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佛教婚禮的儀式禮儀》,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佛教婚禮的儀式禮儀》。
第一篇:關(guān)于佛教婚禮的禮儀
如您是佛教徒,可以選擇佛教的結(jié)婚儀式,近來很多名人都舉行佛教婚禮,所以亦成為大家的焦點。
一般以佛教形式進行婚禮,新娘可穿龍鳳褂,旗袍而新郎可穿中式長袍或一般西服,以下是一般的儀式及程序,可供參考:
1)婚禮開始,全體來賓入坐.
2)新郎新娘下跪于證婚法師前,儀式準備開始.
3)親屬及來賓全體起立并合掌,佛前唱爐香贊.
佛教婚禮的禮儀
4)證婚法師上香,新郎新娘隨后上香,唱香贊時,隨證婚法師拜佛問訊.
5)新人受禮,合掌恭聽證婚法師開示.
6)證婚法師為新人宣讀結(jié)婚證書.
7)新郎新娘面對面站立,新郎替新娘揭開面紗,交拜三鞠躬.
8)新郎新娘交換信物.
9)全體來賓起立,證婚法師為新人佛化及祝福.
10)簽署結(jié)婚證書,新郎新娘用印.
11)證婚法師,主婚人及介紹人用印.
12)新郎新娘各向證婚法師一鞠躬答謝并上香敬佛.
13)介紹人及來賓致詞.
14)主婚人致謝詞.
15)新郎新娘順序向證婚法師,介紹人,來賓及主婚人一鞠躬謝禮.
16)唱佛化婚禮祝福歌.
17)禮成,可拍照留念.
第二篇:佛教的禮儀
教案
第周
教學過程:
導入
提問式:
1、你們知道佛教里有哪些稱謂?
2、有沒有了解佛教的禮儀的?
3、佛教里有哪一些節(jié)日?
新課
第七節(jié) 佛教的主要稱謂
一、“出家四眾”、“四眾弟子”、“七眾”
1、比丘 又稱絆芻、乞士等,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戒,約250條)的男性出家人。俗稱僧、大僧等。
2、比丘尼 又稱絆芻尼等,特指受過具足戒(比丘尼戒,348條)的女性出家人。俗稱尼、二僧等。
3、沙彌 特指已剃度、受過沙彌十戒,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年齡多在7歲至20歲之間。但20歲以上、一直未受具足戒的沙彌也不少。
4、沙彌尼 特指已剃度、僅受過沙彌十戒,尚未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
5、式叉摩尼 又名式叉摩那,義為學戒女。特指準備受具足戒、先修學兩年四根本戒和六法階段的沙彌尼。
6、優(yōu)婆塞 譯義近事男、清信士,特指皈依三寶(佛法僧)、信奉佛法的在家男信眾,俗稱居士。
7、優(yōu)婆夷 義近事女、清信女,特指皈依三寶、信奉佛法的在家女信眾,俗稱女居士。
二、法師、經(jīng)師、律師、論師、禪師
1、法師 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才能稱法師。
2、三藏法師 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經(jīng)、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圣師,或略稱三藏。
3、經(jīng)師 道教執(zhí)事稱謂,指宮觀中專司頌經(jīng)之道士。舊時指講授經(jīng)書的講師。
4、律師 善于記誦或講解律經(jīng)僧人。
5、論師 精通論藏、善于講解經(jīng)義的僧人。
6、禪師 禪師,指和尚之尊稱,語出《善住意天子所問經(jīng)》卷下:“天子問文殊師利言‘禪師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師?’ 文殊師利 答言天子‘此禪師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謂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師。’”
三、住持、監(jiān)院
1、住持 亦稱“方丈”,為一寺之長,有護持佛教令久住世之意。
2、監(jiān)院 負責協(xié)助方丈或都寺監(jiān)理寺院總務。古稱監(jiān)寺、院主、主首、寺主,后為特尊住持而改稱此名,俗名當家。大寺可設數(shù)名監(jiān)院。
佛教的禮儀
一、合十 合十,又作合掌,即合并兩掌于當胸, 集中心思,恭敬禮拜,本為印度古代所行敬禮之法。印度人認為,人的右手為神圣潔凈之手;左手則為染污不凈之手,故有根據(jù)不同場合而分別使用左右手之習慣。并且認為,若將兩手合二為一,則可視為將人類神圣潔凈之面與染污不凈之面合一,故藉合十來表現(xiàn)人類所具善惡同體的真實面目,后為佛教所沿用之。
二、繞佛(右繞) 繞佛是經(jīng)行,就是緩慢的散步,可以收到修學當中不昏沈、不掉舉的效果。繞佛是身動心不動,繞佛與拜佛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有些人修拜佛,一天拜三千拜,拜佛的時候心清凈真誠,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雜念,身不斷在運動,這是修禮敬。 佛寺繞佛是圍繞佛而右轉(zhuǎn),即右繞。
