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我們仨的讀后感200》,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我們仨的讀后感200》。
第一篇:《我們仨》讀后感
《我們仨》是幸福家庭的典范,是我心中向往的一方恬靜而又舒適的凈土。當閱書后而悟書時,更能真切地體悟到在平淡生活中,親情方是最暖人心的。
《我們仨》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楊絳先生在晚年所寫下的和丈夫錢鐘書與女兒錢媛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她回憶了他們一家所經歷過的平淡恬靜與跌宕起伏,幸福與艱難,快樂與痛苦?;貞浀木W交織在一起,情感的線串聯在一起,想念的人聚集在一起,質樸簡單的文字體現出了真正美好的模樣。
對文學的研究和書籍的熱愛,是這個家的文化傳承。錢鐘書夫婦在牛津大學期間,楊絳先生寫道,丈夫最愛在那里的圖書館中閱讀書籍,常常是將大量時間投身其中。而錢鐘書先生也稱贊楊絳先生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兩人都出身于書香世家,如若沒有相投的志趣,契合的靈魂,又怎會相遇、相愛再到相伴一生呢?不僅如此,他們也經常與女兒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如此書香濃厚的家庭文化,真是令人心馳神往??!
想到黃庭堅所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劉向所感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高爾基所悟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覺書籍之于楊絳先生一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情感紐帶。
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是這個家的親情的核心,在書中所寫的女兒錢媛,有時像楊絳先生的姐姐,有時也像錢鐘書先生的兄弟。家中常常是歡聲一片,笑語連連,有的不僅是父母與子女間的嚴肅,更多的是互相理解,包容如朋友一樣的關系。如此看來,在平淡生活中,融洽的親子關系是最溫暖的。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親情是最純真簡單的,也是作者最牽掛的回憶。
繾綣時光路漫漫,莫等逝去方珍惜。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與他們同閱讀,共分享,勤交流。只因親情最溫熱,情感最質樸。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人間煙火,琴棋書畫鳥草花點綴幸福。親情延續(xù),直至心間最深處。
第二篇:《我們仨》讀后感
錢鐘書說:“遇見他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他之后結婚,我沒想過別人。”
楊絳說:“我上清華,一為讀書,二為鐘書”。
這對神仙眷侶的佳話一直流傳至今,令人艷羨。近日,我看了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之后,終于知道這一家人如此幸福的緣由了
一次錢鐘書臨時被召去開會,他顛沛了一天,最后在船上歇了下來。楊絳實在放心不下便拉著錢瑗(他們的女兒),找到了他在的那只客船。
你猜錢鐘書見到妻女后說了什么?他用半撒嬌半抱怨的語氣說:“我轉了好多好多路,累得眼睛睜不開了,又不敢睡,只愁你們找不到我?!比缓笤谄夼矒崴?,還從被子側邊伸出半只手,動著手指頭,讓楊絳拉著。
我讀到此處,忍不住發(fā)笑:這是外人眼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學者嗎?分明就是個受了委屈求安慰的老小孩嘛。
也對,在家人面前暫時卸下盔甲,露出柔軟的一面,又何妨?家人不一定能做那把替你沖鋒陷陣的“AK”,但他們定是護你周全的“防彈衣”。
可現在,無論是父母也好,孩子也好,都喜歡“報喜不報憂”,爭做一個堅硬的外殼,這又何必?我想,那個在外精明得不可一世的人,比起在家傻里傻氣把糖當鹽的你,或許后者才更有家的感覺吧。面對學習的壓力、職場的競爭等,生活最終會磨平我們的棱角。即便有人嘲笑我的稚嫩,抨擊我的三觀,但如若這時我依然保留著一份熾熱且純粹的心,那么一定是來源于我的家人。
在家人面前,我們不需要做那個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獅子”,而是可以卸下防備,做一只偶爾撒嬌,偶爾犯傻的“小貓”。
