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guān)的《梵高傳讀后感400字(合集)》,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千文網(wǎng)還可以找到更多《梵高傳讀后感400字(合集)》。
第一篇:梵高傳的讀后感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著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又或者說是他那短暫人生的真實寫照。歐文斯在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時寫道:“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位著名的美國作家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梵高最后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而這不是最終的痛苦,悲劇是最后開槍身亡??赐赀@本書,感慨很多,許多人說:梵高是個為藝術(shù)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當我看到他面對饑餓、病痛、心靈的煎熬、情感的失意等每一次生活的打擊時,他都鍛造著自己。不屈的頭高高地仰起,他脆弱的心越加的堅韌,在他的心中一直保持著那個鋼鐵一般的執(zhí)著的追求。我想:他是為繪畫而生的,繪畫就是他的生命。在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里,梵高是一個另類,與其說是另類,不如說更是一棵奇葩。
他那類似兒童的創(chuàng)作,讓他無法被世人接受,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每一抹繪制的是他筆下的生物和貧苦大眾的真實寫照。是否記得那明亮又張揚的向日葵,奇妙幻彩的星空,純樸的麥田,還有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nóng)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著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凄艷的生命。在看過不少畫家的作品后,不禁抒發(fā)感概: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
顏料中他大膽的用色深紅,銘黃,碇藍,冷紫,蒼綠。很多時候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tài)呈現(xiàn)在畫布上,那種粘稠像是無法稀釋和抹勻,用畫筆輕輕一旋,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著無限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似乎被賦予了生命,帶著一種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在麥田里散發(fā)著一股危險的氣息,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像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又像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那種無人能理解的心情,又有誰能明白?梵高是個低調(diào)的畫家,但卻處處遭到他人的冷眼和排斥,他不明白為什么,卻也不在意。因為他只是潛心去做畫。在世人不知道的背后,我們要告訴你,他是一個高產(chǎn)的畫家,每天都沉浸在繪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風雨無阻,他渴望畫畫,他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畫卻要時時刻刻的畫和點評修改。他力求完美,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只是追求著繪畫上的個性表現(xiàn),卻又在畫中無聲的展現(xiàn)出生命力。
梵高的憂郁是全人類的過失,他本是快樂的,他向往快樂。梵高把他的內(nèi)心世界全部表達在畫布上,那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人們透過畫布看到了他滾燙的心:樸素、善良、執(zhí)著、熱情、高貴的心。多少年后,人們在他的畫作前流連往返,唏噓感嘆。世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在臨摹《向日葵》?!叭藗?nèi)绻_能真誠相愛”,生命則將是永存的,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
請讓我們記住這位偉人――文森特?梵高!
第二篇:梵高傳讀后感
