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地質地貌實習實驗報告(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地質地貌實習實驗報告(推薦5篇)》。
第一篇:地質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使我們獲得地質實體的感性認識,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chǎn)生時代、結構、產(chǎn)狀、形成原因及現(xiàn)象等。
3.通過基本技能的訓練,使我們了解野外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掌握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使用羅盤測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了解地質構造對工程影響,把地質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實習地點
1.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的饅頭山
3.濟南市長清區(qū)蘇莊背斜
三、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四、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
五、實習內容
第一天20xx年xx月xx日
第一天我們實習的目的地是濟南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的饅頭山和靈巖寺,主要內容是觀察饅頭山的地質構造和饅頭組、毛莊組等巖層,以及靈巖寺附近的滑坡和斷層。
(一)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饅頭山
1.饅頭山簡介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境內,當?shù)乩习傩樟晳T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這說明這山的外形特別像饅頭。饅頭山距濟南市區(qū)僅20來公里。張夏境內群山連綿,饅頭山就在這群山之間,和周圍的山相比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山上滿是雜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樹。整個山體為石質山,半山腰上散落著一小塊一小塊的農(nóng)田。名字看起來有些俗氣,個頭也不算太高。 2003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qū)。因為,它那豐富的皺紋和陳年脈絡,忠實地記錄了五億多年的地質變化。真可謂“濃縮的就是精華”。抬手之間,跨越五億年順著不太陡的山勢拾徑而上,在山腰處便可見一處巖層,這塊巖層乍看起來很普通,但它卻是無價之寶。因為,這一塊巖層記錄了五億多年的地質變化。該處巖層近兩米高,層次非常明顯。于峰介紹,最底部淡粉紅色的一層是花崗巖石,與這一層對比非常明顯的是,上面緊挨著的青灰色古代花崗巖,兩者之間的時間相隔2.5億年,而古代花崗巖距今約2.8億年。也就是說,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間的距離就輕松跨越了整整5.3億年的歷史。讓人不得不感慨滄海桑田變幻之快啊!再往上走,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小土丘,土丘上布滿了碎石片??蓜e認為它只是個普通的小山丘,這里可是有名的三葉蟲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葉蟲見證了這里曾是海洋深處的歷史。三葉蟲是生活在6億年到2億多年前的古老節(jié)肢動物,在當時它幾乎占據(jù)了整個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絕滅。目前,全世界已發(fā)現(xiàn)的三葉蟲化石約四千多種,我國是發(fā)現(xiàn)三葉蟲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有1千多種。三葉蟲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它歷史悠久,據(jù)記載,宋、明、清時代已有人把玩,稱之為“多福石”、“鴻福石”。在普通人的眼里,三葉蟲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質科研人員的眼里卻是貨真價實的“寶貝”。從上個世紀初,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地質科研人員不斷探索研究,在饅頭山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17個三葉蟲生物帶,并確定饅頭山為一處最完整的寒武紀地層層型剖面,從而成為中國寒武紀地質結構劃分的標準山。因此,饅頭山也就成為地質界公認的世界地質名山。每年,都有無數(shù)地質專業(yè)的大學生和相關專家造訪饅頭山,一睹它滄海桑田的容顏。實在的名字背后是豐厚的物產(chǎn)饅頭山不是一個孤立的小山頭,它的余脈蜿蜒相連。其中東邊的一支余脈遠觀像一個大佛頭,鼻子、眼睛、嘴巴惟妙惟肖,煞是生動。這么美麗的山當然也有美麗的傳說。
