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游學活動實踐總結(大全)》,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游學活動實踐總結(大全)》。
第一篇:游學活動總結
為了讓我校學生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拓展和補償知識的多面性與全面性,引導他們觀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真善美、社會的正能量、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幫助他們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蘇區(qū)精神、章貢建設的理解認識,提升認同感、自豪感,扎實推進“爭做蘇區(qū)好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現(xiàn)將改變傳統(tǒng)育人模式,我校根據區(qū)教育局文件要求,積極開了“爭做振興蘇區(qū)好少年――游學勵志”活動。
4月11日,我校部分年級前往建春門、涌金門、陳贊賢烈士紀念亭、龜角尾、郁孤臺等地,部分師生來到區(qū)教育局三送點沙河鎮(zhèn)河頭村感受了家鄉(xiāng)新農村變化。
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參觀名勝、游覽景點、聽烈士故事等,使學生了解了贛州紅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駐三送點負責人肖祥瑞同志還帶領我校師生參觀了《若干意見》利好政策帶給農村的新變化。師生們看著一大片綠油油的大棚蔬菜、一棟棟新建起的新樓都不禁地發(fā)出感嘆――農村大變樣了!
通過此次游學勵志活動,師生們切實感受到了黨對蘇區(qū)人民的關愛,國家對蘇區(qū)發(fā)展的大力支持,激發(fā)了師生愛黨愛家鄉(xiāng)的情懷。
第二篇:學農實踐活動報告
實踐時間:
20xx年x月x日-x日
實踐地點:
xx
實踐過程及體會:
時間一天天過去,暑期社會實踐結束也有十天了,想到當初我們頂著炎炎烈日東奔西走去了解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與進程,在我的記憶里有著許多關于“三下鄉(xiāng)”活動的片段,在那里有貧困落后的小村莊里熱情的爺爺奶奶;有認真為我們講解鄉(xiāng)村振興知識的村干部;有刀子嘴豆腐心的政府職員……還有很多人情冷暖,以及我們對鄉(xiāng)村現(xiàn)狀的認識。
想起我們團隊剛剛成立時候的場景,那時我們團隊隊員之間還不是很熟悉,各自帶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夢想聚在一起。記得當時我們在一起商量了很多個社會實踐主題,但最后我們選擇了鄉(xiāng)村振興這個主題。我們好奇農村的經濟文化和發(fā)展現(xiàn)狀,因此想要了解農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探究農村的發(fā)展奧秘和建設改革。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社會實踐,每個人都會因為未知的將來而感到一絲絲緊張,但也被未知的事情所吸引,我們每個人都很努力怕被別人甩遠。也許有些最初的隊員因為有些原因而退出,但是團隊每次在一起開會在一起做事大家都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斷完善團隊的基礎。記得當初每次開會時間都很難定,我們來自不同專業(yè),我們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大家都會為團隊著想擠出自己的時間,因為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體。
為此,以青春的名義,以時代的號召,我們將成立主題為“改革開放之鄉(xiāng)村振興”的社會實踐調研團。創(chuàng)造一個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促進十堰地區(qū)農村的發(fā)展。并希望通過此次調研讓廣大農民朋友學習更多的先進思想與理念,建設一個農業(yè)強、生態(tài)美、農民富的全面發(fā)展的鄉(xiāng)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與改革同行,與振興為伍,與發(fā)展為伴,與復興為友!
第三篇:學農實踐活動報告
“叮咚,叮咚……”老牛脖子里的鐘聲,日復一日地在那遙遠的山村里響著,好像是期待著,期待著有一個人能夠聽懂它滄桑歲月里的訴說。也許,這樣的訴說,是一段故事,也是一種傳說――
旱煙袋里冒起的縷縷青煙,在那山谷里結成了煙霧,把整個山村裝扮得猶如蓬萊仙境,寧靜,清幽,飄渺,脫俗。老農額頭上橫流的汗水,澆灌著那板結的紅土地,渴望著秋后的好收成。在山路上佝僂著的身軀,邁著蹣跚的腳步,找尋著明天的生計。扁擔兩頭的水桶中,流淌著清冽的山泉,灌溉著山村里的清貧與渴望。
這樣的故事里,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主人公,卻有一個讓大家無法忘懷的主題:貧窮壓彎了山村的脊梁,山村卻用彎下的脊梁擔起了歲月。沒有人為他們寫歷史,但他們的故事卻在時光里流傳,牛郎織女,李娃傳,沉香救母,姜太公封神等被繁華拋棄的傳說,卻在那沒有文化的人群里口耳相傳。就在這赤裸裸的貧窮背后,卻有著赤裸裸的赤誠。在那沒有車水馬龍的擁擠,沒有琳瑯滿目的商品的地方,一直都被繁華以往的角落,卻有著人性里所有的真善美,知足,感恩,互助,樂觀,吃苦耐勞……
一、 寒假“三進三同”社會實踐綜述
此次寒假,我來到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鎮(zhèn)德來村委會,深入農村,開展了我的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此次社會實踐,從一月十三號開始,持續(xù)到二月十號,歷時將近一個月。在實踐過程中,我深入農戶,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體驗了農民的多種勞動,參與了山村修公路的施工,農民殺年豬慶豐收,為死者立碑紀念,過年給祖先拜年,到山林砍柴等勞動。此外,還走訪了當?shù)氐牟糠至羰貎和亩鄠€角度理解了農民的生活情況,鍛煉了我吃苦耐勞的品質,堅定了我到邊疆從教的信念。
二、實踐過程概要
在我開展社會實踐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半坡村。村子坐落在半山腰,里原來修通的公路大概十公里左右,村子前青竹含脆,村后蒼松迎客,可謂是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但是,自從光緒年間開始有人煙以來,那個山村里從來沒有開進過一輛汽車,或許連摩托進村都可能是奢望。在那里的人,祖祖輩輩靠著人背馬馱搬運東西已經經歷了上百年。到現(xiàn)在,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要在農村實現(xiàn)電通,水通,路通的三通政策,那里的村民才開始想,是不是村里也該修條公路呢?于是在零七年過年的時候,幾個老百姓一商量,說要自力更生,自己給自己修條公路。
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村里的所有人,上到八十老嫗,下到六歲童子,還有些拖兒帶女,修起了公路。大概修了半個月,施工遇到難題了,因為修路得占別人土地,而那些土地卻是別村人的。他們一無錢財買地,而無政府批文修路,因此,修路的美好愿望擱淺,只把靠近自己村子一小段修得像馬路。但是由于沒有相應的技術設施,一切都只靠人力,所以那路冶金只是有點馬路的樣子。雖然遇到這樣的困難,村里人并沒有氣餒,他們沒有放棄要修一條路的愿望。于是在這幾年間,每年過年前后,他們都會聚到一起去修路,一年修一段,買一塊地就休一塊地的面積。雖然那樣的弄了好幾年,但是所修開的還不占總路程的三分之一,由于沒有技術設備,寬度,坡度等都有著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