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邊城讀后感1500字》,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邊城讀后感1500字》。
第一篇:《邊城》讀后感1500字
故事里,天保走的車路,他想:“祖父答應(yīng)了,孫女必不可不從”,目的雖是好的,其過程未免有失浪漫。他是船總順順的大兒子,身上有著承擔起家族事業(yè)的壓力,不在感情上花費過多時日,或也情有可原。天保是豪情的,走不通車路,也想過再走馬路。天保先弟弟一步走了車路,為了公平,就讓弟弟儺送先走
馬路。只是弟弟喉嚨一開,他便知道了結(jié)果。于是他才指著儺送泄氣的對祖父說:“你要竹雀做孫女婿,竹雀在那里??!”
天保是急切的,他讓楊馬兵上門問過許多次,祖父和順順也都滿意這門親事。只是翠翠,她在躲在逃避。祖父第一次問她時,她有些張皇無措,但是她“把空豆菜拋到水中去,望著它們在流水中從從容容的流去,自己也儼然從容了許多?!钡诙螁柤按浯?,翠翠“仍然心兒忡忡的跳著,把頭低下不作理會,只顧用手去掐蔥”,蔥被掐完竟也不知。翠翠有些眼紅,心里想哭但又找不出哭的理由。她面對祖父的追問只有沉默,不止是躲避吧,她應(yīng)該是懷有等待的,她等待著儺送。
儺送雖然與翠翠接觸不多,但是儼然有了某種默契。不然儺送在月夜唱歌,翠翠怎會“在夢里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我象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她說自己不知道把這草給了誰去,但在她心里總有那個模糊的身影的。聽了祖父“假若那個人還有個兄弟,走馬路,為你來唱歌,向你求婚,你將怎么說?”的笑話后,坐在石頭上沉默,“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
誰為翠翠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她便永久的聽下去。但翠翠只聽到了那一晚的歌唱,接下來的三個月夜,翠翠有意的晚睡,仔細地聽,卻再也沒聽到那個讓她在夢里摘虎耳草的聲音。翠翠心里是失落的,祖父的“笑話”告訴她,天保車路不通,便要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來打動她。翠翠的失落并非來自于感動了天保的誓言卻沒有看到他的實踐,而在于她沒有看到她所在意的那個人的實際行動。強烈的對比之下,形成的反差讓翠翠失落。
祖父也是緊張的,在他的心里早預(yù)備了天保作他的孫女婿,可是說好的三年零六個月的歌聲,卻只聽到了一晚,老人的難免作些想象。等了幾天之后,祖父按捺不住瞞著翠翠進城詢問天保?!八懔税桑惆褜氊惻畠核徒o了會唱歌的竹雀吧?!弊娓赶哑さ睦夏槖觳蛔∈?。天保的方剛血氣展露無遺,但誰又能加以指摘?對祖父的沒好氣,意氣用事的去闖灘,在此時此景發(fā)生都是合乎情理的。悲劇慢慢的拉開序幕,天保的意外死亡讓情節(jié)彌漫著壓抑。順順多少是心有芥蒂的,如若不是因為翠翠,天保或許不會死。對于翠翠來說,儺送離家出走,她的幸福在這里遺失,又會在哪里拾起。祖父落了個里外不是人,在雷雨夜懷著遺憾死去。
第二篇:《邊城》讀后感1500字
第一次與《邊城》親密接觸是在寒假期間,那時并沒有細細咀嚼過它,只是隨便翻翻,然后隨手放在書桌上。
當自己再次捧起《邊城》時,覺得千斤重……
美麗的湘西鳳凰――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故鄉(xiāng)(沈從文下文稱沈)鳳凰的風景是美麗的,山城鳳凰,山水環(huán)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長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春天,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人家處必有沽酒;夏天,曬晾在日光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朗入目,使人得到的印象是一幅人與自然和睦相處一景象,仿佛回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的美好世界中,使我不禁有種拋開書本,背上背囊,踏上通往湘西的沖動。
但如此的美麗世界,在作家心里的不是親切、熟悉,而是一種陌生的感覺?!敖裉炀鸵脧奈疑L的時候的房子前和頑童時玩的地方走走了,好奇怪,城中認識我的人怕不會到十個人,有好幾位小時在一處的,即見到也不知說什么好了,地方在印象中極熟悉,如今真正看來倒反而十分生疏”。(沈)當我閱讀這段文字時,不禁聯(lián)想到魯迅先生曾寫過:“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見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空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老爺’當閏土,他終于恭敬起來,叫道,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p>
我不禁疑惑起來,為什么兩位大作家會發(fā)出同樣的感觸?明明身在故鄉(xiāng),又為什么心總覺得不是故鄉(xiāng)?眼前人明明是頑童時好伙伴,又為什么現(xiàn)在卻成了陌路人?回想一下,覺得不管是鳳凰還是魯鎮(zhèn),山還是那么的高峻,水還是那么的清澈,人還是那么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了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候未看到現(xiàn)實生活的丑陋、無奈,人大了,心也大,看到不僅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讀過《邊城》我記憶最深的是結(jié)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不知為啥?總覺得它意蓄著什么似的,就像塊磁鐵深深地吸引我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
而我覺得儺送這個人是永遠不會回來了的!
