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1500字讀后感(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1500字讀后感(推薦5篇)》。
第一篇:讀后感1500字
簡?愛DD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小說主要寫了主人公簡愛的從小到大的悲慘遭遇和與羅切斯特的愛情經(jīng)歷。簡愛出生于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傷寒,在一個月之中相繼去世。于是簡愛就寄養(yǎng)在舅父母家里,但是舅父卻去世了,她受了10多年的虐待生活,她舅母不喜歡她,把她還自己的孩子分隔開來,表哥經(jīng)常虐待他。最后,簡愛被送進了孤兒院,她本以為這是一個解放,但是卻只是進入了另一個慘景之中,她在孤兒院受到了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院長是個冷酷的人,因此孤兒院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因為一次簡愛的好朋友海倫在一次傷寒中去世才使得條件有所改善,從而受到了六年的教育。就在簡愛從孤兒院出來的時候,她去到了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的家庭中當教師,從此與羅切斯特開始了一段艱難的愛情。最后,簡愛終于還是如愿以償?shù)睾土_切斯特結(jié)婚了。
我非常喜愛書中這句話:"假如上帝賜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會使你難以離開我,就像現(xiàn)在我與你一樣難舍難分。上帝沒有這樣,但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和你完全一樣,我現(xiàn)在和你說話,并不通過習俗、慣例,我是用我的精神和你說話,就像兩個人都經(jīng)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面前,因為我們是平等的。"很少有簡愛這樣堅強、絕不與不合理的現(xiàn)實相妥協(xié)的靈魂。這是《簡愛》的真正價值之所在,是不可褻瀆的靈魂之美。貪戀富足,虛榮無知,是許多現(xiàn)代女性的通病,而簡愛代表了一種高尚的情操,代表了善之極限。
我認為羅切斯特先生,正是她生活中的陽光。他們兩人的交往是愉快的;他們兩人的對話又是耐人尋味的。因為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都在那簡短的對話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羅切斯特先生是一個正直、善惡分明而又帶有幽默感的人,他們兩人真心相愛了。即便找到了真愛,卻又被無常的命運戲弄了,她不愿違背自己的原則去做一個情婦,哪怕她真的愛他。年齡上的差距,身份上的不對等,出身的懸殊,在簡愛眼里都可棄之不顧,她愛的是一個與自己平等的靈魂,在愛面前,本來就不存在任何障礙,只要兩心相悅。從簡愛那里,我看到的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場風花雪月的愛情。她的愛情故事太曲折、艱澀。她骨子里的那種剛強讓人敬畏,同時也感到憐惜。原本是個沒有人愿意多看一眼的灰姑娘,通過自己的不屈和抗爭,終于贏來了自己的愛情。她欣賞的人理論上“漂亮、文雅、殷勤、有魅力”,但也明知自己配不上這些詞匯??珊啇鄄⒎且粺o所有一無是處,她的優(yōu)越感,是她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經(jīng)歷?!彼?,她敢于跨越世俗平等而自信地站在他面前。
讀完這篇小說,我覺得簡愛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強人,一位自重自尊、自強自立的女性。她擁有尊嚴,她擁有自己的立場。她雖然經(jīng)歷不幸,但是卻熱愛生活,敢于追求,也并沒有迷失自我純真的本性。她雖然不漂亮,但善良、樸實、純潔、高尚,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和偽善之辭。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其實這都一種傷害,沒有人能抵抗真愛,那種純粹的感情,但都是怕在付出,再受傷害,我也是一樣對愛情真實的向往,對待人都會以真心換真心的態(tài)度去交往,我也會被傷害,會被說成幼稚,但我至少擁有過最真實的感情,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逗啇邸匪宫F(xiàn)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第二篇:讀后感1500字
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離家出走的故事,伴隨著少年的出走有了一系列的出場人物。叫烏鴉的少年,列車上偶遇的櫻花,回憶幾十年前的廣島原子彈事件,命中注定的賈村圖書館,和貓說話的老人,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的難以有交集,但就是這些,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最終堅強的去面對生活。書中最讓人難忘的,莫過于直面靈魂深處最脆弱,最裸露,最真實的自己。
