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五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學設計(優(yōu)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教學設計
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通過對身邊傳統(tǒng)文化的調查,了解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活動中受到熱愛中國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2、利用地方的各種便利條件,對同學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情感。.活動過程
一、課前初探
①引導學生調查了解家鄉(xiāng)特有節(jié)慶、傳統(tǒng)習俗,傳統(tǒng)文化藝術及淵源.②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傳統(tǒng)的詩歌、散文、小說,并初步了解家鄉(xiāng)古代農桑文化、軍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節(jié)令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形式。
二、開展考察活動
①考察家鄉(xiāng)的著名建筑及其特點與由來。②考察家鄉(xiāng)的歷史名人和遺跡。③考察家鄉(xiāng)某些地名的由來。
④考察家鄉(xiāng)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特點。⑤訪問民間藝人,了解傳統(tǒng)工藝。
三、組織學生為宣傳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文化開展實踐活動。 以下一些活動形式可供參考:
①學生編寫《家鄉(xiāng)民間故事》、《家鄉(xiāng)風俗習慣》、《家鄉(xiāng)風味小吃》、《家鄉(xiāng)名人故事》等小冊子,提供給有關文化部門旅游點。
②與有關部門合作,制作廣告牌張掛在家鄉(xiāng)顯眼處,宣傳自己的家鄉(xiāng)。③為社區(qū)群眾策劃一次家鄉(xiāng)文化藝術表演或傳統(tǒng)游藝活動。
④開展題為“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討論會,引導學生從民族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角度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轉變進行探討。
四、總結方式
1、可在個人自我總結、小組內總結的基礎上,再在班級內進行交流活動。總結形式可多樣,可是個人的日記、作文,實踐活動中的反思與建議,也可是在班級討論中的發(fā)言或資料展示。
第二篇: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學設計
傳統(tǒng)紅色文化教學設計
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
陳秋生
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紅三軍在沿河的那段歷史。
2.讓學生了解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
3.了解黔東人民對革命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點與難點:1.了解黔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的歷史。
2.了解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的意義。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珍惜今天的生活,從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課時數(shù): 一個課時。
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知道遵義會議嗎?
生:知道。師:誰能說說遵義會議的意義呢?
生:遵義會議確立了毛主席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師:是呀,遵義會議確立毛主席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中國革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中國革命從此走上了勝利道路??墒悄銈冎喇斈晡覀兊募亦l(xiāng)也建立過革命根據(jù)地,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板書課題)
師:黔東革命根據(jù)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長征的紅三軍在賀龍、夏曦、關向應的率領下來到黔東,與黔東人民共同開創(chuàng)的根據(jù)地。
師:同學們想知道那段歷史嗎? 生:想知道。二.新課
師:還是紅軍來到沿河的時候,當時的紅軍領導人賀龍認為,白鶴有個灘頭,老虎有個山頭,紅軍不能沒有一個根據(jù)地。黔東地處湘、黔、川邊境山區(qū),國民黨政府對邊際地區(qū)的統(tǒng)治相對混亂;黔東地區(qū)有梵凈山、烏江等高山峽谷,道路崎嶇,溝壑縱橫,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有利于紅軍開展游擊戰(zhàn),戰(zhàn)能進、退能守,是建立根據(jù)地的理想之地;黔東世代雜居著土家、苗、漢等各族人民,長期飽受國民黨反動派和軍閥劣紳的壓迫和剝削,黔東人民為擺脫壓迫進行過多次反抗。鑒于此,紅三軍領導人賀龍等經過認真分析后,決定在黔東建立革命根據(jù)地。[1]于是在1934年7月21日至22日,賀龍在沿河縣鉛廠壩張家祠堂召開了黔東特區(qū)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黔東特區(qū)革命委員會。出席大會的共有135人,沿河、印江、德江三縣選出的代表103人,其中雇農和手工業(yè)者55人,貧農25人,中農8人,士兵4人、小商4人,其他職業(yè)7人;另有紅軍代表32人。大會選舉孫秀亮、秦育清等組成的主席團。(板書:時間:1934年7月21日至22日
會議地點:沿河自治縣譙家鉛廠壩張家祠堂
代表人數(shù):135人)
師:黔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了黔東特區(qū)革命委員會,20個區(qū)革命委員會和約百個鄉(xiāng)蘇維埃政府,成立了中共黔東工委、黔東特委及各級革命群眾組織,先后在蘇區(qū)發(fā)展了黨員50名。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運動。師: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地域和范圍,包括咱們貴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還有重慶的酉陽、秀山等縣毗鄰地域,縱橫200多里,人口10多萬。(板書)師:在這次會議上,大會還討論并通過六項會議決議案:(1)沒收土地和分配土地,(2)農村工人保護條例,(3)關于工農武裝問題決議,(4)優(yōu)待紅軍及其家屬的條例,(5)關于肅反問題決議,(6)關于苗族問題決議。
