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推薦5篇)》。
第一篇: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名稱:PolitenessPrincipleasastrategyinBusinessNegotiation商務英語談判中的禮貌策略研究學生姓名:學號:學院:專業(yè)年級:英語專業(yè)商務方向**級指導教師:職稱:一、選題的依據(jù):由于商務活動的需要,在世界高度一體化,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中國進入WTO的國際背景下,需要人們熟練掌握對外商務活動的原則和技巧;而商務談判是對外商務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商務談判實際上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經(jīng)濟活動,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的應用。在談判過程中談判雙方都希望己方利益化,因此雙方在談判過程中的語言表達和應用對談判有著深遠影響。得體、合適的語言表達能促進商務談判的順利進行。而禮貌原則作為一種語用策略是商務談判的必要技巧,我們通過運用禮貌策略減少談判雙方的利益摩擦,緩和談判環(huán)境,使雙方在快樂的條件下獲得共贏和理想的談判結果。本選題旨在研究禮貌語言策略在商務談判中的影響及具體應用。其意義如下:意義:1.得體的談吐能樹立談判者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形象,是商務談判中的潤滑劑;2.增加談判者之間的信任度,提高談判中的自覺性,增加談判的成功性,從而實現(xiàn)經(jīng)濟利益;3.對商務談判中禮貌原則的研究有利于對今后禮貌原則文化差異起著促進作用;4.對禮貌原則的研究及禮貌語言的學習、應用利于人們生活實際中的交際和商務活動,利于個人生活。2)綜合國內(nèi)外有關本選題的研究動態(tài)和自己的見解我國學者何自然認為禮貌語言實際上是一種語用策略。大量學者對語用學中的禮貌策略進行了研究。我國學者胡艷芳認為禮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條重要準繩(2009),普遍存在于人類的交際活動中。國內(nèi)學者徐盛恒也有深入的見解他認為禮貌語言是語言交際可能涉及的各方關系的杠桿(1992),起著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的作用。他們的研究都說明了禮貌語言策略在人們生活交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國外學者對其的研究更為突出。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戈夫曼(ErvingGoffman)就提出了“面子行為理論”,建立了禮貌模式。20世紀60年代,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1975)在Austin和Searle的言語行為基礎上提出了會話合作原則,該原則認為人們在所有會話中都應遵循質量,方式和相關的四準則。R.Lakoff(1972,1973,1975,1977)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禮貌三規(guī)則。1978年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論”。而英國語言學家利奇(Leech,1983)將語用原則分為“人際修辭”(interpersonalrhetoric)和“篇章修辭(textualrhetoric),提出了禮貌六準則。語用學中禮貌語言策略的歷史來源及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為諸多學者對禮貌策略在商務談判中作用及應用的研究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許多學者就Grice的合作原則及相關理論,Leech的禮貌六準則,以及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論”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禮貌原則這一語用策略不僅適用于人們生活中的交流同時在商務談判中依然適用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本選題在淺析各位學者對語用范疇中禮貌策略研究的同時,著重研究其具體禮貌語用策略和準則在商務談判中的影響及應用。深入探討Grice的合作原則、Leech的禮貌六準則(得體,慷慨,贊譽,謙遜,一致,同情準則)及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論”及他的禮貌策略(積極和消極禮貌策略)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討。從而說明禮貌語言策略在商務談判中的重要性。二、研究內(nèi)容(1)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觀點:本選題在淺析各位學者對語用范疇中禮貌策略研究的同時,著重研究其具體禮貌語用策略和準則在商務談判中的影響及應用。深入探討Leech的禮貌六準則(得體,慷慨,贊譽,謙遜,一致,同情準則)及Brown和Levison的“面子論”及他的禮貌策略(積極和消極禮貌策略)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討。