讀完這本書,開始思考生與死的意義,性與愛的關(guān)系,時光與記憶的本質(zhì),書中始終沒有很直接的挑明這些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只是一個不壞的故事,卻由不得讓人去思考很多。雖然已經(jīng)過了十五歲的時光,不過能在心地依舊善良無暇的時候讀到這本書,感覺也會很釋然,人生某個階段結(jié)束的時候,總是應該好好去深思的。
正如作者所說,十五歲的少年,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主人公田村小的時候被母親遺棄,在一個并不疼愛自己的父親的養(yǎng)育下成長,有著同齡人缺乏的成熟,更有著不屬于這個花季的恐慌,不過我們共同擁有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快速成長,去接受祝福,去挑戰(zhàn)世界。接下來,就用我拙劣的文字,讓我談談這個故事之于我的深思。
幽幽歲月,浮生來回,愛情,總是一個美好的話題,可是,書中的愛情似乎缺乏中國固有的倫理。田村小的時候就被父親詛咒會跟自己的母親姐姐交合,而田村又成為母親幼時愛情的替代物。田村因幼時被母親拋棄,渴望得到母親的愛。他迷戀永遠十五歲的佐伯(田村母親)的活靈,更深愛著五十歲的佐伯。他們交合,相愛,用靈與肉的交融去享受生命的美好。田村選擇離開森林,帶著佐伯的畫去勇敢的面對生活,將自己深愛的人埋藏在記憶中。開始讀的時候,內(nèi)心總會隱隱作痛,為什么如此相愛的人會是這樣的結(jié)局。
閉上書仔細想想,身邊的愛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神把世人劈成了男男,女女,男女,于是我們在尋找自己另一半的過程中惶惶不可終日。縱然找到,又會有種種原因不得在一起。作者筆下這種違背倫理的性與愛,讀完之后,對自己的愛情釋然好多。對愛情中的無可奈何,道一句,醉笑陪君三千場,不訴離傷。
書中這樣寫了一句話:“盡管世界上有那般廣闊的空間,而容納你的空間---雖然只需一點點---卻無處可找。想著自已這個存在,但越想越覺得不具體,甚至覺得自已不過是個毫無意義可言的單純的附屬物?!蹦闶欠裣脒^生命之于我們的無力,田村父親小時候在他身上的詛咒,靈驗的是那么自然,大島天生就是血友病,生理上又分不出男女,佐伯的男友被誤殺,田村父親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殺貓,中田在生命的最后毫無緣由的體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等等。好像那些宿命中安排好的我們根本無法去掌控,縱然你試圖去改變,總會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將一切落回起點??墒?,你難道就這樣袖手不管嗎?答案是否定的。
沒錯,田村縱使離家還是未能擺脫在他身上的詛咒,可就是在他試圖改變的過程中,他變得堅強,他嘗到了人世間的情暖,他最后終于有勇氣面對生活,面對現(xiàn)實。在我們頹敗的時候,總會有宿命論這樣的理由支撐自己頹敗下去,感覺成事在天,可是你是否忽略了事在人為呢??v使結(jié)局不會有太大差別,可是你是否忽略了過程中的美好?當結(jié)局最終到來的時候不至于那么的措手不及。
書的最后,作者還是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要勇敢的面對生活。田村想將自己留在第三空間,用以逃避現(xiàn)實生活,最后在母親的要求下,勇敢的走出了避世的桃園,選擇了正視生活,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時候活著比死更難。然而,生命就是如此,而田村,成為了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命運就象沙塵暴,你無處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時的你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nèi)ハ硎芤魳穾Ыo我們的世界,試圖傾聽畫中的聲音,感受愛情的美妙,體味人間的溫情,命運似乎早就安排好了,卻又那般無償。縱然過了十五歲的年紀,不在那么彷徨,不在那么憂郁,那么,就繼續(xù)在這最美好的年華,去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第三篇:邊城讀后感1500字
邊城讀后感1500字