《我們仨》這本書,不時附有一些楊絳一家的生活照,其中有一張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們一家坐在不同的桌子上,戴著眼鏡,各自伏案工作。這樣一張看似尋常的照片,里頭卻蘊藏著父母與孩子相處的大道理。
楊絳和錢鐘書在學者方面的成就毋庸置疑,而他們在做父母方面也很成功。
他們雖然心疼女兒熬夜備課,但那是女兒的責任與夢想,他們會尊重女兒的選擇;他們雖然視女兒為掌上明珠,但不會讓女兒成為自己生活的中心,而是繼續(xù)堅持自己的學術研究和愛好;他們雖然已是赫赫有名的學者,但在女兒面前卻從來不擺架子……
這張照片,我從中看到了獨立而優(yōu)秀的三個人格,他們深愛著對方,也正是因此,誰也不會過多的干涉彼此,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工作和追求。這樣的家庭氛圍多輕松。
而反觀現在的某些極品家長,用愛之名,以各種方式綁架孩子。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宋倩,對待自己的女兒喬英子,小到規(guī)定刷幾套卷子,幾點回家,大到替她選大學……最后差點釀成英子自殺的悲劇。她自己也一度失去了自我,宋倩本來是個那么優(yōu)秀的物理老師,她完全可以活得更精彩啊。
父母和孩子都只是彼此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該也不能活在彼此的影子里。
一直有個很熱議的話題,叫做要不要為了愛的人改變。在看了《我們仨》后,我得到了答案。
當你正愛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去想這個問題的,因為你會無意識地為他改變。
當年楊絳和錢鐘書一起赴牛津留學,為了節(jié)省開支,楊絳改變計劃,成了旁聽生;楊絳愛整潔,可她還是會妥協于隨手丟毛巾的錢鐘書父女倆;錢鐘書先生也是如此,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他會為了坐月子的楊絳學做早飯……
規(guī)則底線的確重要,但在愛的面前其實不需太較真,有時的“動搖”也是一種修養(yǎng)。學會妥協與改變是收獲愛的必要代價。
“生命是短暫的,因為我們終將老去,可當人們學會相愛的那一刻起,我們因為彼此的存在而有了意義”,這是姜云升歌詞里的一句話,我覺得用它來形容家人再合適不過了。
第三篇:我們仨讀后感
緊張的學習之余,我有幸地讀了楊絳的《我們仨》,乍一看標題,便大概了解了其描寫的應是楊絳一家三口的故事。
翻開封面,一頁一頁的仔細品味,發(fā)現其中的樂趣也接踵而至。作者以自述的口吻,寫了從她求學到晚年大大小小的事,在她筆下,平時印象非常深不可測的大文豪錢鐘書也是非常的“萌萌噠”。隨著書頁一頁一頁地往后翻,越來越體會到楊絳對自己丈夫的崇拜,而且到后面就把這種崇拜之情延伸到自己的女兒上,認為她各種行為,尤其是“她的翻書動作像極了踵書”。一家子也是其樂融融,相敬如賓,不離不棄。楊絳晚年,鐘書、女兒分別住兩個醫(yī)院,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往返于兩個醫(yī)院之間,照顧好自己的丈夫和女兒,這體現了楊絳與鐘書感情之深,對家庭充滿責任感。反觀現在社會,太浮躁,夫妻之情不深,比如前段時間王寶強與其妻子馬蓉的離婚事件,就暴露了問題。人與人之間都講究友善,友善不僅僅局限于朋友之間,而是應存在于各個層面:夫妻之間、陌生人之間…….友善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一個內容,其實社會層面于國家層面都是基于個人層面的,只有人與人之間友善相處,社會才會和諧發(fā)展,國家才會富強。
這本書還有一點讓我感觸頗深,楊絳與錢鐘書唯一的女兒錢瑗,長大后做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經常這樣對母親說:“工作好多,今晚不回來吃飯了”,盡管楊絳想花心思做好吃的給女兒補補身子,可幾乎次次錢瑗都應在學校忙得沒時間回家吃晚飯。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我們仨”。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同時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她教的是英語,所以經常有熟人打趣說道:“老媽英語那么厲害,怪不得把兒子教得這么厲害?!笨晌倚睦锴宄?,媽媽幾乎沒有時間叫我,她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奉獻給了她的學生們,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盡管有時候那些不懂事的學生還經常惹她生氣;我甚至還羨慕她的學生,媽媽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比花在我的還多;放學后回家吃飯的時候,她念念叨叨的是她的學生;天氣轉冷的時候,她掛念的是她的學生(當然還有我);在家休息時,她念念不忘的還是她的學生。