(2)論文內(nèi)容提綱:1商務談判的簡單介紹1.1商務談判的定義1.2商務談判的基本原則(語言特征)2禮貌語言策略的介紹2.1禮貌的定義2.2相關的禮貌理論(Grice(1975)會話合作原則;Leech的禮貌六準則;BrownLevison的“面子論”等)2.3相關禮貌理論下的具體禮貌原則和策略3一些語用禮貌策略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重點)3.1“得體準則”(把Grice的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系準則納入為得體準則說明:此為創(chuàng)新點)3.2慷慨準則的應用(Leech原理)3.3遜準則的應用(Leech原理)3.4BrownLevison積極和消極禮貌策略的應用4總結三、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選題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資料法和經(jīng)驗總結法,以網(wǎng)絡技術、人工智能為研究手段,采用對比分析、綜合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通過對國內(nèi)外學者在禮貌原則領域的見解和研究成果的對比和解析,總結出禮貌語言策略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的重要性。四、進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2012.9.3-9.19:資料收集,閱讀整理資料,擬定論文研究大致方向2012.9.19-9.24:向論文老師申報論文題目;確定研究方向,擬定出論文大綱,積累資料2012.9.24-10.15:撰寫開題報告及交予老師審核2012.10.15-11.10:聽取指導老師建議結合實際撰寫、修改論文一稿2012.11.11-11.25:聽取指導老師建議撰寫、修改論文二稿2012.11.26.-12.5:聽取指導老師建議撰寫、修改論文三稿2012.12.6.-12.15:撰寫論文定稿2012.12.16-12.18:上交論文定稿2012.12.19-12.23:將論文定稿交予老師審查2012.12.27―12.28:做好答辯準備五、主要參考文獻[1]Brown,P.&Levinson,S.,1978,“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PolitenessPhenomena”.InE.N.Goody(ed.),QuestionsandPoliteness:StrategesinSocialInterac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pp.65-311.[2]Grice,H.P.,1975,“LogicandConversation”.InCole&Morgan(eds.).SyntaxandSemantics3:SpeechActs.NewYork:AcademicPress.1975,PP.41-58.[3]Goffman,E.,1967,InternationalRitual:EssaysonFaceCtoFaceBehacior.NewYork:DoubledayandCompany.[4]Leech.G.PrincipleofPragmatics[M].NewYork:LongmanInc,1983.[5]胡艷芳(Hu,Yanfang),積極禮貌策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工學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6]何自然(He,Zirran).語用與英語學習[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7]邱天河(QiuTianhe),語用策略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運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8]徐盛恒(XuShenghen)禮貌原則新擬[J].外語學刊,1992.[9]熊學亮(Xiong,Xueliang).禮貌文化參數(shù).簡明語用學教程,2008.5:1165-170.[10]楊林聰(YangLincong)禮貌原則在商務溝通中的應用[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六、指導教師意見指導教師簽名:**年**月**日七、所屬系(教研室)意見負責人簽名:***八、學院意見主管院長簽名:
第二篇:英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中國企業(yè)的對外聯(lián)系也日益增多。中國企業(yè)要想打入國際市場,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企業(yè)網(wǎng)站或宣傳冊上的企業(yè)簡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閱讀企業(yè)宣傳資料,讀者可以看出企業(yè)外宣材料既有關于企業(yè)的基本信息介紹,也有企業(yè)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結構上的這染來達到推廣企業(yè)、大市場的目的。漢語企業(yè)外宣材料的翻譯在英譯過程中會涉及到與目的語不同的語言習慣、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會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審美因素等,這就需要譯者對原文本做出適當調(diào)整,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對語篇進行重構,以此實現(xiàn)對交際意圖的順應。根據(jù)賴斯的文本類型說,本文有三種類型,分別是“信息型”、“表達型”和“誘導型”.筆者認為,企業(yè)外宣翻譯屬于“信息型”和“誘導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側重于“誘導型”.因此,外宣翻譯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際功能,要更多的考慮如何使譯文所傳遞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語讀者理解和接受,并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繼而付諸行動,實現(xiàn)譯文預期的功能。