文|林曉茵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返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p>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筆下《邊城》的第一段描寫,向我們介紹了那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此后,追隨著沈老先生的筆跡,我透過文字細細領(lǐng)略那邊城的美......《邊城》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凄美動人的感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茶峒”孕育出來的純樸,懵懂、天真的少女,在無意間與二佬撞見便一見傾心。奈何少女心事向來隱秘,不愿對外說破,也從不告訴至親的爺爺。待到該說媒的年紀,爺爺及純樸的鄉(xiāng)人熱心想要攛合翠翠與大佬的婚事。翠翠遲疑不決,用拖延的態(tài)度對付,使得說媒一拖再拖,卻也并未向任何人道出自己的心思。后來不經(jīng)意間大佬二佬得知彼此愛上同一個人便公平競爭。然而天降不幸,大佬在一次外出中溺死于湍急的漩渦中;二佬與翠翠心生隔閡,無法接受大佬的死,便出走桃源,再無音訊,唯留下翠翠一人獨自守望與等待......沈老先生描繪中的翠翠有著一段朦朧但沒有結(jié)局的感情,最后只剩下無窮盡的等待,而這也喻示著翠翠重復著她母親的感情命運,剩下無窮盡的等待......然而,愛情并非生活的全部,也并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透過沈先生純實清淡的筆調(diào),我們可以領(lǐng)略湘西小鎮(zhèn)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來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般的景致。
在茶峒小城里,有高高的連綿不斷的山脈,有隨意安放的房屋,有寬寬的河流,有窄窄的渡船,有亭亭的白塔以及淳樸憨實的鄉(xiāng)親。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活一方人”,在極具鄉(xiāng)土氣息的邊城便孕育著純樸憨實的鄉(xiāng)親。翠翠去看龍舟比賽時,當?shù)氐娜嗣麜崆橥蛘泻?,順送許多吃的。爺爺渡船時常不收鄉(xiāng)親的錢,到處請人喝酒。爺爺去買豬肉時也會因為互相推錢而與屠夫在大街上演有趣的一幕,諸如此類的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也許在他們心中,錢遠遠比不上鄉(xiāng)親的感情重要,在那個如同世外桃源的邊城,鄉(xiāng)親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男女老少皆笑談生活,他們不被金錢所誘惑,不被功利說迷惑,依舊保持初心,人人心存信任與善良。在他們的信念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比如翠翠爺爺去世時,遠隔一座大山與一條大河的鄉(xiāng)民不計酬勞,不辭勞苦協(xié)助翠翠辦理爺爺后事,甚至時刻安慰傷心的翠翠。潛移默化中,牽動著他們心弦的已不可能是金錢功利,而是默契無聲的信任與善良。
也許沈先生的確是向我們展現(xiàn)那宛如世外桃源的邊城,向我們展現(xiàn)那淳樸迷人的鄉(xiāng)土風情。再回頭看看我們?nèi)缃裆畹纳鐣?,不禁有些心寒。每個人都用冷漠武裝自己,對于很多需要伸出援手的人或事都抱有袖手旁觀的態(tài)度,甚至認為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人與人間連存在基本的信任都是奢侈,而層出不窮的報導也在一點一點消耗人們的正能量,如碰瓷、售賣假貨等等,有時我真的想不通,我們生活的社會為什么會變得如此冷漠?我希望社會能一步一步改善,讓人們變得更友好,城市變得更溫暖和諧。人與人之間保持基本的信任,共同建設美好社會。
細細品讀《邊城》,你會發(fā)現(xiàn),沈老先生的筆調(diào)很平淡,似乎只是娓娓述說一個感人的故事,然而當我們再深一步探究時,便會被沈從文先生驚艷的文字所吸引。嗯,是驚艷。只是這里驚艷我們的并非是只浮在表面的華麗詞藻,而是一個個樸實純真又吸引人的華麗文字。
回想起閱讀《邊城》時的心情,追隨文字我會時常感覺憂傷,沉重與壓抑,仿佛有什么東西堵在心頭卻無可奈何,亦會時常被書中活潑的情節(jié)逗笑。文中處處浸潤湘西小鎮(zhèn)的景色,處處是淳厚質(zhì)樸的風味人情,字里行間飄散著一種淡淡的詩意以及淡淡的憂傷,如此看來《邊城》的文字雖平凡卻迷人,總是撩動味道心弦。
在小說末尾這樣寫道:”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边@是一個沒有結(jié)局的結(jié)局,帶有些許慶幸,亦帶有遺憾。慶幸是這樣對所有人都好,給人期望與安慰,遺憾的是沒有完美的結(jié)局只剩下遐想,讓我們讀起來未免悲涼與無奈......(注:林曉茵,湛江一中高二27班學生)
第四篇:讀后感1500字
哈姆雷特的作者威廉莎士比亞曾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笨梢娚趟救藢@部劇的喜愛與重視。作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自問世起便受到無數(shù)人的喜愛,無論是劇中本身的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哈姆雷特與奧菲利亞兩人的愛情悲劇,甚至是他那句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千百年來都引發(fā)無數(shù)讀者的強烈共鳴。從前我雖然對哈姆雷特這四個字如雷貫耳,對其中的情節(jié)也略知一二,但由于身邊沒有此書的完整譯本或者有關(guān)電影,所以很長時間只是“名氣很大,從未讀過”。而這次借著96版哈姆雷特這部優(yōu)秀的電影,我對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及情節(jié)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一點感想。