大會選舉寧國學、冉云、夏國安、劉本玉、孫秀亮、鄧吉星、夏曦、賀龍、關向應、盧冬生、李佛如、朱紹田、鐘炳然等80人為委員。以羅享舉、孫秀亮、符公高、秦育清、張均望、胡昌進、黎光富、湯福林等32人為常務委員。生:那紅軍在黔東還有那些活動呢? 師:紅軍在沿河、印江、德江、黔東、川黔邊建立了五個獨立團,在各區(qū)、鄉(xiāng)設立自衛(wèi)隊、少先隊。把當時的地方武裝“神兵”收編“組成為黔東縱隊,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黔東獨立師。(板書:黔東獨立師)
生:黔東革命根據(jù)地后來怎么樣了呢? 師: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紅六軍團離開湘贛根據(jù)地,轉移到湖南中部開展游擊戰(zhàn)爭,并同紅三軍取得聯(lián)系。10月24日,紅三軍主力與紅六軍團在印江木黃會師。(板書:木黃會師)
生: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對中國革命有什么作用呢?
師:紅
二、紅六軍團在黔東印江縣木黃會師后,向湘西發(fā)動攻勢,攻占永順、大庸、桑植等縣及廣大地區(qū)。11月26日,成立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革命委員會和軍區(qū),由任弼時任書記,賀龍任主席和司令員。黔東根據(jù)地的建立,壯大了紅軍的力量,牽制了大量的敵人,有力的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三. 拓展
師:你們知道紅軍在沿河有過那些戰(zhàn)斗嗎?
生:強渡烏江。在烏江岸邊還有紅軍紀念碑。
生:解放淇灘場。生:解放甘溪。
四,小結:通過這次學習,同學知道了在我們的家鄉(xiāng)原來也有這樣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黔東人民為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把我們的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麗。
五.作業(yè):搜集紅軍在沿河的資料,寫一篇作文。
第三篇:紅色文化
紅色江西
摘要:江西有著它豐富的文化資源——八一南昌起義、革命搖籃井岡山、紅都瑞金、長征重要出發(fā)地石城等革命事件及其遺址構成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至今仍感染無數(shù)后人。除此之外,在江西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豐富的精神食糧,不斷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如何有效的開發(fā)利用這些資源對推動江西經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鍵詞:江西,紅色文化,開發(fā)利用
為什么要開發(fā)紅色文化資源?第一,是弘揚民族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 要。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 “民族精神 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 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本褙敻徊攀亲顚氋F的!第二,是發(fā)展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設的需要。在思想文 化多元化的年代,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 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需要大力弘揚江西紅色文化。第三,是加強黨的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需要。第四,是發(fā)展江西經濟,實現(xiàn)江西在中部地區(qū)的 崛起的需要。江西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文化而且還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一方面,文化作為經濟發(fā)展競爭力的核心,越來越起著決定性的作 用。江西紅色文化中另一方面,江西 紅色文化本身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許多地方以紅 色文化為媒介,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 力,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利用紅色文化搭臺,經濟唱 戲,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都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因此,發(fā) 展江西經濟,實現(xiàn)江西在中部地區(qū)的崛起就更需要 弘揚江西紅色紅色文化。
那應該如何開發(fā)利用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呢?第一,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不夠,沒有很好的理解文化資源的重要性。也就不能有效的開發(fā)利用,無法使用這些資源來發(fā)展經濟。所以,要加強對文化的重視,了解文化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作用。第二,綜合利用,發(fā)揮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 效應。針對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一方面要對 紅色文化資源本身進行整合,把分散的紅色資源連 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有的可以連成片,有的可以連 成線,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領導者應該組建一支有實力的文化研究隊伍,這樣才能更有效開發(fā)利用。第三,應加大資金的投入,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文化研究、建立博物館、紀念館等等都需要資金。資金的充足是推動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前提。第四,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讓文化在社會的進步中流傳下去!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根據(jù)地,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它的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一個復 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相應的部門的 通力配合下,在全社會的大力參與下,群策群力,共 同開發(fā)。只有這樣,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才能得以充 分利用;才能推動經濟的發(fā)展;才能使文化源遠流長下去!
