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讀后感》。
第一篇:莎士比亞的戲劇特點
莎士比亞的戲劇特點
總述:
1 莎士比亞作品是思想性藝術(shù)性的高度統(tǒng)一 , 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 莎士比亞的戲劇用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令人驚嘆地表現(xiàn)了他自己的時代和時代精神,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的理想。李爾在暴風雨中對當時社會罪惡的控訴(《李爾王》三幕二場)、哈姆萊特在生死問題上的獨白(《哈姆萊特》三幕一場)、泰門對資本主義社會黃金罪惡的譴責(《雅典人泰門》四幕三場),這些著名詩章都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精彩表達,其揭露極為深刻、其文筆極為生動、其感情極為深刻、其語言極為鋒利,都是當時時代精神的高度藝術(shù)化的反映。
2 莎士比亞的戲劇,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強、具有獨特個性并且在矛盾中發(fā)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他的許多著名悲劇人物,不論是思想深刻周密、憂郁沉思的哈姆萊特,剛正不阿、單純輕信的奧塞羅,含冤負屈、悲苦無告的李爾王,權(quán)勢熏心、傲慢殘酷的麥克白,心胸坦蕩、動機純良的勃魯特斯,或者是勇敢堅強、品質(zhì)高尚的安東尼奧,都是埃斯庫羅斯戲劇里的巨人式的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給人以難以磨滅之深刻印象。
3 在戲劇情節(jié)方面,莎士比亞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臘悲劇“三一律”中的情節(jié)統(tǒng)一律。莎士比亞擅長于把幻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起來,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平行的情節(jié)線索開展戲劇沖突,展現(xiàn)出既是現(xiàn)實主義、又有濃厚浪漫主義氣息的生氣勃勃的戲劇。
4 莎士比亞作品極為重要的一個藝術(shù)特色,是他的語言的形象性。他總是、而且十分善于運用各種各樣幻想極其豐富、色彩極為鮮明、具體生動、新穎鮮活、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出的藝術(shù)形象,去感染讀者,打動讀者,使讀者在不知不覺間入了神、著了迷,被他的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感動得忘記了自己。
莎士比亞的戲劇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以喜劇和歷史創(chuàng)作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劇創(chuàng)作為主,如《哈姆雷特》和《麥克白》
【早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麗莎白統(tǒng)治盛年,英國一派繁盛興旺景象,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也是樂觀明朗的。這是他創(chuàng)作的早期,即歷史劇、喜劇時期。他寫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歷史劇,《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三部悲劇。這些作品,有這樣一些特點:
首先,從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上看,著重于謳歌贊美人文主義的新思想、新道德。喜劇尤為突出。他的喜劇突破了古希臘羅馬喜劇重在社會諷刺的傳統(tǒng),而偏重于對理想事物的歌頌。他大多通過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糾葛,來頌揚人文主義愛情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
其次,從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如歷史劇中戰(zhàn)功顯赫、治國有術(shù)的開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劇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奧拉,鮑西婭等。后者尤為光彩照人。通過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達了他主張國家統(tǒng)—的政治理想和個性自由的生活理想。
再次,從戲劇沖突上看:多用誤會、巧合來編織情節(jié),表現(xiàn)人物。例如《錯誤的喜劇》,便是把整個作品的構(gòu)思建立在誤會和巧合上。
第四,從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和風格上看,明朗樂觀居主導地位。輕松的喜劇和嚴肅中含有詼諧的歷史劇自不待說,甚至悲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乏歡快的情趣。