其實這部劇的起因就是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勞狄斯陰謀殺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老哈姆雷特國王,取而代之成為了新的國王并且娶了哈姆雷特的母親為妻,也因此這部劇在中國也譯為《王子復仇記》。王子為誰復仇?當然是他的父親老哈姆雷特。在劇中老哈姆雷特是借由靈魂再現(xiàn)這一種形式向哈姆雷特傳達了自己的死因、兇手以及要哈姆雷特為自己報仇。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中西方在靈魂這一問題上的一種高度一致,想一想在我們的古典小說名著《西游記》中車遲國的國王也是陰謀被妖怪殺害而向唐僧托夢,水滸傳宋江被害后也向吳用和花榮托夢,三國,紅樓夢都有這樣的情節(jié)。而他們的死則無一例外都是死得冤。試想如果老哈姆雷特不是國王,不是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與
地位,而只是一個普通百姓的話,他會死的如此之冤嗎?我想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可能性也會小很多。同樣如果哈姆雷特不是王子,不是王儲,而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他會承受如此大的悲傷與痛苦去復仇嗎?而且我個人認為哈姆雷特內(nèi)心最傷心的也許還不完全是他父親的突然去世,而是父親去世還不到兩個月,母親就與自己的親叔叔結(jié)了婚,對于他自己來說既要承受父親的死,又要接受母親已成為別人的妻子,而繼父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親叔叔??!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中西方歷史一個驚人的相似點即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君主們鮮有能夠善終的,有不計其數(shù)的人都可以說是死于非命。無論是我國的歷朝歷代的那些帝王將相,還是西方如英國,法國等都是如此。被殺的固然冤,但殺人的又有幾個得以善終。殺與被殺,治與被治循環(huán)往復,無論我國古代還是西歐封建社會都是如此。權(quán)力這個東西很難說就一定不好,畢竟有不少偉人就曾使用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使社會進步,國家強大。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有更多的人為了攫取權(quán)力而不擇手段,在得到權(quán)力之后又發(fā)動戰(zhàn)爭,使國家陷入困境,人民陷入苦難。而與此同時會造成更多的悲劇,就比如哈姆雷特與奧菲利亞的悲劇。在劇中奧菲利亞是一個非常美麗,善良的姑娘,而她的父親也是丹麥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而她與哈姆雷特的愛情線也是劇中的副線。本來她與哈姆雷特的愛情可以說是美好而純潔的,但隨著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決意復仇的那一刻起,他們的愛情就變得充滿荊棘和危險,以至最后走向毀滅。而在這當中,由于哈姆雷特誤殺了奧菲利亞的父親之時,這一切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奧菲利亞開始變得絕望、瘋狂、胡言亂語以至于最后的自殺。而造成這一切的直接原因是她對哈姆雷特的失望以及父親之死的絕望。根本原因還是由于克勞狄斯的弒兄篡位。而這一切悲劇的制造者國王克勞狄斯最后也因自己所設計的毒計而被哈姆雷特所殺,而哈姆雷特的母親與奧菲利亞的哥哥也因國王的毒計而死??梢哉f,在這出劇中所登場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死于非命。歸根結(jié)底還是由于對權(quán)力的迷戀。真可謂是成也權(quán)力,敗也權(quán)力。而處于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對“權(quán)力”這個東西也要小心。不要讓類似于哈姆雷特這樣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現(xiàn)。
第五篇:讀后感1500字
《情感與形式》是符號主義美學中極有影響的著作,它對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詩歌、戲劇、電影等各類藝術(shù)進行了全面的考察。