比利時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m)提出了順應論,將語言的使用過程看做語言為順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進行動態(tài)選擇的過程。因而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研究語言使用。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際方式,也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優(yōu)秀的企業(yè)宣傳材料不僅會提高企業(yè)的知名度,還會為企業(yè)帶來不可估量的經(jīng)濟效益,因此任何一個想打入國際市場的企業(yè)務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譯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歷史淵源、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譯者在翻譯企業(yè)外宣材料時為了獲取目的語讀者的認可并激發(fā)他們付諸行動,就要順應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審美習慣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對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的調(diào)整,而這一順應的過程也是語篇重構的過程。本文突破性的將順應論與語篇重構結合起來,并結合西麥克展覽公司宣傳材料和海天調(diào)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傳材料及其翻譯,試圖從順應論的視角分析企業(yè)外宣翻譯中的語篇重構現(xiàn)象。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1987年維索爾倫(Verschueren)提出順應論之后,在語用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久國內(nèi)學者就將其引進到中國來。國內(nèi)學者不僅從理論層面對順應論進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將順應論應用到翻譯理論和實踐、外語教學、二語習得、文化傳播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成果最大的當屬順應論對翻譯理論和其應用的研究。我國真正將順應論引入翻譯研究開始于21世紀初。
1國外順應論研究狀況。
比利時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WorkingDocument1)(1987,45-48)中發(fā)表了一篇名為《作為順應論的語用學》,標志著順應論的提出。1995年,他較為詳細并系統(tǒng)地在他主編出版的第一本《語用學手冊》(handbookofPragmatics)中對順應論進行了進一步闡述。他認為,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語言為順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進行動態(tài)地選擇的過程。他將語用學描述為關于語言整體的、功能性綜觀,并將語用學定義為語言和交際在認知、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薩卡瑟(AsaKasher)主編的《語用學的關鍵概念》Pragmatics;:CriticalConcepts)論文集中,維索爾倫發(fā)表了一篇名為《交際動態(tài)過程的語用模式》(v4Pragmaticmodelforthedynamaticsofcommunication)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順應論中順應的動態(tài)性。1999年,在他的專著《語用學新解》(UnderstaningPragmatics)中,維索爾倫強調(diào)了語用學的地位和作用,這本書的出現(xiàn)標志著順應論走向成熟。該書主張把語用學當作一種研究視角,突破了以往學者將語用學看作語言學的一個核心分支(語音學、音位學、形態(tài)學、句法學、語義學)的看法,而認為語用學是一種語言功能的視角或縱觀,貫穿于語言學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應到語言的各個層次。運用這一視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語言材料。這是一種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為語言的不同層面進行語用分析,也為語用學的學科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
2國內(nèi)順應論研究狀況。
錢冠連是國內(nèi)第一位將順應論引入中國進行研究的學者。在他發(fā)表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的《語用學:語言適應理論----Verschueren語用學新論評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將維索爾倫對語言適應包括五個方面,即適應的對象、層次、階段、領悟程度和適應策略進行了分析,并且就語言適應、選擇和語言功能綜觀三者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認真分析對比了維索爾倫的語用學新論和以往的語用學的區(qū)別。他還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發(fā)表了一篇《語用學:統(tǒng)一連貫的理論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語用學〉述評》(2000,230-232),該文章首先解釋了語用學綜觀論的理論源頭。維索爾倫從Morris的理論中得出了任何規(guī)則里都有語用成分,也能從不同的語言成分中審視到語用視角。其建設性意義體現(xiàn)在將語用學從語言學的并列學科出分割出來,使其不再屬于語言資源的語言學,而是加入到語言使用的語言學去,作為是一種語言綜觀和視角來研究和使用,這不僅僅可以解決語用學問題,還為今后人們從語用學角度解釋其他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國內(nèi)除錢冠連外,2007年何自然主編的《語用三論:關聯(lián)論順應論模因論》一書也對維索爾倫的順應論進行了詳細介紹和評述。和以往語言學及語用學著作不同的是,該書緊緊把握住語用學研究與發(fā)展的方向,集語用學的三個前沿理論(關聯(lián)論、順應論、模因論)為一體來向國內(nèi)讀者進行西方翻譯理論的介紹。
