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安德烈的愿望讀后感大全(推薦6篇)》,但愿對你工作學(xué)習(xí)有幫助,當(dāng)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安德烈的愿望讀后感大全(推薦6篇)》。
第一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也會關(guān)注一些親子教育的書籍,遺憾的是大部分都很雷同,要么是怎樣說教子女,要么是怎樣提高孩子的成績,漸漸地也就對類似的書籍有點厭倦。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龍應(yīng)臺先生的書,剛開始是因為撇到封面的帥小子,進而看到題目,自以為是關(guān)于愛情的,于是開始讀下去,竟然發(fā)現(xiàn)內(nèi)容是母親和孩子長達三年的書信,這樣的親子溝通書籍,在我的閱讀經(jīng)驗中是不曾體會過的,我也是一個母親,好像找到了一點親子教育的新思路,怎么去愛孩子,怎么溝通這份愛,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我也特別愿意以書中的某個片段來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想所感。
有個段落叫“一切都是小小的”。某個夏天,母子在新加坡會合,母親抱怨兒子讀書不夠認真,玩得太多,在假期結(jié)束之后,母親寫信告知了兒子自己的想法,安德烈的回信很及時,并對母親的疑問作了回答,他覺得其實是個生活態(tài)度的問題,為什么不可以快樂地去做一件事情呢?我們不僅可以邊聽音樂邊做作業(yè),邊和朋友聊MSN,還可以一邊寫信給媽媽。因為這樣就不單純是做作業(yè)了,這就成了一個好玩的愉快的過程。還說媽媽那個年代經(jīng)歷的在現(xiàn)在來說都是大事件,看電視里老師討論或總結(jié)逝去的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好像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大的都做過了,到了他們這一代,應(yīng)該退到小小的自我,承認一切都是小小的,把自己的世界放大。
安德烈很幸福,有個通情達理的母親,難道我們的家長就很專制獨裁嗎?我想也不是,在各種各樣的行為方式下都是對孩子的愛。這本書中關(guān)于孩子和母親的交流實在太多,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翻開看個究竟。孩子的童年時代就那么幾年,怎么玩,怎么做作業(yè),怎么處理一切小小的事情,都可以從點點滴滴去引導(dǎo)去幫助,不是命令,也不是抱怨環(huán)境就夠得,童年是無法彌補的,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最原始的根基。在我看來,只有我們不回避去思考怎樣給孩子愛,怎樣跟他們溝通,無論對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是件好事。
第二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00字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這本書講了龍應(yīng)臺親與她的兒子通過信件來互相了解。在安德烈十四歲時,龍應(yīng)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任職,于是,這對母子暫時的分開了,等到卸任再回兒子身邊,龍應(yīng)臺發(fā)現(xiàn),四年間,母子間卻多了一堵無形的墻,如往往在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上,雙方多次出現(xiàn)分歧,他們是不一樣的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的時間,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世界、心靈。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nèi)容是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guī)缀蹩梢源_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xué)歷,很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倍垜?yīng)臺回答:“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是啊,其實父母并不會在意我們以后會成為一個多有成就,多有名氣的人。他們只是希望我們的生活每天過得開心,平安,擁有安排自己人生的權(quán)力。