第四篇:紅色文化
紅安縣革命遺址普查報告
(2011-01-09 22:47:08)
辛向陽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axxy
一、普查工作概況
2010年4月13日,我辦接到黃岡市委黨史辦通知,正副主任前往黃岡市參加了全市的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會議。18日,縣黨史辦向分管領導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匯報了全市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會議精神,并就迅速在縣內開展革命遺址普查工作上交了匯報和申請。5月20日,紅安縣成立了革命遺址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親任組長,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副組長;縣委辦副主任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縣黨史辦主任周、縣檔案局局長劉、縣烈士陵園管理處副主任戴、縣文化局局長李、縣民政局副局長詹、縣統(tǒng)計局局長翟、縣旅游局局長金、縣文物局局長夏、縣黨史辦副主任辛和各鄉(xiāng)鎮(zhèn)(場)宣傳委員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黨史辦公室副主任辛兼任辦公室主任。與此同時,縣委辦公室向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各機關事業(yè)團體下發(fā)了《關于切實做好全縣革命遺址普查工作的通知》。
7月中旬,縣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專項資金6萬元到位,黨史辦為普查工作專門配置了一臺電腦和數(shù)碼相機。8月28日,縣革命遺址普查工作專班正式組成,紅安縣革命遺址普查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
紅安是中國第一將軍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有著豐富的革命遺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紅安縣的革命遺址普查將是黃岡市乃至湖北省革命遺址普查的重點,因此,僅僅依靠專班的力量在短短的數(shù)月內將全縣所有的革命遺址逐個查清是不可能的。從這一點出發(fā),專班同縣文物局取得聯(lián)系,將全縣第三次文物普查革命文物類的資料全部調來進行清理核實。文物普查和革命遺址普查要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革命遺址普查對歷史背景和照片這兩個方
面的要求更細更全。因此,在整理文物普查的成果時,我們本著實事求是,寧缺勿濫的原則,對歷史背景出現(xiàn)錯誤的,予以更正,對歷史背景介紹不清楚的,予以充實。
9月30日,專班基本完成對縣文物局普查資料中革命遺址類的清理,采用并認可了他們普查出來的革命遺址180處。10月7日,專班對全縣所有遺址點逐個進行調查核實和拍照。11月8日,普查專班基本完成對全縣所有革命遺址的調查、拍照和登記表的填寫,全面地轉入對普查資料的編輯、背景資料的撰寫和校對工作。
12月16日,普查工作基本完成。此次紅安縣革命遺址普查共查出革命遺址和紀念場館199處(其中,國保單位“七里坪革命舊址群”所含的37個點均分別填寫了普查登記表,作為37處計算。),共253個,其它遺址2處共4個,合計總數(shù)為257個。按保護級別來劃分,全縣共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39處39個(按文件分,應為3處39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20個(其中,西汪家革命舊址群內含4個,陂安南縣革命舊址群含10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90個,未定保護級別的66處108個(其中,李先念紀念園內含4個,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紀念園含31個,西汪家革命舊址群內含1個。);按此次普查要求的類別來劃分,全縣共有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95個,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90個,革命領導人故居2個,烈士墓(含烈士墓群)37個,紀念設施29個,其它遺址4個。其中已損毀遺址10處。紅安縣共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4個。
二、革命遺址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紅安自1923年冬建黨到1949年全國解放的26年間,黨組織始終存在,武裝斗爭始終堅持,革命紅旗不倒,在漫長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革命先輩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足跡,革命遺址可以說是遍布全縣的角角落落。而今,新中國成立已逾60年,大批革命遺址的保護均面臨著極其嚴峻的形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遭受自然風化和生物破壞十分嚴重。由于年代久遠,大部分未經維修的革命遺址風化腐蝕程度很嚴重,木結構的遺址大多都遭受到白蟻等生物的破壞,很多遺址還出現(xiàn)地基下沉,墻體開裂,屋頂?shù)顾痊F(xiàn)象,這些損害對于革命遺址來說是致命的,特別是很多重要的革命遺址,如不盡快維修,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
