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朗讀者兒童讀后感300字(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朗讀者兒童讀后感300字(合集)》。
第一篇:朗讀者觀后感
《朗讀者》上周六播出第九期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邀請到潘際鑾、趙文u、畢飛宇、梁曉聲、冉瑩穎、王耀慶等嘉賓以"家"為主題詞,一同朗讀并分享各自的故事。而最令人觸動的無疑是以90歲的"中國焊接第一人"潘際鑾院士與近十位清華校友共同朗讀清華大學救國會的《告全國民眾書》,另外還邀請了91歲的音樂家茅沅、95歲的`歷史學者胡邦定、97歲的詩人鄭敏、91歲的航天科學家林宗棠等當年西南聯大的清華老校友在場外一同朗讀。這些耄耋老人,朗讀時字正腔圓,激情澎湃,讓聽者熱血沸騰、感慨萬千。節(jié)目播出后,觀眾和網友激動不已,紛紛表示,"超喜歡這個節(jié)目,給人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年輕一代了解為祖國貢獻的科學家們的人生經歷,從此把他們當做偶像,科學家們才是最美麗的人。""這一段《告全國民眾書》有朗讀者的抱負,也是老者們對年輕一輩學子最殷切的希望!這段超過1200歲的朗讀才是真正的“燃”!"
第二篇:《朗讀者》觀后感400字
今天看了一期《朗讀者》,字句之間,收獲良多。從一個個多彩綻放的生命,一個個真切動人的故事中,我好像看到一條紐帶,把每個人和他們身上發(fā)生的事連在一起,把我們與他們又以聆聽這種方式連在一起。人是因彼此的聯系,彼此的情感而完整的,是一段段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不斷影響我們一步步成為該成為的人。有一個故事,女孩的生命永遠停在了十三歲,孩子的父母捐獻了孩子的器官,最終,五個人因孩子的器官而重獲新生??吹竭@使我想到,這些器官不再是冷冰冰的細胞集合體,一個孩子賦予了它生命,五個活在他人身體中的器官代表了女孩生命的延續(xù),它們是女孩的另一種存在。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包裹著生命的永恒。
還有一個故事關于芭蕾舞藝術家譚元元。當前的一個趨勢是很多國際化的表演、國際大師肯回國內發(fā)展,把世界藝術帶回中國。在看這檔節(jié)目前有幸欣賞到譚元元老師的表演,因為實在不懂舞蹈,除了優(yōu)美二字說不出其他。但看到這樣的.形象在臺上舞動,很容易讓人想起那個十八歲的小女孩這樣一步步的走到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并堅持了幾十年。
有時會想,即使是再厲害的人物,他也是人啊,一個人可以背負那么多的光環(huán)與榮耀,鮮花與掌聲,他要付出多少才能做到,而我們又該付出多少?我們會把這些人當作偶像,因為他們真的可以向我們證明一個人的發(fā)展是不受限的。從小區(qū)域到大城市,走出中國再到世界,這種持久而不滅的力量足以撐起任何榮譽。而我們呢,可能做不到滿身勛章,但最起碼也要做自己的英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譚元元,但都可以是自己。我們缺的是能感動自己的力量,是向上而發(fā)的勇氣,是持久不衰的堅韌。所以啊,還是加油吧。我們未來見。
第三篇:高一作文紅樓夢讀后感300字精選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首《葬花吟》讓多少人心悲意慟。一曲《紅樓夢》,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喜興衰。當大雪落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凈時,以往的繁華富貴僅有留在薄薄的書頁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斑@是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眹\昌隆,皇恩永續(xù),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著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為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部也是無休止的勾心斗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局。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知是誰?林黛玉喟嘆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悲哀,也許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這傾城傾國的林妹妹,就是這天下無二的大觀園內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處去了吧。世間的歡樂終歸于幻滅,回想起來,也可是是做了一場夢而已??v使清純潔凈如妙玉之類,也終究落得個狼狽退場。在那個污濁不堪的時代,有誰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個人的悲劇如流沙攢聚,漸漸匯成無限的沙漠了。他年葬儂知是誰?不知。慢慢風塵把它們都埋葬干凈了。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最凄涼的一句聯,也是林黛玉對自我結局的最為精準的預測。《紅樓夢》是一出悲劇,劇中的每個人都被牢牢困在命運的蛛網上。有的人在奮力掙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棄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毀滅的到來。他們的悲劇并非巧合與偶然,而是與整個社會的沉淪密不可分的。預言從一開始寶玉夢游太虛時就得見端倪。不然,高鶚何以續(xù)作后四十回?何不讀出大團圓的皆大歡喜的結局?寶黛二人是天上仙靈轉世,死后自會幻化作仙靈重歸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軀呢?還是一朝春盡,終歸塵土。
由此看來,一部《紅樓夢》的內涵太豐富,叫人無法全部參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盡?真真是紅樓一世界。
第四篇:朗讀者觀后感
一開始看到《朗讀者》介紹,想起前不久才結束的同為董卿主持的詩詞大會,心里念著這一定又會掀起收視狂潮。看到第一期前半部分,才想起了類似的節(jié)目《見字如面》。
今天不談節(jié)目內容,談現象。一股腦出現了一系列文化類節(jié)目讓我們看到的是電視人在試圖拯救現在趨近于數典忘祖的年青一代。不幸的是這個出發(fā)點本身隱藏的文化流逝之痛,而幸運的是從頗高的評價中看出這些電視人的努力沒有白費。
用那句很老但很經典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之于電視人和中國文化均是如此。當你看到滿屏的`真人秀和鮮肉,真的不會覺得被娛樂和綜藝侵占太久的電視行業(yè)是在和互聯網新媒體的博弈中垂死掙扎。是時候換換口味了,于是我們看到了《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
我們該被其包含的多樣文化性而折服。
第五篇:朗讀者觀后感
葉嘉瑩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后師從于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yè)后,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后于多所世界著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于當代「再生」的贊譽。
葉嘉瑩曾說過:“我以為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著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fā)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睂τ谝髡b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jié)目中,這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并為中華文化而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