教育與非正規(guī)教育融合起來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
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
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項目作業(yè)展示
4.手工制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論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學進度安排:
1---2周人類的好朋友――動物與植物
2課時
3---4周保護我們的家園
2課時
5---6周城市的固體廢棄物
7---8周空氣與人的關系
2課時
9---11周生命與綠色同行
3課時
12---14
15---16
17---18
19---20
周生命之源DD水3課時周生態(tài)縣――美好的家園2課時周土地是人類的母親2課時周噪聲與人類健康2課時
第二篇: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鄉(xiāng):
“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改革中國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種新型課程,其目標在于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fā)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實踐能力,發(fā)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根據綜合實踐課程的本質特征,結合學生實際等因素,確定我校五年級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題為
1、各活動的時間
2、估測樹葉的面積。
二、總體目標:
1、用最簡分數表示一天中每項活動所用的時間占全天的幾分之幾,鞏固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約分等知識。增強學生的時間緊迫感,懂得珍惜時間。了解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2、通過估計樹葉的面積,算出一棵樹所釋放的氧氣能滿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讓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
三、活動安排:
1、各活動的時間(2月――3月)
(1)通過錄像、等方式介紹魯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題。
(2)圍繞活動主題,展開討論,你想研究哪些內容,計劃開展哪些活動?(從學生的討
論中教師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出相應的集中)
(3)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由學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記錄一天
中每項活動所用的時間等等。
(4)學生自行設計一張表格,將所記錄下的各活動時間填入表中。
(5)算出各項活動所用的時間占全天的幾分之幾。
(6)用分數知識進行全班交流,介紹。
(7)每一小組圍繞研究主題出一期。步驟:確定主題、組員分工、選擇材料、合作出報。教師作相應指導。該手抄報主要體現這一階段學生讀書成果。組織一次手抄報展評,評出優(yōu)勝獎。
(8)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圍的人,讓大家明白時間的寶貴。
2、估測樹葉的面積(4月――5月)
(1)用各種手段了解全球空氣污染的情況(如:查書籍、上網、詢問等)。
(2)戶外學習:選擇樹葉。注意點:
①采樹葉時不要傷害樹。
②樹葉要選擇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為了更準確,選擇5片樹葉
(3)進行估策:教師提出可以將樹葉描在紙上,再用透明方格紙放在上面進行估策,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其他方法進行估策。(為了方便計算,每片樹葉的面積可以適當的四舍五入)。
(4)運用數學方法計算,如果一棵樹有10000片樹葉,估計這棵樹的樹葉總面積以及釋放的氧氣能夠滿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這一系列的數字來警醒學生,使他們受到震撼。(樹葉只有在光照下才會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5)交流心得,結合所了解的空氣污染情況,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師總結。
(6)出一期板報,并進行一次關于保護環(huán)境的比賽。
第三篇:綜合實踐及學校課程開設的保障措施
綜合實踐及學校課程開設的保障措施
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許多新的特點和實施過程的復雜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對這一課程領域的研究和管理,必須從組織、條件和制度等方面著手,從開發(fā)、實施到評價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管理,確保課程落實和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一、組織保障
1、學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或指導小組,組長由副校長或中層領導擔任。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xié)調和設備利用、實施計劃制訂、過程落實、實施指導、檢查管理等工作的統(tǒng)籌安排,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具體職能:
(1) 制訂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案,指導制訂年段和班級實施方案;
(2)組織、指導和協(xié)調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工作;
(3)規(guī)范全校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過程的管理,如活動主題或項目管理、過程檔案管理、活動成果管理、課程資源與教學資料管理等。
2、教育行政部門要理順職能機構,成立與課程相對應的管理組織。各級教研部門有專人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指導、師資培訓、教學研究;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力量,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研究,深入學校,與學校共同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總結經驗,分析并解決問題。
3、教育行政部門要引導學校建立起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調整教師編制結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妥善處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職稱評定、業(yè)績考核等方面問題。
二、條件保障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校內外實踐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充分發(fā)揮校內外資源在綜合實踐活動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做好課程資源的儲備和管理工作,加強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學校之間應加強聯系,資源共享。
3、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課程資源建設與開發(fā)、設備設施建設、教師培訓進修以及課程實施所必須的經費開支等。
4、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是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負責全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和實施方案的統(tǒng)籌工作。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以及有關社會力量都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崗位;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有特色、有特長的教師作用,鼓勵他們向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發(fā)展。
三、制度保障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督導與管理,制訂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引導并督導學校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制定的課程計劃的嚴肅性。
1、學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本校、本地實際,制定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必須建立教師承擔指導任務制度、工作量計算制度、培訓進修制度、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確認制度、課程建設檔案制度、課程實施評價制度、經費保障制度等。
2、每位教師都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和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義務與責任,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目標。
3、列入中考評價,融入中考內容。
4、新增綜合實踐活動職稱系列。
5、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成果與其它學科等同,可作為學科職稱評定的部分成果。
4、開設綜合實踐活動的保障措施及課程實施的主要效果2017-03-18 11:26 | #2樓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落實課程方案,我校立足學校實際,深入研究,不斷完善,積極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立足實際,正確認識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yǎng)”。我校的辦學理念是“以師生發(fā)展為本,為師生發(fā)展服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初中新課程的八大領域之一,它強調突出學生主體、聯系學生生活、注重實踐以及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地位非常重要。
近年來,我校把落實規(guī)范和課程方案當作頭等大事,柴校長把提高大家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放在第一位,他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是“花瓶課程”,設置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更多的渠道讓學生獲取知識,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他們人生發(fā)展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在柴校長的大力倡導下,學校在課程開設、內容安排、實施方案上都作了極為詳細的策劃和落實,并在教師配備與培訓、保障措施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我們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邊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摸索出一些適合我校情況的課程實施方法。
《綜合實踐及學校課程開設的保障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