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天天看在线视频国产,亚州Av片在线劲爆看,精品国产sm全部网站

        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概述(大全)

        發(fā)布時間:2022-09-06 14:46:38

        • 文檔來源:用戶上傳
        • 文檔格式:WORD文檔
        • 文檔分類:1號文庫
        • 點擊下載本文

        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概述(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概述(大全)》。

        第一篇:總結:中國詩歌發(fā)展歷程

        總結:中國詩歌發(fā)展歷程

        導語:充滿寫實風格的《詩經》,富有浪漫色彩的《楚辭》,中國詩歌各有特色。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詩歌發(fā)展歷程,歡迎閱讀。

        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概述:

        上古——口頭歌謠

        先秦——詩歌發(fā)展的兩大源頭: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體制:“風、雅`、頌”三部分,“國風”現實主義的精華

        表現手法:賦(鋪陳敘述)、比(比喻)、 興(起興)

        句式四言為主,語言雙聲疊韻

        中國浪漫主義的先河——楚辭

        在楚地歌謠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

        楚辭體的'特點:

        1、帶有想象豐富、文辭華美、風格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

        2、“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辭的語句參差,富有變化,篇幅一般比較長

        4、常用語氣助詞“兮”(句末:加強整體語氣,句中:表停頓)

        奠基人、最早影響最深遠的愛國詩人——屈原。

        代表作:《離騷》《九歌》《天問》《天問》

        漢代——漢樂府《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

        樂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樂演唱的機構

        樂府民歌內容:繼承《詩經》現實主義傳統(tǒng)《上邪》《陌上?!贰UZ言:樸素自然,活潑生動。句式:五言為主。

        (漢末)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抒情詩的最高峰。

        魏晉南北朝——

        1、建安文學: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r、應`、劉楨)

        (文學特征:建安風骨、漢魏風骨)

        2、正始文學: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兩晉文學:

        西晉:左思

        東晉: 陶(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謝(謝靈運 :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派)

        4、南北朝時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發(fā)展)

        南朝民歌:文學特征:題材狹窄(愛情)、風格艷麗,喜用雙關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學特征:題材廣泛、風格剛健、語言直率

        《木蘭辭》(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詩創(chuàng)作:代表詩人:鮑照、謝I、庚信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陳子昂建立高峻雄渾、剛健有力的新詩風。 《登幽州臺歌》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

        盛唐 詩仙:(李白)、詩圣(杜甫)

        山水田園詩派:王(王維)、孟(孟浩然)

        邊塞詩派: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

        中唐 韓孟(韓愈、孟郊——詩歌的風格特征:奇崛險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詩歌的風格特征:語言平易直白)

        李賀(人稱“詩鬼”——詩歌的風格特征: 詩境詭譎)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宋代——宋詩重理趣

        江西詩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楊萬里(“誠齋體”)、蘇軾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陸游、尤袤、范成大、楊萬里

        宋詞(婉約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蘇軾、辛棄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

        清代——清詩(龔自珍)、清詞(納蘭性德)

        綜上所述,中國詩歌的發(fā)展史大致是:歌而詩,詩而詞,詞而曲。中國詩詞歌曲均源于民間,它們雖然各自盡經歷了漫長的演變發(fā)展過程,各有其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其血脈相通,都是借客觀事物抒發(fā)主觀情感。

        第二篇: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概述

        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概述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 中國詩歌歷史悠久。它的產生久遠得可以追溯到沒有文字的遠古時期。從《詩經》算起,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詩歌的最初形式——上古時期的口頭歌謠

        《禮記》中記載了神農時代的一首祭祀歌謠:“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吳越春秋》也記載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獵的歌謠《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肉)。”這些歌都是詩、樂、舞結合的典型例子,而詩、樂、舞的結合,正是中國詩歌產生時期的重要特征。

        詩歌發(fā)展的兩大源頭——先秦時期的《詩經》《楚辭》

        一、現實主義源頭——《詩經》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三百零五篇詩。

        《詩經》按用途和音樂分“風”、“雅”、“頌”三部分?!帮L”是指各地方的民間歌謠, “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頌”是周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樂。其中的“國風”是現實主義的精華。

        《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鋪陳敘述)、比(比喻)、興(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語言雙聲疊韻。 《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有的詩篇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如《碩鼠》、《伐檀》;

        有的詩篇表達了對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詩篇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靜女》、《蒹葭》;有的則表現了婦女婚姻的不幸,如《氓》。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后世把《詩經》奉為學習的最高典范。

        二、中國浪漫主義的先河——楚辭

        戰(zhàn)國后期,在南方的楚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詩人, 在楚地歌謠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濃厚楚地特色的新詩體——楚辭。 楚辭體的特點:

        1、帶有想象豐富、文辭華美、風格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

        2、“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辭的語句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富有變化,篇幅一般比較長

        4、常用語氣助詞“兮”(句末:加強整體語氣,句中:表停頓)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的主要作者是楚地影響最深遠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5篇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者?,F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傳下來。

        《楚辭》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后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chuàng)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峨x騷》作為楚辭藝術的巔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并稱“風騷”,垂范于后世。

        詩歌的進一步發(fā)展演變——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文學 秦代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焚書坑儒,二世而亡,幾乎無文學可言。除留存下來少數歌頌秦始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諫逐客書》是這一時期少有的優(yōu)秀散文篇章。

        兩漢崇文,大一統(tǒng)的鼎盛帝國,要求用文學來歌舞升平。于是一種以鋪寫帝王和都市生活為主的文學樣式——辭賦便應運而生。賦是兩漢最流行的文體,其形成和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騷體賦”,內容多是抒發(fā)作者的政治見解和身世感慨,形式上初步有所轉變但尚未脫楚辭形跡。這時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作家是賈誼和枚乘等人。(賈誼的《吊屈原賦》 枚乘的《七發(fā)》) 二、漢代大賦,同《詩經》的雅頌一樣,是一種宮廷文學,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潤色鴻業(yè)”服務的。這是漢賦的主體,也是漢賦最興盛的階段。

        司馬相如,是漢代大賦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蹲犹摗?、《上林》兩賦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

        揚雄,是西漢末年最著名的賦家?!陡嗜?、《河東》、《羽獵》、《長楊》四賦是他的代表作。

        班固,是東漢前期的著名賦家。他的代表作《兩都賦》。

        三、抒情、言志的小賦。

        張衡,具有代表性的賦作是《二京賦》和《歸田賦》。繼張衡而起的是趙壹和蔡邕,趙壹的是《刺世嫉邪賦》,蔡邕的是《述行賦》。 漢賦的這種發(fā)展變化過程,與漢代社會狀況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兩漢文學中最有價值的是樂府詩中的民歌。樂府本是國家音樂管理機構,負有采編民歌民謠,配樂演唱的職能。后人將樂府機構配樂演唱的詩歌稱為漢樂府詩。漢樂府民歌和《詩經》是一脈相承的,《詩經》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漢樂府以“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現實主義精神,深刻反映了兩漢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二者的區(qū)別是:《詩經》以抒情為主,漢樂府長于敘事鋪陳。漢樂府的經典作品《孔雀東南飛》、《上邪》、《長歌行》、《陌上?!返??!犊兹笘|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敘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一對年青的恩愛夫妻被迫離異和雙雙殉情的故事,控訴了禮教殺人的罪惡,全詩充滿悲劇氣氛,是樂府詩中難得的杰作。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漢樂府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活潑生動。句式:五言為主。 漢代文人詩歌一直無所成就?,F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東漢班固的《詠史》,而他的《竹扇賦詩》是比較早的完整的七言詩。最著名的文人詩是沒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詩十九首》?!豆旁娛攀住肥菛|漢末年無名氏文人創(chuàng)作的一組抒情短詩。它并非成于一人一時,寫的是游子羈旅和思婦閨愁,同時當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抒發(fā)了處于動亂時代下層文人的傷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漢樂府民歌長于敘事不同,《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于抒情。《古詩十九首》代

        表了漢代五言抒情詩的最高峰。有“五言之冠冕”的贊譽。(《涉江采芙蓉》《迢迢牽牛星》)

        魏晉南北朝——

        1、建安文學:

        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以“三曹”為核心,加上所謂的“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chuàng)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詩歌直接繼承漢代樂府詩的傳統(tǒng),干預現實,感情熾烈,詩風質樸勁健,被后世稱為“建安風骨”,成為后世詩人(特別是唐代詩人) 學習的對象。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文學特征:建安風骨、漢魏風骨)

        曹操的詩歌,沉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龜雖壽》、《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觀滄海》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杰”。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后期詩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但是流傳最廣的卻是《七步詩》?!捌咦印敝凶钣谐删偷淖骷沂峭豸?,他的《七哀詩》、《登

        樓賦》等篇章,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杰作。

        2、正始文學:

        “正始”是魏廢帝曹芳的年號(240-249),當時司馬氏掌權,但習慣上所說的“正始文學”,還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晉立國(265)這一段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艱深,或風調峻切,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進一步推動了五言古詩的發(fā)展。

        3、兩晉文學:

        西晉:西晉太康時期詩歌繁榮,詩人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之稱,三張(張載、張協、張亢) 、二陸(陸機、陸云) 、兩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但多數作品流于華采繁縟,唯左思的詩歌骨力遒勁,承傳建安文學的精神。其《詠史》詩開啟了詠史和詠懷結合的新路子。

        東晉:東晉在玄學的影響下,“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泛濫一時,能夠超越流俗的大詩人便是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據說他是東晉大臣陶侃的曾孫,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做過彭澤縣令一類小官。因其性情孤傲,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俸祿) ,辭官歸隱于家鄉(xiāng)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 ,以隱士終其生。他長期生活在農村,熟悉農民生活,其詩多寫田園生活和隱居情趣。 陶(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 陶淵明之后影響較大的詩人是謝靈運。謝靈運出身官僚世家,一生政治失意,寄情山水,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派。他善于雕琢字句,刻畫入微,如“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fā)”(《石門巖上宿》) 寫秋景,“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fā)池”(《游南亭》) 寫夏景,都是好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 一句更為有名。他有好句,

        但缺完整的好詩,成就不如鮑照。 謝(謝靈運 :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派)

        4、南北朝時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發(fā)展)

        南朝民歌:文學特征:題材狹窄(愛情)、風格艷麗,喜用雙關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學特征:題材廣泛、風格剛健、語言直率

        代表作《木蘭詩》(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文人詩創(chuàng)作:代表詩人:鮑照、謝朓、庚信

        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專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而主要運用的文學樣式是詩歌和駢文。詩人謝眺的山水詩寫得清新圓熟,與謝靈運世稱“大小謝”。詩人鮑照出身寒微,擅長用七言古詩體來抒發(fā)憤世嫉俗的情懷,他隔句押韻的七言歌行為七言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詩賦集南北文學之大成,將南方精美圓熟的藝術技巧和北方剛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聲。這一時期駢文統(tǒng)治著整個文壇,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蕪城賦》、庾信《哀江南賦》是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偟膩碚f,南朝作家們對形式聲律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準備。

        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標志,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是詩歌史上的

        黃金時代。唐代詩歌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幾個階段,下面分別作些簡介。

        1、初唐詩歌 這是唐詩繁榮的準備時期,重要詩人有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沈佺期、宋之問等。唐代建國初的詩歌仍沿著南朝詩歌的慣性發(fā)展,柔靡纖弱,毫無生氣?!八慕堋钡某霈F開始轉變了這種風氣。他們才氣橫溢,不滿現狀,通過自己的詩作抒發(fā)憤激不平之情和壯烈的懷抱,拓寬了詩歌題材。代表作品:陳子昂 《登幽州臺歌》(建立了高峻雄渾、剛健有力的新詩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

        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這個概念和通常說的“古代詩歌”不同,是專用名詞,專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繼續(xù)流行的一種詩體,和唐代形成的近體詩相對存在。古體詩的特點是:每篇句數不限,每句字數不限,可押韻也可不押韻,押韻也可換韻,句與句間沒有平仄對應和用詞對仗的要求。一句話,古體詩格律上比較自由,同近體詩在格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不同。古體詩分兩大類: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或簡稱五古和七古) 。此外還有句式長短不齊的古詩,一般歸入七古。有的古體詩句數、字數和律詩相同,但用韻、平仄和對仗都不同于律詩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詩。上文講到的《古詩十九首》及陶淵明等人的詩都是古詩。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 ,講求嚴格的格律。近體詩有四項基本要求:一是句數、字數有規(guī)定;二是按規(guī)定的韻部押韻;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間要求平仄對立和相粘;四是

        規(guī)定某些句子之間用詞要對仗,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近體詩分兩大類:(1)律詩,由八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律詩,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2)絕句,由四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句的稱七言絕句。 唐代詩歌的樣式,在初唐時期已經齊備,到盛唐時期就出現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

        2盛唐詩歌 到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所說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fā)展到鼎盛。這一時期出現了兩大詩歌流派和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其中兩大詩歌流派指“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雙子星座”指李白、杜甫。下面分別作扼要介紹。

        (1)山水田園詩派 ,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后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習慣上又稱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響(外號“詩佛”),厭倦官僚生活,長期隱居于輛〔wǎng網〕川別業(yè),熱愛自然,熟悉農村,詩寫得恬靜閑適,具有一種靜態(tài)美。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2)邊塞詩派,盛唐詩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而

