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梵高傳的讀后感》,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梵高傳的讀后感》。
第一篇:梵高傳讀后感1500字
一日看盡《梵高傳》,心中洶涌。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對生活的渴求如同我們對死亡的恐懼一般無可抗拒,攝人至深。對美的真實感情,曾讓他的內心如此狂熱、激憤、孤獨和痛楚。
太多的自畫像,絕非自戀,只因無錢雇請模特,卻又執(zhí)著于捕捉人物,以期有一天能成為“農民畫家”,用筆觸訴說那終日笑對土地、健碩無怨的勇毅靈魂!生活便是如此,just live with it ;生活遠非如此,更在那開得繁盛熱烈、幾欲熊熊燃燒的桃李叢中!不能釋懷的是他失去左耳后繃帶緊纏的自畫。一說是阿爾強烈的日照使他飽受幻覺之擾而自割去,一說是他在與畫家朋友高更激烈爭吵后的劍斗中被誤傷……不過一二年的時間,卻是一個壯年豐盛的男子,頑抗困窘,心甘情愿地為畫畫抽干了生命的迅速衰頹――那時他只能以苦艾酒、咖啡、煙為食了。
阿爾,法國南部的田園小鎮(zhèn),成就了他,也埋葬了他。一個總在漂泊的桀驁靈魂,不知饑貧,只是一心如缺失空氣般地夢想呼吸家庭、婚姻。目及阿爾時,哪怕依是孑然一身呢,他愿在此細細修繕一座淺黃小房,不再出走。在那里他畫出了最好的畫。
乍看不過似任性孩童的狂野涂鴉,但再一眼,我便無法離開了。那些熾烈、流動、明亮、噴迸的心緒,模糊了線條與畫面之界,卻并不知它們掀起的是繪畫史上一場色彩革命!《星空》下的月亮疾旋如火球,近處的山丘傲視沉睡的村莊,像咆哮的火山巖漿又似海底詭異的巨擘海草……6朵、12朵、14朵的《向日葵》,由生到死,將頹或未綻,謙卑低頭如生活中的頭顱,開放至今成為了世界上最年長、所有人都認識的驕傲的向日葵……通往教堂的小徑,幽深如叢林,再虔誠的教徒走過,都完全有可能被吞噬……《夕陽和播種者》,無邊的寶藍作物映襯得落日如朝陽,竟讓人生疑是晚霞收獲了播種者……《阿爾的吊橋》,絕世的藍,幾弧波漪生動了一汪溪流,那聲音側耳可聽,像日作而歸、仰頭豪飲的人……
我反復端詳著扉頁那些安慰了整個世界卻永不可能再被確切解釋的畫作,它們竟和文字一樣古老,成為了風干封存、僅此一份的生活。于是我便知道梵高的生命不是以天,而是以整個整個烈日曠野上的下午計量!
他絕非天才。在所有2500余幅存世作品背后,他亦是循序漸進,踩在無數(shù)常因不滿而付之一炬的厚厚畫稿上,去往頓悟、燃燒的一刻。所有的畫上都是他的朋友,愛過的風景,眼中的疼痛,永在流動的生活,因而絕非易事。只惟獨不見提奧?也許他在梵高心里――正如他畫不出告別一樣,他畫不了永不離棄的弟弟。而提奧又給自己孩子取名“文森特”,如此他便能日日呼喊哥哥。生活對兩個男人的溫情一笑,充滿悲憫的意味。
他確是天才!槍擊自斃的37歲,生命短暫而合理:他燦若流星,必要以急速燃燒自己來釋放攜帶的神喻。不是天妒英才,而是,他本身便是上天的而被按時收回……所有的天才藝術家,不是瘋狂而是時時爆炸;只有畫筆和畫紙,此外一無所有,絕境令他們飽嘗折磨,所以分擔、肩卸了人類一半以上的苦難,足令今天那些端坐平和的畫家們羞愧難當!
僅此一個的梵高,此后不復。他的多數(shù)周人并不友善;他視畫畫為全部生活,而現(xiàn)實對他并不慈悲――他正如自己筆下的向日葵,為太陽而生,并不能親吻它,卻依呈朝圣之心,不覺不安,不疑有“惡”,美而不自知。
他被時間審判了的才華,不過是他的天性。我們終得以認可他的偉大,卻不知其為何偉大!直到今天也是一樣的,我們必會殺死梵高,若他真在你我中間!
傳記作者歐文?斯通也如奇跡:在26歲看梵高畫展時被他一瞬點燃,創(chuàng)造性地追尋他的足跡,遍訪英、比、荷、法?!拔壹绫陈眯邪?,住在他曾居和作畫的每一處房屋,跋涉在布拉特邦和法國南部的田野上,尋覓他安插畫架的確切地點……”僅憑兄弟倆20年間700余封書信,斯通復原了他的生活;一些段落、對話,目之所及讓整頁紙透亮。他一定也是被上帝和梵高選擇了的。
我不敢說我懂他。但,他是“我在掙扎,我在探索,我全身心奉獻于此的”親愛的文森特?梵?高!