饅頭山不僅地質豐富,據(jù)說還藏有金礦。相傳很久以前在山的東側有一處泉眼,泉水常年汩汩噴涌,泉水清澈見底。有一年,一個從南方過來專做修補鐵鍋鐵盆的手藝人,走到這個泉眼處坐下休息。休息完了起身要走的時候,他竟然發(fā)現(xiàn)泉水里有一層亮亮的金粒兒。他大喜過望,趕緊把包袱解開,把金粒兒撈上來放進包袱里。撿了個大財?shù)纳馊嗽谛睦锎蚱鹆怂惚P:“可不能讓別人知道這里有金子,得想個辦法把泉眼藏起來?!庇谑牵谌圻呿樖职瘟艘豢貌?,用草堵住了泉眼。過了幾天,這個生意人得意洋洋地趕了一輛大馬車又來到泉眼處,想撈到更多的金子。可是等他到了跟前,傻了眼,泉眼處竟然不流泉水了。據(jù)老人們講,他拔的那棵草正好是萬年草,用它堵死了泉眼,泉水要到一萬年以后才能重新流淌。饅頭山到底有沒有金礦,還需要地質部門的勘查,但饅頭山周邊盛產(chǎn)木魚石可是個不爭的事實。 1991年,張夏鎮(zhèn)饅頭山附近的村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平時用來壘豬圈的石頭竟然是世上少有的寶貝――木魚石。這是木魚石首次在張夏鎮(zhèn)中部饅頭山被發(fā)現(xiàn)。據(jù)考證,形成于距今約5.5――5.8億年之間的木魚石,是一種珍貴的玉石石材,含26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用木魚石制作的器皿通透防腐,此外,它還能制成各類收藏藝術精品。饅頭山是塊寶地,珍貴的木魚石給饅頭山周邊的居民們帶來了財富和商機,也是饅頭山除了是地質名山外的又一驕傲。饅頭山將建大型地質公園自饅頭山被命名為世界地質第三名山,尤其是在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qū)以后。當?shù)赜嘘P部門經(jīng)多方論證、研究,決定根據(jù)饅頭山獨特的地質風貌和考察價值,以饅頭山為核心,在其周圍興建集科普、教育、研究、旅游于一體的.地質公園,這也將是山東省最大的地質公園。據(jù)介紹,規(guī)劃中的饅頭山地質公園將劃分為五大片區(qū),中部將建成地質文化廣場,設計面積200畝,主要工程是建設三葉蟲概念性廣場標志雕塑和區(qū)內各景點雕塑;西部是展館片區(qū),規(guī)劃面積100畝,主要是地質博物展廳,為地質專家、學者及游客提供地質教學設施和科普知識展覽;北部是大沙河片區(qū),對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突出靈山秀水的地方特色;南部是饅頭山地質剖面片區(qū),將整理修建參觀場地、修建硬化參觀道路及碑亭、山頂標志性建筑等。
2.實習任務:饅頭山巖層
(1)饅頭組
第一層頁巖,黃灰色,2m。
第二層薄層石灰?guī)r,藍灰色,厚4m,含燧石結核。
第三層鈣質頁巖,灰黃色及灰色,厚13m。
第四層頁巖,紫色,厚8m。
第五層石灰?guī)r,土黃色,厚6m。與另一個山體對比可發(fā)現(xiàn)此處為斷層,為平推斷層。
第六層頁巖,灰綠色,厚4m。
第七層石灰?guī)r,灰綠色,厚2m。巖體上孔洞發(fā)育成熟,巖體易形成溶洞,不利于工程建設,強度低于第五層的石灰?guī)r。
第八層頁巖,紫紅色,厚7m。
第九層石灰?guī)r,灰白色,厚2m,縱向裂隙打,孔洞發(fā)育少。
第十層頁巖,鮮紅色,厚5m,風化嚴重。
(2)毛莊組
第一層云母頁巖,紫紅色,厚4m。
第二層頁巖,紫色,厚13m。
第三層頁巖,紫紅色,厚4m。
(二、三層中間有明顯分隔帶)
第四層鮞狀石灰?guī)r,厚0.8m。
第五層灰色石灰?guī)r,厚0.2m。
第六層鮞狀石灰?guī)r,厚0.3m。
據(jù)老師介紹說,第四、五、六層原來為海底,由于后來的地殼運動成為現(xiàn)在的毛莊組巖層。
(二)長清區(qū)靈巖寺滑坡、斷層
在長清靈巖寺附近我們實習認識了山體的滑坡。
1.滑坡的概念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俗稱“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率切逼聨r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fā)生的滑移現(xiàn)象?;碌臋C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
2.滑坡的分類
根據(jù)滑坡體體積,將滑坡分為4個等級:①小型滑坡:滑坡體積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體積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體積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體體積大于1000×104立方米。根據(jù)滑坡的滑動速度,將滑坡分為4類:①蠕動型滑坡,人們作憑肉眼難以看見其運動,只能通過儀器觀測才能發(fā)現(xiàn)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動數(shù)厘米至數(shù)十厘米,人們憑肉眼可直接觀察到滑坡的活動;③中速滑坡:每小時滑動數(shù)十厘米至數(shù)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動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的滑坡。
