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教師讀書心得(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教師讀書心得(推薦5篇)》。
第一篇:教師讀書心得
如果你能夠真正地把愛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你一定會感受到老師的樂趣、體驗到做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致教師》
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對大多的教師而言,認為能教出好成績就是好老師;而我們各級優(yōu)秀教師評選條件中也很少出現(xiàn)“愛學生”這樣的字眼。當然,要將“愛學生”作為一條評價標準,確實操作起來不太容易,但事實是這一標準基本是被忽視的。這樣一來,大多的教師在愛學生方面明顯就有了缺失。
李鎮(zhèn)西老師教育的愛心教育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也正是愛心,譜寫了李老師的教育傳奇。每每讀到李老師的教育故事,總感到熱血沸騰。是啊!我們的教育中因為缺少了這份愛心,使得很多“問題學生”失去了矯正的機會;青春路上“失足”的學生,沒能得到心理輔導而越走越遠;學困生喪失了進步提高的機會;尖子生僅僅成績優(yōu)秀,人格、道德淪喪……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的愛心不夠造成的。
有人說:“沒有愛,教育就是一場苦役”??涩F(xiàn)實中的教育,愛是匱乏的。站在講臺上的老師,整天板著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于學困生,甭說愛心,就是耐心,也不夠;對于問題學生,動輒批評,很少與學生溝通交流,更不會走進學生心靈,又怎能用心靈贏得心靈?
談起教師這個職業(yè),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就連我們自己,也很少正視,其實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教育歷程中,“以愛心喚醒童心”,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愛每一個學生,用心看待每一個學生,用情上好每一節(jié)課,在我們的職業(yè)旅程中用心發(fā)現(xiàn)和挖掘教師這個職業(yè)的魅力,感悟幸福,收獲幸福。正如朱老師所言,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師職業(yè)的內在美,從而堅信自己所從事的是一個影響人的一生的、值得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
這樣,你會更加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而且不僅作為職業(yè),視為事業(yè)。
第二篇:教師花傳書讀書心得
教師要善于向書本學習,向學生學習,向同事學習,關鍵學習其實質。下面是教師花傳書讀書心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睍墙處煹牡谝缓粑鳛榻處?,既要為自己讀書,也要為學生讀書。這個寒假,日本作家佐藤學先生的《教師花傳書》走進了我的閱讀生活。
這本《教師花傳書》最鮮明的特*就在于,反復地闡述當代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命題——教師必須是“工匠*”與“**”兼?zhèn)涞膶<?。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專家的一面。作為匠人,教師的世界是由‘熟練的技能’、‘經(jīng)驗’、‘直覺或秘訣’構成的;而作為專家,教師的世界則是由‘科學的*知識’、‘技術’、‘反思與創(chuàng)造*探究’構成的。另外,匠人是通過‘模仿’與‘修煉’來學習的,而專家則通過‘反思’與‘研究’來學習”。
教師的工作領域是那么復雜多變,構成實踐基礎的科學理論與技術又是那么不確定。因此,關鍵不在于將*的狹隘的理論與技術應用于實踐,而是在復雜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動,行為中反思”這一實踐*認識論作為基礎,基于經(jīng)驗的智慧與廣泛的知見,同復雜難解的問題展開格斗。所謂“好教師”,不是沒有問題的教師,而是敢于挑戰(zhàn)的教師。僅僅有豐富經(jīng)驗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有空洞理論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靠單打獨斗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靠自上而下的規(guī)劃或指標的設計,難以造就教育實踐家。
貫穿全書的一根思想紅線是,強調在21世紀的社會里教師的專家形象要從“教的專家”轉型為“學的專家”,擁有“反思*實踐者”的涵養(yǎng)。這是因為,今日學校教育的體制發(fā)生了變化——從以教師的講授中心的教學體制轉型為以兒童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體制。教師的**也伴隨著這種變化而發(fā)生了變化——從教學技術中心轉型為以兒童的學習設計與反思為中心,因而教師的角*也應當從“教的專家”轉型為“學的專家”。
一、學會傾聽
作為匠人的教師的*格特質也集中表現(xiàn)在‘傾聽上。一方面‘傾聽’這一被動行為能夠觸發(fā)教師的想象力。通過傾聽兒童的言語或緘默的聲音、傾聽教材中隱*的聲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教師得以探究當前學習展開的潛在可能*~正如木匠從每塊木料中看到其潛在的可能*。另一方面~通過傾聽~教師能夠完完全全接納兒童~接受教材的課題、接受自己內部的聲音~形成課堂中對話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尊重學生的個*,就要蹲下來傾聽學生的聲音,理解他們的語言,走進他們的情感。我總覺得我的傾聽與講課同等重要,所以我愿意切實關注學生有聲的或是無聲的語言,讓自己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
二、養(yǎng)成“匠人氣質”
佐藤學教授希望教師在養(yǎng)成匠人氣質的過程中能夠遵循以下三種規(guī)范:其一~注重對每位兒童的尊重,其二~關注教材的可能*與發(fā)展*,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學。
他指出~以上三條中關注其中一條還是容易做到的~不過這樣的教師無論作為匠人還是專家都是不夠格的。而在日常的實踐中同時貫徹三條規(guī)范并非易事~它們往往會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產(chǎn)生矛盾甚至相互沖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教師能夠不觸犯任何一條規(guī)范。
《教師花傳書》是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所著,該書以專家型教師的成長為研究脈絡,結合教師成長的具體案例,講述了專家型教師應有的形象和成長的具體路徑。那么何謂專家型教師呢?這是我在讀該書時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接下來,我將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與大家共享!
