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運城關帝廟導游詞200(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運城關帝廟導游詞200(合集)》。
第一篇:山西運城關帝廟導游詞介紹
尊敬的各位來賓:
現(xiàn)在我們要游覽的是山海關關帝廟。下面我簡要的向您介紹一下這座關帝廟的歷史沿革:
山海關關帝廟始建于明代,供守城將士和當?shù)匕傩占腊?,最后一次大修是民國年間,百姓集資為關羽再塑金身,舊時的關帝廟于解放后拆除。據(jù)《山海關志》記載: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山海關的廟宇多達150余座,而最多的廟宇就是關帝廟,有十五座之多,關帝廟遍布城鄉(xiāng),是人們祭拜的主要神祠。
我們面前的這座關帝廟是在山海關古城保護開發(fā)中異地遷址復建的,20__年7月落成,整座廟宇座北朝南,一進院落。有山門、正殿兩部分組成?,F(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100余米,東西寬15余米,總面積200平方米,殿堂巍峨,雕梁畫棟、彩繪精美。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關帝廟的端門,又稱山門,為單檐卷棚頂三楹建筑,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 上為清式雅伍墨旋子彩畫。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楹聯(lián)為:
慕丹心 自有賢人立廟
說:仰慕關羽的忠肝義膽的人自會去立廟供奉他。 憑忠骨 無需奸相封侯
說:憑借對朝廷盡忠的鐵骨,還需要別人去為他求得褒獎嗎?
門口的兩邊畫的是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俗稱“白臉”和“黑臉”。大家都知道,門神信仰由來已久,對于門神的由來,不同時代和不同地點的人們眾說紛紜。山海關的門神,最著名的就莫過于秦叔寶和尉遲恭這一版本了。他們都是唐太宗時期的大臣,相傳唐太宗身體不太好,寢宮門外有惡鬼耶魅號叫,太宗皇上整晚都睡不好覺。于是太宗將全部情況告訴眾大臣,秦叔寶和尉遲恭主動請纓保護皇上,夜晚二人立于宮門兩側(cè),一夜果然平安無事。太宗非常高興,但覺得整夜讓二人守于宮門,實在辛苦,于是命畫工畫了二人的人像,懸掛在兩扇宮門上,從此夜祟得以平息。到元代人們開始推廣沿襲這種做法,門神衍生為可以保平安、衛(wèi)家宅,降吉祥,在一些廟宇,甚至家家戶戶都供奉二人為門神,也稱為“武門神”。
明內(nèi)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所寫的《重修山海關關帝廟碑記》,寫于清咸豐八年,后來邑人牛天貴也為關帝廟寫過碑記。內(nèi)容是東羅城關帝廟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丙辰年間荒
,曾多次修葺。從明朝到清朝又過百年,關帝廟僅存遺址,香火滅絕。雍正六年,住持買廟后劉家的房基地,蓋瓦房四間,用房租作為維修費,第二年裝神像八尊,對殘破的殿堂又進行了簡單的維修,但不濟于事。到了乾隆庚午年秋天,老和尚徒弟普成為完成師父的遺愿,立志募捐修廟,后來得錢千貫,重修了大殿和附屬建筑,曾加了山門設施五間,到了壬申年又修了東西配殿十間,恢復了舊制。后來山海關人姓賈名仲的善士又捐錢修了二門,普成又修了鐘鼓二樓,工程完工后,矚牛天貴書寫了碑文。原正殿,上懸“天縱神威”木質(zhì)匾額,此匾相傳為吳雁門所書。
進院來到關井邊:
此井為明代山海關關帝廟內(nèi)原物,據(jù)縣志記載:開鑿于明代初年,為僧人和信士平日所用,傳此井深不可測,井水甘甜柔軟,且有醫(yī)治百病的神奇功效,舊時凡來廟進香的人都爭相飲用此井水,以求平安,蒙關老爺保佑。20__年重修關帝廟時,現(xiàn)場清理發(fā)掘出井口青石,上有多條勒痕,為幾百年取水所致,以此斷定為明代舊物,經(jīng)實測井深15米,井口直徑:41厘米,井壁為鵝卵石發(fā)券,為明代關帝廟重要的歷史遺存。關公在民間有“武財神”“才神”之說,故飲用此水聰慧無比?,F(xiàn)在這口古井已干枯,只是作為山海關重要的歷史遺存供大家瀏覽。大家來看這邊的古槐,相傳這棵“關槐”本來是由明朝的徐達所栽種,后來被損毀,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棵槐樹,是張學良拜謁關帝廟時手植的。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zhàn)在山海關一線爆發(fā),少帥張學良曾于戰(zhàn)前數(shù)日特來山海關關帝廟拜謁,求關老爺庇佑。當時的關帝廟殘破不堪,亟待修復,見此景后,少帥許下諾言,如果大獲全勝將修整殿宇,重塑金身,并親手植這棵槐樹定名為“關槐”。果然后來大獲全勝,關帝廟也得以重新修葺.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正殿,上書“浩然正氣”。 楹聯(lián)說道:
徜徉院內(nèi)縈浩氣意思是:走進關帝廟內(nèi)緬懷著關羽的忠義。 拜謁堂前憶忠魂意思是:來到殿前追憶著關羽的忠肝義膽。
大殿為單檐圓山頂磚木結構,面闊3間,進深6間,是專為供奉關帝而設Z。我們站在殿臺上,立刻會感受到基址高聳,月臺寬敞,頗具帝王宮殿氣派。大殿正中懸掛“忠義千秋”的匾額。
楹聯(lián)說道:
馭追風赤兔 赤面表赤心 赤膽赤忠揚赤縣
