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學校培訓心得體會總結》,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學校培訓心得體會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經(jīng)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培養(yǎng)面向信息社會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實現(xiàn)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本文就課程整合的含義、目的,信息技術與各科教學整合采取的方法,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jié)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任務。
2、嘩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發(fā)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嘩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信息技術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于效果,而不是表演。
3、不能濫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信息技術,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于觀看屏幕的時間過長,用于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4、不能孤軍奮戰(zhàn)近幾年來,寬帶、校園網(wǎng)鋪天蓋地,而面對優(yōu)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多數(shù)是信息技術老師的事,因為信息技術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信息技術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5、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yōu)課才注重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xiàn)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xiàn)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6、一味依賴信息技術有的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網(wǎng)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并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并列出有關知識信息網(wǎng)站
列表;
7、不重實效,嘩眾取寵有的老師認為,越是采用高級的技術軟件,就越能體現(xiàn)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xiàn)信息技術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fā)“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8、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在許多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于課堂上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9、“作秀”嫌疑太大目前,盡管有許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后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于采取填鴨式
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盡管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采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guī)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于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