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亚州Av片在线劲爆看,精品国产sm全部网站

        道家經(jīng)典

        發(fā)布時間:2024-01-08 22:08:18

        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道家經(jīng)典》,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道家經(jīng)典》。

        第一篇:道家經(jīng)典語錄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2、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4、無財不養(yǎng)道,道家重視傳承,講究尊師重道。投機(jī)取巧不勞而獲成就不了道心,當(dāng)年祖天師創(chuàng)教,入教者還需五斗米呢。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8、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1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5、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16、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1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8、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長久。

        19、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0、僅有正視差距,才能奮起直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

        2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22、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24、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萬物,無不置也。地性既善,養(yǎng)生萬物,無不置也。圣人悉樂理天下而實法天地,故萬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輕,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2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p>

        2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7、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28、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29、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30、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35、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37、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3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0、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41、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yùn)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

        42、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43、上順天時,下養(yǎng)萬物,草木昆蟲不失斯所,獺未祭魚不施網(wǎng)罟,豺未祭獸不修田獵,鷹隼未擊不張尉羅,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7、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48、修道之人明生死,求正道,懲惡揚(yáng)善,利益蒼生。我們能把握的就是今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49、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50、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51、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5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54、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夠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57、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58、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0、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善?

        61、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6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64、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jì)人之急,救人之危。(以人為本)

        65、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能夠為善?

        6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67、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8、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9、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7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7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73、昆蟲草木,猶不可傷。(保護(hù)生態(tài))

        7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7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7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7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80、天之道加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

        8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8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6、莫因惡小而為之,莫因善小而不為。

        87、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8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0、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1、道者開口動舌發(fā)言之詞也。又云道者,虛無之無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無,包羅天地,道本無形,莫之能名,無形之形,是謂真形,無象之象,是謂真象。先天地而不為長,后天地而不為老,無形而自障,無象而自立,無為而自化,故曰大道。經(jīng)云視之不見,故曰無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為陰陽,故為天地也。育者養(yǎng)也,長養(yǎng)陰陽故為生育也。陽者清也,上騰為天,陰者濁也,下潛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9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93、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94、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9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6、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9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98、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99、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00、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0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0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03、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05、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06、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07、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10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夠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109、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0、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11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11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14、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眾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君者尊號也,道清德極故曰君也。以明老君為眾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萬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為宗祖也。

        1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16、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1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1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19、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20、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22、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長久。

        12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5、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26、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28、修道必須修心,皈依道經(jīng)師寶。道教講究口傳心授,有諺語能夠借來形容:“達(dá)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從紙上求妙法,筆尖蘸干洞庭湖”。

        129、滌初玄覽: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130、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p>

        13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32、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無精氣,無以制月之明,地?zé)o精氣無以制山巔鎮(zhèn)焉,人無精氣無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月稟陰陽之所運(yùn)行,故知道之無情,隨機(jī)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萬物生焉。經(jīng)云用之不可既,無情而運(yùn)行月也,月者大道之用也。

        133、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134、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135、行時時之方便,積處處之陰功。

        13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1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4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14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夠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142、人法天地,故不得燥處,常清靜為務(wù)。清靜為天下正。真思志道,學(xué)知清靜。(韜光養(yǎng)晦)

        14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44、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待百姓)

        145、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46、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14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148、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14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5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p>

        15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52、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15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5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55、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5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57、治人事天,莫若嗇。

        15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159、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蛐钠痨稅?,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

        16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6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

        162、修道要濟(jì)世度人,但又不亂發(fā)慈悲。

        16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6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6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66、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6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169、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7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71、治人事天,莫若嗇。

        17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73、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174、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175、治大國,若烹小鮮。

        17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7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7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7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8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8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3、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84、治大國,若烹小鮮。

        185、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8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87、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88、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8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9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92、忠臣不事二主,貞妻不侍二夫,世間諸事,法理相通,不可三心二意,否則必真法不得。

        19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94、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能夠示人。

        19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9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9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98、修道之人當(dāng)有高風(fēng)亮節(jié),心存傲骨,斂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響,心要穩(wěn),志要恒。