執(zhí)偃月青龍 青燈謀青帳 青綸青史照青天
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關羽夜讀春秋的坐像,神情剛毅,端莊肅穆。相傳這尊關羽的塑像塑了幾次,大伙都不滿意,說不像關老爺,眼看工期要道,工頭和匠人都很著急,只好對天祈禱,說“關老爺,您到底長得什么樣?讓我們看一看!您顯顯靈。果然,誠心感動上蒼,關羽出現(xiàn)在匠人面前,大伙連忙望空參拜,抓神像的記下了關羽的長像,很快按原樣塑出,這樣關羽廟才得以建成。當然這不過是一段傳說,但確在山海關民間廣為流傳。
關羽(公元160年―219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潼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后來于桃園與劉備、張飛結為手足兄弟(桃園三結義)。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手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民間老百姓稱之“關老爺”稱關帝廟為老爺廟。在我們周圍墻壁上的這些彩畫,就敘述著關羽生前有名的事跡,“桃園三結義、水淹七軍、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等故事,大家可以在觀賞的過程中體會到關羽智勇雙全,忠義千秋的精神。
大家再來看站在關羽兩側(cè)的兩位神像,站在關羽右邊的是馬夫周倉,也稱“周大將軍”,左邊的是關羽的兒子關平,又稱“關圣太子”。關平在歷史上代表著忠和孝,他與父親同赴國難,又一同被害,可謂是盡忠盡孝。對于關平到底是關羽的親生子還是義子,學術界還是有一些爭議的,但歷史上有名的關羽及關平被孫權迫害是有史可據(jù)的。隨著關羽崇拜的興起和發(fā)展,關平也受到加封,宋朝時已有單獨的關平祠。在中國常見的關帝廟中,關平常常和關羽一同出現(xiàn),接受人們的祭拜。
周倉是關羽的馬夫,據(jù)載,周倉出身貧賤,性情豪放,早年為生活所迫,曾販賣私鹽為生,因而練就一雙鐵腳板,兩條飛毛腿,一身好武藝。后來聽說關羽千里走單騎,仰慕關羽,就投身關羽麾下,從此對關羽忠心不二。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記載,周倉被關羽收服后,和關羽一起南征北戰(zhàn),后來周倉得知關于被殺,立即殉節(jié)自盡,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后被追謚為“武烈侯”“忠義勇公”。明朝時曾有一首詩“壯夫遇知己,愿為馬前卒。一死報主恩,身亡名未沒”,就是贊美周倉的忠義精神的。
關于周倉和關羽,歷史上還有一個有名的故事。說周倉力大無窮,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善用頭腦。一次關公騎馬,周倉步行,兩人來到一棵樹陰下休息。見樹下有一群螞蟻在爬,關公便對周倉說:“周倉,你打這些螞蟻看看。”周倉伸出拳頭,用力一砸,地面凹進一塊,螞蟻卻沒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螞蟻還是若無其事。周倉眼見小小螞蟻都打不死,急得滿面通紅。關公說:“看我的。”只見他伸出食指,輕輕一揉,螞蟻一下死了好幾只。周倉看得目瞪口呆,關公便對他說:“有很大的勇氣和力量,還是懂得運用智慧和謀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敝軅}聽后,連連點頭,對關羽佩服的五體投地,從此對關羽更加忠心,服侍其左右。尊敬的各位來賓關帝廟內(nèi)景觀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下面讓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頗具民俗氣息的山海關關帝廟廟會,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明代初年鄉(xiāng)人仰慕關羽的功德,集資興建關帝廟,并在此舉行祭祀活動。每年五月十三全城人都到關老爺廟上香許愿。尤其是在戰(zhàn)爭時期,廣大將士都到關帝廟上香,讓關老爺保佑打勝仗,并爭相喝關井里的水,以求關老爺保佑,戰(zhàn)爭期間不生病;農(nóng)民在天旱時也到關帝廟燒香,五月十三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所以古城有民謠云:“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因為關老爺磨刀得用水,龍王爺?shù)米锊黄痍P老爺,只好下點雨。后來,朝中官員也前來朝拜關帝,各地商販也趕來做生意,客棧、酒店應運而生。到清乾隆年間,廟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廟會每年舉行一次,每逢農(nóng)歷五月十三,關帝廟前商販云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千百年來,關公形象已成為代表著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農(nóng)家,關公由“萬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從關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謝謝大家!