關于順應論的部分,該書介紹了順應論的理論來源、順應論的三個核心概念、順應論的視角觀、順應論的分析維度、順應論的應用等。本書中理論與實例有效結合,為讀者展現(xiàn)了順應論的完整框架及其應用。該書指出,順應論是宏觀語用學的核心,順應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和探討語用學的全新視角。譚曉晨發(fā)表在《外語與外語教學》上的《語境的動態(tài)研究一--維索爾倫的語境適應論評介》(2000,50-52)中介紹了維索爾倫的語境適應論,探討了語言和語境互為構建的動態(tài)關系,指出動態(tài)生成的語境觀是對傳統(tǒng)語境研究及時而必要的補充。孫炬發(fā)表在《山東大學學報》上的《維索爾倫順應論的語言哲學觀》(2007,51-55)從語言哲學的立場闡釋了維索爾倫的順應論。語言的使用是哲學立場的反映,縱觀維索爾倫的語用思想,折射出體現(xiàn)在意義觀、心理認知觀和語境觀三個方面的語言哲學。此外,劉正光、吳志高從哲學、心理學以及語言學的角度論述了順應論的理論基礎,除了對語言順應論做出肯定,他們還指出“將‘順應’看成一把萬能的朗匙,以解釋所有的語言運用,有運用過度之嫌”(李元勝,2007:124)。
中國學者不僅專門對順應論進行研究,還將其與其他理論結合或者將順應論應用到不同的領域。在利用順應論對其他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順應論對翻譯的研究占據(jù)多數(shù)。
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看,有的學者側重于順應論對翻譯理論研究的啟示,戈玲玲在發(fā)表在《外語學刊》上的《順應論對翻譯研究的啟示----兼論語用翻譯標準》(2000,7-11)-文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語用翻譯理論的發(fā)展歷程,它超越了以往語言學研究的框架,將翻譯看作是一種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活動。文章還指出,根據(jù)順應論,語言和語境之間的順應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兩者可以相互影響,同樣,翻譯作為語言轉換的過程,也會涉及到原語和目的語之間的相互順應,這種順應應該以滿足交際雙方的需要為目的,對交際語境、語言的選擇和語言結構做出改變。
有的學者從順應論的角度分析翻譯策略和方法,王建國發(fā)表于《外語研究》上的《從語用順應論的角度看翻譯策略與方法》(2005,55-59)-文中,針對國內(nèi)外翻譯界對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的爭論,他指出直譯、意譯、歸化、異化只是翻譯方法,而不是翻譯策略,動態(tài)順應才是翻譯策略。同時,他還指出翻譯的過程和結果是動態(tài)順應的過程和結果。
順應論在與翻譯結合的過程中,學者們除了從翻譯理論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闡釋順應論對翻譯研究的意義外,還將順應論應用到具體的翻譯實踐中去,比如文學作品譯作分析、應用文本譯作分析,同時還有學者將順應論與語用策略研究、外語教學研究、跨文化交際等方面聯(lián)系起來。
葉苗在其著作《應用翻譯語用觀》COnPragmaticsTransl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s)中,首先對應用翻譯進行了定位,然后從語用學的角度研究應用翻譯。同時她主張以順應論為基礎來討論和解釋異化,并以《選美中國》為例,結合應用翻譯中“異化”和“歸化”之爭,提出了在對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應用文本翻譯時,譯者可以采取異化策略,擔負起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擴大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語境、認知語境,激發(fā)他們對中國文化和傳統(tǒng)的興趣和探索,增強我國軟實力。
縱觀國內(nèi)順應論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順應論與翻譯結合的研究現(xiàn)狀,可以看出在順應論對翻譯的結合方面,研究者幾乎都是從文學翻譯、應用文翻譯的角度進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還是局限于維索爾倫順應論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創(chuàng)新點,并且對理論的適用范圍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導致了順應論在很多領域的誤用和濫用。
3、參考文獻。
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Criticism,ThePotential&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Pragma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戈玲玲?!俄槕搶Ψg研究的啟示--兼論語用翻譯標準》[J].黑龍江,外語學刊。2002(3):7-11.