整個下午,我都在躁動不安,一會兒翻翻這里,一會翻翻那里,一會又撈起閑書翻幾頁。眼睛發(fā)澀,卻睡不著,直到拿出《梵高傳》-這本我中午剛剛讀完,讀完后睡意全無的書。我從床上一躍而起,來到電腦旁。我終于知道自己這么躁動的原因了。我一直在試圖抵制自己為之寫些什么的愿望,換來的卻不過是心不在焉而已。這本書從好些天前就斷續(xù)在讀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卻是這個周末。我哭了好幾次。有幾次拿書敲自己的腦袋。哭是因為感動,疼痛,感動于梵高與弟弟的親情,疼痛著他們的疼痛。敲自己的腦袋是由于憤怒,憤怒于人們對一個善良的人所做的欺侮,憤怒于那個不公的社會,憤怒于那些最底層人民的苦難D而我只是一個看客。如果沒有梵高,提奧會過得很好吧。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金,溫和的性格,彬彬有禮的舉止,走在哪里都是受人喜愛的。他會過一種衣食無憂,平淡恬適的生活。而梵高,敏感,易怒,脾氣暴躁,行為偏激,有些神經(jīng)質(zhì),難以想象各方面截然相反的人會這么友愛。這是多么失敗的一個人。在倫敦做畫店的伙計,愛上一個女人,被拒。
愛上自己的表妹,被拒。與其說愛上,不如說是同情于一個孤苦的妓女,與其同居,將其作為妻子來看,終因差距太大而分開。被一位女子愛上,女子卻不敢掙脫家庭的羈絆,為他自殺,后獲救,在療養(yǎng)院里度過一生。在阿爾,喜歡一個妓女,在精神錯亂后,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給她做禮物。在愛情上,他是不太走運。不過,像他這樣把繪畫視為生命的人,本來就不適合婚姻吧。就算有個家庭,帶給親人的也是痛苦。真正的藝術(shù)家都是瘋子。在事業(yè)上,做畫店伙計,出走。做牧師,被逐出教會,雖然他做得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牧師要真誠,更貼近于愛。做畫家,生前僅賣出過12幅小風景畫像,還是賣給自己的叔叔。在世時,他被視為做什么事都失敗的人,視為瘋子。然而,這一連串的失敗并沒有把他打倒,他還是傾盡自己的生命,來愛,來描繪這個世界,縱然這個世界把他遺棄。雖然手中只有印刷粗糙的梵高畫選,我還是從中看到了很多。這個不善言辭的人,把他的心,他整個的生命,他一生想要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情感都一筆筆繪在畫板上。我看到他對生命的渴望,對這個世界的愛。看到他的夢,那個像他筆下的天空那么藍的夢??吹搅怂脑陝?,他的強烈的要爆炸,要掙脫這個世界的束縛的渴望。書里,阿爾的烈日,金黃色的麥田,鈷藍的天空,開滿鮮花的原野,令我想起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家鄉(xiāng)沒有那么大朵大朵的鮮花,沒有深藍的河水??墒俏业募亦l(xiāng)有遼闊的原野,有窄窄的小路,兩旁有疏疏朗朗的白楊。雖然不是很美的景致,但是曠遠,清新,可以看到天邊,沒有遮住視線,讓人透不過氣來的高樓大廈。小時候,我信誓旦旦說:我離開了家,才不會想念這個破地方,我也不希罕葉落歸根?,F(xiàn)在只是覺著自己的幼稚,我越來越想念這些。我是農(nóng)民的孩子,我將來必將回到那個地方。我常常有一種渴望,渴望在無邊的土地上,在那些褐色的,松軟的土地上奔跑,就像兒時一樣。那時,我的身體將柔韌而充滿力量。歐文斯通是一個偉大的傳記家,書中的情感,語言,以及他對梵高的理解,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另外,此書尚有余光中的譯本,但大陸尚未發(fā)行。余先生以詩人而做翻譯,其譯筆必當不俗。已經(jīng)借來復(fù)印一冊,他日定當捧卷細讀。
第三篇:梵高傳讀后感
書中描寫梵高熱愛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富有同情心,與低層的窮人生活在一起,渴望當一個好牧師。他的靈魂太純真,太善良,太充滿理想,為了礦場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悲慘的窮人,把自己的生活費都給了他們。雖然礦場的窮礦工都能成為他的朋友,但教會卻始終不理解他、不認可他,無論怎么努力,都不承認他,不讓他繼續(xù)干下去了。
梵高沒有進過科班,通過自學和不斷的探索,在藝術(shù)追求的道路上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畫風。他腦海里關(guān)注的是生活的真實、藝術(shù)的真實,他要通過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內(nèi)心、去表現(xiàn)別人看不見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寫的是“神”而不僅僅是“形”。所以他看到的別人看不到,他畫的別人感覺不到、理解不了,沒人欣賞他的畫。除了他的弟弟,沒人買他的畫,更沒人收藏他的畫。他不與周圍的世俗妥協(xié),不為生活的窮困潦倒放棄,從不改變自己,始終堅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別人眼中的瘋子,被送到了瘋?cè)嗽海钣忻淖髌穾缀醵际窃诏側(cè)嗽豪锿瓿傻摹?/p>
讀了《渴望生活》,令我最難以忘懷之一的就是梵高的愛情,梵高愛過許多人,但他去世時仍是單身的。雖然愛情對梵高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從小孤僻的性格導(dǎo)致他沒有成功結(jié)婚。然而,幾段愛情大大影響了他。
說到溫森特的一生,不可能忽略愛情,愛情對溫森特來講是多么重要,雖然在這方面,他一無所獲,從未成功過。溫森特一共有4段愛情,這4段愛情,不斷地改變著他,使他一步步走向成熟。