第二篇:梵高傳讀后感1500字
梵高情感狀態(tài)的自然單純。情感的單純,并非情感的單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無雜念和自然狀態(tài)。梵高的愛情經(jīng)歷,充滿坎坷,幾乎一無所獲,但其愛情的狀態(tài),卻飽滿而高潔。青春懵懂時的梵高,愛上了房東的女兒烏蘇拉,卻被草地出門;在迷人的鄉(xiāng)村作畫,愛上了失去丈夫的美麗表姐,情感熱烈不可自抑,卻換來“不、決不、決不”的絕情回答;在海牙,貧困交加的梵高,認識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許以婚期,成為梵高第一個名義上的妻子,但妓女惡習難改,終與梵高決裂而去,并留下浪蕩的壞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紐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熱的愛慕,這是一個39歲的叫瑪高特的女人,“要緊的是愛,而不是被愛”,她說,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溫情,遂決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觀及女性家族的強烈反對,瑪高特以服毒自盡而定格了她的愛情;在陽光強烈的阿爾,梵高被一個叫瑪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過的女孩子,在一棵陰涼的樹下,這女孩子將自己給予了梵高,兩人纏綿而激烈,梵高醒后,瑪雅不見了蹤影,這種類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中愛的表達方式,叫人頓感傷懷;也是在阿爾,梵高為了親近一位叫拉舍爾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償五個法郎的代價…這就是梵高的全部愛情經(jīng)歷,顯得簡單、純粹、隨性、熱切、癡癲。愛情之于梵高,已不僅是一種情感需求了,他這種自然癲狂式的愛情,就像他喜歡畫的狂熱的太陽,熾熱地燃燒著他的激情,釋放著他內在的生命力,激發(fā)著他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這是一個只有赤子才能有的愛情狀態(tài),因為人人不可能成為赤子,甚至厭惡赤子,因此梵高的愛情經(jīng)歷勢必是為某些人唾棄和不齒,但這又何妨其藝術上的偉大?
梵高的藝術作品顯得樸拙、粗糙,但具有偉大的生命力。梵高很早就具有對藝術的敏銳感和獨特的見解,但他將繪畫作為畢生唯一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際遇。梵高的繪畫起始于博里那日當神父的日子,那是一個煤礦區(qū),村民生活極度困苦,他因為參與工人的罷工而被免除神職,在窮困潦倒中,簡單描摹一些靜物則帶給了他些許的精神慰藉。因此他一生繪畫的對象和風格,都深受那些低下層百姓簡單、粗糙、原始、真實的生活方式的濡染,但這也賦予了他的畫極強的生命力,有一種令人無法抑制的張力和情緒。后來梵高到了巴黎,漸從印象派畫風中汲取自己的新的表現(xiàn)形式,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梵高一生清貧如洗,經(jīng)常饑寒交迫,一直處于極端貧困的生活狀態(tài)。在中國文學史上,梵高讓我想起曹雪芹公的一生,難道這是藝術家普遍的生活狀態(tài)?這并不能簡單歸結為上帝的不公。伏爾泰乃一代文豪、思想巨擘,也被驅逐甚至蹲過監(jiān)獄,但他一生過著貴族式的奢華生活,溫柔富貴鄉(xiāng)也并未腐蝕他的才華和思想??梢?,藝術家個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是產生偉大作品的前提,但關鍵還在于藝術家個人的感悟能力和才華,而不可只歸因于模式化的環(huán)境造就了藝術家。因此梵高的個人生活環(huán)境,某種程度的確強化著他的創(chuàng)造力,但他個人對繪畫的熱愛和獨特的理解力,才使得他沒有放棄他之所愛,最終取得極大的藝術成就?;貧w梵高真實的生活,濮存昕說他“在生活中像個智弱的殘者”,難道他就真的沒有過一個正常人、擁有體面生活、進入上流社會的能力嗎?我認為這話說得有幾分道理,我寧愿相信人的能力生來是恒定的等同的,某方面長于別人勢必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而梵高繪畫突出的才華,是否正抵消和抑制了他其它某些能力的發(fā)展!他因為失去烏蘇拉而放棄了原本有機會繼承他叔叔的畫商事業(yè),他因為內心正義感的驅使而被免黜了薪水豐厚的神職,后來一直靠著他弟弟每月寄給他的錢來生活,而這一寄就是整整十年,每月150法郎,已算不少,正是他弟弟提奧的資助,才使他一直“活著”!寫到這兒,鼻孔酸楚,眼眶濕潤,提奧是一個頗具慧眼、內心細膩溫柔、情感豐富之人,他就像梵高的一個妻子,關心支持著他哥哥的繪畫事業(yè),我自己在想,這部傳記的主角,應該是兩個人:一個是梵高,另一個是提奧!梵高就像馬克思,而提奧就像恩格斯!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