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師培訓項目方案(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還可以找到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師培訓項目方案(合集)》。
第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方案
一、活動背景
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zhàn)略遠見,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文化遺產日,為中國大陸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蘊涵著豐富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經濟資源、教育資源、科學資源,是世界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珍貴記憶,對于人類生存與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在國際組織的相關文件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間接的描述。千姿百態(tài)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xiàn),是國家和民族賴以生存在的基礎和人們象征,是人們進行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具有無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從而形成了多維度、多層次的價值體系。
二、活動目的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包括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村鎮(zhèn))等;也包括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世代口頭傳說、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jié)慶和手工技藝等,其種類繁多、形式之多樣、內容之豐富,為世界少有。中華民族的這些文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各族人民的思想觀念,以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揚向上的活力維系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綿延不斷,這是中國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我國的世界上引以為榮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應當視其為傳家寶,世世代代傳承并光大下去。為了讓我校同學認識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領悟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成為自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公民,以“宣傳、認識、保護、弘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以提高當代大學生自身素質為目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系列活動,掀起我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潮。
三、活動意義
1、文化遺產教育青年:強調它的精神意義,設法使公眾成為這一天的主人,成為主動的參與者,使國家文化遺產日成為全民的文化遺產日,使國家舉措轉化為每一公民自覺的文化行為。
2、遺產日是一個純文化的主題日,所有活動都應是公益活動。文化機構的工作要在遺產日充分發(fā)揮作用,積極進行遺產內涵與保護意識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這一天,培養(yǎng)下一代人的中華文化的情懷。
四、活動主題
“讓文化遺產融入現(xiàn)代生活”
五、物資需要
1、多媒體教室一間,文化遺產知識的光碟及多媒體。
2、桌椅若干張、宣傳板、橫幅若干(盡量多),音響兩個、麥克風兩個、瓶裝飲水一箱(招待重要人士)
六、宣傳形式
以海報、圖片展覽及學校廣播等形式進行宣傳。
七、活動內容
1、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講座
講座內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溯源、歷史的發(fā)展興衰,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形成的不同以及當代大學生如何宣傳、認識、保護、弘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
講座時間:6月6日上午10點
講座地點:a302
講座對象:全專業(yè)學生,歡迎更多愛好者前來。
2、問卷調查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文化遺產是否有了解和認識。
第二篇: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方案
一、活動背景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在學校一直追求分數(shù)的同時,素質教育必要性越來越突顯。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沖突的加深、社會道德的衰退,以及責任、義務意識的淡薄,特別是信息膨脹、網絡對青年的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轉型期,不少青年不但在文化素養(yǎng)方面;營養(yǎng)不良;,且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浮躁、迷茫等心態(tài)。面對這些問題,各類教育機構開始重視并試著解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徐梓教授認為:;國學經典教育就是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質教育。;我們深切體會國學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國學經典教育,讓同學們在青少年時期培養(yǎng)起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心理品質、道德品質和人生修養(yǎng),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是當務之急。
二、活動主題:品味經典,傳承國學文化
三、主題活動方案
(一)國學系列活動之一書畫比賽
活動目的和內容:通過書法和國畫比賽讓學生感受國學文化的熏陶。比賽結束后可以展覽出來優(yōu)秀作品,其中穿插漢服解說,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了解國學,熱愛國學。
活動時間:20xx年5月25日星期一
活動地點:展覽廳
(二)國學系列活動之二經典誦讀
