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2012年1月小學生感恩教育實踐與研究階段總結(推薦5篇)》,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1月小學生感恩教育實踐與研究階段總結(推薦5篇)》。
第一篇: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與實踐階段總結
《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與實踐》階段總結
——實施階段
自本課題被市教育局確定以來,本課題組按照課題實施的方案,作了具體大量的工作,腳踏實地的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動。現(xiàn)將本課題實施階段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成果收集
課題按研究計劃,2007年2月——2008年7月為實施階段。這一階段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力宣傳,營造氛圍。課題組利用國旗下講話,對胡錦濤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精神作了報告。張貼和懸掛了標語,利用升旗儀式、校廣播站、班會、黑板報等反復介紹學校典型學生的事跡,宣講“八榮八恥”的內(nèi)容。學生處還發(fā)了告家長書,爭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同時開展了家庭感恩意識的調查。由此,學校內(nèi)形成了濃濃的感恩、友愛的教育氛圍。
2、各研究成員用三個月的時間對感恩意識較差的學生采用個案追蹤的方式,有目的地對感恩教育進行針對性地研究,并以調研報告的形式向學校提出對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具體建議。
3、學科滲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地、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4、家校聯(lián)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校和教師經(jīng)常和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感恩教育成功的經(jīng)驗,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協(xié)調一致。
5、進行第二次感恩意識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感恩意識的變化情況。由原來的 80%學生沒有感恩意識,轉變?yōu)?0%學生沒有感恩意識。從數(shù)據(jù)上看學生感恩意識增強。
二、問題發(fā)現(xiàn)
課題組在實施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課題組也發(fā)現(xiàn)實施階段存在一些問題。
1、第二次問卷調查設計不合理。在第一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第二次調查應該保持人數(shù)不變,即調查的對象不變。且調查的方式也不變。但在調查時出現(xiàn)了問題。
2、細化活動、落實責任不夠。沒有劃分出常規(guī)活動、具體活動,沒有確立責任人具體落實。具體的常規(guī)活動應該是在校每日必做。但常規(guī)活動的開展情況不好,學校沒有很好地形成感恩教育良好氛圍。
3、方法不具體。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營造感恩教育氛圍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具體操作起來不具體,不便于操作效果也不突出。
三、方向探尋
(1)、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結合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認識加強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認識開展感恩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這項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
(2)、明確目標,扎實推進。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宣傳教育,各部門、各班級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班會、黑板報、宣傳欄、征文、演講等形式,寓教于活動之中,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3)、家校結合,齊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必須堅持家校結合,要采取多種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學校做好該項工作。
(4)、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案卸鹘逃被顒邮且豁楅L期的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各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通過周密的計劃和部署、切實的措施和行動、經(jīng)常的督促與檢查,確?;顒禹樌M行,力爭在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方面有新突破。
我校實實在在地開展了課題研究,每完成一個階段就認真總結一個階段,在總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深化。
執(zhí)筆人 游忠燕
《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與實踐》階段總結
——總結深化階段
小學生感恩教育,我們已深入扎實地研究了三年。目前,此階段工作已順利完成,現(xiàn)作如下總結:
為使學生懂得感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國家社會關懷之恩,課題組緊緊圍繞課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1、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課題組利用各種節(jié)日,如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會,在實踐中體會,在體驗中成長。如低年級:愛心家庭作業(yè)(為父母洗腳、制作一張卡片等);中年級:“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為父母過節(jié);高年級:組織演講比賽;舉辦班級故事會;開展家書活動。
2、感激老師的培育之恩。課題組組織開展了演講、征文、向老師獻真情活動、手抄報、“尊師重教”示范班等活動。
3、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課題組要求各班組織學生尋找身邊需要感恩的同學,并且把最感人的事例在學生中廣為宣傳,在班級中開展“一幫一”的活動。通過力所能及的體驗活動,形成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增強同學之間友情,創(chuàng)造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4、感激國家社會關懷之恩。課題組開展了“常懷感恩之心,常為感恩之行”活動。一是走進敬老院活動,讓學生陪老人們說話,幫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給老人帶去歡樂。二是捐款活動。汶川大地震之后,學校開展了“向災區(qū)人民獻愛心”的活動,為災區(qū)人民送上一份愛心,一份祝福。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讓學生懂得了回報。
5、進行了第三次的感恩意識問卷調查。
在實施階段,共總結出以下三種既實效又可操作性方法:
1、營造感恩教育氛圍(方法一)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學校積極創(chuàng)設以“感恩”為主題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huán)境中得到陶醉,心靈得到震撼。以中隊為單位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分別設計感恩教育的情景:利用班級開展演講有關“感恩”的小故事、創(chuàng)辦“感恩”小報;利用學校陣地創(chuàng)辦 “感恩”專欄,展示“感恩”圖片、名言警句;還可以在中隊中開展“感恩”主題隊會或班會,自編自演相聲、小品、課本劇,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得到熏陶。
創(chuàng)設濃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知恩、感恩、報恩”的熱情與行為,促使更多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感恩”的活動中去,去親身體驗,去感悟人生,去領悟真理,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2、收集感恩教育故事(方法二)
感恩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而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就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小學生年齡小,對道德的認識、理解,單憑定義、空洞的說教,那只能是徒勞無益。因此,學校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開展搜尋故事的活動。
(1)向父母了解。學生愛聽故事是天性,請父母、長輩講述前輩孝敬老人的故事,從純樸的語言中去領略“感恩”的內(nèi)涵。學生們通過收集這些傳統(tǒng)的故事,進一步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
(2)向教師了解。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如:走進華鎣山紅色文化故事;參觀游擊隊群雕;講述游擊隊戰(zhàn)士(雙槍老太婆)的感人事跡,使學生明確“感恩”的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特征,知道應該弘揚什么,擯棄什么。
(3)向同伴了解。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長輩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各班利用班會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的開展了故事演講賽,有的將孝敬長輩的故事編成了話劇、小品、相聲等進行表演。在活動中學生快樂多收獲也很多。(4)向書本了解。請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覽室,通過查閱圈劃、摘錄筆記等形式來知曉前輩“感恩”的動人故事。如:學生在圖書室讀到《少年鄧小平》、《朱德的母親》等書籍時,學生們感觸很深。
(5)向媒體了解。為了通過觀看電影、電視,認識“感恩”的內(nèi)容與含義。學校組織全校學生觀看了《母愛》、《父愛》、《雙槍老太婆》等影片。學生們受 益匪淺。
(6)在歌聲中悟?!皶陡卸鞯男摹贰泵恐苄瞧谝患瘯蛟趯W校舉行的重大活動中,全校的師生都要齊唱《感恩的心》(并進行手語表演)。時時刻刻喚起孩子感恩的心。
通過上述活動,讓學生從具體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時代內(nèi)涵,懂得“感恩”的內(nèi)容與方式,從而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是當代小學生必備的道德素養(yǎng)。
3、開展感恩社會行動(方法三)社會是感恩教育的大熔爐。組織學生走進社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傳統(tǒng)特色活動,這些活動以“感恩”為紐帶,培養(yǎng)學生知恩、感恩、圖報的品德。
“走進敬老院”是我校的一項傳統(tǒng)的“感恩”活動。三年來,從未間斷過,每個星期各中隊以接力棒的形式輪流去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用孩子們平時節(jié)約的零花錢為老人們買糖果、糕點、面食等老人們喜歡的食品;孩子們發(fā)揮特長,為老人們表演了生動有趣的文娛節(jié)目;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孤寡老人帶去歡樂,送去溫暖。三年來,我們 “走進敬老院”活動,這一事跡贏得廣大群眾的好評,被《華鎣電視臺》報道;少先隊大隊部也多次被評為“華鎣市紅旗大隊”。