還記得當初“日以繼夜”地追著韓國劇《藍色生死戀》,當看到結(jié)局的女主角因患癌癥死了,男主角因傷心欲絕,也不想活了,撞車死了,自己卻傻乎乎地哭得像個淚人,也不知道為啥!
著名的莎士比亞短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寫的是一對相愛的戀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因階級不同,不門當不戶對,最終也只能在陰間做對鬼鴛鴦。
回頭再看看我們中國古代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也是因為父母之命難違,最后雙雙入墳化成蝶,做對蝶夫妻。
看以上對對戀人明明相愛,卻不能日日相守,最后只能悲劇收場,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永不死的人。所以我認為儺送這個人永遠不回來,我總覺得儺送既然下定了決心出走,說明他的心已死,即使再多的期望也不能使干渴的大漠變成海洋,心死比身死更恐怖,更殘酷,更悲痛欲絕,它是不留后路的,就像一個精神游子是永無故鄉(xiāng)可回的,就像一條從雪山之巔走下來的河,從它出走之日就再沒有回家的路了。
可能有很多人認為或希望儺送回來,回來跟翠翠結(jié)婚生子,過幸福生活,我覺得這種想法簡直是自欺欺人,這種事情只能在《安徒生童話》里看到,世上會有如此完美、幸福的人生嗎?如果事事美滿,人生沒有挫折,人生就不會多姿多彩,人,活下來干什么?不就是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嗎?如果我們預(yù)知生活的結(jié)局,生活就不會有什么意義,沒有挫折遺憾的人生,我們就活得像個木頭人。
所以不管是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消失,明日迎風而來,世界從來不理會任何人。
于是清晨薄霧將未散之時,一個扎烏黑油亮大辮子的姑娘搖著木船從霧氣中穿林過水而來……
第三篇:《邊城》讀后感1500字
趁著周末的空余,我與鳳凰城來了一場美麗的邂逅。這里寧靜,美好。抬頭一望,“水中游魚來去,皆如浮在空氣里。黃泥的墻,烏黑的瓦,永遠那么妥帖”。我的心情不禁愉悅起來,便東看看,西望望,向這個充滿愛的世界狂奔而去。
“翠翠,我不去,你同小狗去好不好?”
“你要不去,我也不想去!”
“我去呢?”
