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明顯陵導游詞考試(優(yōu)秀范文三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明顯陵導游詞考試(優(yōu)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清東陵導游詞范文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進入“風水寶地”清東陵,它位于北京以東125公里處的遵化市馬蘭峪境內,位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承德五大城市腹地。 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64年入關到1920_年滅亡,共統治中國268年,其間經歷了10個皇帝,除末代皇帝溥儀外,其他9位皇帝分別在河北省遵化市和易縣境內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帝后妃陵墓群,即清東陵和清西陵,另外,在遼寧省沈陽市還建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以及在新賓縣建有清代遠祖的永陵。所以,清代陵寢共有5處,即永陵、福陵、昭陵、清東陵、清西陵,這幾處陵寢都營造得個有特色。各具千秋,但規(guī)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的就要數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了。
朋友們,今天我們沿以前皇帝祭祀時的路線進入整個陵區(qū),讓您身臨其境體驗一下皇帝的感覺。
大家請看,這座五間六拄十一樓的建筑就是清東陵的總門戶“石牌坊”,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石雕圖案非常精美,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聳,華美壯觀,堪為不可多得的藝術杰作,雖歷經300多年依然巋然矗立。
下面的時間里,我們大家可以自由參觀,參觀過程中請您注意愛護文物,保持環(huán)境清潔,注意安全。午餐大家可以按計劃自由用餐。我們的車會一直停在停車場,不要忘記16整準時集合返回市區(qū)。
各位朋友們,今天我們游覽了山川秀麗、建筑雄偉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清東陵。通過這一天的接觸,我發(fā)現大家都非常友好,大家對我工作也很配合,很支持我,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感謝!
第二篇:清東陵導游詞范文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4A級景區(qū)清東陵。我是東陵導游_。
也許有人認為,來清東陵參觀,用一個小時就可以參觀完畢,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為清東陵在歷史上占地幅員遼闊,曾經達到過2500平方公里。這個大的陵區(qū)分為兩個部分,以燕山余脈昌瑞山為界,昌瑞山以北為后龍地帶,北接承德,西接密云,過去有重兵把守,防火防洪,封山育林。沒有任何古建筑,昌瑞山以南至金星山為陵墓地,占地80平方公里,在這80平方公里內。共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陵1座。埋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計161人。
前方車行左側有一天然形成的陵口叫做興隆口,因為經常有鯉魚跳出來!老百姓把那個地方叫做是龍門口。當年的棺木就是從那個位置抬進來的!
正前方的建筑叫做“石牌坊”。高度12.48米,寬度31.35米。是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風風雨雨300多年。共經歷了兩次地震。一次是在康熙20_年。震中在北京密云,震級6級以上。第二次地震就是在1976年發(fā)生的唐山大地震。 雖然經歷兩次地震卻沒有絲毫破損,成為清東陵標志性的建筑。
然后就是龍鳳門了!像是西游記的南天門,這里曾經是西游記的外景地,據說皇帝的棺木穿過此門就可以進入到極樂世界了!