        1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00、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20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20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03、道者德之體,德者道之用。

        204、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0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0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0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08、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20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1、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13、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214、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1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1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17、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218、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21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2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21、常道無名,唯德以顯之;至德無本,順道而成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222、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能夠示人。

        223、道是萬法之宗,中華民族之根。魯迅先生亦言“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224、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2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26、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2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2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0、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3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232、有道無術(shù),獨(dú)善其身;有術(shù)無道,害人害己;以道御術(shù),兼濟(jì)天下。

        23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34、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3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36、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7、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38、義與利并非必須對立。取義兼利,明大義是真,取小利是假,是讓世人敬畏,法不空法也。

        239、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軀命,故人惟兼物性,方為全盡吾性。體此意者,樽節(jié)愛養(yǎng),戒殺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24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可是欲兼畜人,小邦可是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41、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42、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4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44、老子:少私寡欲。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

        24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4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24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4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士聞道謹(jǐn)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249、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50、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第二篇:道家經(jīng)典語錄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治人事天,莫若嗇。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第三篇:道家經(jīng)典語錄

        因富貴而驕橫,必有遺失真我之咎。自古驕兵必敗,不識驕的危害性,必定有終生遺憾

        功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這是自然規(guī)律。事業(yè)已遂,力量至極,則引身退后,這是自覺遵循自然規(guī)律。知進(jìn)而不知退者,禍必及身。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有驚恐之感,是因為有榮辱觀念。有榮辱觀念,是因為以自身為貴。以自身為貴,就是以大患為貴。以自身為貴,必生名利之心。有名利之心,必生貪爭之念。有貪爭之念,必有大患?!盎肌钡淖忠馐恰靶耐庵锍纱?。外物多成串,身心能不累嗎!為了身外之物而不擇手段,禍患能不產(chǎn)生嗎!

        曲則全,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

        曲:彎曲、旋轉(zhuǎn)。曲則全:彎曲、旋轉(zhuǎn)求得全面認(rèn)識。有人解釋為委屈自己,順從別人,從而得以保全自己。這種明哲保身,毫無原則的委屈而求權(quán)、求利的做法,是對人性的壓抑和扭曲,決不是道家精神?!扒北仨毷呛虾醯赖?、有規(guī)則的。就養(yǎng)生而言,“曲”是生命之輪的旋轉(zhuǎn),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結(jié)果。自我通過修練道德功,涵養(yǎng)真氣和能量,使之順著身體經(jīng)絡(luò)循環(huán)往復(fù),從而使身體的每一個細(xì)胞都能得到精氣的滋養(yǎng)。真氣充沛,則細(xì)胞飽滿、肌肉強(qiáng)勁、皮膚細(xì)膩、體形勻稱,這是細(xì)胞自形自化的結(jié)果。

        圣人治國,能夠客觀全面地看問題,明白上與下、官與民的辯證關(guān)系。國家是人民的國家,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國家,就應(yīng)當(dāng)把自己的才智建立在全民智慧的基礎(chǔ)上。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全面、公正、正義的法律來。

        “枉則正,洼則盈,敝則新”,是對“曲則全”的具體闡述。

        枉則正:枉,遭受人為的壓抑而扭曲。身體各種各樣的疾病,大都是心靈受壓抑、氣血不暢造成的。如果人的大腦能時常處于無為、忘我的狀態(tài),真氣就會處于和暢狀態(tài),從而運(yùn)轉(zhuǎn)不息,被扭曲的心靈自然得以矯正,疾病也得到根治;圣人治國,施行民主法治,確保言論自由,從而上情下達(dá),下情上達(dá),種種社會弊端就會及時得到糾正。