一、專家型教師應是工匠*與**的結合體
這本《教師花傳書》最鮮明的特*就在于,反復地闡述了當代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命題——教師必須要“工匠*”與“**”兼?zhèn)涞膶<?。確實,教師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要完成課堂教學,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熟練的教學技能,深厚的教學知識等等,這都可以看出教師工作中的匠*;但教師的工作并不僅僅靠匠人的技能就能完成的,教師的世界是有科學的*知識、技術、反思與創(chuàng)造*探究而構成的,如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和處理,學生的認知特點,這些都需要教師復雜的、高度的認知判斷才能完成的,這體現(xiàn)出教師的工作又有**的一面。因此,專家型教師應是匠人與專家的綜合體。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教師只注重匠*而忽略**,看到優(yōu)秀的教師,就會一味地去吹捧,盲目的模仿其教材、技術和技能,對相關學科知識、與學科內容相關的*知識以及教育哲學完全不予理會,所以,在現(xiàn)實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有些教師聽過很多公開課,但依然上不好一節(jié)課,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反思,很多老師聽課時只顧欣賞對方的美好,卻沒有習慣的反思,當回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后躍躍試試,卻發(fā)現(xiàn)上著上著就上不下去了。也有些教師只注重**而忽視匠*,熱心研究和學科內容相關的*知識、教育哲學以及學習理論,但其課堂卻依然是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完成不受理論的指導,不講究啟發(fā)、促進兒童的學習的技法,把理論擺的高高在上,現(xiàn)實卻南轅北轍。因此,僅僅有豐富經(jīng)驗的教師,不是專家型教師;僅僅有空洞理論的教師,不是專家型教師;僅僅靠單打獨斗的教師,不是專家型教師;僅僅靠自下而上的規(guī)劃或指標的設計,難以造就專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應是工匠*與**的結合體。
二、專家型教師既是“教”的專家也是“學”的專家
貫穿全書的一根思想紅線是強調在21世紀的社會里教師的專家形象要從“教”的專家轉型為“學”的專家。面對日益變化的社會生活,千萬不要用昨天的知識去叫今天的學生,去面對明天的社會,這樣的教師是不合格的,專家型教師更是無從談起,教師要想接受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學習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教師的人生必須是持續(xù)學習的人生,向兒童學習、向教材學習、向同事學習、向社區(qū)學習、從自身的經(jīng)驗中學習,正是這種穩(wěn)健學習的步伐,才構成了教師的人生。
結合目前我國的教育實際,當前基礎教育提出了“為核心素養(yǎng)而教”的口號,逐步由“知識本位”轉向“核心素養(yǎng)本位”。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每個學科都有本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每位教師都應該去認真研究并自覺踐行。其次,目前正在進行的高考制度改革,由之前的3+x模式轉變?yōu)?+3模式,這種高考制度的改革值得每一位教師結合自身學科來思考如何迎接這一挑戰(zhàn)。所以,作為當今時代的教師,沒有比現(xiàn)在更需要我們用行動去言說“自己”,言說自己的教育實踐。因此,佐藤學教授在該書中指出:“教師工作的本質不只是在教學,更是學習。”所以,要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應不僅要是教的專家,還要是學的專家;不僅在于將書教好,更在于活用最先進的知識和最高的智慧來教書。因此,專家型教師既是“教”的專家,更是“學”的專家。
三、專家型教師應是課堂的傾聽者
如今的課堂是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與信息傳遞的空間,是一個心靈交匯、情感碰撞的磁場,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做課堂的傾聽者,要從傾聽開始學會教育。的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學習是與物的對話(創(chuàng)造世界)、與他者的對話(結交伙伴)、與自己的對話(重塑自我),要實現(xiàn)三種對話就需要教師要善于傾聽,傾聽學生的聲音(不只是發(fā)言或言語,還包括未能發(fā)出的緘默的聲音);傾聽教材中所隱含的聲音(讀出未表之意);傾聽自身內在的聲音。只有虛懷若谷、側耳傾聽學生的聲音,課堂中師生對話式的交流才會形成,才能打造靈動的課堂。因此,學會傾聽這不僅是專家型教師的必然要求,也是所有教師的共同追求。
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課堂并不鮮見,45分鐘一講到底的課堂也比比皆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存在嚴重的缺失,不少教師拒絕傾聽或者聽而不聞,原本可以成為生成*的課程資源,可以把它們轉化成一個個隨機生成的教學細節(jié),推動課堂教學向縱深發(fā)展,而杜絕傾聽卻扼殺了這一切的可能*,這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無情的傷害,對教師而言更無優(yōu)秀可言。
因此,佐藤學教授在該書中指出:我希望教師在養(yǎng)成“匠人氣質”的過程中遵循以下三種規(guī)范。其一是注重對每位兒童的尊重;其二是關注教材的可能*和發(fā)展*;其三是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學。在這三條規(guī)范中,關注其中的一條還是容易做到的。那些無視學生只關注教材的教師,或者無視教材只關注學生的教師,再或者無視學生和教材一味的關注自我的教師,這些教師無論作為“匠人”還是作為“專家”都是不夠格的。因此,專家型教師應是課堂的傾聽者。
第三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讀了《教師應該做的和教師能夠做的》這本書感受很深,我們要了解怎樣組織適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課堂教學,以便吸引孩子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我對書中的小標題“在錯誤中不斷進步”感觸也很深。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更何況是年幼無知的幼兒。孩子自然會犯很多錯誤,我們不要怕孩子犯錯誤。作為教師,只要知道孩子平時可能會犯什么樣的錯誤,并能夠及時地指出錯誤,耐心的幫助孩子找出犯這些錯誤的原因,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可謂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今后,當我的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要用更加寬容的心去原諒他們,允許孩子犯錯誤,重要的是犯錯誤后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導他們,使孩子們能“吃一塹,長一智”。