        高、岑成就最高。其詩作情辭慷慨、氣氛濃郁、意境雄渾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適《燕歌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3)李白(公元701—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李白,祖籍隴西(今甘肅) ,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約在李白五歲時遷至四川昌隆(今江油縣) ,并在此度過青少年時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時飽讀百家書,表現出不凡的文學才能。同時好交游,受朋友和社會影響,喜談修道成仙,向往行俠仗義,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羈。25歲時離開家鄉(xiāng),漫游長江、黃河南北各地,結交社會名流,以詩文獲得很高的社會聲望。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由友人薦舉,唐玄宗召見他,任他為翰林待詔,做皇帝的侍從文人,居長安近三年,使他對宮廷和貴族社會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權臣排擠,于天寶三年(公元745年) 離開長安,再度開始漫游生活。在洛陽,他與比他小11歲的杜甫相識,結下終生友誼。安史之亂開始時,他已55歲,正在宣城(在今安徽) 。在安史之亂中,他懷著報國之情,應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肅宗李亨鏟除,李白則被流放夜郎(在今貴州) ,中途遇赦而歸,生活于金陵(今南京) 和宣城間,寶應元年(公元762年) 病逝于當涂(在今安徽) ,享年62歲。

        李白自覺地繼承了屈原以來詩歌的浪漫主義精神,加上他的天

        才和勤奮,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李白風格。他的詩歌,第一個特點是具有濃烈的激情。他心地純潔,胸懷開闊,憎愛分明,高興時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憤時要“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江夏贈韋南陵冰》) ,歌哭笑罵,無所避忌。第二個特點是無比豐富的想象力。詩思來如迅電,去如疾風,縱橫變幻,大起大落,隨著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識,真實的歷史,虛幻的神話隨時來到他的筆下,注入詩句,為他服務。第三個特點是常用夸張的語言抒發(fā)激情。如“白發(fā)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風三日吹倒山”之類極度夸張的詩句,在他的詩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張,所以傳神,極不準確的語言卻極準確地表達了他的感情。

        (4)杜甫(公元712—770年)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齊趙。之后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

        于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此期間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馬詩》、《贈李白》等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 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為官時期(四十四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zhàn),采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書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后,他用詩的

        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人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武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倍鸥ι朴谶\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開韓愈、孟郊、李賀、苦吟詩派;其七律律法開晚唐李商隱,成為后世典范。 中唐白居易有傷感蒼涼的《長恨歌》、《琵琶行》,韓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陸渾山火》,引出中唐詩歌高潮。但是到了晚唐,詩風再變,杜牧的詠史詩注入了深沉的歷史感慨。李商隱《籌筆驛》(七律)沉郁頓挫,絕類杜甫,而其《錦瑟》《無題》等朦朧詩深入心靈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艷渾融的風格,成為唐代最后一位詩壇大家。

        3中晚唐詩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過,但詩歌創(chuàng)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現了韓愈、柳宗元、張籍、李賀、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杜荀鶴等等風格不一的杰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也很大。 韓愈是散文大家,同時也是著名詩人。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趨地去摹擬他們,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創(chuàng)出獨特的風格。韓詩的特點是求奇避俗,與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稱為“韓孟詩派”。 李賀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他的詩受韓愈影響,但風格又不同于韓愈。其詩想象豐富,形象怪特,辭語瑰麗,常把鬼魅題材寫得陰森可怖,被稱為“鬼才” 中唐時代成就最高的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 字樂天,半生為官,與好友元稹齊名,被稱為“元白”。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 ,即詩文要為時代服務,為現實服務。這種明確的理論是相當進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諷諭詩《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為民請命的好作品。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詩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麗的抒情小詩,廣為人知。李商隱擅長律絕詩,常以歌詠歷史題材來諷諭現實 唐代詩歌,無論就其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我們要繼承和研究這份寶貴的遺產,吸收其精華,期望有一天再創(chuàng)造出一個中國詩歌的新高峰。

        中唐 韓孟(韓愈、孟郊——詩歌的風格特征:奇崛險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詩歌的風格特征:語言平易直白)