書里在母子的對話中,安德烈也有叛逆,也有與母親意見不合而爭執(zhí)的時候,但是龍應(yīng)臺并沒有急火攻心,而是選擇尊重,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中國有句古話叫“順者為孝”,于是在生活中父母總是以自己“父母”的身份來壓我們,什么事情都得順從。稍微反駁一下就會被家長貼上“不尊重長輩”的名號。多么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樂的生活,學(xué)學(xué)龍應(yīng)臺那樣貼心的母親,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盡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方法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盡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帶去幫助和指導(dǎo)。兩代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
從這本書中,讓我知道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二十一歲的時候,我在本城念大學(xué)。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帶回換洗衣服若干,再拎走蘋果牙膏卷紙。每天思慮的不過是中午吃什么晚上再吃什么,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里發(fā)呆和看電子書。偶爾也會憂慮看不清前方的未來,整夜整夜地睜著眼睛。一大早跑去江邊吹風(fēng),然后在課堂上昏昏睡去。也曾經(jīng)一個人旅行,在陌生的城市里拿著一張地圖不斷地迷路。在荒涼的小鎮(zhèn)邊搭陌生人的順風(fēng)車回市區(qū),緊張得一顆心都要跳出腔子來,并以為這是經(jīng)歷過的最大的傳奇。周圍的同學(xué)開始埋首工作和考研的事情,寫大把的簡歷或者報大把的培訓(xùn)班,抱怨永遠沖突著的復(fù)習(xí)和實習(xí)。而我卻有點微妙地游離在這種氣氛之外,如同把頭使勁埋進沙堆的鴕鳥,寧肯把大把的時間灑在追新番跟讀輕小說里,心卻早已空虛和畏懼得喪失思考的能力。
真治對自己說,不能逃避。世界就要毀滅了,勇敢的少年快去創(chuàng)造奇跡。然而終究是逃不掉的。十四歲的真治還可以塞上耳機呆在電車上不回去,而我早就已經(jīng)過了二十一歲了。
二十一歲。二十一歲的張愛玲已經(jīng)寫完《傾城之戀》,用文字吞沒了整個上海;二十一歲的吳清源在和秀哉名人的對局里首次以三三、星、天元開局,后來被稱為“中國流”新布局從此寫入歷史;二十一歲的貝克漢姆在世界杯預(yù)選賽中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場,以0:3擊敗摩爾多瓦;二十一歲的比爾.蓋茨正式從哈佛退學(xué),和艾倫一起創(chuàng)辦了日后的微軟帝國。而二十一歲的安德烈也已經(jīng)在思考生活的意義,如果生命的敗壞本身就是一個殘酷而漫長的過程,該在什么時候伸手才能抓住自己的`未來。
那么,二十一歲的我又在想些什么。
小的時候,總以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墒请S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局限和渺小一天比一天顯得愈發(fā)清晰。直到終于在某一天接受了我很平庸這個事實。而以上那些在二十一歲就有著卓越成就的人們都是天才。即使再怎么不情愿,我們都得承認天才畢竟是少數(shù)人頭上才有的光環(huán)。這樣的比照都只是無稽的,除了讓平庸的我們自慚形穢之外體現(xiàn)不出任何意義。 然而即便是不奢求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人生,卻仍是有那么一丁點的不甘心泯然眾人。站在學(xué)校和社會十字路口上的二十一歲,是再一次認真審視自己人生的契機。如此,便免不了迷惘了,按部就班得如同流水線的生活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岔口,需要用自己的腳來決定方向,而前方亦是迷霧。我該如何選擇前進的方向,而自己想要的又是怎樣的人生。
已經(jīng)習(xí)慣了父母的蔭蔽,被教育只要乖乖念好書就可以了。黃金屋顏如玉千鐘粟,永遠跟試卷上的分數(shù)成正比。高中畢業(yè)了考大學(xué),大學(xué)沒考好就要考好大學(xué)的研究生。能出去就出去,不能出去最好念個博士攢著,然后好工作和好收入就呼啦呼啦都涌到你面前來了,嘿,世界多輕易。
做夢。
安德烈在給MM的信中寫到:我的亞洲同學(xué),在我眼里看起來是如此的稚嫩,難道他們的父母親對他們管得更多、更“保護”有加?我無法想象,但是我看到的是結(jié)果。我可以跟你講一千個例子,但是一兩個就夠了。有一天約翰和我到學(xué)生宿舍去,一推門,看見約翰的香港同學(xué),一對男女朋友,正坐在床沿玩,怎么玩呢?她手上抓著一只小毛熊,他抓一只小毛狗,兩人做出“超可愛”的喔喔嗚嗚聲音,推來推去,嘰嘰咕咕笑個不停,玩了很久,像兩個八歲的小孩。但是他們倆都是二十三歲。