        洼則盈:有些地方因其相對高度低,而自然注滿水。就身體來說,由于真氣沖開了經(jīng)絡(luò)上的各個穴位,不停地繞體運(yùn)轉(zhuǎn),那么,氣血就會自然補(bǔ)充那些急需滋養(yǎng)的部位,就像流水一樣,低洼之處灌滿以后才能往外流,從而自行調(diào)節(jié)身體對能量、養(yǎng)分的需求;圣人治國,效法天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帶領(lǐng)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敝則新:有些東西因時間長而陳舊,需要用新的來替代。身體內(nèi)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連同每一個基因組織,都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只要真氣暢行無阻,基因組織的某一鏈條、環(huán)節(jié),一旦出現(xiàn)缺損,就會更新?lián)Q舊,使之及時得到修復(fù),維持內(nèi)在平衡;圣人治國,既有健全的用人機(jī)制,又有完善的監(jiān)督機(jī)制。任何一個部門的公務(wù)人員只要離心離德,就會被及時淘汰,不至于使該部門的工作陷于癱瘓狀態(tài)。

        少則得,多則惑。

        求多需從求少開始,貪多反而令人迷惑,以致一無所獲。圣人深明少與多的辯證關(guān)系,所以只“抱一”而為天下人探求真理?!耙弧奔础皹恪??!氨б弧本褪恰笆胤ā?,守法才能探求真理。式:法則、真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法、遵循。地:地球或者地月系,這里代表的是地的運(yùn)行規(guī)律。不論地球還是月亮,它們都具有相對永恒的自轉(zhuǎn)周期和公轉(zhuǎn)周期,并且保持最完美的自轉(zhuǎn)角度。天:太陽或者太陽系,這里代表的是天體的運(yùn)行規(guī)律。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周而復(fù)始地運(yùn)轉(zhuǎn)。道:道體所體現(xiàn)的運(yùn)動規(guī)律。自然:自然規(guī)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睔w根結(jié)底是要求人類效法自然規(guī)律,尋求并制訂出完善的人生法則和社會法則,因為,沒有秩序的人生和社會是不可想象的。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那些有知識才能的人,就是那些沒有知識才能的人的老師;而沒有知識才能的人,正是有知識才能的人所必須幫助、教育的。不尊重教師,不熱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各懷聰明,但還是最大的糊涂。這是治理國家最主要的妙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靈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nèi);明者,知己知人,內(nèi)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于后天,來源于外部世界,是對表面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rèn)識,具有局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zhì)的認(rèn)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勝人者”,憑借的是自我個體的蠻力;“自勝者”,憑借的是堅強(qiáng)的意志。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獲大道、戰(zhàn)勝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勝者”,才是真正的強(qiáng)者。

        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有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的人,是與道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實愉快的現(xiàn)實生活,自然感到滿足。相反,那些失卻了心靈的人,內(nèi)心是空蕩、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個人名利上。然而,沒有心靈作依托的欲望,是永遠(yuǎn)不會滿足的,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著堅強(qiáng)意志的人,并不是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樸、無執(zhí)無失、豪情滿懷的人。這樣的人,人生必然是歡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說:有圣靈和你相伴,你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柔勝剛,弱勝強(qiáng)。

        柔可以勝剛,弱可以勝強(qiáng)。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士:古代指知識分子。士分三類:上士、中士、下士。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對道的理解不同,道雖是客觀存在的,但不可能為所有的人所認(rèn)識,特別是人們還沒有對道的觀念形成共識的時候。

        “上士”是道性深厚的人,他們深知悟道的重要性,并對道的存在深信不疑且勤奮用功,這是有志者的作為?!爸惺俊笔堑佬匀裘魅舭档娜?。他們對道的存在持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對識道缺乏信心,是不能戰(zhàn)勝自我的人?!跋率俊笔侨狈Φ佬缘娜?。他們的自我主觀意識強(qiáng)烈,固執(zhí)己見,不能客觀辯證地看待問題。他們?nèi)缤芹?,對傳道、修道之人加以嘲笑來顯示自己的

        聰明才智。其實也難怪他們嘲笑,這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道太隱蔽,太深奧,為主觀主義者所永遠(yuǎn)無法理解。如果大道顯而易見,社會上也就不會有人視傳道者為宣揚(yáng)神秘主義的了。二是“下士”從修道者所采取的修道方式及其觀念、行為的變化上所得出的結(jié)論,有道者的觀念、行為是不能為“下士”所理解的。