“感恩節(jié)創(chuàng)意”是我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新舉措,每年都能收到孩子們在感恩節(jié)這天送給老師和家長的禮物。其中在2007年的感恩節(jié)中,孩子們送給家長的禮物是“為家長洗腳”。家長為此很感動,紛紛寫來發(fā)自肺腑的“難忘感恩節(jié)”心得感受。
通過開展長達三年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知恩、感恩、報恩”的心,并將長期地觸動著孩子感恩的心靈,讓孩子在實踐體驗中學會了感恩。
執(zhí)筆人 游忠燕
第二篇:小學生感恩教育實踐與研究階段總結
“小學生感恩教育實踐與研究”階段總結 沂南縣楊家坡鎮(zhèn)中心小學課題組
趙玉記
自課題立項以來,課題組成員齊心協(xié)力,按照課題申報書的預定目標,積極制定研究計劃,有條不紊的開展了實驗研究工作,截止目前進展順利,課題研究已基本進入中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F(xiàn)把實驗研究情況及階段性成果匯報如下:
一、通過深入調查我校學生在校具體表現(xiàn)和家庭影響因素,分析出了我校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原因。
(一)通過對我校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在校表現(xiàn):
1、他們表現(xiàn)出智商高,聰明活潑,好勝心強。
2、逆反與任性、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能獨立面對困難和挫折。
3、他們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相互關心愛護,不易理解和同情別人。
4、經(jīng)常吃零食,消費高,不易接受教師的管理。
(二)通過對學生調查,學生對父母的態(tài)度為:
認為父母跟自己做飯、盛飯、洗衣服等對自己非常關心的學生高達80%以上,父母每年都給自己過生日的62%,而認識到父母付出的僅有32%,只有11%人知道媽媽的生日。
通過對家長調查研究,結合獨生子女學生在校表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nèi)狈Α案卸髦摹钡脑虼笾掠幸韵聨追矫娴脑颍?/p>
1.家長自身缺乏感恩意識,造成孩子對感恩沒有足夠的認識
有些家長對別人要求很多,而回饋很少?,F(xiàn)在許多父母缺少感恩意識,怎么可能教孩子產(chǎn)生感恩之心?再者,父母為孩子做事,自己認為是理所應當,從不要求言謝,孩子根本意識不到家人、父母的付出,怎談感恩?
2、孩子沒有體會感恩的機會
過去我們的大多數(shù)家庭孩子多、生活條件差,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艱辛和深沉的愛,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情感教育。而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很少有機會再體驗父母的艱辛,也就很少體會感恩了。
3、孩子感恩的想法一般不會受到鼓勵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孩子自發(fā)的感恩得不到表揚和鼓勵。
4、家長對孩子的溺愛
現(xiàn)在家庭孩子少,幾個大人看護一個或兩個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在情感上被動的獲取,不知道回報,認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形成了心中無他人、冷漠、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長此以往,孩子們自然就缺少愛心,缺少責任感。
5、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感恩教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緊盯著的只是孩子的學習,一切圍著“智能”轉,視上重點、讀名牌、成大業(yè)為頭等要事,卻忽略了對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記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父母奉獻、自身索取乃理所應當,絲毫沒有內(nèi)疚之感,也根本沒有感恩之類的情感體驗。
6、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感恩教育活動少
二、采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組織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
1、我們組織師生學習討論有關感恩的專題文章,并以國旗下講話、黑板報、櫥窗等為陣地,全方位地進行“感恩教育”的宣傳發(fā)動。
2、以班級為主體,定期召開 “感恩教育”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談體會,并推薦優(yōu)秀的“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在全校集中展示。并且要求學生利用周日或其他學生在家時間,實踐自己的感恩活動,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開展了為父母做事,對父母說知心話,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為父母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等活動,體會和感受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和不易,弘揚孝順父母、報答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
3、各班語文教師利用作文的機會表達學生對父母的愛。利用作文課以《父愛》或《母愛》或《媽媽我愛你》等為題寫作文,要求細心觀察父母每天的的言行后,寫出真情實感,再選擇學生中的優(yōu)秀作文由作者朗讀并由教師講評,從而使學生感受父母深沉的愛。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在實驗班我們還組織召開了一期“感恩父母”的主題家長會!在這個家長會上好多家長走上講臺給孩子們講了在外打工、為生活奔波的經(jīng)歷、見聞、感受、希望!孩子們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發(fā)誓要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4、感激老師的培育之恩。通過舉行演講比賽、舉行作文比賽、開展“尊師重教”活動。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用語,遇到老師自覺向老師問好,遇見年長者(不管是校內(nèi)職工、教師家屬,還是校外來校辦事人員)自覺問好。教師節(jié),幫老師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道一聲“老師辛苦了”。組織“感謝師恩”感恩賀卡制作大賽。