3.滑坡的產(chǎn)生原因
一是地質條件與地貌條件;二是內外營力(動力)和人為作用的影響。第一個條件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巖土類型:巖土體是產(chǎn)生滑坡的物質基礎。一般說,各類巖、土都有可能構成滑坡體,其中結構松散,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fā)生變化的巖、土,如松散覆蓋層、黃土、紅粘土、頁巖、泥巖、煤系地層、凝灰?guī)r、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及軟硬相間的巖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fā)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組成斜坡的巖、土體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不連續(xù)狀態(tài)時,才有可能向下滑動的條件。同時、構造面又為降雨等水流進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種節(jié)理、裂隙、層面、斷層發(fā)育的斜坡、特別是當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傾角構造面及順坡緩傾的構造面發(fā)育時,最易發(fā)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只有處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備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發(fā)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庫)、海、溝的斜坡,前緣開闊的山坡、鐵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都是易發(fā)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緩上陡、上部成環(huán)狀的坡形是產(chǎn)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活動,在滑坡形成中起著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軟化巖、土,降低巖、土體的強度,產(chǎn)生動水壓力和孔隙水壓力,潛蝕巖、土,增大巖、土容重,對透水巖層產(chǎn)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對滑面(帶)的軟化作用和降低強度的作用最突出。
第二天20xx年xx月xx日
第二天我們實習的目的地是濟南市長清區(qū)的蘇莊。
(一)斷層
1.一開始我們先是在一戶農(nóng)家小院里觀察了一處明顯的斷層,此斷層為正斷層。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大家鑒定了該斷層的上盤、下盤、斷線及其斷層面,并且還估計了該斷層的斷距與落差。
2.關于斷層
概念: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地殼中的一個裂口或破裂帶,而且沿著它相鄰的巖體發(fā)生了運動。斷層長度變化很大,從幾厘米至幾百公里不等,兩盤之間的位移量也可有這樣大的變化。
分類:根據(jù)斷層線上原來相鄰接的兩點在斷層運動中的相對運動狀況可以將斷層分類。
如果它們的運動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斷層面,那么這斷層叫走向滑動斷層。走向滑動斷層又進一步分為右滑和左滑斷層。
如果一個觀察者站在斷層的一側,面向斷層,另一邊的巖塊向他左方滑動,那它就叫左滑斷層。之所以如此稱呼,因為要追索被移動了的地表特征時,該人需沿斷層線轉向左邊,才能在那一邊找到與這邊相對應的特征。這種走向滑動斷層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斷層,或統(tǒng)稱走向斷層。加利福尼亞圣安德列斯斷層是一條右旋斷層或滑動斷層。
沿斷層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則是傾向滑動斷層。上盤相對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
當斷層面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盤相對下盤作向上運動時,叫沖斷層,而若斷層面傾角大于45°,則稱逆斷層。
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界于走向滑動斷層和傾向滑動斷層之間的,叫斜向滑動斷層。
斷層兩盤之間的相對位移常被叫作斷層落差和平錯。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錯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說的斷層都有一個共同的運動特點,即在運動中兩盤的構造保持著平行。
但也可以有這樣的斷層,相鄰兩盤塊體之間發(fā)生了扭動、轉動,這樣的斷層被稱為旋轉斷層或剪狀斷層.