【中期】1601年到1608年,英國社會矛盾表面化、尖銳化,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莎士比亞對現(xiàn)實悲觀失望。這是莎土比亞創(chuàng)作的中期,即悲劇時期,也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最輝煌的時期。在作品中常常表現(xiàn)出悲憤、陰郁的情調(diào)。他寫出《哈姆雷特》等七部悲劇,《一報還一報》等四部喜劇,成就大者是悲劇。其中又以有“四大悲劇”之稱的《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更為著名。這些作品,與作者早期創(chuàng)作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點:
首先,不再是歌頌而是深刻揭露現(xiàn)實的矛盾和丑惡,著力表現(xiàn)人文主義者的悲劇,如《哈姆雷特》就是通過同名主人公未能完成“重整乾坤”重任的社會悲劇,來揭露社會的黑暗,批判專制暴政的罪惡。
其次,占戲劇中心舞臺的,不再是理想人物,而是一系列野心家、陰謀家。例如《奧賽羅》中的伊阿古,《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婦等,通過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另方面表達了人文主義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和深切憂慮。
第三,不再依賴外部的誤會和巧合來構(gòu)筑戲劇沖突、描寫人物,而是在尖銳的矛盾中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他們內(nèi)心的矛盾斗爭。比如《哈姆雷特》的描寫中心,就是寫主人公內(nèi)心激烈的斗爭過程,通過他內(nèi)心的沖突來表現(xiàn)并強化外部沖突即人文主義理想與專制暴政的沖突,他既堅定又軟弱、既果斷又猶豫的典型性格,正足以顯示“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
第四,創(chuàng)作基調(diào)由明快轉(zhuǎn)變?yōu)楸瘧嵆劣簟1輦械谋瘎∽圆淮?,就連喜劇如《一報還一報》也蒙上一層冷峻凄苦的陰影。
【晚期】1609年到1613年,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使莎士比亞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烏托邦式的幻想。這是莎士比亞的晚期創(chuàng)作,即傳奇劇時期。莎士比亞后期創(chuàng)作了四部傳奇?。骸短栍H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
莎士比亞后期的傳奇劇對黑暗的現(xiàn)實仍有所揭露,但更主要的是宣揚仁愛、寬恕與和解。莎士比亞始終保持人文主義者的信念,保持樂觀精神,相信通過道德的改善,人類是有美好前途的。由于這種信念缺乏現(xiàn)實的社會基礎,因此,這些傳奇劇的故事總是發(fā)生在一個幻想的神奇的環(huán)境中,主人公先遭受苦難然后獲得幸福。劇中解決矛盾往往依靠一些偶然的因素,以及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敵對的雙方互相寬恕,互相和解,最后實現(xiàn)完滿的結(jié)局。
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生動精煉。當時的英國語言正處在一個發(fā)展和豐富的重要階段,莎士比亞一方面運用書面語言和口語,一方面也廣泛采用民間諺語和俚語,有時自己還創(chuàng)造新詞,因此他的語言豐富廣博,靈活有力,可以隨著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戲劇主要是由無韻體寫成的詩劇,不僅有音韻節(jié)奏之美,而且善于形象譬喻,描繪生動的形象、抒寫大膽熱烈的幻想。劇本中許多佳句已經(jīng)成為英國語言的精華,經(jīng)常被人引用。
王嘯
2016.4.17
第二篇:莎士比亞戲劇讀后感
莎士比亞戲劇讀后感
洛陽一高 高三(2)班 尹姝瑤
讀莎翁要有耐心,否則要急得你滿屋跑眉毛。
我當初無疑是很無耐心的一個人,因此我的眉毛現(xiàn)下淡得很-----都跑光了。
《羅蜜歐與茱麗葉》五場十二四幕,我以為其實只要一句戲詞便好------風華絕代的小姐立在窗臺上,望著心上人大場喊道:“哦,羅蜜歐!為什么你是羅蜜歐!”只要這一句便足矣。這悲劇盡交待個清楚。
只怕觀眾是都要不干了。
要說起來,東西方的戲劇總有些異曲同工的妙處。東方的戲劇之中也總要有那么些華麗麗的鋪陳,戲折兒子才曲詞悠揚聲腔婉轉(zhuǎn),戲臺上是否化濃妝的胖女人且不論,戲詞兒便吸了人進去。
美感是個奇怪不講實用性的東西,是錦衣華服袖口的滾鑲蕾絲邊兒或是寶石袖口,讓一個故事意外地有價值。
我記得莎翁的畫相上,左耳是戴著耳環(huán)的,式樣兒很相互,長相也不華麗,面相上人還清瘦得很,不知這單薄的身子怎么裝下這愛情的繁縟。
莎翁劇里的主角兒多不討我喜歡。大部分太執(zhí)著,而執(zhí)著通常造成悲劇。當然它存在了,那即使看起來不好,但其存在本身也是合理的。我倒是比較愛那些小人物,配角兒:朱麗葉啰啰嗦嗦的乳母,哈姆雷特的好友心腹霍拉旭,與王子斗劍的尋除病奧菲麗婭的史長雷歐提斯更有優(yōu)雅剛毅的王子范兒;而奧賽羅里反面人物伊阿古,心眼兒雖壞,卻比剛愎自用的摩爾人要強上許多-----