2、地方經濟的發(fā)展與舊址保護間產生的沖突。紅安的革命遺址絕大部分分布在廣大的鄉(xiāng)村中,近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城鄉(xiāng)之間的距離也越拉越近,經濟的活躍也刺激著農民加快了對居住條件的改善,而我縣的很多革命遺址是私人住宅,一方面農民急于改善居住條件,需要對自家的房屋進行翻修和改造,另一方面舊址保護又需要維持舊址的原貌,這一矛盾成為我縣當前革命遺址保護的一個難題。從這次普查的情況看,近十年來,我縣已有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被戶主改造成為樓房。有些革命舊址的戶主為了圖省事,干脆另辟新址建房,將革命遺址當作堆放雜物或圈牛養(yǎng)豬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比如李世焱將軍故居,戴克明將軍故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尚且如此,一些沒有申報保護單位,在歷史上又具有相當影響的革命舊址其命運就更不用談。因此,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保護經費嚴重不足,保護管理工作舉步維艱。多年來,紅安歷屆縣委、縣政府對革命遺址的保護是十分重視的,既成立了專門的文物事業(yè)管理局來管理全縣的文物,也投入了相當?shù)谋Wo經費和維修經費,然而,紅安是一個黨史大縣,擁有數(shù)目眾多的革命遺址,且大部分革命遺址分布零散,加上數(shù)十年的風吹雨打、白蟻蛀蝕,使得遺址維修的資金需求量急劇增大,而現(xiàn)有的文物保護經費,對于數(shù)目眾多而又亟待維修的革命遺址來說,無疑于杯水車薪。由于很多革命遺址地處偏僻,罕有人至,即使想對遺址進行維修,僅材料的運輸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即便是經過了維修,日常的維護也是一個難題。
4、遺址申報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的力度不夠。我縣現(xiàn)存的革命遺址,只有剛超過半數(shù)的被定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很多重要的革命遺址未被申報文物保護單位。要想讓革命遺址受到應有的保護,申報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保護遺址的工作就做不到有法可依,因此保護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5、部分單位和個人對革命遺址保護的認識不到位。很多人對革命遺址的認識不到位,2005年,紅安縣委、縣政府曾號召縣直單位對全縣61位紅安籍授銜將軍的故居進行維修,并且將每一處將軍故居的維修以文件的形式落實到了具體的單位。這既是紅安縣委、縣政府重視革命遺址保護的具體措施,也是革命遺址保護的一個新思路。就我們這次普查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縣直單位能保質保量圓滿地完成縣委、縣政府交待的任務,但有的單位為了圖省事,不對將軍故居作深入的了解,只向將軍故居所在的村交幾千塊錢了事,負責任,有認識的村還能夠保證故居維修的實施,不負責的結果只能是敷衍了事,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將軍故
居易地掛牌,比如袁克服將軍故居。更有單位將原本搖搖欲墜的將軍故居拆毀后,拖兩車水泥磚給將軍的親屬了事,比如詹少聯(lián)將軍故居。
三、革命遺址保護管理的建議
革命遺址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歷史的見證,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損毀,將不復存在,通過這次對全縣革命遺址的普查,使我們深刻認識到,革命遺址的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F(xiàn)結合本縣的革命遺址的保護現(xiàn)狀,談幾點看法:
1、學歷史,樹典型,強化干部群眾對革命遺址的保護意識。革命遺址保護是一項長遠性的工作,它不僅僅是政府的職能,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只有廣大人民群眾對保護革命遺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充分認識,保護工作才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我們在普查中,曾在七里坪鎮(zhèn)熊家咀村姜家崗發(fā)現(xiàn)一處尚存24冢紅軍烈士墓的墓群,這個形成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紅軍墓群,之所以經歷了大半個世紀依然保存完好,正得益于該村村民對烈士墓群的維護,特別是該村老支書姜能山,幾十年如一日,義務地看護烈士墓群,每年清明還為這些烈士墓除草、培土,而今支書年紀大了,新的支部書記又接下了這個看護的重任。熊家咀村支部這個自發(fā)保護紅軍烈士墓群的行動深深地感動了我們,究其原因,也正是他們熟悉紅安的革命歷史,得知今天的幸福來自于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流血與犧牲,有了這個前提,他們才能夠自發(fā)的、有連續(xù)性地對這些紅軍烈士墓進行保護。因此,在全社會掀起學習黨的歷史的氛圍,大力宣傳象熊家咀村支部這樣的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不僅在革命遺址保護上會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同時,對促進我縣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這與黨的十七大精神也是相吻合的。