5、開展下列活動以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
(1)、“我為同學做一事”。
(2)、“今天我值日”活動。
(3)、寫一篇你受挫折的故事。
(4)、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恩情較大的一個人,然后寫一篇日記。
6、學科滲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地、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
三、通過對我校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現(xiàn)在學生對比有以下明顯的變化:
1、學生對老師有禮貌了,當犯錯誤后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遇到不滿意的課,在課堂說話的少了。
2、大多數(shù)學生知道關心父母并主動幫大人做家務,和過去相比,實驗班獨生子女家長們普遍反映學生們開始變得懂事了,能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開始懂得了家長的愛不是理所當然的;和父母頂嘴的次數(shù)少了,溝通交流的多了。可以看出我校開展的感恩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對學習較差的同學和遇到困難的同學,學生會主動幫助。過去粗言爛語,愛打鬧的學生,如今待人有禮貌講話也文明了。
四、課題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課題組在實施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課題組也發(fā)現(xiàn)實施階段存在一些 問題。
1、參研教師的科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其途徑是加強校本培訓、自身學習,提 高水平。
2、社會、家庭環(huán)境給學生的某些負效應,宜重視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使本課題研究沿著正確方向開展。
3、細化活動、落實責任不夠。沒有劃分出常規(guī)活動、具體活動,沒有確立責任人具體落實。具體的常規(guī)活動應該是在校每日必做。但常規(guī)活動的開展情況不好,學校沒有很好地形成感恩教育良好氛圍。
4、方法不具體。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營造感恩教育氛圍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具體操作起來不具體,不便于操作效果也不突出。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結合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認識加強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認識開展感恩教育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這項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
(2)明確目標,扎實推進。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宣傳教育,各部門、各班級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班會、黑板報、宣傳欄、征文、演講等形式,寓教于活動之中,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家校結合,齊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必須堅持家校結合,要采取多種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學校做好該項工作。
(4)、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案卸鹘逃被顒邮且豁楅L期的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一定要高度重視。通過周密的計劃和部署、切實的措施和行動、經(jīng)常的督促與檢查,確?;顒禹樌M行,力爭在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
第三篇:《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總結階段
《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總結階段
階段總結
保靖縣遷陵學校 李文平
小學生感恩教育,我們已深入扎實地研究了兩年。目前,此階段工作已順利完成,現(xiàn)作如下總結:
為使學生懂得感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師長教導之恩;感同學幫助之恩;感國家社會關懷之恩,課題組緊緊圍繞課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1、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課題組利用各種節(jié)日,如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會,在實踐中體會,在體驗中成長。如低年級:愛心家庭作業(yè)(為父母洗腳、制作一張卡片等);中年級:“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為父母過節(jié);高年級:組織演講比賽;舉辦班級故事會;開展家書活動。
2、感激老師的培育之恩。課題組組織開展了演講、征文、向老師獻真情活動、手抄報、“尊師重教”示范班等活動。