        李賀(人稱“詩鬼”——詩歌的風格特征: 詩境詭譎)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輩出,大家紛呈。詩歌創(chuàng)作幾乎遍及社會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兩千余家,詩作近五萬首,而實際遠不止此數。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史稱盛唐,收在《輞川集》中的五言絕句,如《鹿柴》、《辛夷塢》等,善于將繪景狀物與闡發(fā)禪趣相結合,意境幽美,藝術精妙。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為代表的邊塞詩人,詩風剛健。韻味深長,唱出盛唐強音。高適的《燕歌行》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七言歌行體詩,描繪雄奇的邊塞風光和艱苦的軍旅生活,或悲壯渾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邊塞詩的佳篇。李白與杜甫是古今詩壇的“雙子星座”。李白詩歌豪放飄逸,史稱“詩仙”。如《將進酒》、《行路難》、《蜀道難》,無不顯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色調和藝術個性。杜甫詩歌號稱“詩史”,風格沉郁頓挫。他用詩歌創(chuàng)作抒發(fā)了憂國憂民之心,象《三吏》、《三別》這樣的詩歌,實錄了唐王朝由盛轉衰過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負盛名。那些優(yōu)美寫景述懷詩,也不忘憂國憂民,如《登高》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安史之亂以后,進入中唐時期。經過短期的衰退之后,詩歌創(chuàng)作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劉長卿、韋應物的山水詩,是王維、孟浩然一派的繼續(xù);盧綸、李益的邊塞詩,是高適、岑參一派的余緒。以白居易、元稹為首的現實主義詩人,倡導了一場新樂府運動。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創(chuàng)作主張,并以巨大的熱情投入了新樂府詩的創(chuàng)作實踐。他們的新樂府詩,往往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加以集中概括,對朝廷一系列錯誤政策和由此造成的社會弊端進行諷諭批評,主題明確,題材集中,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戰(zhàn)斗性,諸如《賣炭翁》、《杜陵叟》等篇章,千百年來傳誦不絕。白居易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也堪稱古代敘事詩中的杰作。這一時期,和元白詩派齊名而詩風殊趣的是以韓(愈)孟(郊)詩派。韓孟詩派以才學為本,以議論見長,作詩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險,開了后世宋詩的風氣。此外各具藝術個性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劉禹錫、賈島和李賀。李賀以其濃麗浪漫的詩風獨樹一幟,并啟迪了晚唐的李商隱。

        到了晚唐,隨著李唐王朝走向沒落,詩歌氣格染上了濃厚的衰亡感傷色彩。最有成就的詩人是杜牧和李商隱。世稱“小李杜”。杜牧長于寫七絕,可與盛唐“七絕圣手”王昌齡并肩。他的詠史懷古詩,風格俊爽高絕。寫景也自然清麗,如《山行》讓人百讀不厭。李商隱的七律沉博絕麗,以愛情詩獨擅勝場。他的《無題》詩,工于比興,用典甚多,往往意蘊深永,耐人尋味,部分作品則未免有晦澀難解之病。 。

        第三篇: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

        宋代詩歌:960~1279年

        1. 時間: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同時的還有遼(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9年)

        2. 成就:宋詞

        1北宋前期詞人:歐陽修和晏殊。

        2北宋杰出詞人:柳永和蘇軾,一婉約一豪放。

        3北宋詩人黃庭堅:重筋骨思理,開創(chuàng)了江西詩派。

        4北宋詞人周邦彥:精通音律,善于創(chuàng)調。

        5南宋杰出詞人:李清照(易安體)和辛棄疾,一婉約一豪放。

        6南宋杰出詩人:陸游(南宋詩壇盟主)和楊萬里(誠齋體)

        7南宋詞人姜夔:詞風清空幽冷,精研樂理,能自度曲。

        十、元代詩歌:1279~1368年

        1元曲前期:.關漢卿、馬致遠、張養(yǎng)浩等。

        2.元曲后期:張可久、睢景臣、喬吉等。

        3.詩人楊維楨:藻詞麗句,奇特險怪,人稱“鐵崖體”。

        4.金元詞家:元好問、薩都剌等。

        十一、明代詩歌:1368~1644年

        1.時間:1368~1644年

        2.成就:

        (1)高啟:風格豪邁,詩才較高。

        (2)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

        (3)李攀龍為首的“后七子”。

        (4)“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吳偉業(yè)成就最高,聲律妍麗,被稱為“梅村體”。

        十二、清代詩歌:1644~1911年

        1.時間:1644~1911年

        2.成就:

        a.詩歌:

        (1)“國朝六家”:王士禎、朱彝尊、趙執(zhí)信等。

        (2)沈德潛的“格調說”

        (3)袁枚的“性靈說”

        (4)翁方綱的“肌理說”

        (5)龔自珍:風格瑰麗奇肆,成就最高。代表作《己亥雜詩》

        (6)“詩界革命”:黃尊憲、康有為、梁啟超、丘逢甲等。

        b.清詞:詞的“中興”——“清初三大詞家”:

        (1)陳維崧(宗蘇辛,開創(chuàng)“陽羨派”)。

        (2)朱彝尊(宗姜夔、張炎,“浙西派”宗師)。

        (3)納蘭性德(宗李煜,開創(chuàng)“常州詞派”)。

        網址:http://puma08.com/gdwk/1h/846690.html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fā)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fā)送郵件至89702570@qq.com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