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中華第一課讀后感(范文6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中華第一課讀后感(范文6篇)》。
第一篇:央視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昨天上午在網(wǎng)上看《共和國部長訪談錄》,忽的在旁邊的窗口里看見一個標題:“開學第一課:世上最牛的一堂課”。這個標題勾起了我的回憶:去年是因為汶川地震的慘痛教訓,教育部、全國婦聯(lián)、共青團中央、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了一期大型節(jié)目,命名為“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知識守護生命”,而且教育部下發(fā)了通知,要求全國各中小學在新學期的第一天收看這個節(jié)目。當時我陪兒子看了,印象很深刻。后據(jù)報到,全國有2億多中小學生收看了這個節(jié)目,加上陪同的家長老師,數(shù)目應該更大,這應該就是“世上最牛的一堂課”的由來。
打開網(wǎng)頁一看,不是對去年的評價,而是今年的安排,主題是“愛,讓中國更美麗”。哇,“開學第一課”已經(jīng)成了央視的一檔精品節(jié)目啦!看了大致介紹,覺得不錯,于是反復叮囑自己晚上記得陪兒子一起看?;氐郊?,我就把消息告訴了老公和兒子,讓他們幫忙記,別錯過。
晚上六點半,節(jié)目準時開始,地址在八達嶺長城腳下,巍峨的長城像一個巨大的“人”字屹立在舞臺背后,“祖國,我愛你”的巨幅標語在顯示屏上熠熠生輝。許多熟悉的面孔和感人的故事在反復詮釋著“愛”的內(nèi)涵:小丫、于丹、李佳明、李連杰、徐嬌;有45年如一日早升晚降國旗的99歲藏族老奶奶,有至5歲起就照顧瞎眼奶奶的13歲少年馬鵬飛……馬鵬飛的故事讓我們都流了淚:5歲正是爹娘懷里撒嬌的年齡,可他卻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兩個人的家!從來沒過個生日,卻用撿廢品換來的錢給奶奶過了一個簡樸卻隆重的生日!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兒子看到這兒,也紅了眼圈低下了頭……
第一課共四個篇章: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去年的第一課是讓孩子們學習怎樣保護自己,今天這一課,則是教育孩子們認識愛的美麗、愛的力量和愛的神奇進而讓孩子們學會怎樣去愛。對于我們這些蜜罐里成長的獨生子女,他們從來就不缺少愛,但卻及其缺乏愛人之心!
古人說:“少年強則國強”。而我認為“國強則少年?!?,如果沒有富裕強大的祖國,怎么會有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年?怎么會有今天的“第一課”?每每想起于是之《幼學紀事》中的一句話“書,使我沒有胡亂生長”,就倍覺辛酸,我們生活的時代,父母為溫飽而奮斗根本無法顧及我們的思想或情感,我們只有在老師(還要幸運碰上一位有點水平的老師)更多的是在書籍(物質匱乏的年代精神食糧也是及其有限的)的引導下選擇自己的人生,然后奮斗或放棄。而現(xiàn)在,各種勵志書籍是多如牛毛,父母的素質和能力也水漲船高,對孩子的教育也重視得多,可偏偏就還有那么多孩子心理殘疾!家長看到了這一點,社會看到了這一點,國家更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有了“開學第一課”。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更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背后有日益強大的祖國!
學會了愛,才會懂得珍惜與感恩,才會勇于承擔,才會將責任和自己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祝愿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被愛和愛的陽光里!
第二篇: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9月,金秋,暑假在一聲聲蟬鳴中進入了尾聲,伴隨著絲絲秋的涼意,又是一年開學季,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在歷史中讀懂中國,在學習中熱愛生活,向光而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圍繞歷史徐徐展開。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如江河般奔流不息?!度宀亍芬匀寮宜枷毹D―仁為中心思想,記錄了儒家經(jīng)典?!皟蓛|字,282冊,510種”在我看來,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人就其一生也很難完完整整的閱讀完十億字。這本書不僅僅是可以了解儒家思想,還可以讓我們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影響了我們兩千余年的思想。
王博老師的生動講解,使我不禁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
湯一介老先生,更是令人敬佩,他是儒藏工程的發(fā)起者,即使在這之前他已經(jīng)年過古稀且身患疾病,但仍在堅持從事研究工作。他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遇到困難絕不逃避,遇到責任勇于擔當,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精神品質,也照應了儒家思想―仁德。
作為新時代好少年,我們應該向湯一介老先生學習,勇于承擔責任,不負韶華。
第三篇: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又是一年開學季,開學第一課又將在央視中央一臺播出,回想以往,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都擁有各自的特點。而今年開學第一課的《強國復興有我》這個主題真是令我激動和震撼!