3、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課題組要求各班組織學生尋找身邊需要感恩的同學,并且把最感人的事例在學生中廣為宣傳,在班級中開展“一幫一”的活動。通過力所能及的體驗活動,形成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增強同學之間友情,創(chuàng)造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4、感激國家社會關懷之恩。課題組開展了“常懷感恩之心,常為感恩之行”活動。一是走進敬老院活動,讓學生陪老人們說話,幫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給老人帶去歡樂。二是捐款活動。汶川大地震之后,學校開展了“向災區(qū)人民獻愛心”的活動,為災區(qū)人民送上一份愛心,一份祝福。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讓學生懂得了回報。
5、進行了第三次的感恩意識問卷調查。
回顧課題研究全過程,共總結出以下三種既實效又可操作性方法:
1、營造感恩教育氛圍(方法一)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學校積極創(chuàng)設以“感恩”為主題的校園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huán)境中得到陶醉,心靈得到震撼。以中隊為單位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分別設計感恩教育的情景:利用班級開展演講有關“感恩”的小故事、創(chuàng)辦“感恩”小報;利用學校陣地創(chuàng)辦 “感恩”專欄,展示“感恩”圖片、名言警句;還可以在中隊中開展“感恩”主題隊會或班會,自編自演相聲、小品、課本劇,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得到熏陶。
創(chuàng)設濃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知恩、感恩、報恩”的熱情與行為,促使更多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感恩”的活動中去,去親身體驗,去感悟人生,去領悟真理,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2、收集感恩教育故事(方法二)
感恩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而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就要讓學生明確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小學生年齡小,對道德的認識、理解,單憑定義、空洞的說教,那只能是徒勞無益。因此,學校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興趣愛好和個性特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開展搜尋故事的活動。(1)向父母了解。學生愛聽故事是天性,請父母、長輩講述前輩孝敬老人的故事,從純樸的語言中去領略“感恩”的內(nèi)涵。學生們通過收集這些傳統(tǒng)的故事,進一步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
(2)向教師了解。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如:走進華鎣山紅色文化故事;參觀游擊隊群雕;講述游擊隊戰(zhàn)士(雙槍老太婆)的感人事跡,使學生明確“感恩”的傳統(tǒng)美德與時代特征,知道應該弘揚什么,擯棄什么。
(3)向同伴了解。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長輩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各班利用班會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的開展了故事演講賽,有的將孝敬長輩的故事編成了話劇、小品、相聲等進行表演。在活動中學生快樂多收獲也很多。
(4)向書本了解。請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覽室,通過查閱圈劃、摘錄筆記等形式來知曉前輩“感恩”的動人故事。如:學生在圖書室讀到《少年鄧小平》、《朱德的母親》等書籍時,學生們感觸很深。
(5)向媒體了解。為了通過觀看電影、電視,認識“感恩”的內(nèi)容與含義。學校組織全校學生觀看了《母愛》、《父愛》、《雙槍老太婆》等影片。學生們受
益匪淺。
(6)在歌聲中悟?!皶陡卸鞯男摹贰泵恐苄瞧谝患瘯蛟趯W校舉行的重大活動中,全校的師生都要齊唱《感恩的心》(并進行手語表演)。時時刻刻喚起孩子感恩的心。
通過上述活動,讓學生從具體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時代內(nèi)涵,懂得“感恩”的內(nèi)容與方式,從而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是當代小學生必備的道德素養(yǎng)。
3、開展感恩社會行動(方法三)
社會是感恩教育的大熔爐。組織學生走進社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傳統(tǒng)特色活動,這些活動以“感恩”為紐帶,培養(yǎng)學生知恩、感恩、圖報的品德。
“走進敬老院”是我校的一項傳統(tǒng)的“感恩”活動。三年來,從未間斷過,每個星期各中隊以接力棒的形式輪流去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用孩子們平時節(jié)約的零花錢為老人們買糖果、糕點、面食等老人們喜歡的食品;孩子們發(fā)揮特長,為老人們表演了生動有趣的文娛節(jié)目;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孤寡老人帶去歡樂,送去溫暖。三年來,我們 “走進敬老院”活動,這一事跡贏得廣大群眾的好評,被《保靖電視臺》報道;少先隊大隊部也多次被評為“保靖縣紅旗大隊”。
“感恩節(jié)創(chuàng)意”是我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新舉措,每年都能收到孩子們在感恩節(jié)這天送給老師和家長的禮物。其中在2009年的感恩節(jié)中,孩子們送給家長的禮物是“為家長洗腳”。家長為此很感動,紛紛寫來發(fā)自肺腑的“難忘感恩節(jié)”心得感受。
通過開展長達兩年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知恩、感恩、報恩”的心,并將長期地觸動著孩子感恩的心靈,讓孩子在實踐體驗中學會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