(二)蘇莊背斜
蘇莊背斜距濟南長清區(qū)政府以南約3―4公里,是一處非常典型的兩翼不對稱的背斜構造。
1.概念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jīng)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xiàn),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xù)出現(xiàn)。正常情況下o背斜呈背形o向斜呈向形o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蘇莊背斜的埡口處由于長時間的風化、剝蝕,往往給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實不然,在劉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根據(jù)巖層走向仔細判斷,最終得出了此處為背斜的結論。
2.褶皺要素
褶皺的基本組成部分o用以描述褶皺的形態(tài)和產(chǎn)狀。包括s①核o褶皺的中心部位r②翼o泛指核部兩側比較平直的部分r③軸跡o褶皺面從一翼過渡到另一翼時出露的軸部r④樞紐o同一褶皺面上最大彎曲點的連線r⑤軸面o各相鄰褶皺面的樞紐聯(lián)成的面o可以是平面o也可以是不規(guī)則的曲面o軸面與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線稱為該面上的軸跡r⑥軸o理想的圓柱狀褶皺可以由一條平行其自身移動而描繪出該褶皺面彎曲形態(tài)的直線o這一直線又稱為褶軸。褶軸只是具有表明幾何方位意義的線段o圓柱狀褶皺的樞紐方向代表了褶軸的方向。非圓柱狀褶皺可有樞紐線而沒有統(tǒng)一的褶軸o只有把它分解成許多近似圓柱狀褶皺的區(qū)段o才可分別確定其褶軸r脊線和槽線o在橫剖面上褶皺面的最高點稱為脊o同一褶皺面上脊的連線稱為脊線r反之o褶皺面在剖面上的最低點稱槽o同一褶皺面上槽的連線稱為槽線。
3.褶皺的野外識別
一般情況下,人們容易認為背斜是山,向斜為谷,但實際情況要比這復雜得多。背斜長期遭受剝蝕,不但可以逐漸的夷為平地,而且往往由于背斜軸部的巖層遭到構造作用的強烈破壞,在一定的外力條件下,甚至可以發(fā)展成谷地。所以向斜山與背斜谷的情況在野外是比較常見的。因此,不能完全以地形的起伏情況作為識別褶皺構造的主要標志。
褶皺的規(guī)模,有的較小,有的較大。小的褶皺,可以再小范圍內,通過幾個出露的地面的基巖露頭進行觀察。規(guī)模大的褶皺,一則分布的范圍較大,二則常受地形高低起伏的影響,既難一覽無余,也不可能通過幾個露頭就窺其全貌。對于大型褶皺構造,在野外需要采用穿越的方法和追蹤的方法進行觀察。
(1)穿越法。就是沿著選定的調查路線,垂直巖層走向進行觀察。用穿越的方法便于了解巖層的產(chǎn)狀、層序及其新老關系。如果在線路通過的地帶巖層成有規(guī)律的重復出現(xiàn),則必有褶皺構造。再根據(jù)巖層出露的層序及其新老關系,判斷是背斜還是向斜。然后進一步分析兩翼巖層的產(chǎn)狀和兩翼與軸之間的關系,這樣可以判斷褶皺的形態(tài)類型。
(2)追蹤法。就是平行巖層走向進行觀察的方法。平行巖層走向進行追蹤觀察,便于褶皺延伸的方向及其構造變化的情況。當兩翼巖層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時為水平褶皺,如果兩翼巖層在轉折翼閉合或呈“S”行彎曲時,則為傾伏褶皺。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
第二天再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地質羅盤的使用了,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1.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于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于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于磁偏角。經(jīng)校正后測量時的讀數(shù)就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松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shù)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shù)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shù)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shù)表示測者位于測物的什么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shù)才是目的物位于測者什么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chǎn)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恒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shù)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3.巖層產(chǎn)狀要素的測量
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于其產(chǎn)狀要素,巖層產(chǎn)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chǎn)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①.巖層走向的測定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shù)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
②.巖層傾向的測定
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假若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③.巖層傾角的測定
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巖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恒小于真傾角,也就是說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恒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子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測量時將羅盤直立,并以長邊靠著巖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并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最大讀數(shù),即為巖層之真傾角。
下面表格內為三組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
組號走向(度)傾向(度)傾角(度)
第一組NE∠54.5 NE∠319.5 WN∠45
第二組NE∠64 NE∠349 WN∠33
第三組NE∠59 NE∠334 WN∠69
六、實習總結
為期兩天的實習匆匆結束了,在這兩天里面,雖然天氣不太好,但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帶領下,實地認識了斷層、滑坡、褶皺、巖石構造以及向斜背斜的地質構造。這次實習的親身經(jīng)歷,使我們對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鞏固了我們所學到的知識。
第二篇:地質實習報告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jīng)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qū)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巖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我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yè)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chǎn)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xiàn)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致觀察各種地質現(xiàn)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后,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一)組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為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xié)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地點為昆明、武定、元謀地區(qū)。時間為一周,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xx。
第二天上午xx。
下午xx。
第三天上午xx。
下午xx。
第四天xx。
下午xx。
第五天xx。
下午xx。
第六天xx。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xiàn)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chǎn)狀;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并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第三篇:地質實習報告
實習目的:
了解定西市渭源縣地形、地貌、地勢以及植被分布狀況,考察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發(fā)展以及人口分布情況的影響。