龍應(yīng)臺的回信里并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列舉了已經(jīng)成年了的亞洲孩子們對母親的依賴,和自己對這種依賴嫉妒卻理智的態(tài)度。除了東西方教育的文化差異之外,孩子們自身思想的成熟程度,占據(jù)了決定性的方面。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心靈上,二十一歲毫無疑問都已經(jīng)完全屬于成年人。而“成年人”這三個字所承載的除了能光明正大地看毛片之外,還有更為成熟的,能承受壓力的獨立自主的態(tài)度。在這個年紀(jì)能做到經(jīng)濟上獨立自主的不在少數(shù),可是這個年紀(jì)經(jīng)濟上完全依賴家庭的也絕不在少數(shù)。作為它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在思想上獨立顯得尤為重要。
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獨立,如何才能做到獨立?斬斷后路,圓滑思考?想要真正從家庭里畢業(yè),一定還是得離開。叛逆無非是小孩子的把戲,是對想獨立卻因缺乏經(jīng)濟基礎(chǔ)而無能為力的自己的不滿。作為成年人,需要直面更多現(xiàn)實性強烈的問題。在大多數(shù)課業(yè)都已經(jīng)完結(jié)卻尚未離開校園的過渡時期,未來這兩個字瞬間變得異常地赤裸和尖銳起來。即將到來的角色轉(zhuǎn)換很容易讓人陷入迷茫期,更多則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tài)試圖逃避??墒窃搧淼目倳?,與其到時候睜著惶恐的眼尖叫不出聲,不如直面到底。
從小到大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的被問:“你將來想做什么?”不像小時候或許荒謬但是明確的答復(fù),越年長,離未來越近,回答起來反而閃爍其詞。因為即將步入社會的自己,已經(jīng)清晰地感受到了現(xiàn)實的壓力。做一行怨一行,人們對自己的工作總是不滿大過愉悅的。過低的薪酬,過少的休假,激烈的競爭,繁雜的人際,總覺得付出的和得到的畫不上等號。那么換一個喜歡的工作吧??墒羌词官|(zhì)問自己“我到底想做什么?”會有明確答案的,并不會太多。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們都在碌碌地活著,做著自己不喜歡卻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怨念得按部就班。
有時候干脆自暴自棄:興趣是興趣,飯碗是飯碗。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在閑暇的時間再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愛好??墒且惶於膫€小時,工作八個,睡覺六個。吃飯洗漱上廁所三個,上下班的路上兩個,做飯洗衣打掃清潔兩個。還不算上抽煙發(fā)呆跟充電的時間,剩下來留給自己的寥寥無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覆蓋和左右了私人情緒的空間,正因為此,才會為之痛苦。
沒有什么是不得不做的,那些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shè)的一個圈套,乖乖往里面跳是對生活的妥協(xié)。在被逼著做這樣的妥協(xié)之前,是不是應(yīng)該考慮如何在工作和興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而此刻,需為獲得這種選擇的權(quán)力而努力。
所以現(xiàn)下不能迷惘。
夏笳說,女人到二十一歲就老了,但是我希望永遠有一種年輕的心態(tài),去從事任何事情,包括寫作。我還是沒能成為那樣的二十一歲,便任由這一段青春年華像整個周圍的空氣一樣,變成羽毛掉落了。即使上帝會發(fā)笑,此時再試著去思考,或許也不是一件壞事。
第四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這本書還是我初中的時候讀的,當(dāng)時是我爺爺買給我的,因為我爺爺是個老教師,最喜歡讓我看書,小時候覺得爺爺好煩啊,老是要我背古詩什么的,現(xiàn)在很感謝爺爺了,給我買了那么多書,很多書我其實沒有怎么認真看,因為提不起興趣,講實話,龍應(yīng)臺的人生三書我全部都認真看完了,完全是自己要看的那種,她,很吸引我。
《親愛的安德烈》首先很奇特,至少當(dāng)時書讀的不多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是龍應(yīng)臺與安德烈的書信往來,所以很真實很自然。當(dāng)時的安德烈十八歲。我覺得她屬實是一位很成功的母親以及教育者。“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guān)系,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p>