這種感覺像是許久以前看電視,《士兵突擊》里我最愛史合伍六一,《亮劍》里趙剛比李云龍順眼;《人間正道是滄?!防镂易钕矚g的角色是柯藍和柯蘭的母親;《西廂》里鶯鶯和張生都是不及紅娘半分可愛。
我深感受劇情限制,主角兒總要有些束手束腳,而配角兒因此更討我的喜。作為符號人物,主角兒有使命有更大的責任,總之,是暴露更多,也反而讓人易于忽略一點一滴眉目含情?;蚴沁@樣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出場越多越讓人提不起意趣來。反而是眾生螻蟻即使庸庸碌碌也來得更有味兒。也許是因為露面太少反而神秘了吧。管他呢。
戲劇,無非正劇喜劇悲劇,無非悲歡離合,無非是寫出來的思想的咆哮,無百開頭,過渡,結(jié)局。猜得中狂不是開頭或結(jié)局,都不枉走一回。
第三篇:《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讀后感
我認為,書就是加油站,來補充我們空缺的知識。暑假里我讀了許多本有趣的書籍,《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這本書包含了莎士比亞最著名的幾部戲,在西方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些戲劇突破了悲劇和喜劇界限,反映出了生活的本來面目。
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中我感觸最深的是《麥克白》這部戲劇?!尔溈税住分饕v了:蘇格蘭國王鄧肯很受臣民的愛戴。他有一個表弟叫麥克白,他是位爵士,為國王打仗,非常機智勇敢,打敗了外來的入侵者。再回鄉(xiāng)的荒原上,麥克白被三個不像人的女人擋住了去路,那三個女人對他說:“您馬上就要成為考特爵士了?!丙溈税仔睦锵胱约涸趺磿蔀楦咭坏燃壍娜耍贿@個預言實現(xiàn)了,麥克白欣喜若狂。她們又說:“麥克白,您將會成為未來的國王”她們又對身后的班柯將軍說:“您雖然不是國王,但您的子孫后代會統(tǒng)治蘇格蘭。”
麥克白一回家就對妻子說了這件事,他們開始不擇手段,他們打算殺了國王。國王被殺之后,他的兩個兒子都跑了,麥克白登上了王座。他想,班柯的子孫后代會統(tǒng)治這個國家。于是他想殺了班柯和他的兒子,班柯被殺了,但他兒子沒死。之后,他又去找那三個女人。她們說:“只要是女人生的人都傷害不了你。”過了幾天,費輔爵士去投靠了鄧肯大兒子的軍隊,麥克白把費輔爵士的妻子兒女殺了,人們紛紛反叛了他。軍隊來了,麥克白激動地說:“只要是女人生的人都無法傷害我!”鄧肯的兒子說:“費輔爵士可以殺你,他不是自然生的,是早產(chǎn)的?!丙溈税鬃詺⑹降臎_進了敵營。鄧肯的大兒子重獲了王位。
麥克白之所以這么貪婪,完全是因為那些女人誘導他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我們在生活中不要因為聽了別人的話而放棄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堅定的信念,以防被貪婪所控制。
第四篇:莎士比亞的戲劇特點
莎士比亞的戲劇特點
總述:
1 莎士比亞作品是思想性藝術(shù)性的高度統(tǒng)一 , 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 莎士比亞的戲劇用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令人驚嘆地表現(xiàn)了他自己的時代和時代精神,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的理想。李爾在暴風雨中對當時社會罪惡的控訴(《李爾王》三幕二場)、哈姆萊特在生死問題上的獨白(《哈姆萊特》三幕一場)、泰門對資本主義社會黃金罪惡的譴責(《雅典人泰門》四幕三場),這些著名詩章都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精彩表達,其揭露極為深刻、其文筆極為生動、其感情極為深刻、其語言極為鋒利,都是當時時代精神的高度藝術(shù)化的反映。
2 莎士比亞的戲劇,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強、具有獨特個性并且在矛盾中發(fā)展的典型人物形象。他的許多著名悲劇人物,不論是思想深刻周密、憂郁沉思的哈姆萊特,剛正不阿、單純輕信的奧塞羅,含冤負屈、悲苦無告的李爾王,權(quán)勢熏心、傲慢殘酷的麥克白,心胸坦蕩、動機純良的勃魯特斯,或者是勇敢堅強、品質(zhì)高尚的安東尼奧,都是埃斯庫羅斯戲劇里的巨人式的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給人以難以磨滅之深刻印象。
3 在戲劇情節(jié)方面,莎士比亞完全打破了古代希臘悲劇“三一律”中的情節(jié)統(tǒng)一律。莎士比亞擅長于把幻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起來,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平行的情節(jié)線索開展戲劇沖突,展現(xiàn)出既是現(xiàn)實主義、又有濃厚浪漫主義氣息的生氣勃勃的戲劇。
4 莎士比亞作品極為重要的一個藝術(shù)特色,是他的語言的形象性。他總是、而且十分善于運用各種各樣幻想極其豐富、色彩極為鮮明、具體生動、新穎鮮活、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出的藝術(shù)形象,去感染讀者,打動讀者,使讀者在不知不覺間入了神、著了迷,被他的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感動得忘記了自己。