“我本來也不想去,但我愿意陪你去?!?/p>
小溪岸邊的話忽而飄進了我的耳畔。我抬頭,原來是正笑得滿面春風的爺爺與翠翠。微風漾滿著溫柔與笑意拂過,我心也隨之一顫。或許正因為這濃濃的愛意,爺爺永遠是翠翠的蓋世英雄,永遠支持,愛著,守護著翠翠。
天逐漸暗了下來,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和平靜。
“好,就是這樣子,我們各人輪流唱,我也不要你幫忙,一切我自己來吧?!?/p>
不知何處兄弟倆的約定打破了這專屬村莊的安詳。我不禁為這種情誼所打動。或許“共同喜歡一個女孩,咱不犯規(guī),公平競爭,你永遠是我弟弟”便是真正的兄弟情,仗義,誠摯。
愛在何方?多年的困惑終于釋然,原來愛就在身邊。就如鳳凰城中的翠翠、爺爺、兄弟倆及所有人,他們心中都愛著一個人,一座城,一個世界。因為有著這樣一顆心,方才使愛一直在身邊。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寫下的《邊城》一書。這座城里有著“天空為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云”的柔情,有著“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的寧靜,也有著“白光向上空沖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時便灑散著漫天花雨”的浪漫。這里就如世外桃源般,每一個角落都是如此美好。這里每一個人都用愛灑滿這座城,都用純真的心瀟瀟灑灑地把這美麗畫卷續(xù)寫下去。
恍惚之中,我開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愛。
放學回家,疲勞,煩躁。一碗魚湯的香味撲鼻而來,媽媽那無微不至的照顧,那關(guān)懷的眼神,便沖去了我心中所有的雜念。這是來自家人平凡而又深切的愛。作業(yè)本中,老師不同的評語總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這些評語就如黑夜中的一顆顆星星,照亮了我那漆黑不堪的天空。這是來自老師溫暖的愛。以前的自己,也會孤單。但我就如貧瘠星球上的玫瑰,終究等來了陽光燦爛的小王子。小王子使原本寸草不生的星球變得春暖花開。這是來自朋友快樂的愛。在公交車上,一位小朋友給一位老爺爺讓座,夕陽的余暉灑在他倆身上,這是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關(guān)懷,濃濃的愛……原來,愛一直在身邊。
這個世界或許沒有你想的那么壞,請你一定去相信:愛在身邊。就如鳳凰城中的翠翠、爺爺、兄弟倆一般,用愛譜寫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都說人間處處有真情,當你面對種種考驗,不要害怕,不要退縮,愛一直在身邊。就讓我們用力去愛一個人,一件事,讓愛灑滿世界,讓我們也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第四篇:《邊城》讀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
【無解的桃源悲劇】
淳樸是否也是一種罪過?
《邊城》的故事發(fā)生在川湘邊境的茶峒縣。一位終守渡船的老船夫,兩位體力強健的年輕人,在綿延悠長的民歌聲中與一位妙齡少女產(chǎn)生難言的情愫。書中巧妙的將時間濃縮,安排各種美麗的“偶然”,牽動讀者思緒。
女主人公翠翠的誕生就是偶然,十五年前翠翠的母親和一位軍人偶遇并私下有了孩子,在翠翠出生后,便自覺有違道德,雙雙自盡。一個先天帶有悲劇色彩的孩子,卻在茶峒青山綠水的氤氳美景里充滿對生活的樂觀與自然之美。小說的地點背景是一大亮點,作者運用較濃重的筆墨描寫一處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人與自然真可以說是和諧相處。正如翠翠和她的小黃狗,書里沒有點明小黃狗從何而來,但它一直伴在翠翠身旁,形影不離。即便如此親近的伙伴也沒有自己的名字,其實它并不需要名字。兩者心靈上的默契業(yè)已超出種群的界限,人和自然在此處達到了和諧,達到了統(tǒng)一。在這里,人能和動物一起安詳?shù)幕钪?。如此令人神往的世界,卻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悲劇。歡樂的景象襯托出的是深深的悲涼。
第二個偶然是翠翠與儺送的相見。在端午節(jié)的傍晚翠翠獨自在河邊等待遲遲未來的祖父,正好與剛剛上水的二老碰個正著。翠翠的童真羞澀與儺送的粗獷能干強烈碰撞。兩人各說各話,但都認為對方正回答自己的話,更是都曲解了對方的意思。這樣一來并沒有疏遠他們的距離,反而還萌生了愛情的沖動。儺送喜歡上了翠翠!這是小說最奇妙又最甜蜜的一幕,現(xiàn)在看似老套的劇情,仍煥發(fā)獨有的魅力。美好的背后是其帶來的青春期的煩惱。翠翠進入青春期的表現(xiàn)被真實充分的展現(xiàn),心中的秘密開始不和親近的祖父訴說,在渡船上望著新娘發(fā)呆,腦子里充斥著奇奇怪怪的念頭……為后文的發(fā)展添上一分神秘氣息。
第三個偶然是祖父的錯認,我認為這是全書最精妙耐人尋味的轉(zhuǎn)折,它直接導致了一個個悲劇接連爆發(fā)。祖父暗示翠翠的愛情由她自己決定,大老和二老只能通過自己努力爭取。而茶峒縣最傳統(tǒng)的提親方式是通過山歌。兄弟倆決定輪流唱,公平競爭,看誰能真正令翠翠動心。為了愛情,不善于歌唱的大老也決定放手一搏,當然,必敗無疑。二老動人的歌聲飄進了翠翠的夢鄉(xiāng),也飄進老頭的心房。祖父對這一晚的山歌甚是欣喜,但卻誤認為是大老的嗓音。翌日,祖父便親自去恭喜天保,得到這個消息,他沒有告訴弟弟,而是死心放手,獨出外做生意了。而后不幸遭難,不明不白的死在外地。儺送以為是因為祖父,哥哥才會出意外的,就漸漸疏遠了渡船人一家。這就直接演化為最后翠翠獨守空房的悲劇。
幾個偶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故事從頭到尾清晰而自然。照常理,兩情相悅,終成眷屬應(yīng)該才是他們的結(jié)局。茶峒縣環(huán)境優(yōu)美,渡船人樸實善良,不曾收別人一分錢入自己口袋,除了文末的大雨,縣城中又沒有大的變故像是天災(zāi)或是戰(zhàn)亂。有喜到悲這種對立面的轉(zhuǎn)變是如何產(chǎn)生的,問題又出在了哪里呢?