公海燕《順應論視角下廣告翻譯研究》。2012.
何自然。PragmaticsandCE/ECTranslation[J].北京‘外語教學。1992(1);19-25.
何自然?!墩Z用三論:關聯(lián)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胡芳毅,賈占波?!锻庑g:意識形態(tài)操縱下的改寫》[J]?上海,上海翻譯。2010⑴:23-28.
蔣澄生,廖定中?!墩Z用學需要“順應”潮流--順應論的幾個關鍵概念述評》[J].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1):68-71.
賈文波?!稇梅g功能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公司。2012.
李明?!渡虅沼⒄Z翻譯(漢譯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元勝《順應論在中國的研究綜述》[J].成都,成都大學學報2007⑶:123-126.
劉恩祥,劉穎,李哲?!墩撜Z言順應的動態(tài)性一基于廣告語言的分析》[J].佛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70-73.
盧立程《企業(yè)對外宣傳材料翻譯中的語篇重構》[J].肇慶,肇慶學院學報。2007⑶:53-56.
錢冠連?!墩Z用學:統(tǒng)一連貫的理論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語用學〉述評》[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230-232.
錢冠連?!墩Z用學:語言適應理論一“Verschueren語用學新論評述》[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1):61-66.
孫炬?!毒S索爾倫順應論的語言哲學觀》[J].濟南,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51-55.
潭曉晨。《語境的動態(tài)研究-維索爾倫的語境適應論評介》[J].北京,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6):50-52.
王建國?!稄恼Z用順應論的角度看翻譯策略與方法》[J].南京,外語研究。2005(4):55-59.
葉麗萍《順應論在企業(yè)簡介漢英翻譯中的應用》。2012,葉苗?!稇梅g語用觀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張運橋,嚴敏芬。《語用三觀:關聯(lián)論、順應論、模因論評介》[J].廣州,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09(3):36-38.
4、論文提綱。
1引言
2文獻綜述
2.1國外順應論研究狀況
2.2國內(nèi)順應論研究狀況
3順應論簡介
3.1順應論的三個核心概念
3.1.1變異
3.1.2商討性
3.1.3順應
3.2順應論的兩個分析維度
3.2.1語境因素的順應
3.2.2語言結構順應
3.3順應論在翻譯中的應用
4從順應論的視角看企業(yè)外宣翻譯中的語篇重構
4.1企業(yè)外宣翻譯的文本和語言特點
4.2語篇重構的概念
4.3從順應論的視角看形式的語篇重構
4.3.1語篇銜接和連貫方式與形式的語篇重構
4.3.2語言風格與形式的語篇重構
4.4從順應論的視角看內(nèi)容的語篇重構
4.4.1心理世界與內(nèi)容的語篇重構
4.4.2文化現(xiàn)象與內(nèi)容的語篇重構
4.4.3社會規(guī)范和政治制度與內(nèi)容的語篇重構
5結論
5、論文的理論依據(jù)、研究方法、研究內(nèi)容。
本論文選取了兩篇企業(yè)外宣材料,分別是《西麥克展覽公司簡介》和《海天味業(yè)網(wǎng)站宣傳資料》,并由本人對其進行翻譯。根據(jù)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結合順應論的相關分析維度和語篇重構的兩大類型,分析譯者為順應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習慣、文化背景、社會規(guī)約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調(diào)整。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本文以順應論為基礎,結合語篇重構的概念,分析了西麥克展覽公司宣傳材料和海天調(diào)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傳材料英譯過程中的語篇重構現(xiàn)象。企業(yè)外宣材料不僅僅涉及到基本信息傳達,而且涉及到企業(yè)文化、價值觀念、影晌力的傳遞。因此企業(yè)外宣翻譯不是簡單機械地表達和傳遞信息,還要從目的語讀者的角度對原文作出調(diào)整,使目的語讀者在閱讀外宣材料時被其所傳遞的企業(yè)信息所吸引,繼而激發(fā)他們采取行動。因此,譯者為了符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審美習慣、思維方式、文化背景要對原文進行內(nèi)容上和形式上的語篇重構。包括語篇銜接與連貫方式的順應、語言風格的順應、心理世界的順應、文化現(xiàn)象的順應以及社會規(guī)范和政治制度的順應。同時譯者為了達到以上這些順應的目的,選擇順應的過程中也包含了對原文從詞語、句子結構、篇章銜接以及內(nèi)容上進行重構。
對于企業(yè)的外宣翻譯,只有設身處地地從目的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譯,巧妙地對原文進行語篇重構來順應目的語讀者的語言和文化,才能激發(fā)讀者付諸行動,為企業(yè)的形象宣傳和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7、預期的結果。
企業(yè)外宣翻譯要通過對原文進行語篇重構來順應目的語社會的語言語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外宣翻譯的交際功能,達到良好外宣效果。
8、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第三篇:英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課題研究現(xiàn)狀:
EnglishidiomsareanimportantpartoftheEnglishvocabulary.Thegeneraltendenciesofpresent-dayEnglisharetowardsmoreidiomaticusages.HallidayandHason(1976)pointedoutthattherearethreefunctionsofEnglishidioms(ideationalfunction,interpersonalfunctionandtextualfunction).Anotherscholar,F(xiàn)ernandoC.(1996),alsomadevaluablecontributionstotheunderstandingofidiomaticexpression_rofcoherenttext,andinthecreationofstylisticeffects.
ChineselinguistslikeHuZhuanglin(1994,1996),ZhuYongsheng(1995,1996,1997)andZhangDelu(1994)mainlymadecontributionstothestudyoftextualcohesion.
課題研究目的:
ThispaperisfirstlyintendedtodefineEnglishidiomsandanalyzethefeaturesofthem.Itthenexploresthecohesivefunctionaftercarefulanalysisanddiscussion,attemptingtoarousetheconcernofusingidiomsappropriatelyandhelpreadersmakefulluseofthecohesivefunctionforcommunicatingmoreconciselyandidiomatically,thusmoreeffectively.
課題研究內(nèi)容:
AsEnglishidiomsaremuchaliveineverydayEnglish,acloselookatthefunctionofidiomsmustbetaken.Thisdissertationincludesthefollowingfiveaspects:
1.Introduction
2.AGeneralStudyofEnglishIdioms
2.1TheDefinitionofEnglishIdioms
2.2FeaturesofEnglishIdioms
3.CohesiveFunctionofEnglishIdioms
3.1Cohesion
3.2FunctionalCategories
3.3CohesiveFunctionofRelationalIdioms
3.4CohesiveFunctionofOtherIdioms
4.TheCohesiveFunctioninTermsofSyntaxAndPragmatics
4.1SyntacticCohesion
4.2PragmaticFunction
5.Conclusion
課題研究計劃:
January22-March10:questionposingoftheresearchandcollectionofmaterialsMarch11-March25:analysisofthematerialsandwritingofanoutline
March26-April30:completionofthefirstdraftandseekingsupervisor’sadviceMay1?June10:refinementofthepaperaccordingtoteacher’ssuggestion
June11―June22:finalizationofthethesisbasedonthesetrequirementsafterthedefence
主要參考文獻:
[1]Fernando,C.IdiomsandIdiomaticity.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2]Halliday,M.A.K.andR.Hason.CohesioninEnglish.LongmanPress,1985
[3]Lakoff,G.and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4]Makkai,A.IdiomStructureinEnglish.TheHaguePress,1972
一、選題來源、目的和意義:
本選題重在研究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最后得出商務談判應該采用的策略。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貿(mào)易和對外交往將日益頻繁,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由于存在經(jīng)濟利益的協(xié)調(diào),無時無處不需要談判。出口商和進口商要消除分歧,達成一項公平的相互之間滿意的交易,大多是通過商務談判才能做到的。因此與外界交往合作的主要方式――跨文化商務談判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和外商談判打交道的時候,不要忽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那些都有可能是成敗的關鍵。只有正確探悉、學習和熟悉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意識到他們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探討商務談判的策略,為最后談判的成功奠定基礎和提供理論依據(jù)。
二、課題的主要內(nèi)容(項目概要):
1.談判與文化的綜述
2.文化差異因素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
2.1語言和非語言差異的影響
2.2思維方式差異的影響
2.3價值觀念差異的影響
3.應對商務談判文化差異問題的對策
3.1樹立跨文化的談判意識
3.2談判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3.3懂得談判對方的語言
3.4對待文化問題應持有的態(tài)度
4.結尾
三、實施計劃(設計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和完成時間等):