        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

        建德若偷:建立功德就象偷一樣。這里的“偷”字不是貶義詞,而正是難能可貴的高尚品德。建德者修道藏形,行道匿跡,但行好事,不求人知。這是有道者的不爭之德。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大器之才并非短期能夠造就,需要數(shù)十年堅持不懈地道德修養(yǎng)工夫。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

        天下最柔和的莫過于氣,天清地寧之時,誰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誰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它卻始終默默無聞地發(fā)揮著柔和者的本能。當(dāng)天昏地暗之時,它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柔和,飛旋怒吼,直沖云霄,以震天撼地之勢,折枝斷本,甚至于連根拔起;天下最軟弱的莫過于水,風(fēng)平浪靜之時,它行走山谷,居低就洼,任人利用。沒有人去愛惜它,也沒有人去保護(hù)它。它始終自然無爭地發(fā)揮著軟弱者的本能。當(dāng)暴風(fēng)雨到來之時,它一改往日的平靜和軟弱,奔騰咆哮,一瀉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基倒廈,刷新世界。

        水和氣是再柔弱不過的了,但是,當(dāng)它們馳騁天下,摧枯拉朽,滌蕩污垢的時候,卻充分顯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威力。這一威力是“強(qiáng)梁”者永遠(yuǎn)無法阻擋的。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贏若詘。

        直:正直。屈:委屈服從。巧:技巧。拙:笨拙。訥:說話遲鈍。贏:收獲、取得。詘:缺少、短缺。

        最剛直不阿的人,卻好象膽小怕事以至于委屈自我,順從他人。最有技巧的人,卻好象笨拙。最具有雄辯才能的人,卻好象愚訥。最有收獲的人,收獲的是真我,是真理,卻好象還有短缺。

        道德之學(xué)是探尋大道、強(qiáng)身健體、益壽延年、涵養(yǎng)品德、超越自我的學(xué)問。道德有成之人,雖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辯”之才、“大贏”之獲,卻從不自我炫耀,留給別人的印象是“屈”、“拙”、“訥”、“詘”。體現(xiàn)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為都完全遵循客觀規(guī)律,絕不盲從主觀情感,妄作妄為。這正是自我的無為之德,不爭之德。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常言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毙悴拍苤煜率?,憑借的是書本知識。圣人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憑借的是他自身的修養(yǎng)功夫,是對人體基因組這一天書的破譯。人體基因組是宇宙的全息縮影,記載了宇宙萬物及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信息,是一部活的宇宙百科全書。只要具備了查閱這一天書的功夫,就可以足不出戶而遍知天下大事;不窺探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的運(yùn)轉(zhuǎn)情況及其規(guī)律。所以,秀才所知和圣人所知是無法相比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得道之人貴行不貴言。大道天機(jī),只可神會,不可言傳?!爸卟谎浴?,是道德使然,因為言

        傳則流于炫耀,有違天理。另外,不合時機(jī),不合對象的言傳,不會有人相信,反遭流言誹語,被視為宣揚(yáng)迷信或神秘主義,故不言。妄言者沒有真知,只是夸大其詞,或者憑空想象,乃嘩眾取寵而已。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

        百姓所遭受的災(zāi)禍啊,就是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幸福生活所依賴的;而統(tǒng)治者的幸福又為他們或者他們的子孫后代埋下了災(zāi)難的禍根。但是,這些愚蠢的統(tǒng)治者們誰又能預(yù)知自己的最終結(jié)果呢?他們不“以正治國”,百姓必然“以奇用兵”,本來善良的勞動人民必然變成推翻其統(tǒng)治的“妖軍”。

        這一節(jié),老子用辯證的觀點(diǎn),深刻揭示出事物的對立轉(zhuǎn)化規(guī)律。說明禍與福、正與奇、善與妖都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只是迷戀于權(quán)利的統(tǒng)治者不明其中道理罷了。