第二篇:關帝廟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現(xiàn)在我們到了運城市西解州城外的關帝廟。關帝廟是奉祀三國時期武將關羽的寺廟,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乃至海外關帝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好、最完整的關廟建筑群之一。關帝廟南倚中條山,北瀕鹽池水,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具湖光山色之勝,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和電視劇,都知曉關羽的盛名,可謂家喻戶曉。關羽(公元160卜—220xx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撞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以后,與劉備、張飛結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xx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關羽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xx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們面前這座氣勢宏偉的建筑就是關帝廟,首先由我介紹一下廟宇的歷史和布局。據(jù)文獻記載,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xx年)擴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xx年)毀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修繕,始恢復舊貌?,F(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200余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各種房屋200余間,規(guī)模巨大,建筑精美,氣勢恢弘,為中國武廟之最,頗具王宮氣派。整個廟宇的布局分南北兩大部分,南為結義園,北為正廟。正廟又分前后兩院,前為廟堂,后為寢宮,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前朝后寢”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們現(xiàn)在站在關帝廟東側(cè)的大門,從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廟部分,進人之前讓我們參觀一下南側(cè)的結義園。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桃園結義,現(xiàn)在結義園的景致是依照當時的場景進行設計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義閣、假山、蓮池等建筑組成。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陣陣花香襲人,頗富桃園結義詣趣。
現(xiàn)在我們出結義園,進入主廟。大家腳下的這條路是主廟的中軸線,在這條主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祟寧殿,兩側(cè)配以木坊、石坊、鐘鼓樓、祟圣祠、胡公祠、追風伯祠、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等。正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襲著中國古代建筑中軸式對稱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內(nèi)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對稱,高聳的建筑,參天的古坊,頗具皇宮格局。
端門,又稱山門,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門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鐵柱,名為“檔眾”。古代凡來朝謁關帝的官員,文官在此落轎,武官在此下馬。端門對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龍、人物、鞍馬等圖案,富麗華貴,莊重大方。
我們由端門而人,面前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文官和武官則要由文經(jīng)門和武緯門出入。東西兩側(cè)分列崇圣祠、胡公詞。這樣可以見到一字排開為三門兩祠。大家是由東邊的鐘樓下進入廟內(nèi)的,西邊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酷似兩尊守護主廟的武士。
跨進雉門,大家可以回頭留意建在高大臺基上的門庭,臺階向內(nèi)收縮,兩側(cè)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這在古代有什么用場?“先生,你猜對了,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動戲臺?!泵糠陱R會演戲時,便將大門關閉,架上木板,變后部為前臺。大家可以遐想當年演“關公戲”的盛況,如今門庭隔扇上,仍鐫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證今”等字樣。
過了雉門看見一座宏敞的廳式建筑,便是午門,雖然稱“門”,實為過道。四周環(huán)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板,兩端鑲嵌五彩琉璃的松鶴和小鹿。步人午門,石欄的匠額,楹聯(lián)引人注目。這幅長聯(lián)是民國時解縣縣長郭象蒙所書,上聯(lián)是“國賊數(shù)操,誰曰不然,顧權無以異也。張撻伐,建綱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聯(lián)是“圣鄉(xiāng)說魯,復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靈,明把事,山川磅礴廟堂巍”。聯(lián)中罵操、貶權、頌羽一氣呵成,又盛贊關廟之盛況,可以說是聯(lián)中神品。門廳內(nèi)東西兩側(cè)和中壁有彩繪關羽生平的畫像,為河東民間藝人所繪,表露出百姓對關羽的敬仰之情。
沿著冬青簇擁的大道,穿過雕造華美的“山海鐘靈”木坊,便是御書樓。我們置身樓下仰望,可見建筑造型精巧別致,八角藻井疊架而上,直至頂層,這是座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又稱“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牌匾而改稱御書樓。樓下掛有一長方草書“絕綸逸群”橫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書。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聳的建筑,是正廟的主體建筑——祟寧殿。大家聽我敘述一下祟寧殿的建造過程。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徽宗利用關羽忠貞君主的特點,對其進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關羽為“祟寧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xx年)又予重修。大殿為重搪歇山頂?shù)慕ㄖY構,面闊7間,進深6間,是專為關帝處理政事而設置。我們站在殿臺上,立刻會感受到基址高聳,月臺寬敞,頗具帝王宮殿氣派。在石欄環(huán)廊下,醒目地立有歷根石質(zhì)大柱,柱上游龍昂首奮爪飛舞在繚繞的樣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屬上乘之作。大殿的門楣上方及前檐下,懸掛著十余方題匾,“萬世人極”是清代咸豐皇帝的御書,“神勇”由乾隆皇帝欽定。殿內(nèi)木雕神龕之中,供奉著頭戴冕旒冠,身著龍袍、腰系玉帶的關羽帝王裝塑像,神情剛毅,端莊肅穆。大殿頂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兩只雄健的蹈龍鴟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麗壯觀,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稱。大殿月臺兩側(cè)有石雕華表和鐵旗桿,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屬明代所鑄,據(jù)說重達300斤(150公斤)。
