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推薦5篇)》。
第一篇: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選》心得體會教師要以實踐來指導教育。通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選》,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答客問》,還是《試驗主義與新教育》、《教學做合一》,無不散發(fā)著“實踐出真知”的氣息,“實踐”貫穿《陶行知教育名篇選》這本著作。
陶行知先生對“實踐”的認可,更具體直觀的體現(xiàn)在他的名字“行知”上。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發(fā)表《行知行》一文,寫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就改名陶行知。教育是最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事,教師為學生講授一個知識,學生最終是否真正掌握這個知識,是否能靈活運用這個知識,將最直觀的反映在學生日常生活的運用中。
“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睂嵺`出真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以實踐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堅持在“做上教,做上學”,“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要以“教”為手段,以“學”為方式,達到學生會“做”這個目的,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
“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p>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后感
最近又花了點時間讀了讀陶行知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他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我想:今天我們學習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精神,不在于熟知他關于創(chuàng)造教育的思想,借鑒他創(chuàng)造的教學形式,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聯(lián)系班級實際,針對學生特點,解放思想,放手實踐,要“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不怕吃若,不畏人言,更不懼失敗。
我也一直更新著自己的教育理念,具體的說,受陶行知先生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的思想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有以下四點感觸:
一要以趣激學,啟動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興趣往往表現(xiàn)為一種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會有深刻而獨特的思維方式,才會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好奇心才可以促進學生深入細致地觀察與思考,能夠主動思考、大膽探索。因此,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創(chuàng)造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引導學生多思多問,是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首要工作。
二要誘導質(zhì)疑,在設疑問難中催生創(chuàng)新。古人云:“學貴有疑” 。質(zhì)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必須具備敢于質(zhì)疑的思維品質(zhì)。陶行知先生有這樣的詩句:“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有力地說明了“問”的重要性。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我同樣要善于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問難,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催生出創(chuàng)造的思維火花。
三要利用肢體語言,在想象中放飛創(chuàng)新。想像是思維的'體操,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nèi)驅(qū)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表象越豐富,想像就越開闊、越深刻。想像是一種立足現(xiàn)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jīng)驗,在頭腦中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chuàng)造活動順利展開。因此,課堂上我就應該多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自己的形體語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要重視自主合作,在競爭中提升創(chuàng)新。陶行知提出: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投身到學習、訓練的具體行動中去。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tǒng)一,不斷地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并逐步提升其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我如果堅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與合作探索的能力,讓他們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也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那么要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也就輕而易舉。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要一如既往的繼續(xù)深入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通過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進行英語教學;我要將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與英語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在英語教學中堅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將英語教學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活動,積極探索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途徑。我相信,長此以往,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就一定能生根、開花、并結出豐碩的創(chuàng)新之果。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后感