        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理大國和烹制小鮮魚是一個道理。這是說,治國策略可以從烹制小鮮魚的方法上得到啟示。小魚的骨刺和魚肉相當(dāng),如果不加以烹煎的話,其食用價值很小。烹煎的目的在于使小魚骨酥、肉鮮,皆能為我所用。達(dá)到這一目的的關(guān)鍵在于把握火候,做到骨刺、魚肉二者兼顧,既要把骨刺炸酥,又不能讓魚肉焦糊。這一道理用在治國上,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應(yīng)掌握法律這一火侯,運(yùn)用法律手段,來處理政府官員(骨)和人民群眾(肉)的關(guān)系,既不能是無政府主義,也不能任憑政府官員利用職權(quán)去貪贓枉法,傷害人民。

        第四篇:道家經(jīng)典語錄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

        ◎ 飄風(fēng)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 日極則仄,月滿則虧。

        ◎ 大道以多歧亡羊,學(xué)者以多方喪生。

        ◎ 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革固則裂,齒堅于舌而先敝。

        ◎ 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 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 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

        ◎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wǎng)。

        ◎ 同道者相愛,同藝者相嫉; 同與者相愛,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壯者相嫉。

        ◎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 多言多敗,多事多害。

        ◎ 察見淵魚者不詳,智料隱匿者有殃。

        ◎ 日極則仄,月滿則虧。物極則反,命曰環(huán)流。

        ◎ 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 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qiáng)。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之為禍。

        第五篇:道家經(jīng)典語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個謎,謎中之謎――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動: 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見,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終如始,終無敗事。

        滌初玄覽: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尊莫先,眾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壽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長壽,故曰老也。君者尊號也,道清德極故曰君也。以明老君為眾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萬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為宗祖也。

        道者開口動舌發(fā)言之詞也。又云道者,虛無之無也,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無,包羅天地,道本無形,莫之能名,無形之形,是謂真形,無象之象,是謂真象。先天地而不為長,后天地而不為老,無形而自障,無象而自立,無為而自化,故曰大道。經(jīng)云視之不見,故曰無形。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分為陰陽,故為天地也。育者養(yǎng)也,長養(yǎng)陰陽故為生育也。陽者清也,上騰為天,陰者濁也,下潛為地,天地者乃大道之子也。

        自然而生有,造化以成形,故天無精氣,無以制66月之明,地?zé)o精氣無以制山巔鎮(zhèn)焉,人無精氣無以制身形之存焉,故曰66月稟陰陽之所運(yùn)行,故知道之無情,隨機(jī)而所化。又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地何言哉,萬物生焉。經(jīng)云用之不可既,無情而運(yùn)行66月也,66月者大道之用也。

        故元?dú)鉄o形不可名也,經(jīng)云道隱無名,乃生于天地,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者五行之子孫也。三才者萬物之父母也,道者三才之宗祖也。故元?dú)馇屐o不可常名也。凡學(xué)道之人,且在觀宗察行,若能智性無凝可以登涉大道之徑,游于三才之外,常人無所能知也。

        吾者我也,此明太上自言,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名曰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老君匠成天地,開辟乾坤,變化萬物,不言我為,緣道法自然,不能名號,一則從有入無或從無入有,隱顯無方,存亡自在。豈有常名之稱焉。故經(jīng)云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清者天也,正陽之無上騰為天,濁者地也,正陰之無下結(jié)為地。夫者發(fā)語之詞也,夫道能清能濁,能動能靜,以至大道無測,常名清濁,動靜皆為至道之用。凡學(xué)道之士,若能明動靜之無,安其位,則至道自來歸之,動靜合宜故為正色也。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無,元無分為二儀,二儀分為三才,三才分為五行,五行化為萬物,萬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歸于至道,復(fù)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歸于根本,是謂調(diào)復(fù)性命之道者也,南華真經(jīng)云:生者神凝也,死者物化也,人能歸真神,歸真神是謂返本還源不可逐物也。

        網(wǎng)址:http://puma08.com/gdwk/1h/1860576.html

        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自行上傳,本網(wǎng)站不擁有所有權(quán),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有涉嫌版權(quán)的內(nèi)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89702570@qq.com 進(jìn)行舉報,并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nèi)聯(lián)系你,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quán)內(nèi)容。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