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呼蘭河傳讀后感1500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呼蘭河傳讀后感1500字》。
第一篇:呼蘭河傳讀后感
一天買了本《呼蘭河傳》,到家就讀了起來。其實初讀《呼蘭河傳》,我并不怎樣喜歡,耐著性子看了一遍,隨手就丟到一旁了。當我重新翻那本《呼蘭河傳》,細細品味,才發(fā)覺得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這就是作者筆下的小城呼蘭河,它并不繁華。在那里,到處可見由于人們的無知和腐敗而引發(fā)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xiàn),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就讓我感慨萬分:在東二道街上有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人們和家畜常常會遭受到災難。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向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里面人物的杯具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小團圓媳婦剛來胡家的時候只有十二歲,正因長得較高,怕別人說她謊報年齡,便說是十四歲,但盡管如此,人們還說她有意隱瞞。她"黑乎乎的、笑呵呵的",人們便說她大大咧咧,一點沒有媳婦的樣貌。不久她的婆婆時常整夜整夜地打她,說是能夠讓她更懂事聽話;還認為她身上有病有鬼,于是用盡了各種迷信法:請"云游"抽貼、請人來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水中煮……最終,小團圓媳婦被無辜地折磨死了。
我真正感受到情緒歡快起來是在祖父出場后。從作者――一個四五歲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一切都陌生而新奇。年幼的"我",整日隨祖父在后園盡情玩耍。鋤草、抓蝴蝶、吃烤鴨、缸帽遮雨……皆描述得妙趣橫生,意興盎然。這一幕幕,作者都用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竟不自覺地我拿自我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覺得作者的童年是美麗而又寂寞的,更感受到自我童年的愉悅與幸運。
讀這本書時,愉悅伴著沉痛,隨著小主人公蕭紅的腳步,我偷窺到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很慶幸那只是蕭紅的童年。但,這是無法逃避的歷史,讓咱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永遠不好重蹈覆轍。
第二篇:呼蘭河傳讀后感400字五年級
一座普普通通的城,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一段普普通通的故事。
在這座再普通不過的小城里,有兩條從南到北五六里長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為人而做的設施不多——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一兩家機房、染缸房,東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設施是兩座小學校,西二道街還有一個設在城隍廟里的清真學校。東二道街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全城引為光榮與驕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這里上演了一幕幕讓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
在這群普普通通的人中,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別致之處,但他們都是有一個共性——他們對生活都抱著麻木不仁的態(tài)度,生老病死皆聽天由命,卻對于鬼神有著極大的依賴。在他們之中,又有幾個再普通不過的人生。團圓媳婦的悲慘故事,馮歪嘴子的輿論人生,有二伯的“絕后”傳言,這些在這座小城里都是大家習以為常卻又愛作為飯后談資的東西,是這群“混日子”的普通人里典型的例子。
在這一段普普通通的故事中,主人公總是愛和她的祖父享受這座小城里的閑暇時光,后院總是“我”的快樂源泉。除此之外,大泥坑、豆腐店、染缸房、漏粉店也都是充滿著故事,日復一日,每日似乎都沒有什么新奇的地方。
但是,這樣普通的三者在蕭紅筆下,相互碰撞,又生出了令人難忘的新穎。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xiāng).盡管凄婉,盡管優(yōu)郁,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
除了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故事,令人難忘的還有蕭紅不一樣的筆觸——呼蘭河這座普通的小城擁有著不普通的美景。呼蘭河的火燒云特別的奪目耀眼,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了。紅公雞變成金色的了,黑母雞變得紫植色的了。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紅堂堂、金洞桐、半紫半黃,半灰半白合色、藺萄灰、大黃梨、紫茄子……真是色彩繽紛,絢爛至極。不僅那晨景圖,火燒云,不僅那園子的蝴蝶,小白菜,狗尾草……使我歷歷在目。
就這樣,我記住了這座有著不同的人情風俗的小城——呼蘭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