11月11日畢業(yè)論文動員大會
11月12日―12月1日下達任務書
12月2日―12月31日確定論文題目
1月1日―1月31日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篩選、做讀書筆記。
2月1日―2月28日完成論文詳細提綱,交指導老師修改,補充。
3月1日―3月30日進行畢業(yè)論文初稿寫作。
4月1日―5月19日畢業(yè)論文修改。
5月20日―6月5日畢業(yè)論文定稿、裝訂、答辯。
四、參考文獻:
<1>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較概論》,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3.6
<2>李郁、張泳,淺談國際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問題及對策[J],商業(yè)研究,2004.7
<3>廖瑛,《外貿(mào)談判英語》,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4.2
<4>肖云南,《國際商務談判》,清華大學和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5
<5>楊晶,《商務談判》,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
<6>姚立,《商務談判―理論、實務、風格》,中國城市出版社,2003.3
<7>袁其剛,《國際商務談判》,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2
第四篇:英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題目:theApplicationandInnovation
一、選題的意義和研究現(xiàn)狀
1.選題的目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長時期以來,人們視艾米莉?勃朗特為英國文學中的“斯芬克斯”。關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難解之謎,許多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因而往往是舊謎剛解,新謎又出,解謎熱潮似永無休止。
本文立足于歐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研究《呼嘯山莊》的創(chuàng)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題、人物形象、環(huán)境刻畫、意象及情節(jié)構造等方面都借鑒了哥特傳統(tǒng),同時憑借其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將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融為一體,給陳舊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鮮活力,達到了哥特形式與激情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使《呼嘯山莊》既超越了哥特體裁的“黑色浪漫主義”,又超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現(xiàn)實主義”,從而展現(xiàn)出獨具一格、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2.與選題相關的國內(nèi)外研究和發(fā)展概況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及預期的結果(大綱)
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本文立足于歐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研究《呼嘯山莊》的創(chuàng)作源泉,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題、人物形象、環(huán)境刻畫、意象及情節(jié)構造等方面都借鑒了哥特傳統(tǒng),同時憑借其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將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融為一體,給陳舊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鮮活力,達到了哥特形式與激情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使《呼嘯山莊》既超越了哥特體裁的“黑色浪漫主義”,又超越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現(xiàn)實主義”,從而展現(xiàn)出獨具一格、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預期的結果(大綱):
1.ASurveyofGothic
1.1DefinitionofGothic
2Emily’sGothicHeritage
2.1Theme
2.1.1GoodandEvil
2.2CharactersDescription
2.2.1Villainhero
2.2.2DelicateYoungGirl
2.3Atmosphere,EnvironmentandPlot
2.3.1Terror
2.3.2Mystery
2.3.3Supernatural
3.Emily’sGothicInnovation
3.1CombinationofromanticismandRealism
3.1.1ChangeoftheBackground
3.1.3StreamofConsciousness
3.1.4IllusionandSubconsciousness
3.2.DescriptionofFigureEmotionandPsychology
2.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資料查找、理論探討研究、閱讀法