活動目的和內容: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習俗,我們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驕傲我們自豪。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了解國學,走進國學。所以我們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在這一活動中,請同學們朗誦并闡述中華文化之精髓,讓同學們感悟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真實的定位。并且切實的將國學中的精髓應用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使我們能夠更好的適應大學、適應社會。
活動時間:20xx年6月
活動地點:各班級、大報告廳
(三)國學系列活動之三國學影視鑒賞
活動目的和內容:此活動采用廣大學生最能接受的方式觀看國學影視作品。用最直觀的畫面與聲音的交錯,增加國學系列活動的渲染力度,讓學生群體產生共鳴。
活動時間:20xx年6月7月的星期六
活動地點:小報告廳
(四)國學系列活動之四國學講座
活動目的和內容:本活動我們會邀請專家和有該專業(yè)特長的老師進行國學講座。目的在于讓廣大學生體會到國學文化的重要性,和國學的歷史淵源,以及國學文化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師生積極學習,快樂學習,以達到學習國學的目的。
活動時間:20xx年7月10日
活動地點:大報告廳
(五)國學系列活動之五外出參觀
活動目的和內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本活動主要讓學生走出學校,到附近有國學氛圍的景點去參觀,感悟國學的氛圍,近距離了解國學。
活動時間:20xx年7月5日星期天
活動地點:校外
四、活動意義:通過兩個月的國學系列活動,使同學們更加了解國學,參與國學活動,從而真正的體會國學的內涵,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揚時代新風同時也增強了校園的學術氛圍。
五、主辦單位:清遠市第一中學
六、活動的相關要求
1、成立國學系列活動小組:
國學小組負責這次活動的總體策劃,落實工作進度。本小組由校團委、學生會、社團聯(lián)合、文學社主要負責人組成。國學小組組員應該細心工作,虛心接受廣泛同學和相關單位的建議和意見,各盡其職,懷著一顆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心態(tài)工作。
2、宣傳工作重如泰山
(1)以展板、海報、橫幅、傳單、電影票等全方位覆蓋
(2)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和網絡來沖擊同學們的視覺和聽覺
(3)利用學校的電子滾動欄和大屏幕,做到將宣傳融入生活與學習
第三篇:非物質文化遺產策劃方案
20xx年北京聯(lián)合大學第x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競賽由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務處、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應用文理學院、北京聯(lián)合大學文化遺產研究所聯(lián)合主辦。為配合此次競賽,由北京聯(lián)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與北京聯(lián)合大學文化遺產研究所共同成立專門的組委會,負責競賽的宣傳、組織與后期的評獎等各項工作。
一、競賽目的
為了提高我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我校校園文化建設,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知識,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熱點問題,梳理國家有關政策法規(guī),增強大學生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現(xiàn)決定舉辦第x屆北京聯(lián)合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競賽(以下簡稱“競賽”)。
二、競賽主題與內容
競賽主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活態(tài)傳承;
主要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理論(概念、分類體系、學科定位);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現(xiàn)狀與問題;
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熱點問題;
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經驗;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價值與現(xiàn)狀
三、參賽條件
1.本次競賽參賽者為在校本科生。
2、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參賽,自愿報名,不限專業(yè)。
四、組織方式
1、本次競賽分為初賽(筆試)與復賽(現(xiàn)場搶答與案例分析)兩個環(huán)節(jié),最終比賽成績以初賽成績(50%)+復賽成績(50%)相加而得,以成績排名確定最終獲獎名單。
2、所有參賽學生統(tǒng)一填寫報名表回執(zhí),發(fā)送至xxx,經組委會統(tǒng)計后統(tǒng)一組織初賽筆試。報名截止日期20xx年5月13日。
3、初賽形式:所有參賽學生完成指定的筆試試卷(閉卷)。筆試成績75分以上者為優(yōu)秀,成績前30名者自動進入復試環(huán)節(jié)。
4、復賽形式:
① 現(xiàn)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問題搶答;
② 具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現(xiàn)狀的案例分析;
③ 專家提問。
復賽的具體安排待后續(xù)通知。
五、競賽時間:
初試:20xx年5月21日上午9:00-10:30;
復試:20xx年6月11日(文化遺產日)上午9:00-11:30
六、頒獎儀式方案:
頒獎擬定20xx年6月11日(具體時間擬根據領導嘉賓時間進行調整)
1、頒獎嘉賓
頒獎儀式將邀請學校領導及部分非遺保護專家參加,屆時還將邀請一些非遺傳承人到場表演。
2、獎項設置
競賽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紀念獎30名。
說明:獎項按答卷成績從高到低排序設置。獎品由學校教務處、團委提供。
3、專家講座
結合20xx年文化遺產日主題,請有關專家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問題進行講座。
七、獲獎支持:
獲獎者優(yōu)先參加由北京聯(lián)合大學文化遺產研究所舉辦的研究生論壇。
八、競賽聯(lián)系人:
九、媒體支持:
北京教育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我愛競賽網、172校園活動網、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晚報、中國文化傳媒網、中國社科網、中國文物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