節(jié)目通過采取全新的實景課堂模式,讓我們有幸親身參觀了多個地方,領略了祖國的`壯麗山川和燦爛文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夢的偉大意義,鼓舞了我們中小學生奮發(fā)向前,為中國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的課程主要由多個部分組成,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等國家級文化工程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令我印象最深刻是《儒藏》,通過王博教授講述《儒藏》編纂的故事,我看到了湯一介先生如何辛勤工作,如何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傳承下去,也讓我明白,文化的傳承需要代代相傳,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這也提醒了我,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使命,向世人展示古老悠久且繁榮昌盛的華夏文明。
此外,節(jié)目還通過與各行各業(yè)的杰出人士對話,為我們樹立了優(yōu)秀的榜樣。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二十大代表、航天員、科學家、文化學者等一系列杰出人物,他們的故事鼓舞著我、讓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堅持奮斗,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卓越成就。我們應當學習他們,抓緊當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學習開始!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是一次我們學習的機會,為新學期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應當抓住這些機會,改進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在新學期成就更好的自己!
第四篇: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2022年9月1日20:00《開學第一課》準時拉開了序幕。
2022年度的《開學第一課》是以“奮斗成就夢想”為主題展開,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邀請了數(shù)位不同領域的奮斗者現(xiàn)身說法,講述新時代的奮斗故事。
以奧運冠軍徐夢桃開篇,敘述了青春的奮斗和激情,閃耀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再謝華安院士講述50年的金色種子夢;中國社會科學歷史學部主任、研究員王巍的一粒稻米的故事等不同的奮斗篇章。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
傾聽了他們的優(yōu)秀事跡后,深深的震撼了我。他們的無私奉獻,艱苦奮斗,讓未曾攻克的難題貢獻了中國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身上肩負著重任。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人生。我們要時刻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不斷的充實自己,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共同奮斗,一起走向星辰大海。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擁有足夠的幸運,能夠在奮斗中見證偉大,成就未來。讓我們珍惜美好時光,在新的征程中奮力前進。
第五篇: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2023年央視《開學第一課》于9月1日晚上8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本次節(jié)目的主題為“強國復興有我”。
在節(jié)目中,我觸摸到歷史變遷、時代發(fā)展,更了解到歷史洪流中許許多多的祖國青年用一生的捍衛(wèi)與守護,鑄就了今日的祖國榮光、文化地基。至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才有更多機會繼續(xù)談個人實現(xiàn)、民族復興、國家富強。
《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后的守護故事,并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jīng)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工程副主編金曉明帶領同學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學家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
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構筑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就是著眼于中華版本資源的永久安全保藏,讓文化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后世’。這對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具有重大意義。
多讀書、讀好書,是一個人樹立三觀、蓄積力量的'重要途徑。而書籍的保存、傳承、版本研究,在其中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了解文化,知道宇宙茫茫,自己從何而來;運用文化,知道世界之大,自己該如何做,對于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未來,我希望自己也會在圖書版本領域增加了解,為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讓我們一起為夢想揚帆,為祖國遠航。新學期,我要向著自己的小目標沖沖沖!同時,我也明白了少年是民族最鮮活的血液,是家國篇章的書寫者,所以生逢其時的我們要擔起家國理想,心中始終牢記強國的信念!
第六篇:央視開學第一課讀后感
開學了,按照每年的“慣例”,《開學第一課》自然不會少。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中,讓我最受感動的,是騎著摩托車帶著父親去旅行的何紅濤。
何紅濤,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然而,他卻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改裝了摩托車,利用平時難得的休息時間,載著父親游遍了大大小小幾十個城市!
何紅濤的父親已經(jīng)70多歲了,在視頻中,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趁他腿腳還利索,多帶他出去?!币痪浜芷胀ǖ脑?。相信有很多的兒女也對父母說過類似于這樣的話,但都因為太忙而被遺忘,即使有休息時間基本都在休閑娛樂中度過。這樣真的好嗎?給予了父母一個承諾,但又食言,父母或許不會說什么,但是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相信爸爸媽媽們心里一定多少會有些失落吧……
但何紅濤并沒有食言!在他家的墻上,密密麻麻貼滿了父子倆到各處游覽的照片,在照片上,父子倆綻放著最美麗的微笑!我注意到,其中有一張照片是特別放大的。那是何紅濤與父親在北京天安門前拍下的照片。
“北京好哇!”視頻中,何洪濤的父親與鄰居們閑聊的時候,是抑制不住的笑,臉上分明掛著驕傲的神情!是啊,北京是多少老人向往的地方呀,而自己的兒子真的幫他達成了心愿,這換做是誰,都會驕傲的!
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撒貝寧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你在改裝摩托車的時候,為什么不改成四個輪子的汽車呢?”這句話是問何紅濤的,但老人家卻笑嘻嘻的接過了話頭:“汽車不行,我暈車,摩托車坐著清爽?!甭牭竭@里,很多人都笑了,這顯然是個笑話,一個摩托車,怎么可能改裝成一輛汽車!可老人家的回答卻這樣認真。笑過之后,我的心中仿佛有根弦被撥動了一下,這不正是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的體現(xiàn)嗎?
“他想去哪兒,我就帶他上哪兒,不能留下遺憾。”這是何洪濤說的非常真誠的一句話,不帶半點兒虛假、做作。他的父親,已經(jīng)老了,說不定哪天就……如果老人家心中留下了遺憾,相信做子女的心里一定不會好受?;蛟S,就是這種不留遺憾的心態(tài),一直在支持著何紅濤。
“孝”,拆開來就成了“老”與“子”。子女在支持著自己的父母,即為“孝”。讓我們也做個孝順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