“陶行知”這個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我也在學前教育專業(yè)就讀時“認識”他,汗顏的是從未詳細地去了解,直到現(xiàn)在還停留在當初的認識階段,甚至一些他的“金玉良言”我都已經(jīng)有些遺忘了。是我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不需要“陶行知”了嗎?其實恰恰相反,教育理念日新月異,“亂花漸欲迷人眼”看著看著,就迷失了,有時候會感覺不知道怎么教。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后,我明白萬變不離其宗,大道至簡,真正的教育應該回歸本真,正如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痹谒慕逃?,涵蓋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師范教育等,既有給教育管理者看的,也有為一線教師寫的,有很多教育理念是我們現(xiàn)今需要的。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創(chuàng)造的教育……陶行知論述的教育問題非常廣泛,下面從教師的角度,談幾點此書中的觀點以及個人的感悟。
一、教學合一
本書的第一篇就是《教學合一》,這也是陶公最有名的理論。他認為老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這就明確了教學的內(nèi)容,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是教授學習的方法。并且這種學習方法的教授方式是以學生的學習方式來決定的。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能夠有這樣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陶公可稱為“教育先知”。陶公的這些先進思想、至理名言如很多老師都懂,可如今有多少人在照著做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很多老師為了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不尊重學生的想法,不在乎學生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課上的是否完整是否熱鬧,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這樣的教學行為是不可取的。曾經(jīng)一段時間我也一度迷茫。部編版新教材剛開始使用,低年級語文教材有些文章實在難掌握,為了完成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有時不太在乎學生掌握的怎么樣,總是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講述,沒有站在學生“學”的角度去思考,教與學脫離了關系,使教學失去了意義。陶公在《教學合一》篇中強調(diào)“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這是十分有道理的??催^李玉貴老師的教學視頻,覺得她非常尊重學生,是陶公理論的踐行者。她不會因為一個學生總是回答不上來就感覺耽誤了課堂上的時間,而是不斷的引導啟發(fā),慢下課堂的節(jié)奏來等待,這種等待,是對學生充分的尊重,是最為可貴的,相信學生會因為這樣的等待而改變。陶公又說“先生不但要拿他的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起來。”讀這句的的時候我開始反思自己多久沒有認真看過書,多久沒有認真做過學問?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沒有堅持每天做一些練習,每天寫一寫練筆,我感覺很慚愧。于永正老師在他的《兒童的語文》一書中也說語文老師教學生寫好字,自己要首先寫好字,教學生作好文,自己首先要會作文。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苯處熥鳛橐环N職業(yè),我們的技術是否熟練,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水平。“師不必賢與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教與學是辯證統(tǒng)一的,我們需要教,同時也需要學;學生需要學,同時也能教給我們很多。善于從學生的身上學習,善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這大概就是成為教育“宗師”的心法吧。此書后面還有一篇《教學做合一》更深入闡述了教、學、做之間的關系,強調(diào)“做”是在勞力上勞心,我的理解是“做”即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是有一定教學目的的,不是盲目的實踐。教學做是不能割裂的`有機統(tǒng)一。
二、在勞力上勞心
“唯獨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也唯獨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才能征服自然勢力,創(chuàng)造大同社會?!薄对趧诹ι蟿谛摹愤@篇教育名著中這一段話讓我想到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陶公倡導的“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觀點可出臺以說是教育界的“馬克思主義”,從目前我國出臺的相關文件也可以看出陶行知十分有遠見。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梢姡疤招兄辈]有過時。我認為陶公并沒有特別強調(diào)“勞動教育”這個概念,而是將自己的教育觀點概括為“在勞力上勞心”更加有教育意義。曾經(jīng)我們國家將大批學生下放做勞動,希望通過“勞力”改造學生,忽略了學生的特點,忽略了學校教育的意義,導致了很多悲劇。而如今的教育幾乎完全脫離勞動,注重知識的獲得,又有些矯枉過正。其實勞動教育可以融入到任何學科中。因為我們的學科教學最終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如陶公在《教學做合一》篇中主張的“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勞動教育,請家長配合,在家里跟孩子一期種植一些植物,低年級同學可以口述種植的過程,種種感受等,中年級同學可以堅持寫觀察記錄,高年級同學可以寫寫習作。在勞力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孩子注重心里的感受,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在勞力上勞心”。相信通過勞動的過程孩子們都能感受到勞動的辛苦,要珍惜勞動成果,不需要老師再去過多的說教?;貞浧甙耸甏膶W生,上學都是一種奢望,那個時候大家都羨慕能夠上學的孩子,放學歸來學生都是主動學習。甚至有的孩子為了能多一些時間學習,主動將家務事趕緊做完或者早上早早起床做家務。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很強。這可能就是在勞動的過程中鍛煉了心志。我認為“在勞力上勞心”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
三、創(chuàng)造的教育
在《創(chuàng)造的教育》這篇中,陶行知先將創(chuàng)造分成了兩種:物質(zhì)的創(chuàng)造和心理的創(chuàng)造。所謂“物質(zhì)的創(chuàng)造”,我的理解是,由思想再到行動,從而創(chuàng)造出實物。而“心理的創(chuàng)造”應該是“創(chuàng)新的思維”,即一些新的想法。陶行知師從美國教育敬愛杜威,在此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現(xiàn)在介紹杜威先生思想的反省中的五個步驟:
(一)感覺困難;
(二)審查困難所在;
(三)設法去解決;
(四)擇一去嘗試;