第四篇:梵高傳讀后感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做一次交談。――題記
梵高,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現(xiàn)在,人們爭相購買他的畫。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驚人畫作背后的故事呢?他的畫家之路上充滿荊棘,在19世紀,印象派畫家是不太為人們所認可的。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印象派畫家,于是,他走上了這條荊棘之路。
一、體驗懂得
他當畫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納日。在這里,他為了更好的了解曠工們,得到礦工們的信任。他租了那里最差的一間房,他和礦工過著一樣的生活。他用他的工資去幫助礦工,他和礦工們一樣窮。這樣他才懂得礦工們,他才能成為一個能把所有的礦工畫在一張畫上的一個人身上的印象派。
所以,只有體驗過,才會懂得。
二、艱苦堅強
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們嫌棄他和議論他但是他依舊堅強的活了下來。
他被嫌棄過,被人議論,但是,這有算什么呢?他愛的是畫畫;他經(jīng)歷過許多次失敗,但是,失敗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堅持下去的一定會成功;他過的是艱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們的議論中。他生活在只有一點點錢這種艱苦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為一點點困難就退縮,我們要堅強
三、愛恨
在他的一生中,經(jīng)歷過三愛三別。
第一次,是在巴黎。他愛上了一個叫烏蘇拉的小姑娘,但是她并不愛他,她已經(jīng)有了一個未婚夫了。本來被愛改變得活潑的小伙子,又變回來原先那個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他愛上了一個叫克里斯汀的女人。在他的朋友們和他的親戚們中,只有一個人支持著他,其它人都反對他。慢慢的她也不愛他啦。于是他就離開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紐恩南。一個叫瑪高特的女人愛上了他,他也愛她。但是,人們認為梵高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認為梵高配不上瑪高特,瑪高特的姐們和母親也不同意。但瑪高特深愛著他,于是她自殺了。
愛恨之間,凡高體驗了人世間的痛苦和美妙,了解了那時的人的無知。
《梵高傳》是一本好書,在與這本書的交談之中,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第五篇:梵高傳讀后感
溫森特?梵高是荷蘭著名的畫家,其作品有《星夜》、《向日葵》等。在別人的眼里,他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人。的確,他和每個人都不同,即使他的畫作無休止地被外人所否定,但是在他的內(nèi)心里,對于繪畫的熱愛一直以來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故事的開篇在倫敦,溫森特愛上了一個叫烏蘇拉的姑娘,那時,烏蘇拉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因為她的存在,溫森特的生活慢慢走向正軌。但是上天似乎有意捉弄他,在他像烏蘇拉求婚時,才痛苦地得知其實烏蘇拉早已和一個男人訂婚了,只是烏蘇拉在梵高面前隱藏了他。此時溫森特的父親又讓他回阿姆斯特丹去。但溫森特心中卻有一個神秘的東西讓他放不下直到他看到了烏蘇拉的婚禮……
后來溫森特去當了一名福音傳教士,他的導(dǎo)師皮特森把他發(fā)配到了博里納日。這一章節(jié)是讓我感觸最深的。博里納日的人民幾乎全天都呆在礦井里,溫森特的到來讓他們感到些許陌生,但是溫森特對他們無微不至,他取得了博里納日人民的信任,他拿出紙和筆想把他們辛勤勞動的畫面記錄下來,為此他租了一間破舊的畫室,從此以后,他的繪畫生涯開始了。
但是好景不長,越變越糟的身體,因為葬禮不夠“隆重”又被解雇。幸好,他的弟弟提奧及時趕到來照顧他,溫森特向提奧表明了他對繪畫的熱愛并接受了提奧的意見去埃頓與父母住在一起。
來到埃頓,溫森特愛上了在阿姆斯特丹認識的表姐凱,當時她的丈夫正好過世,溫森特向她表白時,她卻帶著孩子跑開了,并且留下了溫森特耗盡一生也無法理解的話:“不,絕不!,絕不!”。
心灰意冷的溫森特來到了海牙并拜他的表哥安東?毛威為自己繪畫的師傅。他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努力地作畫但依舊得不到肯定,但是他對繪畫的熱愛絲毫不減。
在阿爾,它如同一臺機器般不停地作畫,人們看到他那樣子,都戲稱他“伏熱”。他在夜店認識了一個叫拉舍爾的小姑娘,她對溫森特的耳朵很感興趣,一直開玩笑說要拿他的耳朵來抵債,有一天,溫森特在諸多壓力的壓迫下,真的將耳朵割下了。
梵高的一生中都承受著壓力,但是他對生活一直都勇于面對。因為在他心中一直有自己的依靠,他對繪畫的熱愛一直都是他的精神支柱。即使所有人都認為他的畫太生硬,太粗獷。但他依舊堅持著他的立場。他的弟弟提奧,一直無條件支持著他。
梵高已經(jīng)隨著時間消失了,不過,他的精神一直封存在我們的心中。