女士們、先生們,游覽完正廟,我們將參觀寢宮,習稱后院。這里原有關夫人殿和其子關平、關興殿,惜現(xiàn)已塌毀,如今翠柏、勁竹滿園,已辟作花園?;◤街?,正面為“氣肅千秋”木坊,兩翼是刀樓和印樓。穿過花園便是矗立在參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樓。
請看,我們面前是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樓,整個建筑面闊7間,進深6間,兩層三檐,九脊歇山頂,高約30余米。它上下兩層均有回廊,四周勾欄相連。值得一提的是二層上用木柱吊掛而懸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別致的結構給人以空中樓閣之感,這種建筑手法是我國建筑史上難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一下春秋樓的歷史和命名。春秋樓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xx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樓內(nèi)塑關羽讀《春秋》像,且二層暖閣板壁上嵌有木版鐫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樓”?!洞呵铩芬嗝恩虢?jīng)》,因此春秋樓又稱“麟經(jīng)閣”?,F(xiàn)在,讓我們進樓內(nèi)參觀,樓內(nèi)分二層設供奉關羽的神龕,底層塑關羽帝王裝金身坐像,威武端莊。樓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樓梯36級,四周安裝木制隔扇108個,疏密相間,圖案古樸,工藝精巧。沿木梯拾級而上,可見二樓正中的木制暖閣內(nèi),塑有關羽夜讀《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燭光閃閃映照著關羽的赤褐色臉龐,他側(cè)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傳說中關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見。塑像兩旁的對聯(lián)道出了關羽的大將風度,上聯(lián)“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下聯(lián)“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參觀了樓內(nèi)的陳設,漫步林蔭道旁,讓我們回首再望春秋樓的風貌,整座樓拔地而起,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樓頂五彩琉璃,與陽光映照生輝奪目。正如樓上的楹聯(lián)一樣,充分顯示了春秋樓的雄偉氣魄。讓我們一起朗讀對聯(lián)結束我們的關帝廟旅游,“北斗在當頭簾箔開時應掛斗,南山來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關帝廟內(nèi)景致參觀結束了,讓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頗具民俗氣息的解州古廟會。大約隋唐時期,鄉(xiāng)人仰慕關羽的功德,集資興建關帝廟,并在此舉行祭祀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朗中官員和百姓前來朝拜關帝,各地商販也趕來做生意,客棧、酒店應運而生,形成解州古廟會。到清乾隆年間,廟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廟會每年舉行兩次,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關帝廟前商販云集,藝人獻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況空前。關帝廟會成為具有影響的祭祀大會,正引來眾多尋訪關帝祖的海內(nèi)外游客。
千百年來,關公形象已成為代表著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農(nóng)家,關公由“萬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從關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謝謝大家的合作。
第三篇:關帝廟導游詞
尊敬的各位來賓:
現(xiàn)在我們要游覽的是山海關關帝廟。下面我簡要的向您介紹一下這座關帝廟的歷史沿革:
山海關關帝廟始建于明代,供守城將士和當?shù)匕傩占腊荩詈笠淮未笮奘敲駠觊g,百姓集資為關羽再塑金身,舊時的關帝廟于解放后拆除。據(jù)《山海關志》記載: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山海關的廟宇多達150余座,而最多的廟宇就是關帝廟,有十五座之多,關帝廟遍布城鄉(xiāng),是人們祭拜的主要神祠。
我們面前的這座關帝廟是在山海關古城保護開發(fā)中異地遷址復建的,20__年7月落成,整座廟宇座北朝南,一進院落。有山門、正殿兩部分組成?,F(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100余米,東西寬15余米,總面積200平方米,殿堂巍峨,雕梁畫棟、彩繪精美。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關帝廟的端門,又稱山門,為單檐卷棚頂三楹建筑,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 上為清式雅伍墨旋子彩畫。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楹聯(lián)為:
慕丹心 自有賢人立廟
說:仰慕關羽的忠肝義膽的人自會去立廟供奉他。 憑忠骨 無需奸相封侯
說:憑借對朝廷盡忠的鐵骨,還需要別人去為他求得褒獎嗎?
門口的兩邊畫的是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俗稱“白臉”和“黑臉”。大家都知道,門神信仰由來已久,對于門神的由來,不同時代和不同地點的人們眾說紛紜。山海關的門神,最著名的就莫過于秦叔寶和尉遲恭這一版本了。他們都是唐太宗時期的大臣,相傳唐太宗身體不太好,寢宮門外有惡鬼耶魅號叫,太宗皇上整晚都睡不好覺。于是太宗將全部情況告訴眾大臣,秦叔寶和尉遲恭主動請纓保護皇上,夜晚二人立于宮門兩側(cè),一夜果然平安無事。太宗非常高興,但覺得整夜讓二人守于宮門,實在辛苦,于是命畫工畫了二人的人像,懸掛在兩扇宮門上,從此夜祟得以平息。到元代人們開始推廣沿襲這種做法,門神衍生為可以保平安、衛(wèi)家宅,降吉祥,在一些廟宇,甚至家家戶戶都供奉二人為門神,也稱為“武門神”。