實習地點:
定西市渭源縣境內
實習工具:
羅盤、望遠鏡、巖石包等
實習內容:
1、實習區(qū)域概況:
渭源縣位于定西市境內中西部,北靠安定區(qū)和臨洮縣,東接隴西縣,南連漳縣,西與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臨夏回族自治州接壤,大致位于北秦嶺向西部的延伸地帶海拔在2000―3000米,水土流失嚴重,氣候屬溫帶半濕潤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7―8攝氏度,平均降水量為2000―3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
2、實習內容具體情況:
(1)天井峽丹霞地貌:
神奇美麗的天井峽:天井峽屬丹霞地貌,(如圖1)為一橫亙十五里的史前峽谷、十五里畫廊的天井峽,充滿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等眾多情趣。旅游開發(fā)開放以來,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睞和贊譽。
丹霞地貌屬于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fā)育于記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貌以廣東北部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發(fā)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fā)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qū)。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jié)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巖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巖層傾角較大的地區(qū),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巖層沿垂直節(jié)理發(fā)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xx組主要節(jié)理的走向發(fā)育,形成高大的石墻;石墻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fā)育有沿層面的巖洞。
(2)河流階地:
在渭河流經(jīng)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縣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頭,在這里我們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階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河谷的兩側,階地由階面與階坡組成,前者為原來谷地的遺留部分,后者則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階面與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為階地高度,多階地的順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灘的最低階地稱為一級階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級推移。
河流的階地主要分為三類:即侵蝕階地、堆積階地和基座階地。渭河河谷則主要為侵蝕階地,由河流長期侵蝕而成的切平構造面,渭源縣城的大部分面積和人口就分布在這個切割平臺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級階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漸抬升,也就是說,隨著階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數(shù)量分布呈一種下降的趨勢。
(3)系云摩天太白山:
“不登太白非好漢,登上太白賽神仙”,游人用這句話來形容太白山的奇?zhèn)バ酆?,太白山山勢險峻,酷似華山,因此,有“小華山”之稱,(如圖2)太白山海拔高約3300多米,在太白山山麓主要有人工針葉林(以落葉松為主),大約再向上兩百多米逐漸由針葉林向灌木叢過渡,樹木以喬灌木為主,如:樺樹(紅樺、白樺)等,在大約2000米處開始有了積雪,此時天上的雨滴變成了晶瑩的雪花紛紛落向地面,在這一帶連灌木叢都少見了,大多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頂向下俯視時煙霧飄渺,真有一種神仙暢游的感覺,此時的山頂已是荒漠,只有進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幾簇耐高寒的植物,顯得特別荒涼,雖然這里沒有終年積雪,但十月的天氣已經(jīng)讓這里變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令人感覺毛骨悚然。
(4)石門水庫和峽口水庫:
這是在渭河源頭的兩條支流上所建的水庫,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條支流匯集而成,站在水庫的堤壩上,看碧波蕩漾,讓人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親切感。
水庫的主要作用有:
1、調節(jié)地方小氣候,由于定西市內氣候比較干燥,蒸發(fā)旺盛,這樣的水庫就有了增濕降溫的作用,使得地方氣候呈良性循環(huán)的態(tài)勢。
2、水庫可以用來灌溉,為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這樣就可以使得渭源縣人口打破靠天吃飯的單一模式,提高了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
3、水庫可以用來搞一些人工養(yǎng)殖,來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增加經(jīng)濟收入,從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
4、修建水庫不僅對氣候、農(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時也推動了當?shù)氐牡谌a(chǎn)業(yè)的發(fā)展,成為渭源縣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
(5)三國古道雙石門: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雙石門,(如圖3)位于渭源縣城南部40公里處,距省城蘭州164公里。這里集險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動物、歷史傳說于一體,是人們舉行野營活動和探險的好地方。這里擁有11萬畝的大草場,春秋季節(jié),山花爛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許多珍稀動物,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難遇的冬蟲下草,在11萬畝的大草場(如圖4)到處可見悠閑的牦牛、雪白羊群、以及幾匹狂奔的牧馬,雙石門主要是斷層構造在地質運動時一側抬升,而另一側下沉在露骨山腳下形成了形似山門的巖石――石門,因為有兩道這樣的石門,所以稱這里為雙石門。
在石門的巖壁上清晰可見那斷裂巖石的層理結構,在石門的中間就是著名的“一線天”,在這里有一股流水從石門中潺潺流出,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6)首陽山原始森林:
首陽山與蓮峰山遙相呼應,其山勢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蔥蔥。因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在這里曾留有伯夷、叔齊之遺骨,并有聞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如圖5)讓人不覺感嘆到人類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過悠遠深邃的幽徑,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望著腳下郁郁蔥蔥的樹木,有一種征服萬物的快感,此時,又有贊嘆人類之偉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實習小結:
通過對各種自然風貌的觀察和身臨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層次的領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態(tài)和那包羅萬象的環(huán)境,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和領悟,更使我對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觸。
第四篇: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tài)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結構和分布規(guī)律。重點掌握實習區(qū)域的地層、巖石、礦產(chǎn),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guī)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
二、實習地區(qū)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wǎng)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wěn)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jīng)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一次大規(guī)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xiàn),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qū)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