記得前天晚上,我在房間玩手機,當時已是11點,媽媽在隔壁房間工作;單位玩到凌晨一點半的時候,我困得不行,熄燈、睡覺,可我透過門縫發(fā)現隔壁的燈光還亮著,也傳來陣陣筆在紙上摩擦的聲音。我心疼她,卻不敢打擾她;當我第二天6點多起來上廁所時,發(fā)現她已經回學校了。媽媽本來身體就不是很好,像錢瑗一樣,再加上工作過度,原本烏黑靚麗的頭發(fā)多了一縷縷銀絲。爸爸經常勸她換份輕松點的工作,或者不要這么拼,這么辛苦,可她一直不聽勸,一直在說:“學校還需要我,學生們還需要我。”小時候,我經常想不明白,為什么媽媽沒有把全部的愛都給我,有時還想自私的占有媽媽全部的愛?,F在長大了,想明白了。作為一個兒子,我不應該埋怨她,我能做的,就只有心疼她,遷就她,幫她分擔一些工作,不讓她再操那么多心,因為我現在明白了,她這叫敬業(yè)。
在書中,楊絳也描寫了那個特殊的年代。在那個時期里,楊絳、錢鐘書、錢瑗都被下放改造。作為歷史的受害者,他們沒有仍樂觀的活著,并且錢鐘書仍堅持修訂《毛澤東詩集》,在艱難的條件下仍樂此不彼的翻閱書籍,查閱資料,這也體現了鐘書的敬業(yè)精神。跟錢瑗一樣,我媽媽是一個十分敬業(yè)的人。我覺得,我爸爸也和錢鐘書一樣,也是一個十分敬業(yè)的人。我爸爸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經常深夜在辦公室值班,困了就在辦公室打地鋪休息,堅守崗位,第二天才回來。他也經?!跋锣l(xiāng)”,去參與扶貧工作的開展,調節(jié)群主糾紛。經常白天黑褲子出門,晚上黃褲子回來。爸爸媽媽作為共產黨員,為他們的事業(yè)勤勤懇懇的工作著,我作為一名共青團團員、學生,更應努力學習,我覺得,這也是“敬業(yè)”的一種。
楊絳的《我們仨》讓我想起了我的“我們仨”,在這個平凡的年代里,我們過著平凡的日子,做著平凡的事,可是,我們的精神,信仰,價值觀卻并不平凡。我們熱愛我們的國家,這叫愛國;我們熱愛我們的事業(yè),這叫敬業(yè);我們熱愛身邊的人,這叫友善;我們熱愛我們的良心,這叫誠信。核心價值在心中,相伴一生。
第四篇:《我們仨》讀后感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薄段覀冐怼罚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于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么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這是關乎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么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陽已經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地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回應,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鐘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了。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了然于心。
在這么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里,女兒圓圓是異?;钴S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墒?,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第五篇:《我們仨》讀后感200字
《我們仨》里,作者提到他們一家三口給對方起了很多名字,隨便叫。其實我們家也是。我那個“無敵老媽”也給我和老爸起了一堆的名號,高興叫什么就叫什么。就說我吧:兒子、小伙子、小朋友、蛾子等等一大堆。高興的時候叫“親愛的”,不高興的時候就會大聲叫我“臭小子”!我想,我應該是世界上別稱最多的人了。
在這本書里,作者描繪了一家三口溫暖的生活畫面,而如今,這個“我們仨”已經走散了,作者有一些悲傷。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一家三口在一起走過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