十八歲,十八歲的安德烈是個成年人了,他的.生活充滿樂趣,他喝酒、聊天、開派對、旅行……身為母親的龍應(yīng)臺,很想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去重新認識這樣一個成年人。
在信中,他們談國家意識,談文化認同,談世界觀、人生價值,談愛情觀,也會談抽煙問題……有爭論,有認同,有時會吵起來,我覺得有趣極了,我當(dāng)時羨慕極了這樣的母子關(guān)系。但是現(xiàn)在我不羨慕,因為現(xiàn)在我十八歲,我成年了我長大了,我回頭去看我的成長歷程,我的母親也是一位極棒的母親,從小到大給了我很大的尊重,給了我絕對的自由,并且在一些不能放任的方面對我絕對嚴(yán)格。越長大越覺得母親真不容易。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一段話,我深深地喜歡著。人生如果是鋪滿荊棘的曲折小道,充滿了泥濘和坎坷,那么父母就像是系在我們身上的安全繩,不論我們?nèi)ネ翁?,都守在我們身邊??戳诉@本書,當(dāng)時年少,更多的是對安德烈的羨慕,如今回首,更多的是理解和感恩。我十分感恩我的母親,她很偉大,溫柔似水,教會我太多溫暖的東西。
第五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日后的人生旅程,當(dāng)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人生哪里有恒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么呢?
――龍應(yīng)臺《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yīng)臺女士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依靠書信體共同完成的兩代人的`對話:東方文明與西方價值觀的碰撞;成年母親和80后兒子的思維分歧;還有便是一個普通母親對于分開多年的孩子的內(nèi)心關(guān)照。如果安德烈的母親不是龍應(yīng)臺,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學(xué)教授,或許這些靠電纜計算機才得以實現(xiàn)的溝通交流不會產(chǎn)生這么廣大的影響;如果這對母子之間不是中間隔著三十年,并且隔著東西文化,或許這些交流就不會有如此深遠的意義;如果這些多年來的書信沒有集結(jié)成冊對外銷售,或許那會是中國文壇的一筆損失和中國社會的莫大遺憾。
這是一個五十歲的母親和十八歲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是一個“自以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認為年少輕狂”的人的對話。
一、愛與不愛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可以不必了?!?/p>
老師對學(xué)生似乎也永遠有一種這樣的以愛作借口的不愛,比如說我們常聽常說的“這是為你好”,因此而不溝通不解釋的種種,并沒有把學(xué)生當(dāng)成能思考,有主見的人。
第六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又過了一段日子,又讀了一段時間,又多了一些思考,我又要開始寫讀后感了。
我覺得《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給我的震撼是這本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和我一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羨慕他們這種真誠的沒有絲豪障礙的交流,希望我和自己的父母也能敞開心扉的交流,可以告訴他們我們的思想,告訴他們我想想要的是什么,然后聽他們說說他們喜歡什么,他們希望什么,最后我們可以互相交流,明白各自的難處和各自的目的。
我覺得,其實用書信交流是一種非常棒的交流方式。書信中的交流沒有當(dāng)著正面交流的拘束感,在信中的言語都是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受,你可以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煩惱,也可以向他們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父母可以更加深思熟慮我們的感受,然后明向我們在這個時期的煩惱,懂得我們之間存在的代溝,他們會給我們回一封帶著他們愛意的信,我們也就更能時白他們的期望,良好的溝通就此建立,這真是令人羨慕的一種方式。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啟示,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父母,讓他們也認真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