三、頂禮(五體投地) 頂禮指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禮。頂禮一次最基本的功德將獲得自己身下所壓面積直到金剛大地以上所有微塵數(shù) 量之轉(zhuǎn)輪王位,然其功德之邊尚不可盡。所以要真誠、清凈、正確的禮佛。
佛教的主要節(jié)日
一、浴佛節(jié) 浴佛節(jié),為每年的農(nóng)歷四月初八日,是我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亦名佛誕節(jié)。相傳在2600多年前,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庇谑谴蟮貫橹饎樱琵埻滤疄橹逶?。因此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的誕辰。
二、孟蘭盆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jié)”是我國佛教中兩個最大的節(jié)日之一,又稱為僧自恣日、佛歡喜日,是佛教徒舉行供佛敬僧儀式及超度先亡的節(jié)日。
三、釋迦牟尼成佛日 釋迦牟尼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毅然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后來他發(fā)現(xiàn)一味苦行并非解脫之道,于是放棄苦行下山。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供養(yǎng)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后于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小結(jié):
作業(yè):
1、出家四眾、七眾分別指的是哪些?
2、佛教的主要節(jié)日有哪些?
第三篇:佛教的禮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愈來愈多的人信佛,而燒香拜佛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了。隨著拜佛的人越來越多,佛教的禮儀顯得至關(guān)重要,很多人還不知道進入佛堂或是在禮佛時有什么講究。
佛家禮儀是佛教弟子信仰生活的重要體現(xiàn),是它們表達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佛家禮儀可以分為修持禮節(jié)和儀式兩大方面:禮節(jié)是佛教信眾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各種規(guī)矩,包括行、住、坐、臥、食、睡等各個方面,有著與一般人生活方式不同的特點;儀式通常則指寺院中舉行的各種法事、法會、典禮。佛教儀式通常也叫“做佛事”,廣義地說,一個人凡是做與佛教有關(guān)的事如求佛、拜佛、誦經(jīng)等等都叫“做佛事”。狹義的佛事則指佛教寺院中舉行的各種法會、儀式。
那么,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從佛教文化的角度去看看藏傳佛教的基本禮儀
1、進入檀城(佛堂),或拜謁仁波切時,應先向上師及諸佛菩薩行三禮拜,要離開時則不宜跪拜,合掌(如扎西底類;吉祥如意)或問訊(如仁波切森加南;仁波切晚安)即可。
2、參加法會或拜謁仁波切,不宜遲到應提前到達。
3、不論何時,弟子的座位不宜高過仁波切,若仁波切席地而坐,為接受加持,或獻哈達(放在哈達上的物品如紅包等是供養(yǎng)仁波切的,哈達下的物品如念珠天珠等物品是請仁波切加持的),或敬送禮物,應一鞠躬以跪姿趨前,請示時,應保持一定禮儀距離,不宜貼身近前,退后時應面向上師后退,不宜馬上轉(zhuǎn)身。
4、仁波切之法像、佛像或法本不可直接置于地面,不可由其上跨越,應置于桌面或高處。
5、在佛堂聽法、拜謁仁波切或在圣跡圣物前,不宜伸腿將腳掌朝向之。
6、會或聞法結(jié)束時,弟子可將供養(yǎng)金或小禮物奉上,代表感謝。當仁波切下座時,弟子應起立合掌表示歡喜尊敬。
7、供養(yǎng)仁波切喇嘛,或護持道場,是為自已種下福田,功德迥向法界眾生,我們自己亦受加被,所獲福報不因金錢多少,而是依清凈的菩提心而定,然“所謂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若以三輪體空的發(fā)心供養(yǎng)更為殊勝。
8、仁波切經(jīng)過身邊時應起身致意,避免路過仁波切的影子,法衣,座位等用具。
9、為上師做事或長期親近仁波切,不可自恃驕寵,視之為一般朋友應時時檢點身口意。
10、法會與修法大體上來講都會有主法者(如仁波切、堪布或喇嘛)、帶頭喇嘛、喇嘛及參與者或共修信眾。參與者或共修信眾切記于共修時修法之音量不可大過仁波切與帶頭喇嘛的音量。帶頭喇嘛為聲音低沉帶頭修法之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