明內(nèi)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所寫的《重修山海關關帝廟碑記》,寫于清咸豐八年,后來邑人牛天貴也為關帝廟寫過碑記。內(nèi)容是東羅城關帝廟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丙辰年間荒
,曾多次修葺。從明朝到清朝又過百年,關帝廟僅存遺址,香火滅絕。雍正六年,住持買廟后劉家的房基地,蓋瓦房四間,用房租作為維修費,第二年裝神像八尊,對殘破的殿堂又進行了簡單的維修,但不濟于事。到了乾隆庚午年秋天,老和尚徒弟普成為完成師父的遺愿,立志募捐修廟,后來得錢千貫,重修了大殿和附屬建筑,曾加了山門設施五間,到了壬申年又修了東西配殿十間,恢復了舊制。后來山海關人姓賈名仲的善士又捐錢修了二門,普成又修了鐘鼓二樓,工程完工后,矚牛天貴書寫了碑文。原正殿,上懸“天縱神威”木質(zhì)匾額,此匾相傳為吳雁門所書。
進院來到關井邊:
此井為明代山海關關帝廟內(nèi)原物,據(jù)縣志記載:開鑿于明代初年,為僧人和信士平日所用,傳此井深不可測,井水甘甜柔軟,且有醫(yī)治百病的神奇功效,舊時凡來廟進香的人都爭相飲用此井水,以求平安,蒙關老爺保佑。20__年重修關帝廟時,現(xiàn)場清理發(fā)掘出井口青石,上有多條勒痕,為幾百年取水所致,以此斷定為明代舊物,經(jīng)實測井深15米,井口直徑:41厘米,井壁為鵝卵石發(fā)券,為明代關帝廟重要的歷史遺存。關公在民間有“武財神”“才神”之說,故飲用此水聰慧無比?,F(xiàn)在這口古井已干枯,只是作為山海關重要的歷史遺存供大家瀏覽。大家來看這邊的古槐,相傳這棵“關槐”本來是由明朝的徐達所栽種,后來被損毀,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這棵槐樹,是張學良拜謁關帝廟時手植的。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zhàn)在山海關一線爆發(fā),少帥張學良曾于戰(zhàn)前數(shù)日特來山海關關帝廟拜謁,求關老爺庇佑。當時的關帝廟殘破不堪,亟待修復,見此景后,少帥許下諾言,如果大獲全勝將修整殿宇,重塑金身,并親手植這棵槐樹定名為“關槐”。果然后來大獲全勝,關帝廟也得以重新修葺.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正殿,上書“浩然正氣”。 楹聯(lián)說道:
徜徉院內(nèi)縈浩氣意思是:走進關帝廟內(nèi)緬懷著關羽的忠義。 拜謁堂前憶忠魂意思是:來到殿前追憶著關羽的忠肝義膽。
大殿為單檐圓山頂磚木結構,面闊3間,進深6間,是專為供奉關帝而設Z。我們站在殿臺上,立刻會感受到基址高聳,月臺寬敞,頗具帝王宮殿氣派。大殿正中懸掛“忠義千秋”的匾額。
楹聯(lián)說道:
馭追風赤兔 赤面表赤心 赤膽赤忠揚赤縣
執(zhí)偃月青龍 青燈謀青帳 青綸青史照青天
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關羽夜讀春秋的坐像,神情剛毅,端莊肅穆。相傳這尊關羽的塑像塑了幾次,大伙都不滿意,說不像關老爺,眼看工期要道,工頭和匠人都很著急,只好對天祈禱,說“關老爺,您到底長得什么樣?讓我們看一看!您顯顯靈。果然,誠心感動上蒼,關羽出現(xiàn)在匠人面前,大伙連忙望空參拜,抓神像的記下了關羽的長像,很快按原樣塑出,這樣關羽廟才得以建成。當然這不過是一段傳說,但確在山海關民間廣為流傳。
關羽(公元160年―219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潼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后來于桃園與劉備、張飛結為手足兄弟(桃園三結義)。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手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民間老百姓稱之“關老爺”稱關帝廟為老爺廟。在我們周圍墻壁上的這些彩畫,就敘述著關羽生前有名的事跡,“桃園三結義、水淹七軍、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等故事,大家可以在觀賞的過程中體會到關羽智勇雙全,忠義千秋的精神。
大家再來看站在關羽兩側(cè)的兩位神像,站在關羽右邊的是馬夫周倉,也稱“周大將軍”,左邊的是關羽的兒子關平,又稱“關圣太子”。關平在歷史上代表著忠和孝,他與父親同赴國難,又一同被害,可謂是盡忠盡孝。對于關平到底是關羽的親生子還是義子,學術界還是有一些爭議的,但歷史上有名的關羽及關平被孫權迫害是有史可據(jù)的。隨著關羽崇拜的興起和發(fā)展,關平也受到加封,宋朝時已有單獨的關平祠。在中國常見的關帝廟中,關平常常和關羽一同出現(xiàn),接受人們的祭拜。
周倉是關羽的馬夫,據(jù)載,周倉出身貧賤,性情豪放,早年為生活所迫,曾販賣私鹽為生,因而練就一雙鐵腳板,兩條飛毛腿,一身好武藝。后來聽說關羽千里走單騎,仰慕關羽,就投身關羽麾下,從此對關羽忠心不二。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記載,周倉被關羽收服后,和關羽一起南征北戰(zhàn),后來周倉得知關于被殺,立即殉節(jié)自盡,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后被追謚為“武烈侯”“忠義勇公”。明朝時曾有一首詩“壯夫遇知己,愿為馬前卒。一死報主恩,身亡名未沒”,就是贊美周倉的忠義精神的。
關于周倉和關羽,歷史上還有一個有名的故事。說周倉力大無窮,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善用頭腦。一次關公騎馬,周倉步行,兩人來到一棵樹陰下休息。見樹下有一群螞蟻在爬,關公便對周倉說:“周倉,你打這些螞蟻看看?!敝軅}伸出拳頭,用力一砸,地面凹進一塊,螞蟻卻沒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螞蟻還是若無其事。周倉眼見小小螞蟻都打不死,急得滿面通紅。關公說:“看我的?!敝灰娝斐鍪持?,輕輕一揉,螞蟻一下死了好幾只。周倉看得目瞪口呆,關公便對他說:“有很大的勇氣和力量,還是懂得運用智慧和謀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敝軅}聽后,連連點頭,對關羽佩服的五體投地,從此對關羽更加忠心,服侍其左右。尊敬的各位來賓關帝廟內(nèi)景觀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下面讓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頗具民俗氣息的山海關關帝廟廟會,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明代初年鄉(xiāng)人仰慕關羽的功德,集資興建關帝廟,并在此舉行祭祀活動。每年五月十三全城人都到關老爺廟上香許愿。尤其是在戰(zhàn)爭時期,廣大將士都到關帝廟上香,讓關老爺保佑打勝仗,并爭相喝關井里的水,以求關老爺保佑,戰(zhàn)爭期間不生病;農(nóng)民在天旱時也到關帝廟燒香,五月十三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所以古城有民謠云:“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因為關老爺磨刀得用水,龍王爺?shù)米锊黄痍P老爺,只好下點雨。后來,朝中官員也前來朝拜關帝,各地商販也趕來做生意,客棧、酒店應運而生。到清乾隆年間,廟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廟會每年舉行一次,每逢農(nóng)歷五月十三,關帝廟前商販云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千百年來,關公形象已成為代表著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農(nóng)家,關公由“萬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從關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謝謝大家!