3.研究所需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研究所需條件:紙張、打印設備、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取國內(nèi)外文獻資料;可能存在的問題:
(1)文獻不足。
(2)由于個人的觀點和能力,使對研究對象分析不夠全面和深入。
三、研究進度安排、參考文獻及審查意見
1.研究進度安排
(1)論文指導第一周(學期第八周):學生完成初稿。
(2)論文指導第二周(學期第九周):指導教師審閱論文初稿后發(fā)回修改。
(3)論文指導第三周(學期第十周):學生交論文第二稿。
(4)論文指導第四周(學期第十一周):指導教師審閱第二稿并發(fā)回給學生進一步修改。
(5)論文指導第五周(學期第十二周):定稿
(6)論文指導第六周(學期第十三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電子文本。
(7)論文指導第六周(學期第十三周):本周星期五至論文指導第七周(學期第周)星期五,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寫評語,學生做好答辯準備。
(8)論文指導第七周(學期第十四周):星期三至論文指導第八周(學期第十五周)開展答辯工作。
第五篇:英語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
OntheCharacteristics&TranslatingSkillsofEnglishAdvertising(英語的特征和翻譯)
選題依據(jù)及研究意義: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快,國際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帶動了廣告業(yè)的騰飛,英語廣告翻譯日益成為翻譯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告翻譯的發(fā)展對國際貿(mào)易的發(fā)展不言而喻。廣告是商戰(zhàn)中的有力的武器,廣告英語是一種專門用途的英語,他與普通英語有著較大的差別,本文結合大量的實例,從廣告英語的語法特點、句法特點和修辭特點三方面分析了廣告英語的特點,并淺析了其翻譯策略。英語廣告翻譯作為翻譯學的一個新的領域,引起了眾多的翻譯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注意,發(fā)展仍然不夠成熟和完善,這篇論文正是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提出了英語廣告的特點和英語廣告的翻譯策略等重要意義的課題。從而為英語廣告的翻譯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為眾多的翻譯工作人員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同時也推動廣告業(yè)及廣告翻譯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
對于商務溝通中的策略,曾有兩語言學家提出過。
美國語言學家格萊斯于1967年提出的禮貌被稱為“合作原則”。此原則中,會話雙方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則包括數(shù)量、關系、質量和方式幾個準則。有了“合作原則”,交易雙方所說的話就不會邏輯混亂,說話者和聽話者能順暢溝通,以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20世紀80年代,在合作原則的基礎上,英國語言學家利奇又提出了著名的“禮貌原則”,其主要內(nèi)容為:通過減少自身利益,使對方從中獲得更大利益的方式獲得對方好感,推進合作,使對方從中獲得更長遠的利益。
總而言之,“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都是要求商務信函中要堅持禮貌策略,以達到維護交易各方地位均等、關系友好的目的。
擬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1.禮貌、禮貌原則和商務英語的表達原則;
2.商務英語信函的寫作原則
3.禮貌原則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具體應用;
4.商務英語信函語言表達形式中禮貌的表現(xiàn)。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重、難點:
(1)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本研究立足于商務貿(mào)易間來往,提出了不容忽視的禮貌策略,符合現(xiàn)代商務溝通的基本準則,有利于更好的撰寫商務英語信函,促進貿(mào)易。
(2)本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參考文獻的局限性以及信函中的創(chuàng)新概念,避免千篇一律。
研究的進程安排:
20XX-1-15――20XX-2-15確定選題,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2-16――20XX-2-18撰寫初稿
20XX-2-19――20XX-2-20完成二稿
20XX-2-21――20XX-3-1定稿
主要參考文獻:
[1]曹順發(fā),馮波,國際商務英語談判[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2]彭林霞,黃莉:商務電子郵件與傳統(tǒng)商務信函中禮貌策略的對比分析[J].溫州大學學報,2006第19卷第5期:49-56.
[3]秦曉杰:英文商務信函中的“合作”和“禮貌”[J].西安外國語學院報,2001第9卷第4期:11-14.
[4]曹菱,商務英語談判[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BrownG&Yule,GDiscourseAnalysi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rchPress
[6]BilbowGT.PHD.2001.Writeformodernbussiness.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