莎士比亞的戲劇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以喜劇和歷史創(chuàng)作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劇創(chuàng)作為主,如《哈姆雷特》和《麥克白》
【早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麗莎白統(tǒng)治盛年,英國一派繁盛興旺景象,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也是樂觀明朗的。這是他創(chuàng)作的早期,即歷史劇、喜劇時期。他寫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歷史劇,《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三部悲劇。這些作品,有這樣一些特點:
首先,從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上看,著重于謳歌贊美人文主義的新思想、新道德。喜劇尤為突出。他的喜劇突破了古希臘羅馬喜劇重在社會諷刺的傳統(tǒng),而偏重于對理想事物的歌頌。他大多通過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糾葛,來頌揚人文主義愛情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
其次,從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如歷史劇中戰(zhàn)功顯赫、治國有術(shù)的開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劇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奧拉,鮑西婭等。后者尤為光彩照人。通過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達了他主張國家統(tǒng)—的政治理想和個性自由的生活理想。
再次,從戲劇沖突上看:多用誤會、巧合來編織情節(jié),表現(xiàn)人物。例如《錯誤的喜劇》,便是把整個作品的構(gòu)思建立在誤會和巧合上。
第四,從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和風格上看,明朗樂觀居主導地位。輕松的喜劇和嚴肅中含有詼諧的歷史劇自不待說,甚至悲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乏歡快的情趣。
【中期】1601年到1608年,英國社會矛盾表面化、尖銳化,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莎士比亞對現(xiàn)實悲觀失望。這是莎土比亞創(chuàng)作的中期,即悲劇時期,也是他一生創(chuàng)作最輝煌的時期。在作品中常常表現(xiàn)出悲憤、陰郁的情調(diào)。他寫出《哈姆雷特》等七部悲劇,《一報還一報》等四部喜劇,成就大者是悲劇。其中又以有“四大悲劇”之稱的《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更為著名。這些作品,與作者早期創(chuàng)作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點:
首先,不再是歌頌而是深刻揭露現(xiàn)實的矛盾和丑惡,著力表現(xiàn)人文主義者的悲劇,如《哈姆雷特》就是通過同名主人公未能完成“重整乾坤”重任的社會悲劇,來揭露社會的黑暗,批判專制暴政的罪惡。
其次,占戲劇中心舞臺的,不再是理想人物,而是一系列野心家、陰謀家。例如《奧賽羅》中的伊阿古,《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婦等,通過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另方面表達了人文主義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和深切憂慮。
第三,不再依賴外部的誤會和巧合來構(gòu)筑戲劇沖突、描寫人物,而是在尖銳的矛盾中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他們內(nèi)心的矛盾斗爭。比如《哈姆雷特》的描寫中心,就是寫主人公內(nèi)心激烈的斗爭過程,通過他內(nèi)心的沖突來表現(xiàn)并強化外部沖突即人文主義理想與專制暴政的沖突,他既堅定又軟弱、既果斷又猶豫的典型性格,正足以顯示“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
第四,創(chuàng)作基調(diào)由明快轉(zhuǎn)變?yōu)楸瘧嵆劣簟1輦械谋瘎∽圆淮?,就連喜劇如《一報還一報》也蒙上一層冷峻凄苦的陰影。
【晚期】1609年到1613年,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使莎士比亞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烏托邦式的幻想。這是莎士比亞的晚期創(chuàng)作,即傳奇劇時期。莎士比亞后期創(chuàng)作了四部傳奇?。骸短栍H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