第三篇:湖北省導游證考試的導游詞范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導游員xxx,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著名的東湖風景區(qū)。
東湖風景區(qū)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東部,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其湖面約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灣之稱。東湖的湖面是這樣的廣闊,風景是這樣的優(yōu)美,那么大家知道東湖是怎么形成的嗎?其實東湖瀕臨長江,經青山港和長江相通,在江湖之間,發(fā)育著一片沖積平原,有長達十多公里的環(huán)湖長行高地,堤內形成相對低下的凹地,每當汛期,長江水位高于地表時,凹地上游來水便無法外瀉,于是,在洼地內的積水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湖。
1949年以前的東湖幾基本上還是個荒湖,從五十年代開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建設,依其自然環(huán)境,東湖可被分為聽濤、落雁、白馬、磨山、吹笛、珞洪六個景區(qū),但是現在對外開放的只有聽濤和磨山兩大景區(qū)。
那么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同進去游覽。
進入了東湖的大門后,我們也就進入了聽濤風景區(qū),現在我們所在的這一塊地方叫做黃鸝灣,這個名字是來源于杜埔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綠樹成蔭,也正合杜埔的詩意。
大家注意到了這邊的這些樹木了嗎?這就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萬年以前它們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個地區(qū)。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家認為已經滅絕了,但1945年我過森林工作者卻在湖北省利川市發(fā)現了水杉林區(qū),成為轟動一時的世界新聞。為了紀念這一古老樹種1在湖北省首次被發(fā)現,武漢市決定將水杉定為市樹,以其剛毅堅強、剛直不阿來象征英雄的武漢人民。
象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樣,水杉的葉子在每年的深秋時節(jié)都會變紅,在陽光下泛出金紅的光澤,十分耀眼。
繼續(xù)往東,我們就到了聽濤軒,聽濤軒的周圍種有翠竹、蒼松,在迎湖面石砌的護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東坡居士書寫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幾株蒼翠的勁松,挺立在陡峭的巖石岸邊,為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韻。在聽濤軒的斜對面就是水云鄉(xiāng)。
走過荷風橋,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三層綠瓦圓柱的樓閣,這就是聽濤游覽區(qū)的中心----行吟閣。它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建的,說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會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他開始十分得到楚懷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懷王提出一些治國方針,對內實行“舉賢授能”的政策,對外實行“聯齊抗秦”的`戰(zhàn)略,由于實施他這一套正確的方針,使得楚國一度強盛。而后來屈原卻受到了小人的排擠,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繼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遠的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在江南過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國家的淪亡,于農歷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羅江懷石投江,以身殉國,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而保留了一個民族特色十分濃郁的端午節(jié),而現在的武漢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特意為他修建了這座行吟閣,行吟閣是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5米,平面為一正方形。在行吟閣里有屈原的畫像以及生平簡介,還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閣前的這尊塑像,通高達6.8米,塑像表現了屈原昂首視天、舉步欲行,吟《天問》的神態(tài),流露出詩人被放逐后悲憤郁結的心情,而“行吟閣”這個名字則是出自《楚辭.漁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p>
從行吟閣往南我們可以看到滄浪亭,黑瓦飛檐,其名也是出自《漁父》里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閣過落羽橋是一塊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勢建有一個扇形的長廊,而又臨近湖岸,所以取名為“瀕湖畫廊”。畫廊后金桂夾道,可直達屈原紀念館。
我們游覽完以行吟閣為中心的行吟澤畔后,順路往前,就是東湖的二十四景2之一的“水天一色”。這里主要是以長天樓為中心的景區(qū),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碧潭觀魚,這是一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這里的小橋號稱九曲十八彎。東湖以盛產淡水魚而著稱,其中又以武昌魚為名貴,別看這只是一條小小的魚,它身上的典故還真不少,三國時,吳王孫皓想從建業(yè)遷都武昌,就是現在的鄂州,陸凱上書以“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眮砑右詣褡瑁院笤鸟R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魚”的詩句,由此可見武昌魚的名聲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傳開了,解放后,毛主席經常到武漢來視察,大都住在東湖風景區(qū)內,他曾在當時的聽濤酒家吃過武昌魚,1956年他的《水調歌頭.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名句。
我們再往前走,長天樓便躍入眼簾。這是一座保留著中國民族特色的宮殿式建筑,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在這里休息,接待國際友人。站在長天樓上,憑欄遠眺,碧波萬傾,您是否也會有“秋水長天一色”的感嘆呢?其實長天樓的名字正是這樣得來的。
在長天樓右側的這是魯迅廣場,魯迅半身像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剛才我們游覽過的行吟閣在聽濤景區(qū)的南面,而這魯迅廣場則是在聽濤風景區(qū)的北邊。一個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另一個是紀念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一南一北,遙相呼應,可謂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就走到這里,現在沿原路返回,也讓我們再一次欣賞東湖如畫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