好教師和差教師的區(qū)別不在于他們懂得多少,而是在于他們如何行動。今后,我要努力摒棄慵懶與懈怠,勤學敏思、銳意創(chuàng)新。我要永葆對教育的一顆赤誠之心,繼續(xù)苦練扎實的基本功,學習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永葆對孩子真誠的關愛與教誨,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情感,付出汗水,付出青春,才能收獲充實,收獲信任,收獲尊重。
第四篇:讀書心得與收獲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獲,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云散,里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fā)生后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獲。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lián)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fā)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jīng)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fā)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xiàn)?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jīng)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節(jié):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yōu)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yōu)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狈词∽约?,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
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xiàn)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只培養(yǎng)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著經(jīng)典,蘊含著永遠。每天,每周,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xiàn)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yǎng)。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fā)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獲。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比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五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工作二十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當一個好老師難,當一個好班主任更難,班級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特別是現(xiàn)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社會環(huán)境,都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我們班主任不僅要面對一個個不同個性的學生,也要面對他們背后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師》第三輯中通過《好的教育是一種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讓父母成為你的助手》三篇文章向我們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讀后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的處世之道,家庭的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社會進步了,國富民強了,孩子們有了優(yōu)越舒適的環(huán)境,但行為習慣為何出現(xiàn)了滑坡。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學校教育模式與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差異,或者說是家庭問題給孩子的行為習慣注入了不良的成份。朱教授說:我們的家庭之路上充滿了無證駕駛的“司機”,現(xiàn)在沒有駕照不能開車,違規(guī)要罰款。而做父母比開車要復雜一百倍、一千倍。
因此,我們在面對多種不同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我們的班級管理如不能采取相應的對策,而簡單地采取整體化一的措施,勢必讓這些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或者無處躲藏,那么,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呢?結合朱教授的觀念,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利用3月份學校開展的“家長一日訪談“活動,為不同的學生家長,構建一個共同教育平臺,是班級與學生家長,以及學生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好機會,活動開展以來,我總是留出一定的時間請學生家長介紹自己的“教子之道”,討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再讓孩子當場發(fā)言,有時甚至請一部分問題學生發(fā)言,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溝通、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長們結合自己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門管理人的藝術。學生不可能屏棄一切因素的干擾,帶著純而又純的心理坐在教室內從事學習活動,班主任工作只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形成合力。一旦兩種教育形成合力,孩子的學習、生活必將步入一個和諧的軌道,正如朱教授所言:當學生的父母成為教師的教學助手,教師就會像有了三頭六臂,這樣就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從容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