第四篇:介紹山西導游詞200字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了懷仁縣境,1100年前,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這里會盟,兩朝太祖易袍換馬、義結金蘭。后來,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遼國,遼太祖取“懷想仁人”之意,將這里命名為懷仁縣。您如果進入懷仁縣城,就可以看到晉王李克用和遼太祖把臂盟誓的雕像。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百里并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迸笥褌?,我們現(xiàn)在正行駛在遼闊的金沙灘古戰(zhàn)場上,只不過歷史上蒼涼雄渾的景象已經(jīng)換成了眼前綠色的新裝。透過車窗,映入眼簾的是連片的樹林和茂盛的莊稼。不過,當我們來到金沙灘,仍然會在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悲涼,當我們的視線穿越1000年的歷史時空,一幕印刻在中華民族記憶深處的大戰(zhàn)就會歷歷出現(xiàn)在眼前,那隆隆的戰(zhàn)鼓聲將楊家將的慷慨悲歌演繹了整整一千年。其實,血戰(zhàn)金沙灘的故事大家已經(jīng)很熟悉了,從小到大我們從老人嘴里聽、戲臺上看、收音機里聽、電視機里看、電影院里看、書本上面讀,楊家七郎八虎有的戰(zhàn)死、有的被俘、有的出家、有的被害,老令公血濺李陵碑,只有六郎一人大難不死,卻仍然鎮(zhèn)守雁門、為國盡忠,乃至連楊門女將也個個巾幗不讓須眉,臨危時刻披掛上陣、血染疆場,真可謂是滿門忠烈、氣壯山河。金沙灘——是楊家將賦予了這三個普通漢字以忠勇愛國、慷慨激昂、凜然正氣的文化內(nèi)涵;金沙灘,從歷史走到今天,血染的沙場已經(jīng)變成了美好的家園,然而當我們走過這片熱土,會感到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樣的肅穆,正象詩人白樺說的那樣:“鮮血灑在戰(zhàn)場,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間,一千年的悲歌從古唱到今”。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金沙灘大戰(zhàn)的本來面貌本來并不是這樣的,楊老令公也不是撞李陵碑而死,而是由于作為三軍統(tǒng)帥的潘美和王侁沒有按照原先約定好的計劃協(xié)同作戰(zhàn),導致戰(zhàn)略失利,在金沙灘以南100多里的神池縣陳家谷被俘后絕食三日而亡。好,前面要到應縣了,除了赫赫有名的大木塔,應縣還是楊家將的生死冤家——遼國蕭太后的故鄉(xiāng)。
第五篇:運城導游詞
從山西省運城市市區(qū)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鳴條崗西端,坐落著全國聞名的舜帝陵廟。對此,許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贊。明人相宗皋寫道:“觀廟之形勝,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濤繞于后;南對條山,鹺海之鹽花獻于前。右纏黃河玉帶,媯油厘降之風猶存;左拱香山瑤臺,歷山耕稼之跡如故。”其地理環(huán)境可謂形勝壯美。
舜,姓姚,名重華,因其祖先曾封于虞(今永濟市虞鄉(xiāng)鎮(zhèn)),故史稱虞舜。舜是傳說中我國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領袖。傳說舜年幼喪母,經(jīng)常受后母虐待和父親的棒打。但他卻以孝悌而聞名天下。后受四岳推舉,堯命他攝政,并將其女娥皇、女英婚配與舜。舜舉賢任能,舉薦“八愷”、“八元”著稱的蒼舒等十六人輔佐堯帝,除去鯀、共工、顴兜、三苗等惡人,使天下大治。堯死后,舜即位,又咨詢四岳,挑選賢人,治理民事。特別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樂業(yè)。故受萬民擁戴。死后葬于鳴條崗。
舜帝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后毀于元末戰(zhàn)火中。明正德初(1506),鄉(xiāng)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震中又遭毀壞。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安邑縣令吳愈再次重建。在清嘉慶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為瓦礫,僅存正殿。次年,在鄉(xiāng)人王步洲等倡導下,重建舜廟。
舜陵坐北朝南,占地70畝,神道13畝,奉祀香火地17畝。沿舜陵外城遺址緣坡而上,即為神道,兩旁夫妻柏夾道聳立。行百余步,進陵廟大門,便見到磚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圍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書寫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陵”石碣1塊。陵冢上槐相交翠,郁郁蔥蔥。繞陵北行約三十米,即是皇城,又名離樂城。進拱形城門,內(nèi)以戲樓、卷棚、獻殿、正殿、寢宮為中軸線,東西兩側(cè)配以廊房及鐘、鼓二樓,構造布局嚴謹,左右對稱。主建筑正殿,建造于臺基之上,重檐歇山頂,斗拱五鋪作,面闊五間,進深五椽。殿內(nèi)泥塑的舜帝坐像,頭戴冕旒,身著袞服,神態(tài)莊嚴,栩栩如生。正殿之后,原建寢宮三楹,內(nèi)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毀于戰(zhàn)火。陵廟東南,舊時曾建大云寺,為守陵僧侶居住,亦稱“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毀。