2、著眼于重要革命遺址的搶救性保護,兼顧所有革命遺址的維護。紅安縣的革命遺址數(shù)量眾多,分布面積廣,經過大半個世紀的風吹雨打和社會變遷,損毀程度十分嚴重,從而導致維修經費需求大。在目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要將全縣革命遺址的維修保護工作全面鋪開是不現(xiàn)實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對革命遺址的保護手段上有一個輕重緩急的過程,根據(jù)實際情況,首先對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革命遺址進行搶救性維修保護,對其他的革命遺址要確立積極保護的宗旨和意識,在此基礎上,認真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依靠群眾的力量來對革命遺址進行保護。文物工作者對革命遺址的使用人要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工作,以防止革命遺址被隨意拆除和改變現(xiàn)狀,待條件成熟后,再予以維修保護。
3、整合革命遺址資源,走旅游開發(fā)與遺址保護相結合的道路。
保護革命遺址是手段,保護的目的就要利用這些革命遺址來進行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讓它們?yōu)樯鐣髁x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紅安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既有大批獨特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又有大批的紅色革命遺址資源。數(shù)屆紅安縣委、縣政府一直把開發(fā)紅安旅游業(yè)提到新的高度,提出了“以紅帶綠”的思路。近年來,先后對鄂豫皖革命蘇區(qū)烈士陵園、七里坪鎮(zhèn)長勝街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對紅安籍將軍的故居進行全面整修,對天臺山、九焰山等旅游景點進行規(guī)劃和修繕。這一系列措施的直接效果就是紅安縣接連幾年的旅游收入超億元,同時,也推動了政府和群眾對革命遺址保護上自覺性。如今的紅安已成為30條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和100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前來紅安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人數(shù)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紅安也被廣大黨員譽為心中的圣地。
“以紅帶綠”的這種旅游思路,也不僅是紅安縣所獨有,象延安、井崗山、西柏坡等地區(qū)在這方面做得更好,更全面。從這些地區(qū)亦可以看出,紅色旅游發(fā)展得好的地方,革命遺址的保護就做得好,沒有發(fā)展的地方,革命遺址的保護就差。因此,這種模式的出現(xiàn),也為革命遺址的保護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大力發(fā)展紅色旅游業(yè),走旅游開發(fā)與遺址保護相結合的道路,這樣做,一方面能夠充分發(fā)揮革命遺址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達到服務于社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夠推動老區(qū)的經濟發(fā)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正確地處理好革命遺址與旅游業(yè)的關系,不僅能讓革命遺址得到有效的,持久的保護,而且,還會讓我們的革命遺址重新煥發(fā)出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第五篇:中華文化傳統(tǒng)教學設計
《中華文化傳統(tǒng)》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已經融匯成一派浩瀚的巨流。三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走進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熬C合性學習”活動和單元專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為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座寶庫的一扇門,孩子們在這里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閱讀了一個關于宇宙起源的美麗的神話故事,欣賞了我國乃至世界建橋史上的寶貴文化遺產──趙州橋,以及世界藝術長廊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感受到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jié)賽龍舟,元宵節(jié)鬧花燈......看到那光輝燦爛的歷史,我們的孩子無不充滿自豪的感慨。這樣,從文本到實踐,從課內到課外,從口頭到書面,讓學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xié)同作用下,在課外學習活動的配合中,學知識、長能力?;顒幽繕耍?/p>
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拓展知識面。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口語表達和交際的能力,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
一、活動前期準備
2、自由組成小組,開展多種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傳統(tǒng)文化
⑴將大家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分別歸為:神話傳說、民間工藝、民族藝術、風俗習慣、詩詞賞析、飲食文化; ⑵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成專題小組,結合某一專題制定計劃。