我并沒有找到答案。
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
沈從文先生對環(huán)境的描寫把握細致:山里的日夜春秋,從萬里晴空到星漢燦爛,都不感奢華。而是讓人覺得書中的景物是亙古不變的存在,他們不是為了要博人眼球而故意待在那個地方,他們只是為了生存,為了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而我們很容易的就會把景物和人結(jié)合在一起,茶峒縣的縣民們也如山水般不慕求榮華富貴,善良樸實地生活著。就像在上文提到過,天人合一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個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這是一個不失真實的世外桃源,可我認為最妙的,是身處這桃源中的翠翠竟落的如此下場。
我利用倒推故事分析一下結(jié)局。離結(jié)局最近的是祖父的死,但老人去世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他們只是執(zhí)行了自然規(guī)則的最后一環(huán)。要說祖父去世直接導致了結(jié)局難免過于遷強。再往前看,是天保的死,儺送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就是從這里開始。天保是在外出做生意時遇險,做生意也難免會出一些意外,船總順順一家應(yīng)該是很清楚的。二老對渡船人的心態(tài)不應(yīng)因為一次意外的事故而徹底轉(zhuǎn)變。要弄清其中的緣由,還要把故事繼續(xù)往前看。書中的一個細節(jié)十分微妙,老人在錯認歌唱者為天保后,私下里告訴他“成功”的喜訊。他知道老人是錯認弟弟為自己時,并沒有告訴弟弟。這是人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封閉自我常見的表現(xiàn)。正是這種普通而又自然的性情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悲劇的伊始浮出水面。
但悲劇的造成并無孰是孰非。茶峒人淳樸忠厚的性格終導致了桃源里的悲劇。它是深沉的,更是無解的!旁人無力改變,唯有嘆息、嘆息。作者很巧妙地利用這個矛盾,構(gòu)建出茶峒縣清純的故事。田園牧歌的筆法令人向往,結(jié)局又令人痛心。無解的矛盾,無解的故事,留下了我無解的思考:
淳樸是否也是一種罪過?