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qū)仍處種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xiàn)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yǎng)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qū)。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shù)氐牡刭|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qū)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wěn)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tài)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fā)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jié)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xiàn)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jié)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jié)理以節(jié)理與巖層的產(chǎn)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jié)理:
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chǎn)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xù)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xiàn)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xiàn)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xù)彎曲。巖層的連續(xù)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xiàn)。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xiàn)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tài)、河谷的發(fā)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huán)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xiàn)。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jù)其大小,形態(tài)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xiàn)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chǎn)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wǎng)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shù)酌?。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偟膩碚f,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第五篇:地質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把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討論方法,了解和把握地表形態(tài)及其發(fā)生、進展、結構和分布規(guī)律。重點把握實習區(qū)域的地層、巖石、礦產(chǎn),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guī)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討論和把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和互相作用。
二、實習地區(qū)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預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學問都有了肯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預備。首先我們上網(wǎng)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也許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fā)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wěn)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冗雜。
有些地層在久經(jīng)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guī)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xiàn),始終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qū)還始終沉醉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
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qū)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fā)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呈現(xiàn)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育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qū)。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著下沿山路向上爬,觀看當?shù)氐牡刭|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qū)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采匙印承纬桑Y構穩(wěn)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改變、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tài)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fā)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一般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jié)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xiàn)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晰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jié)理,在巖石露頭上,處處都能見到節(jié)理以節(jié)理與巖層的產(chǎn)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jié)理:
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到達肯定強度而發(fā)生裂開,并沿裂開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chǎn)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互相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全部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互相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假如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互相滑動。在這種狀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xù)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肯定體積的物體其漸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xiàn)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漸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xiàn)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xù)彎曲。巖層的連續(xù)完好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xiàn)。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xiàn)象,因此是構造地質學討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