(五)屢試屢驗,得出結論,我的意思,要在‘感覺困難’上面添一步:‘行動’。因為唯其行動到行不通的時候,方才覺得困難,困難而求解決,于是有新價值的產(chǎn)生。所以我說,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边@段話通俗易懂地介紹了思想、行動、創(chuàng)造之間的關系,直到今天我們還在提創(chuàng)新和實踐,陶公當之無愧的“教育先知”。作為語文老師,這段話給我的啟示是,我們常常抱怨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字數(shù)太少。而作文是思維的創(chuàng)造,出現(xiàn)問題,我們應該往上面找,有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行動”時間呢?比如寫春天,孩子們是不是真正地走到春天里,真實地“行動”過,看過冰雪融化?聽過鳥語?聞過花香?我在指導自己女兒寫春天的時候,她寫不出來,我準備說可以寫“冰融化了”,才想到現(xiàn)在冬天已經(jīng)看不到冰了,想說“寫各種花都開了”,才想到似乎也沒帶她去認識什么花。于是停筆,抽了個時間帶她去放風箏,到江邊采野菜。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回來不用我說,自己嘰嘰喳喳說了很多。由此,覺得陶公說的真對。
《陶行知教育名篇》中有很多篇章用墨不多,有的甚至帶著辯論的色彩,但是真理不辨不明,越辯越明,有很多篇章值得我們?nèi)ド钊胨伎?,書中的很多陶公的思想并不過時,甚至對我們當下的教育都有這一定的指導意義。多讀多思考,踐行漸明了。
第四篇: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后感
假期里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覺得獲益匪淺。,教育家馬可連柯說過的這句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真是令人耳目一新,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若沒有愛,就不能稱其為“教師”,更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的愛,則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的語言對待學生,使他們與自己的心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合二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應表現(xiàn)為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老師的愛,愛學生,要嚴格要求學生。熱愛與嚴格是一致的,只有嚴格要求學生,才能教好學生,要做到“愛心啟迪,嚴慈相濟?!睈蹖W生不是放縱寬容,不是袒護溺愛,教師愛學生是嚴肅的愛、嚴格要求的愛、富有教育意義的愛。尤其是對那些優(yōu)秀生的教育,更需要嚴格。優(yōu)秀生有許多優(yōu)點,他們自尊好強,充滿自信,富于進取,成績優(yōu)秀,但對他們不能偏愛護短,對他們應該高標準嚴要求。當他們犯錯誤時,要一視同仁,不能縱容包庇,蒙混過關,應進行嚴肅處理,使他們及時受到教育,認識錯誤。當優(yōu)秀生取得好成績時,還要適當?shù)叵蛩麄兲岢鲂碌?奮斗目標,激勵他們不斷前進,要讓他們明白山外青山,樓外樓,不要坐井觀天,教育他們謙虛、謹慎,勇攀高峰,將來成為新世紀的人才。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身體痛苦,精神倍受刺激的折磨,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先生生前最反對的就是“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余,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币虼?,罰非愛,害也;動武,更意味著教師自身的失職。
但是,“愛生”并不容易。有時,教師一個粗暴的動作,甚至一個責備的眼神,盡管不是十分刻意,卻能在師生之間隔起一道心靈的屏障。愛,不是用詞藻鋪成的,不是用語言造就的,更不是用金幣壘起的,它是心靈的感應與碰撞。
其次,陶行知先生認為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xiàn)在對他們學習、思想、生活上的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教師”就應該是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的再現(xiàn),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愛并不是放縱、溺愛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他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會馬上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也就很容易找到前進的路。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也正因為如此,教育和培養(yǎng)好兒童,成了我們教育事業(yè)的千秋大計。當我年復一年地重復教育教學工作,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愛奉獻給孩子,用愛來灌注自己的事業(yè),這才是我們能真正給予學生的最好的東西。教師的愛是師德之魂,是將教育送到學生的心坎里。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寬容、尊重、鼓勵、疏導,猶如春風化雨,能凈化學生的心靈,使學生鼓起前進的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勝利的彼岸。愛學生,就要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尤其是后進生,他們是受傷的花朵,更需要老師的格外扶持與關愛,如果對他們冷淡、諷刺、訓斥、歧視,就會使他們破罐子破摔,永遠“差”下去。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边@句話道出了師愛的重要性。只有熱情關懷、耐心教育,才能喚醒后進生的良知和學習動力。讓每一位后進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這才是成功的教育。
愛的教育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作為教師,在時代的呼喚下,在新課改理念的引導下,不僅需要做一個專業(yè)知識淵博的教師,更需要做一個思想水平過硬的教師,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作為一切的前提。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既教書又育人,讓所有學生在師愛的懷抱中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真正做到----真情,真愛,真教育……讓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陶行知,用愛的實踐寫下自己珍貴而值得回味的一頁吧。
第五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把心用上
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孜孜不倦地譜寫了“愛滿天下”和“生活即教育”理論。作為老師你得忍得住貧窮和寂寞。所以我思考著“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踐行著“哪里有積極,我只是把別人搓麻將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哪里有積極,我只是把爬天馬山棧道、走石鑼鼓濕地公園與教學反思結合在一起了”。老師,就是要把心用上,用心做事;爭取做好,不圖回報。
二、愛滿課堂
1.熱愛學生,更加熱愛落后生。許多老師喜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對平淡無奇的學生“一帶而過”;對少數(shù)落后生“心不在焉”,甚至對其“閃光點”也熟視無睹,對其缺點則耿耿于懷。這樣即便獲得某些的成功,也必定付出犧牲大部分學生的代價。落后生在學校、在家里都得不到老師、同學、家長和親人的喝彩,這時候誰注意到他的“閃光點”和進步之所在,那必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2.挖掘愛的素材。生物學是研究動物、植物和人本身,人和動物是有感情的,植物也不例外。聽聞有某大學生“輕生”的.消息,拿出天馬山上發(fā)現(xiàn)的倒下約20年古樹的照片,說它竟然還活著!這就是植物,目標就是為了“活著”,為了“活”得更好,身為高級動物的你呢?