第六篇:關帝廟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現(xiàn)在我們到了運城市西解州城外的關帝廟。關帝廟是奉祀三國時期武將關羽的寺廟,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是我國乃至海外關帝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好、最完整的關廟建筑群之一。關帝廟南倚中條山,北瀕鹽池水,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具湖光山色之勝,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戲和電視劇,都知曉關羽的盛名,可謂家喻戶曉。關羽(公元160卜—220xx年),終年59歲,字云長。傳說關羽本來不姓關,因殺了欺侮良家民女的縣尹被迫捕,逃至撞關,過關隘被關吏查詢時。他隨口指關為姓,從此以關姓闖至河北涿縣。以后,與劉備、張飛結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xx年)劉備兵敗投袁紹,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賞識他英勇善戰(zhàn),拜他為偏將軍。關羽斬顏良、文丑,封漢壽亭侯。隨后,關羽再次投奔劉備,著名的赤壁大戰(zhàn),劉備和孫權聯(lián)合擊敗曹操,關羽受命鎮(zhèn)守要塞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xx年),關羽率軍攻樊城,水淹七軍,活捉曹操大將于禁,斬名將龐德,威震華夏。不料孫權乘機派兵從背后偷襲,關羽敗走麥城被殺。關羽戰(zhàn)功顯赫,名聲躍居歷代名將之上,后被迫封為“壯繆侯”。民間百姓追慕關羽忠孝義勇,逐漸奉若神明。歷代統(tǒng)治者利用關羽對君主忠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漸封王、封帝。明清時代,關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與“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們面前這座氣勢宏偉的建筑就是關帝廟,首先由我介紹一下廟宇的歷史和布局。據(jù)文獻記載,解州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xx年)擴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毀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xx年)毀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修繕,始恢復舊貌?,F(xiàn)在的廟院南北長700余米,東西寬200余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各種房屋200余間,規(guī)模巨大,建筑精美,氣勢恢弘,為中國武廟之最,頗具王宮氣派。整個廟宇的布局分南北兩大部分,南為結義園,北為正廟。正廟又分前后兩院,前為廟堂,后為寢宮,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的“前朝后寢”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們現(xiàn)在站在關帝廟東側(cè)的大門,從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廟部分,進人之前讓我們參觀一下南側(cè)的結義園。當年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桃園結義,現(xiàn)在結義園的景致是依照當時的場景進行設計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義閣、假山、蓮池等建筑組成。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陣陣花香襲人,頗富桃園結義詣趣。
現(xiàn)在我們出結義園,進入主廟。大家腳下的這條路是主廟的中軸線,在這條主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祟寧殿,兩側(cè)配以木坊、石坊、鐘鼓樓、祟圣祠、胡公祠、追風伯祠、碑亭、鐘亭和東西長廊等。正廟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襲著中國古代建筑中軸式對稱的傳統(tǒng)風格。院落內(nèi)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對稱,高聳的建筑,參天的古坊,頗具皇宮格局。
端門,又稱山門,是進入主廟的第一道門,門楣正中,鐫刻著“關帝廟”三個大字。門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鐵柱,名為“檔眾”。古代凡來朝謁關帝的官員,文官在此落轎,武官在此下馬。端門對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龍、人物、鞍馬等圖案,富麗華貴,莊重大方。
我們由端門而人,面前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文官和武官則要由文經(jīng)門和武緯門出入。東西兩側(cè)分列崇圣祠、胡公詞。這樣可以見到一字排開為三門兩祠。大家是由東邊的鐘樓下進入廟內(nèi)的,西邊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應,酷似兩尊守護主廟的武士。
跨進雉門,大家可以回頭留意建在高大臺基上的門庭,臺階向內(nèi)收縮,兩側(cè)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這在古代有什么用場?“先生,你猜對了,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動戲臺?!泵糠陱R會演戲時,便將大門關閉,架上木板,變后部為前臺。大家可以遐想當年演“關公戲”的盛況,如今門庭隔扇上,仍鐫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證今”等字樣。
過了雉門看見一座宏敞的廳式建筑,便是午門,雖然稱“門”,實為過道。四周環(huán)有雕刻精美的石欄板,兩端鑲嵌五彩琉璃的松鶴和小鹿。步人午門,石欄的匠額,楹聯(lián)引人注目。這幅長聯(lián)是民國時解縣縣長郭象蒙所書,上聯(lián)是“國賊數(shù)操,誰曰不然,顧權無以異也。張撻伐,建綱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聯(lián)是“圣鄉(xiāng)說魯,復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靈,明把事,山川磅礴廟堂巍”。聯(lián)中罵操、貶權、頌羽一氣呵成,又盛贊關廟之盛況,可以說是聯(lián)中神品。門廳內(nèi)東西兩側(cè)和中壁有彩繪關羽生平的畫像,為河東民間藝人所繪,表露出百姓對關羽的敬仰之情。