⑶各小組根據(jù)制訂的研究方案,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并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在實踐調查中發(fā)現(xiàn)什么新問題,隨時做好記錄。二、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研究,協(xié)助他們做好記錄,幫助他們做好資料的整理工作。
2、學生:分小組進行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并及時地記錄活動中所獲得的基本資料。 三、匯報活動成果:(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課本的第五單元,為我們打開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座寶庫的一扇門,我們在這里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閱讀了一個關于宇宙起源的美麗的神話故事,欣賞了我國乃至世界建橋史上的寶貴文化遺產——趙州橋,以及世界藝術長廊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感受到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居、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jié)賽龍舟,元宵節(jié)鬧花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傳統(tǒng)文化世界,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吧?。ㄕn件展示精美圖片)(二)大串門
在學了《孔子拜師》這一課后,我們就設下了“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實踐章,同學們積極開展活動,搜集到了許多材料,了解到了不少知識,想不想把它們展示給大家看看呢?下面先請各小組負責人舉起標志牌,大聲宣讀一下你們組研究的專題。組長介紹,師總結,并歸類貼詞卡; 小組專題研究方案
小組專題研究內容:(1)風俗民情;(2)民間工藝;(3)詩詞賞析;(4)飲食文化;(5)神話傳說;(6)民族藝術; 三、聊天室: 同學們拿出自己在實踐活動中收集到的資料,在小組內展示,交流,先相互介紹、欣賞大家收集的資料,然后小組協(xié)作,把收集到的資料整理整理,再商量一下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紹,待會選出代表參加全班“大比拼”的展示活動。四、大比拼
1、看來每組同學都是有備而來呀,那你們都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呢?“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多少”的大比拼現(xiàn)在開始!由每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也可以補充。(小組依次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資料、圖片等。)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間工藝組的制作展示:現(xiàn)場剪紙折紙并贈送個人作品等; 詩詞賞析組的誦讀展示:配樂朗誦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 民族藝術組的表演展示:現(xiàn)場演唱一段歌曲,演奏一段器樂,表演一段舞蹈;
民俗風情組的話題展示:傳統(tǒng)風俗民情手抄報,介紹少數(shù)民族特殊的風俗等;
神話傳說組的趣味展示:我來演,你來猜!學生以誦、講的形式,介紹有關歌謠、民間傳說等。
中華美食組的多方位展示:繞口令——報菜名、我說你猜等。擔擔面、麻婆豆腐、酸辣豆花、夫妻肺片、棒棒雞??飲食習俗: 九大碗、罐罐肉、蓋碗茶、鳴堂?? [鼓勵學生別具匠心的展示,充分肯定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以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2、播放課件,升華情感
師:剛才看了你們的表演真令我大開眼界,我對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有濃厚的興趣,也專門搜集了一些資料,你們想看嗎?(課件展示其他能體現(xiàn)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圖片)五、拓展延伸
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多么豐富多彩,是呀,它不僅僅局限于我們今天所研究的這六個專題,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愿不愿意繼續(xù)探寶呢?那么,除了今天我們研究的專題,你還打算繼續(xù)探究哪些內容呢?(學生自由發(fā)言)比如,你可以去制陶,體會制陶的樂趣;可以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欣賞京劇,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我們可以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來形容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充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傳統(tǒng)文化教學設計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學設計
小學傳統(tǒng)文化老師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一年級傳統(tǒng)文化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