第五篇:《邊城》讀后感1500字
時間總由清澈流向渾濁,然后,又從渾濁的邊緣處透漏出一絲懷舊的淚光,那是遺留在腦際久久不能消逝的一種眷戀,亦是感懷時光匆匆而過卻無以名狀的一絲遺憾……
也許,在很多年以后,你還會想起這么一個地方――鳳凰,那里曾給過你期盼與欣喜。或許,在那煙雨朦朧的水面上,在那枯黃敗落的秋葉上,在那光滑靜默的青石板上,你依稀可以聽到一聲沉重的嘆息?;蛟S,在風雨飄零的夜里,在那幽深孤寂的小巷里,你依稀可以看見一個老人顫動的孤影。
也許,在很多年以后,你還會記起這么一個人――沈從文,他曾用一種既恨又愛的筆調(diào)刻畫了湘西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變遷。而如今,他卻又留下了一個讓世人追逐的夢――《邊城》。他以一顆熱切的心安息在沱江邊上,那里只有山泉綠樹、鳥鳴蟲吟為伴,簡易素樸的石碑是他留給世人最后的絕筆之作,沱江的潺潺水流是他坦然低唱的一首警世哀歌。
當你帶著《邊城》的夢,風塵仆仆的奔赴鳳凰,而當你去過了鳳凰,并帶著鳳凰的現(xiàn)實又重新回到沈從文勾畫的夢中《邊城》時,你也許會有這樣的疑惑:到底是鳳凰因沈從文而名著,還是沈從文因鳳凰而不朽?這里沒有唯一的答案。也許,沈老也不曾想過。
與世辭別二十余載,然而,還有無數(shù)陌生的過客,慕名而來,佇立在沈老的墓碑前,送上一束鮮花。游客們這種不約而同的真摯情思,必定是在堅持著或守望著一個似真似幻的夢――邊城鳳凰。這個夢,曾因沈從文先生的勾畫與現(xiàn)實神似而變得臨近,但如今卻又因現(xiàn)實的破碎而變得更加遙遠。游客們高高興興地來,卻又悻悻地離去,沒能尋到最初設(shè)想的安慰,卻裝了滿腹的苦水。可是,城市里的男男女女卻依然不知疲倦、不聽勸告地從五湖四海虔誠而來,沖動莽撞,以致打碎了期待已久的夢。
難道真有一個清晰淡雅、淳樸寡欲的世界?也許有。這個只有沈從文先生知道。
城市里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地穿梭于高樓林立之間,奔波于平滑筆直的柏油路上,安立在四季舒適的空調(diào)溫室里,當他們從沈從文先生虛構(gòu)的故事里,開始遙想這么一個夢幻與現(xiàn)實巧合相遇的鳳凰古城時,一種頓然開朗的欣喜感沁入心脾。他們想從喧鬧浮躁中全身而退,然后隱沒于略帶寂寞的古城小鎮(zhèn)。白天,臨窗而坐,酌一杯清酒,看江中泰然的漁夫,聽著那竹篙與江水拍打時清麗的嘩嘩聲。晚上,徒步江邊,看漁火閃爍,聽著酒家里的稀落耳語,眺望著異鄉(xiāng)的皓月。把煩惱忘于腦后,把身心寄托于清閑與寧靜,這是何等的愜意!
可是,他們看到的卻只能是一個與想象中相差太遠的地方。當一串串的五顏六色的彩燈被嵌在每家每戶的屋頂上的時候,鳳凰就已經(jīng)失去了黑夜里的那份神秘。當一個個酒吧一窩蜂地占據(jù)了沱江兩岸時,鳳凰就已經(jīng)失去了昔日的寧靜與清閑。當大街小巷、老老少少都步伐匆匆,忙忙碌碌地追逐著計算著一絲一毫的金錢利益時,鳳凰就是去了骨子里的樸素與單純。游人們離鳳凰近了,可他們的心卻離鳳凰遠了,現(xiàn)實中鳳凰的陌生感帶給了他們失落后的深深感嘆。
沈從文先生虛構(gòu)的邊城也許只是一個象征之地,《邊城》中的真與善也許只是我們?nèi)松猛局袘?yīng)該一直追逐的方向。
當你再一次來到沈從文先生的墓碑前,你可能會理解墓碑上的這句話:“照我所思,可以理解我;照我所思,可以理解人?!边@是每一個墓碑前的過客必定會輕聲吟誦的一句話。人生在世,難免會有沉浮跌宕,在艱難困苦中認識自己、雕刻自己,最終欣賞自己,也不至于辜負了半生光陰。從沉浮跌宕中平靜下來,回味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豁達的心境便馳騁于天地,世間恩情真善猛然間浸入心懷,坦坦蕩蕩,灑脫超俗,這樣也不至于窮途末路,落得個遺臭萬年。這也許就是沈從文先生《邊城》所要告訴大家的最真實最虔誠的人生道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向往的“邊城”,沈從文先生自己也是一個向往邊城的人,可是他已經(jīng)走進了邊城,因為邊城早已經(jīng)住在了他的心中。他回到鳳凰,只想魂歸故鄉(xiāng)。他不想給世人留下斷殘的現(xiàn)實,卻不料留下了一個誤解后的念想。
一群群遠道而來的人們,帶著虔誠的心,暢游在他所勾畫的夢中,歡聲笑語,充盈耳畔??墒?,夢醒之時,卻凄涼滿地,失望連連。
我想,從那一刻起,當?shù)谝粋€倉皇的腳步走進鳳凰時,沈老就開始走向孤獨了。在某個能聽得見淚水滴落的夜晚,沈老從耀眼的霓虹燈下走過,并在昏暗中留下孤獨的背影……
第六篇:讀邊城有感