莎士比亞后期的傳奇劇對黑暗的現(xiàn)實仍有所揭露,但更主要的是宣揚仁愛、寬恕與和解。莎士比亞始終保持人文主義者的信念,保持樂觀精神,相信通過道德的改善,人類是有美好前途的。由于這種信念缺乏現(xiàn)實的社會基礎,因此,這些傳奇劇的故事總是發(fā)生在一個幻想的神奇的環(huán)境中,主人公先遭受苦難然后獲得幸福。劇中解決矛盾往往依靠一些偶然的因素,以及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敵對的雙方互相寬恕,互相和解,最后實現(xiàn)完滿的結(jié)局。
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生動精煉。當時的英國語言正處在一個發(fā)展和豐富的重要階段,莎士比亞一方面運用書面語言和口語,一方面也廣泛采用民間諺語和俚語,有時自己還創(chuàng)造新詞,因此他的語言豐富廣博,靈活有力,可以隨著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戲劇主要是由無韻體寫成的詩劇,不僅有音韻節(jié)奏之美,而且善于形象譬喻,描繪生動的形象、抒寫大膽熱烈的幻想。劇本中許多佳句已經(jīng)成為英國語言的精華,經(jīng)常被人引用。
王嘯
2016.4.17
第五篇:《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讀后感
不知道是因為《李爾王》《奧賽羅》《仲夏夜之夢》太過出名已經(jīng)耳熟能詳,還是因為成長教會了我們用不同的角度欣賞,看完了整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之后,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之前未曾聽聞的《雅典的泰門》。
泰門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善良富人,他的善只是善,沒有是非對錯的判斷,有人需要他便給與,不管這個人是否在欺騙。在他的世界里,他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他。
然而這個世界怎么會同他所想的那樣美好?我想是上帝也看不過去他如此的揮霍自己的善良,于是,他貧窮了。當他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他被拒絕了。
這種極度的差別對待,讓他變得極端,他“瘋了”。
他從前有多愛他的“朋友”,最后就有多憎恨人類。他看懂了謊言和欺騙,卻也再看不見真誠和善良。當他赤身躲在森林中與獸為伍的生活時,他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金子贈送給用來打敗雅典的軍隊。他詛咒雅典城民的死亡,帶著他的憤怒和怨恨。
最后泰門死去了,他在自己的墓碑上銘刻著對人性之惡的詛咒。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是內(nèi)涵卻很豐富。到底是“金錢是罪惡的根源”,還是“人性本貪”?沒有誰能為這個悲劇找出一個合理的原因。
因為是精縮的短片小說,是戲劇轉(zhuǎn)化成的故事,所以,很容易就看得到整體,不再鉆進某個細節(jié)去推敲其中的因果和作者所表達的內(nèi)容。也沒有時間將自己融入人物內(nèi)心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我只是客觀的在看一個故事一個老人,然后感嘆一句,這是個悲劇。
《雅典的泰門》是莎翁最后一部悲劇。這個悲劇給人的警醒更具社會意義。不同于其他作品中因主人公的“嫉妒”“仇恨”“自私”等感情所導致的悲劇。這次的悲劇根源竟然是“善”,泰門的善,沒能給他善終。而別人貪卻不見得泰門更加悲慘。我覺得這才是這個故事最大的悲。
故事集的形式的讀本,其中每個故事都刪減了大部分情節(jié)。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感受或許不夠準確,姑且先這樣吧。
最后還是要說一句,看書一定要看正版。
第六篇:《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讀后感
今天,我讀完了《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
這本故事集里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暴風雨》、《麥克白》、《雅典的泰門》等我都很喜歡。
故事的主要部分就是每一個故事里的人物按照事情發(fā)展來寫,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個令人感悟的道理。例如,《奧賽羅》這個故事就讓我知道不可以隨便就輕信別人的謊言,否則后果會不堪設想。
在這些故事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伊摩琴公主。因為她勇敢、善良、堅持、善解人意,為了見自己心愛的丈夫,不顧一切,跟著畢薩尼奧去見自己的丈夫,她忍受著一切痛苦,忍受自己父親的訓斥,她那聰明而優(yōu)秀的品質(zhì),令我感動,更令我贊嘆,還令我深深的在心里永遠也忘不了。
這本書中有一篇叫《辛白林》,主要任務是伊摩琴公主,伊摩琴公主很早就失去了母親,一直很孤獨,連自己喜歡的丈夫也被自己的父親嫌棄。她假扮成男孩,尋找自己的丈夫和弟弟,最后她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它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活給你痛苦,只要你心地善良、勇敢、有智慧,生活還是會給你一些幸福的。
看完這本故事集,每一篇故事都在我的心里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