沿著冬青簇擁的大道,穿過雕造華美的“山海鐘靈”木坊,便是御書樓。我們置身樓下仰望,可見建筑造型精巧別致,八角藻井疊架而上,直至頂層,這是座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又稱“八卦樓”。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為紀念康熙皇帝御書“義炳乾坤”牌匾而改稱御書樓。樓下掛有一長方草書“絕綸逸群”橫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書。
我們面前的這座高聳的建筑,是正廟的主體建筑——祟寧殿。大家聽我敘述一下祟寧殿的建造過程。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20xx年),徽宗利用關羽忠貞君主的特點,對其進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關羽為“祟寧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xx年)又予重修。大殿為重搪歇山頂?shù)慕ㄖY構,面闊7間,進深6間,是專為關帝處理政事而設置。我們站在殿臺上,立刻會感受到基址高聳,月臺寬敞,頗具帝王宮殿氣派。在石欄環(huán)廊下,醒目地立有歷根石質(zhì)大柱,柱上游龍昂首奮爪飛舞在繚繞的樣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屬上乘之作。大殿的門楣上方及前檐下,懸掛著十余方題匾,“萬世人極”是清代咸豐皇帝的御書,“神勇”由乾隆皇帝欽定。殿內(nèi)木雕神龕之中,供奉著頭戴冕旒冠,身著龍袍、腰系玉帶的關羽帝王裝塑像,神情剛毅,端莊肅穆。大殿頂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兩只雄健的蹈龍鴟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麗壯觀,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稱。大殿月臺兩側(cè)有石雕華表和鐵旗桿,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屬明代所鑄,據(jù)說重達300斤(150公斤)。
女士們、先生們,游覽完正廟,我們將參觀寢宮,習稱后院。這里原有關夫人殿和其子關平、關興殿,惜現(xiàn)已塌毀,如今翠柏、勁竹滿園,已辟作花園。花徑之前,正面為“氣肅千秋”木坊,兩翼是刀樓和印樓。穿過花園便是矗立在參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樓。
請看,我們面前是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樓,整個建筑面闊7間,進深6間,兩層三檐,九脊歇山頂,高約30余米。它上下兩層均有回廊,四周勾欄相連。值得一提的是二層上用木柱吊掛而懸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別致的結構給人以空中樓閣之感,這種建筑手法是我國建筑史上難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給大家講述一下春秋樓的歷史和命名。春秋樓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xx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樓內(nèi)塑關羽讀《春秋》像,且二層暖閣板壁上嵌有木版鐫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樓”。《春秋》亦名《麟經(jīng)》,因此春秋樓又稱“麟經(jīng)閣”?,F(xiàn)在,讓我們進樓內(nèi)參觀,樓內(nèi)分二層設供奉關羽的神龕,底層塑關羽帝王裝金身坐像,威武端莊。樓內(nèi)東西兩側(cè)各有樓梯36級,四周安裝木制隔扇108個,疏密相間,圖案古樸,工藝精巧。沿木梯拾級而上,可見二樓正中的木制暖閣內(nèi),塑有關羽夜讀《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燭光閃閃映照著關羽的赤褐色臉龐,他側(cè)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傳說中關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見。塑像兩旁的對聯(lián)道出了關羽的大將風度,上聯(lián)“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下聯(lián)“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參觀了樓內(nèi)的陳設,漫步林蔭道旁,讓我們回首再望春秋樓的風貌,整座樓拔地而起,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樓頂五彩琉璃,與陽光映照生輝奪目。正如樓上的楹聯(lián)一樣,充分顯示了春秋樓的雄偉氣魄。讓我們一起朗讀對聯(lián)結束我們的關帝廟旅游,“北斗在當頭簾箔開時應掛斗,南山來對面春秋閱罷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關帝廟內(nèi)景致參觀結束了,讓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頗具民俗氣息的解州古廟會。大約隋唐時期,鄉(xiāng)人仰慕關羽的功德,集資興建關帝廟,并在此舉行祭祀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朗中官員和百姓前來朝拜關帝,各地商販也趕來做生意,客棧、酒店應運而生,形成解州古廟會。到清乾隆年間,廟會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廟會每年舉行兩次,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關帝廟前商販云集,藝人獻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況空前。關帝廟會成為具有影響的祭祀大會,正引來眾多尋訪關帝祖的海內(nèi)外游客。
千百年來,關公形象已成為代表著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農(nóng)家,關公由“萬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從關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謝謝大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