邊城是一個位于四川與湖南之間的一個小鎮(zhèn),這里山川秀美,地域偏遠的原因這里的人們過著十分古樸。故事開始于一個碧溪上的一個美麗的女孩和一個善良的老人。這個小溪是川湘來往的必徑之地,由于財力有限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只渡船。老人就是這里管渡船的人。老人和外孫女翠翠就在這小溪上住著。老人十分的善良和正直,過渡的人經(jīng)常給老人錢幣作為酬謝,但老人都一一拒絕。還在小溪邊設(shè)了專門給來往的人喝茶的地方,買來了煙草送給來往的人……
故事一翠翠的愛情為主線。她的愛情開始于一個端午節(jié)上。茶峒的端午節(jié)上十分的熱鬧,人們中午都在河街上看龍舟賽,在翠翠十三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上她認識了那個讓她心動的男孩儺送,儺送是這個鎮(zhèn)上船老大的二兒子,他很善于泅水,走遠路。并且長相也很俊美,我想在那個時候他這樣的男生應(yīng)該是古鎮(zhèn)所有女孩追求的對象吧。在水邊那幾句簡短的對話標志著他們愛情的開始。翠翠好像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些。值得介紹的是儺送的父親順順,他是個很豪爽的人,為人十分的大方,樂于助人。有一句話是來形容順順的:凡幫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故事的另外的一個主角是他的大兒子天保。他和弟弟同時愛上了翠翠,最后他識趣的推出了,但不幸的是他在行船是遇難了。從此,順順父子便對守渡老人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是恨?是責備?是自責?反正就是沒辦法面對老人。老人也終于在父子兩人冷淡的態(tài)度下,凄涼的死去。而儺送也沒辦法原諒自己。一個人走了。翠翠則在小溪上默默等著。也許他明天就回來,也許他永遠都不會回來……
看完了這個故事,就是很喜歡里面的一些話,例如:這并不是人生的罪過。詩人們會在一件小事上寫出一整本一整部的書,雕刻家在石頭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像,畫家一撇紅,一撇灰,畫的出一幅一幅帶有魔力的彩畫,誰不是為了一個微笑的影子,或是一個皺眉的記號,方弄出那么些古怪的成績。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頭,不能用顏色,把那點心頭上的愛憎移到別的東西上去,卻只讓她的心,在一片荒.唐的事上馳騁。很喜歡這樣的句子,不是因為它的華美,是一種不可言語的感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明白了很多。記得以前看完這本書時覺得這個故事很無聊,明明可以在一起的,明明只要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事,干嘛要把它弄的這么復(fù)雜?,F(xiàn)在也許可以明白了一點點,不是不愛,只是現(xiàn)實太殘酷。不是不想在一起,是不能在一起。還記得這部小說的最后的一句話是: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突然很同情翠翠,她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命運要這樣的捉弄她,等一個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人,是一種怎樣的痛,我沒法理解。有時候我會懷疑翠翠和儺送之間的愛情到底是真是假?一個人可能因為初次見面的幾句話而愛上彼此嗎?對于我這樣的女孩,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相信,感情可以來的這樣的容易。我想能這樣一見鐘情的人恐怕是個奇跡吧,有句話說,上輩子的五百次回眸才換的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這樣的感情上輩子得要多少次的擦肩而過?遇到了就不要錯過,這就是我關(guān)于愛情的理解。
這部小說打動我的除了翠翠和儺送凄美的愛情,還有那世外桃源古樸的民風。不僅是翠翠和她爺爺重義輕利,就連最有錢的順順也是愿意娶窮人家的女兒做兒媳。在這里的人們好像永遠不為錢的多少而著急。比起現(xiàn)在社會的燈紅酒綠,邊城多了一些性格,它桀驁不馴,性格大方,活潑?,F(xiàn)在的一些人越是擁有的多了越是感覺不幸福,也許就像有個笑話里講的除了錢,真的就什么都沒有了,這是多可悲的事。之所以有很多人羨慕邊城美麗的風景和古樸的民風,其實有些事很簡單,只是人們想的多了也便復(fù)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