在《生殖與發(fā)育》教學中插入“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的感恩素材。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烏鴉仔有衍食喂母烏鴉的情義,為人子女能不孝順父母?難道連羊羔和烏鴉都不如?
3.把抽象的知識人性化。生物學知識抽象,把它人性化處理后,就理解容易了。如:保護色和擬態(tài)就是弱者為了隱藏自己、免受侵害;警戒色就是強者挑戰(zhàn)他人、誰敢惹我。為什么兔子不吃窩邊草呢?難得非得要暴露自己的目標不可?
4.教育需要“售后服務”。我在默默地踐行“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學生,你現(xiàn)在仍然是我的學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學生”。尤其是對“落后生”,你必須進行“跟蹤”,讓他把“你對他的愛”從學校、從課堂帶到社會,直到永遠。反過來他會對“你對他的愛”進行宣傳,這就是愛的傳遞,是教育的正能量。
三、生活即課堂
1.生活即生物學。生物學在哪里?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鴨和雞的運動方式的區(qū)別反饋在鴨爪與雞爪之別上(鴨爪的趾間具有蹼)、鴨毛具有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所以鴨的劃水和浮水,是天生的,游泳是它的本能。但是對雞而言,游泳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2.衛(wèi)生保健即生物學。生物學的觀點是在理想狀態(tài)下總結出來的,強調(diào)的是保健,缺乏鍛煉的層面。如:食物要干凈、要煮熟、吃東西要洗手、寒冷要多穿衣服;感冒了要及時吃藥等生物常識,是出于對孩子“保護”提出的理想模式,事實上許多場合是沒辦法做到的,也不一定要做到的。有時要從“鍛煉”的角度進行宣傳,“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入冬感冒是件好事”;“感冒多喝點開水,一段時間后自然會好”。這種“鍛煉”觀是有理論根據(jù)的,就是免疫力的理論。只要把握好“保護”和“鍛煉”的平衡,身體自然會健康。
3.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即生物學。農(nóng)業(yè)以生物學為基礎,學習生物要以農(nóng)業(yè)為突破口。作為城區(qū)學校很難有農(nóng)業(yè)的環(huán)境,我嘗試著“植物無土栽培”和“一米菜園”,讓學生自行培養(yǎng)、管理和觀察。從栽培植物中去學生物學的相關知識。
四、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與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生物實驗是要“學后做”,還是“做中學”呢?在沒有安全壓力情況下,可以嘗試,老師不講述、不演示,直接讓學生動手做,在“做中學”,通過對失敗的總結而獲得實驗能力。所以要減少“規(guī)定動作”,增加“自選動作”。
五、踐行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就是“先知”傳“后知”,是一種分享學習。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關于生物的為什么、有趣的生物現(xiàn)象、生物現(xiàn)象與做人的啟示、成語術語中的生物學等。讓學生課后通過上網(wǎng)搜索資料和撰寫講稿,上臺與同學分享。這種既動手動腦又動口的系列訓練,比起做題目、看課文來得實在。學生的“為教而學”,為使別人明白,對所教內(nèi)容琢磨透徹了。這是我堅持“課前五分鐘生物知識大放送”,把講臺適度讓給學生,讓學生當“小先生”的緣故。如,為什么“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為什么說“人沒有臉DD天下無敵;樹沒有皮DD必死無疑”呢?
六、“生利”教育
生物學知識有時會枯燥乏味,再者學生缺乏興趣和斗志,學起來沒有動力。陶公的“生利”教育,就是“學以致用”,對生物學的激趣、鼓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石鑼鼓濕地公園種植了古樹,如果你是園藝藝人,你怎么才能把它種活呢?咱們的工作者是怎么把它種活的呢?(通過觀察)回答:要剪去部分枝葉并且要給它打“點滴”等等?
總之,陶行知教育理論是不可分割的一個體系。生物學的教育素材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界,實在;教育過程有情感色彩,人本;教育模式“教學做”合一,全面;教育嘗試“小先生制”,創(chuàng)新;選材符合“生利”,實惠;老師把教育當作事業(yè)來用心做,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