蘇珊?朗格(1895―1982)美國符號論美學家卡西爾的門徒。先后獲哲學、文學博士,以后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任教。
主要著作有《哲學新解》(1942)、《符號邏輯導論》(1953)、《情感與形式》(1953)、《藝術(shù)問題》(1957)、《哲學隨筆》(1962)、《心靈:論人類情感》(1967)等。她系統(tǒng)地發(fā)揮了卡西爾的符號論,使符號論美學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邏輯實證主義者I?A?瑞查茲的語言方法,進一步把符號區(qū)分為推理的符號即語言符號,和表象的符號即非語言的符號。并進一步發(fā)展了非語言的符號論――把藝術(shù)視為具有表象形式的獨立符號,即表現(xiàn)情感意義的符號。她繼承了卡西爾的觀點,反對科林伍德的表現(xiàn)說。
它運用藝術(shù)史、文學史中的豐富材料,并結(jié)合心理學、社會學,對藝術(shù)的本質(zhì)作了深刻的揭示,得出了藝術(shù)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chuàng)造的結(jié)論。與此同時,它還對西方美學史上諸多有影響的美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藝術(shù)符號:觀念的標準、謬論種種、情感符號。第二部分為符號的創(chuàng)造:表象、虛幻的空間、虛幻的空間的不同方式、時間意向、音樂基質(zhì)等。第三部分為符號的力量:表現(xiàn)力、作品及其觀眾。每一部分層層遞進,從提出藝術(shù)符號到它的創(chuàng)造過程最后到藝術(shù)符號的力量,這三個部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理論體系。
作者認為在藝術(shù)和情感的關(guān)系上,藝術(shù)是人類情感符號,藝術(shù)不是主宰著藝術(shù)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現(xiàn),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覺形式的符號性表現(xiàn)。
然而,抽象形式本身并非藝術(shù)家的理想。邏輯學家才盡可能傳達抽象內(nèi)容。在藝術(shù)中,形式僅僅是為了顯而易見,形式之擺脫其通常的功用也僅僅是為獲致新的功用――充當符號,以表達人類的情感。舞蹈的創(chuàng)作作品,也同任何造型藝術(shù)或音樂藝術(shù)作品一樣地清晰,一樣地富于建設性、想像性,一樣地留下了人工創(chuàng)造的痕跡。它從一個情感概念,一個符號形式的基質(zhì)出發(fā),像其他各種藝術(shù)品一樣有機地發(fā)展著。藝術(shù)完完全全是表現(xiàn)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聲音響,每一種姿勢,無不如此。所以它百分之百是符號性的,因為一個完整而明晰地表達出來的符號,比語言更具有符號性。
如果將舞劇《天鵝湖》中的“揮鞭轉(zhuǎn)”這一技巧動作充當一個視覺符號,舞者將這一視覺符號以不斷反復、重復的形式出現(xiàn)32次以致此成為經(jīng)典。它以這種不斷反復重復的形式?jīng)_擊觀眾的眼球,以這種形式強調(diào)了這個符號,使“揮鞭轉(zhuǎn)”這一技巧動作成為了舞劇《天鵝湖》最為經(jīng)典的動作之一。
又如俗稱“東方舞”的肚皮舞,它的特征是以胯作為中心帶動腿部、腰部、臀部以及腹部肌肉等身體部位做類似環(huán)繞或點動的身體運動,跟隨地域文化風格的樂曲將女性身體柔美的一面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與羌族的女性生理崇拜相似,起源于中東地區(qū)的肚皮舞帶有宗教儀式,在宗教儀式里訴說人類繁衍的祈禱,歌頌生命與祝福婦女多產(chǎn)。所以肚皮舞的主要動作在于腹部的搖擺運動為主。當我們聯(lián)想到肚皮舞時,第一反應就是女性的中段,也就是胯、腰、腹部的劃圓動作,正是因為這一動作作為肚皮舞的視覺符號,反復、重復地出現(xiàn),這種強調(diào)使我們加深對其印象,潛意識里認為這一視覺符號與肚皮舞最為關(guān)聯(lián)。由此可見,形式的作用不容小覷,當它運用在舞蹈中,反復重復某一動作或者動律時,這一視覺符號同時也被強調(diào)了,成為某一舞蹈的標志性動作。
蘇珊?朗格說:“一個符號總是以簡化的形式來表現(xiàn)它的意義,這正是我們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論一件藝術(shù)品是何等地復雜、深奧和豐富,它都遠比真實的生活簡單,因此,藝術(shù)理論無疑是建立一個有效生動現(xiàn)實的心靈概念這樣一個更為偉大事業(yè)的序言?!?/p>
蘇珊?朗格在音樂、舞蹈、美學上的見解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研究學習。我對于蘇珊?朗格及其《情感與形式》中不論是符號論還是舞蹈方向的感悟是很淺薄的。但通過對此書的閱讀和學習,我對藝術(shù)的理解和領(lǐng)悟能力提升了許多,還是值得對它反復品讀回味。
四川大學藝術(shù)學院研究生會
書評 | 許戀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